公立醫院要變為政府部門管理?

這兩天新出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部分章節流出,其中提到要將公立醫院收支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管理,這是否意味著講醫院在財政上等同於政府部門來對待及管理,醫院的收入支出是要納入到地方政府公共預算裡面嗎?


公立醫院收支兩條線的說法提了十幾年了。這只是說公立醫院的預決算納入地方預算管理(現在也是,但是只納入了財政撥付的部分),醫院不是政府部門,是事業單位。

預算編列部門未必都是政府部門啊,國家大劇院是政府部門么?國家大劇院是北京市局級事業單位,一半的收入來自政府撥款(是某所中央直管醫院財政撥款的幾倍),國家大劇院也不是政府部門嘛。國家大劇院2017年財政預算信息-2017市級部門財政預算專題-財政-首都之窗-北京市政務門戶網站

目前事業單位有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定額撥款三種。多數醫療機構都是要靠經營性收入轉運的,即便在計劃經濟時代,財政撥款占公立醫院收入的比例也就是三成左右。

一般來說,全額、差額、定額撥款單位的「收支兩條線」有所區別。通常有「全額收支兩條線」和「差額收支兩條線」兩種。全額收支兩條線就是全部收入上繳財政,再由上級劃撥支出。差額收支兩條線就是賺了上繳財政,虧了財政補差。

之前,安徽省基層醫療機構實施了一段時間的「收支兩條線」,可恥的失敗了。現在看來,醫療機構全面「收支兩條線」存在一些難點。

1,增加政府的管理難度。目前公立醫療機構的支出佔GDP的幾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統共才百分之十左右。讓地方財政部門負責公立醫療機構的「收支兩條線」,任務太重。

2,影響公立醫院的效率。簡言之,醫院內部大鍋飯。政府機關是「收支兩條線」,公務員干好了不好獎勵,想要鞭策公務員,只能在乾的不好進行處分的時候做文章。效果大家已經看到了。

「收支兩條線」最大的問題不是錢划進划出,而是如何考核醫院的績效。管理層級比較少,醫院自主性強,醫院內部一目了然。醫務人員做得好,病人滿意,管理者給醫務人員發獎金(一些時候並沒有);做的不好就反之(一些時候並沒有)。管理層級多,醫院沒有自主性,醫務人員做得好做得差,上級上級上上級看不到,他們主要看到表格。管理政務大廳的公務員的條條框框比較簡單,管臨床一線的條條框框就比較複雜了。公立醫院全面收支兩條線是對政府管理水平和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

以相對簡單的標準管理相對複雜的臨床一線,容易出現醫患雙方利益不一致的問題。多年之前,我國香港地區的一部喜劇電影《辣手回春》就以誇張的形式講述了一家慈善醫院的經營考核內容、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與患者就診體驗三者之間的矛盾。辣手回春


推薦閱讀:

如何分辨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

TAG:醫院 | 政府 | 醫療改革 | 融資租賃 | 公立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