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自行車行業還有春天嗎?
這兩年參加了小几場在廣東省內的騎行活動,發現參與的人數都有明顯的下降。作為一個接觸騎行快兩年的新人,看到這種景象並不是開心的。共享單車的浪潮已經過了,這已經是一種常態了。想問問大夥,你們覺得國內的自行車行業,騎行氛圍,還有重新振興的機會嗎
不知道自己現在能不能算從業者,目前脫離銷售,專門做中立的高階bike fitting服務及相關研發。
我覺得目前的景況還算正常,就是車友的服務需求和車店的服務能力有斷層而已。今年上半年有個捷安特的朋友講,去年G國內銷售額掉了1/3,主要是掉在2000~3000元的學生通勤車。千元內買菜車受影響較少,高端運動車實際上在增長。絕大部分的通勤需求正在被共享單車鯨吞,會考慮自己買車的人群里,自行車運動參與者的比重越來越大。
而高端運動車需要相匹配的一系列服務:避震器調校、碟剎換油、電子變速調試、調鎖片……直到車店級的基礎bike fitting。這些是車友需要的,是現在的車店欠缺的。感謝淘寶,實物產品的利潤被大量壓縮,車店必須轉向服務營利,從免費到收費必然流失客戶。前幾年台灣摺疊車火爆的時候,散件裝車服務費一般在車價10%,你想在大陸這麼收,會被掛貼吧的。即使在上海的少數幾家頭部車店,裝車費也很難收超過800元。另一個問題就是車店技師的技術水平能不能支撐起這樣的收費標準,這個問題不展開說了。放結論:1、現在這個時期可能還會有2輪關店潮,服務收不了錢的都要倒,新開店會在一開始就給服務明碼標價2、誰能更做好服務,誰就能有競爭力3、如果你的總代理缺少正確合適的車輛規格庫存,儘早跳船,不要陪他沉下去,車友買不到合適尺寸的車,會是你的錯利益相關上海騎記飛艇實驗室 bike fitter一個從業十二年的人士來強答一番。
對於自行車行業目前的現狀來說,有人覺得已經觸底了,有人覺得天不會再亮了,其實都有道理,而關鍵在於自行車所有的從業人士是否都能清楚的意識到需要變革的時候到了!
為什麼需要變革?從整個產業鏈由上往下來看,進口品牌的進口車型對中國市場的交貨周期是六個月,國內品牌的交貨周期是三個月,具體交貨周期有上下浮動,但也差不多了。這麼長的交貨周期,對於產品預估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進口車型。然而做預估這樣的活兒,上下信息不對稱,能蒙對50%就算了不起了。更何況自行車的款式一年一變,新貨剛回來,沒兩個月就成了老款貨。誰敢拍胸脯說我的預估很準確,不會出現滯銷貨!公司/代理不敢貿然預定,工廠不夠量不生產,這算不算死循環?
品牌對於代理商來說,只是手中的代理權而已,不是親生骨肉(捷安特體系的請忽略這個說法),何必壓上十成功力來給別人養兒子,能賺點差額就行了,畢竟薄利多銷嘛。什麼市場投入,經銷商培訓,賽事活動等等,品牌方給錢就做,不給錢拉倒,下面的人有抱怨的話,行!我幫大伙兒反映給公司啊!有時候真的也是無奈之舉,代理商也摸不準品牌方的脈,只能小心翼翼的過一天算一天。
經銷商拿一個品牌銷售權不容易,很多品牌前幾年只給開專賣店,少則一二十萬,多的一兩百萬都有。本來就是一個扎心的行業,深思熟慮選個品牌,選不好就萬劫不復了。然而很多開店的老闆都是對自行車充滿了熱愛,有的是玩家,有的是業內打工人士,懷著滿腔熱情投身自行車事業,講句真話(真話難聽啊),又有多少車店老闆是真的懂得運營?有的店做了幾年了,賬都沒算清楚的大有人在。有時候車店老闆真的想做些事,做些本該是公司/代理應該做的事,無奈條件有限,精力和資金都無法承受。怎麼辦呢?哎...隔壁老王的車店都打8折了,我打個7折把生意搶過來吧…
自行車行業走到今天這個局面,可以說90%的病根都來自於行業內部,面對消費市場,大家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拉攏更多忠誠客戶或者潛在客戶的身上,而不是去思考如何喚醒沉睡客戶和吸引大眾市場。市場不去細分,影響力不去創造,光靠情懷???也別說共享單車影響有多大,長期使用共享單車的群體也不是現在自行車店的菜。
以上內容只是點破了些皮毛,要是有人看再接著深入下去吧……日常說些不好聽的話。
不用輕易相信那些願意為服務買單的鬼話,有些人連一兩百的差價都寧願淘寶買,你覺得他們會願意為你的服務出工時費?當然如果你的工時費是10/h的話,大概會願意吧。共享單車破壞性在於打爆了90%的低端車消費者,但相應的帶來了一定比例的新人,大概能有5%?
回到價格問題上,價格越低的東西,毛利必然越高,從50%-5000%都有可能,價格越高,毛利也就越低,按照現在一般來說的行情,零售四位數以上的產品,毛利有15%,估計店家已經可以笑出聲。
淘寶的存在不是打破壟斷,而是打爆所有銷量低的小賣家,理由不贅述。
根源上,國內單車運動只是一陣風,吹完了只剩下一地雞毛,國內暫時不存在所謂的單車文化,沒有錢和閑是養不出文化來的,當然這兩年推廣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力度不降反增,大家也都在掙扎,留下來的大概都是真的喜歡這項運動的人。
至於嫌這個店貴那個店差的朋友,今天的因,最終會變成你們將來的果。自行車行業一直是春天,但是,自行車實體店會重新洗牌!
1、淘寶和微商,把實體店的裝備利潤基本上全面衝垮,而騎行裝備低周轉率、高庫存成本的屬性,導致普通自行車店無力競爭,也無法競爭!
2、中低端自行車市場太亂了,喜德盛在618和雙十一的活動,估計自己經銷商看見都害怕,導致實體店很難在中低端車型有太多利潤。
3、10年~15年的二手自行車在三四五線城市有大量沉澱,很多人有買車的計劃,然後發現親朋好友有二手坦克達和基安特。
4、三四線城市的自行車俱樂部人才斷檔嚴重,當初最信賴車店老闆的一批騎友都步入興趣愛好疲憊期,或者因為事業家庭等原因,很少騎行了……而車店老闆對新人的培育也疲憊了,導致很多三四線城市的騎行俱樂部沒有了曾經的繁榮!
5、自行車行業是個隨季節而變的行業,淡季旺季很明顯,所以很多車店老闆在冬季和早春的淡季,可能會幹點其它事業,如果獲利足夠,他們會果斷跑路!
6、很多車店技師的技術水平和騎行三四年自己倒弄的騎友差不多,所以保養費也賺不到。
總之,開車店不是為了情懷,而是生意,必須有足夠的利潤去掉開店成本才可以,隨著實體店被拿走了大部分利潤,重新洗牌很正常。
個人認為
一二線城市依舊保持競爭,三四線城市的實體店逐漸會被服務最好、俱樂部最繁榮的一兩家車店整合。
最後,建議大多數自行車創業者,不要把雞蛋放著一個籃子里,賺錢養家糊口尚可,要給親人一個更好的生活,就建議多一條路,不然每年的秋季冬季都很難熬!首先明確一下,相對足球籃球橄欖球馬拉松,自行車運動本身就是小眾的,國內春天不春天也只是當初十幾年前大家剛開始有點錢,省成本的旅遊方式,直到現在還是騎游黨占多數,真正當作運動來堅持的很少,目前運動自行車行業情況還是不樂觀的。1 網路發達,信息透明,很多靠吹起來的概念想賺錢不是那麼容易了,比如液壓抽管技術,坦克的flex後叉等,十年前還覺得是多牛逼的技術,現在很多人都不買賬了,所以你看一千多的車子照樣三抽管,照樣上蛙腿。2 同樣因為網路,現在隨便上網問問都能知道某某牌子那個技術就是吹牛沒用的,某某牌子這個價位有款車架真的性價比高,某某牌子技術好幾年不更新了,某某牌子是假洋牌等等,直接淘汰一部分行徑惡劣或者產品不行的廠家。3 還是網路的事,淘寶微信直接壓榨了實體店的利潤空間,負擔還來的小。有時候可能零庫存。目前急需一種新的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感覺統一廠家定價發貨,代理點負責fitting數據組裝售後比較實在,有幾輛展示車就夠了,庫存壓力會小很多。4 入門的大g坦克小屌絲等牌子低端車也很耐操,懂行車友帶朋友入坑直接就問誰有二手車,我知道過一輛本地大g的660十年間轉手多次,光我見到騎它的新手就四個了…真是勞模。
5 車店將來更多的是出售服務,fitting調整保養組裝修理,但是大部分國人的消費觀還沒轉變。什麼?你給我上個鏈條油/調個變速/洗個車要錢?
6 匯率變動,很多進口的東西價格都高了,哪怕這幾年管胎普及率變高了很多,鱷魚皮還都漲到290一根啦!可是車店漲價突然上漲又不現實,人買這麼貴的東西都還是要對比的,半年前張三買這個車只要三萬,現在都快出新款了我買要三萬三?7 經濟不景氣,有閑錢才會折騰,沒閑錢折騰的那叫真愛。大部分人不是真愛,要有錢有閑才來玩玩。我就挺後悔的,我這幾年花掉的省下來湊個單身公寓首付多好,光今年房價就漲了一萬!!轉手賣了狗媽都有了…8 同樣經濟不景氣,廠家跑路不是沒有,x獸單車你懂的~9 類似行業衝擊。健身房馬拉松的流行,吸引了很多人流向這兩種更簡單更易獲取的運動模式。並且,健身房和夜跑路線相對固定,又不用曬太陽,自然吸引妹子,妹子多了,人就多了。騎車?一閃而過的緊身衣變態?(我女朋友原話,禁止我騎完車不換衣服去找她,緊身衣變態…)總體來說,這種寒冬還要持續挺久的,之前也說了,自行車本來就是小眾運動,就算回暖也就是小打小鬧,如果你真的有心,多去車店消費,支持下本地優秀俱樂部的運轉吧,最重要的是,去騎車。競爭激烈。
利潤變薄。山寨湧入。消費者辨識能力弱。產品附加值難以擴大。
現在不是山地車剛到中國還是舶來品的時代了。2012年開店大潮,2015年關門大潮。不喜不悲看待自行車行業。線下零售會趨於正常化。沒有核心技術,只做車架。變速器啥的質量一般不成體系。如果沒有逆天新產品,估計一時半會兒無法突破禧瑪諾之類的巨頭。作為一名業內人士資深愛好者,並不希望自行車運動短期內復甦,並願寒冬一直籠罩大地。
再美的風景,被灰色心情渲染,也讓人形消瘦,神消沉。
車店是部分車友心裡的灰塵,擦不去,不喜歡,逢人黑之。
部分車友也是車店心裡的砂礫,不願碰,不交流,無視之。
為什麼自行車行業的命運總是離不開車店與車友的矛盾?
只因大家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近幾年經濟騰飛,物質條件大大改善,網路全民化不斷加深。大部分車店巧妙的利用了人們對新鮮事物的喜愛,自願傳銷式的推廣自己的愛好、所見所聞、消費理念。
2010年左右開始(本人於此時入門,所以之前不了解),大量的新鮮血液湧入市場,車店也藉此機會迅速擴張,一時洛陽紙貴,車店不愁商品賣不掉,市場環境保證了車店的利益,商品成交價基本保持了自行車廠的指導價,車店不愁車賣,車友急於購車(ATX770特價時湖北某車店一日銷售50餘台,直接在卡車上下一台賣一台)。
由於自行車行業准入門檻較低,從業者良莠不齊,一部分多年經營此行的商人藉此紅利期發了小財,一部分抱著情懷(自由的嚮往?/狂熱愛好者)進入行業的890後築夢,一部分瞅准機會生意人/車友準備大展宏圖。
這些人在市場好的時候會竭盡全力保持價格體系穩定,但是市場稍微稍微下滑,就會有人扛不住某些原因的壓力,開始進行低利潤→零利潤→負利潤銷售。
2013年自行車行業還處於黃金時代,全國範圍大規模開店潮,還是和傳銷一樣,一傳十,十傳百,一家新開的店每年至少可以帶出一百名新車友。
由於自行車運動天生具有的運動、社交屬性,大量對自行車運動感興趣、嚮往詩和遠方、迷戀戶外風景、居心叵測 (不正當男女關係/商業需求)的人紛紛加入全國各地的自行車協會。這些人來的快,去的也快,每年的協會年會都可以看到很多的新面孔,當然也有很多老面孔不再見到,由於新鮮血液補充的速度高於流失的速度,所以大家看到的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正所謂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大批偽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就此退去不再見蹤影,生活里不再有一樣和自行車相關的訊息,當初有多熱愛,今日就有多平淡。
2016年,民生凋敝,人民開始控制消費,市場環境急劇下滑。而且某些台灣/國外品牌自行車也極其耐用,大量放棄自行車運動的人將車贈交易於親戚朋友,對車店造成不小的衝擊。一些進階車友也隨著時代的進步,不管自身是否具備裝車維修技能,開始流連於淘寶的低價格,有經驗豐富之人一如之前傳播自行車運動一樣開始散播車店與網商的價格差,並開始鄙棄部分專業水平低於自己心裡預估的車店。也正是此時,移動網路全民化開始第一輪爆發,部分新網民接觸了電子商務,移動網路打開了他們新世界的大門,他們開始沉溺於移動網路,享受著網路帶來的知識大爆炸, 移動購物侵入他們的生活,他們開始在意見領袖的帶領下批判實體店,認為實體店一切產品過於昂貴,電子商務一定是最優的解決方案。
(此處若需深入了解參見 商品定價 3899 和 3999,哪個效果更好?)
興趣只有慢熱才能長熱。
未完待續
本文只是個人練筆之文,言不及義勿怪。
說個題外話吧,關於服務費。我不介意付服務費,也會主動問裝個xx多少錢,調一下xx多少錢。我也有自己一直信賴的技師,車永遠都給他,他是實在人,我也不亂壓價,他報價多少我就給多少。但這是有前提的,我覺得他的技術配得上「技師」之名。就說兩個細節:國內有多少技師是在用扭力六角扳手,哪怕是做上緊把立這種事?有多少技師裝碗組、壓入式BB是用靜壓的方法而不是軟木錘掄?我支持車店們靠技術吃飯,但希望各位的技術是真技術,而不是一個車友自己折騰兩三年就會的「三腳貓功夫」。我也希望各位車友善待身邊認真、有想法的技師,畢竟如果我們都吝嗇於付費買技術,遲早有一天,賣技術的會餓死。有資源、有技術的高端車店不會死,也不應該死。賣差價、賣信息不對稱的偽高端車店,早死早超生吧。
剛好我朋友圈裡有一位是深圳某個品牌車店的老闆,讓你們看看她朋友圈發的什麼
我有句mmp一定要講!
今天客戶來店了體驗了智能騎行台,覺得不錯,然後跟我說:來一台!
我:ok,3999元。
客戶:不對啊,淘寶上才3600還包郵。
我:。。。。
因為總代那邊給我說過這個是有價格保護的,
還好,總代處理得比較及時,現在下架了。
春天?等市場規範了再說吧!反正現在沒有利潤保護的產品我是寧可不賣,誰愛賣誰賣去。
———————-分割線——————————-
以上為原答案
各位的回復簡直讓我受寵若驚啊,果斷取匿了。
本來是來發幾句牢騷的,想不到得到這麼多支持,開心!
如回復裡面有的車友所說,活動這些一直在帶,周末戶外騎,參加各種業餘賽,平時晚上店裡擼台,喝茶聊天,有時店裡燒烤啤酒火鍋(AA制),然而的確感到難過冬。從13年開始,本地車行數量從400多間到現在的100出頭,那些攪局者、不誠信、沒技術、沒情懷的車店一批一批的倒了,本地3個店中店已經摘牌一個,剩下兩個各差20萬進貨額,看來也是難以為繼。
慶幸業內倖存下來的一些車店都達成了默契,沒利潤的產品大家都不做了,大家抱團取暖吧。
然而還是有那種某「從來不在實體店買東西」的騎友,甚至在微信群裡面組織團購來令片的,還是工作室裝(25對)。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自由,你愛在哪裡買是你的事,我也有我的權利,就是不對你提供任何服務,畢竟跟這些xx談賺錢太費神。順便說一句,shimano高端夾器裡面的陶瓷活塞很脆弱的,還木有單獨修補件賣。
最後再感嘆一下,逼乎果然是精英聚集地,感覺各位的回答很暖心。
以上。想懟那個高票答案的,所以還是匿名了吧。
2014年騎長途,去實體店買配件 。
一款很爛的駝包,報價180。記住牌子和名字,回頭網上查,39.9包郵。剎車皮一對39.9,網上18塊,郵費5塊。手套,頭盔這些都不用說了,統統比網上要貴一半到一倍。
今年再去實體店,賣的都是那些網上查不到,只有線下才賣的東西。
而這就是高票說的價格保護,只高價賣線下。實體店要負擔店鋪費用,人工費用,消防環保等等一大批費用。
所以價格高是合理的。對啊,合理的。所以同樣的產品,買網上的便宜的東西並沒有錯,也是合理的呀。經濟學原理,競爭力弱的,必然要被競爭力強的淘汰掉。生產率高的,必然將生產率低的顛覆。
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規律。這都什麼年代了,同樣的東西,而且並沒有傾銷的原因,買貴的不買便宜的,難道不是石樂志???
雖然現在,自行車還是不能跨區域買賣,有價格保護。然而大勢所趨,其他行業都淪陷了,自行車不可能頂得住。
實體店成本高居不下,想通過漲價來抗成本坑消費者,放心,消費者會用腳投票的。說不買東西不提供服務的,我只能呵呵呵。
本地有家實體店,車友們網上買的東西,想要組裝更換,只要另付手工費即可。
而店主也說的很清楚,店裡的東西貴,是包含手工費服務費在裡面的,而且上面的代理有價格規定,建議我們網上買東西,他給裝,就是收了手工費也更便宜點。而像高贊說的那樣,只賣有價格保護的東西。
所謂價格保護,也就是價格不透明,想報價多少就報價多少。像他一個騎行台賣3999,如果不是網上有報價3600,你能知道他3999賣貴了???
如果他報價6999呢?如果沒有網上報價,你能不能知道他在3999的上面加了3000塊賣給你的???他報9999呢?這不就是網購火起來的原因么?雙十一1600億的銷售額的原因么?
記得知乎還有一個提問,淘寶不死,中國不富。
以前價格不透明的時候,總代理,省代理,一級代理,二級代理,分銷商,批發商,零售店。
看看這利益鏈,養活了多少人。我曾經短暫做日用品零售的時候都想方設法去繞過分銷商找總代拿貨,價格能低幾個點。然而網購火起來了。
打破了這一條利益鏈,多少人叫苦,多少人說冬天來了。其實他們又看到某寶某貓有多少個百萬大店做起來了。錢不能躺著賺了,要累點才能賺到,還沒有以前多了。所以他們就喊冬天來了。呵
呵呵呵呵呵恕我直言,像總代理次級代理分代理這類五六層的代理利益鏈。
有一兩層完全可以保證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上。而某寶某貓完成了這個任務。工廠- 某寶店 - 消費者甚至 工廠 直營店 - 消費者所以原來躺在
工廠~ 總代理~省代理~區域代理~市代理~縣區代理~片區代理~零售店~消費者上面的那些代理們就會覺得冬天來了。而現在某寶上的騎行相關店,卻不是好好的?而且越做越大???
線下店的未來,只能回歸本質,提供服務,收收服務費罷了。
就像千禧年左右的各大電腦城,電腦組裝店,當時依靠坑消費者哪個爆賺的不是缽盂滿盆。現在活下來的卻只有一些手藝好,口碑不錯,坑消費者少的店。單車店也是一樣。
像我文中提到的,那個東西翻倍賣我的店現在見不到了。
那個店家收手工費並明確建議網上買東西他給裝的單車店現在還在,明年要換大店面。我自己並不是自行車行業的從業者所以不好說春天不春天 但是國內行業里的惡性競爭 低價的寨架叢生 確實影響了很多踏實代理國內外大品牌 好好做的車店。這樣搞來搞去 形勢不一定會很好
你說的現象確實有。我從2011年入坑到2015年賣車,認識很多自行車從業人員,確實發現了騎行運動興起又慢慢衰落。我覺得興起的原因更多因為大眾對運動重視的提升,慢慢衰落的原因是沒有形成足夠大足夠有影響力的圈子而被跑步這樣低投入低門檻又十分有效的運動代替。我國城市較大,不太容易找到太多適合騎行運動的路線,共享單車也消弱了入門專業自行車的銷量,多種原因導致了騎行運動並沒有走向大眾。個人認為騎行依然會歸為小眾運動,但也會隨著大眾對運動的認知而慢慢壯大。國內自行車很長一段時間不會有太大的起伏。
第一次回答就這麼多贊,受寵若驚
我覺得吧,騎行的氛圍就應該靠車店帶起來,讓更多人參與進來,而不是單純的組織老客戶進行活動,線下車店最近兩年為什麼生意下滑,淘寶和微商把線下車店的利益壓榨了,但是車店反而沒有提供更好的服務來賺取利益,而是跟著淘寶和微商同流合污,打價格戰,雖然說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價格低好,但是相對應的服務卻越變越差了。
價格可以談高一點,收取合理的服務費,相對於我個人而言是可以接受的。
錢都不是來的容易的,騎友放心的把錢交給你,你也要能對得起騎友對你的信任,大家騎車也就是為了認識更多的志同相合的小夥伴,而你把這部分的信任轉化成利益,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分割線
我是14年入的坑,前前後後在同一車店消費了將近5WRMB,但是我享受不到我應有的服務,我覺得車店如果自己沒有危機意識,春天則永遠不會到來。車店還亂收費,一次簡單騎游費用都上百元左右,如果說這個錢可以列個賬單出來,條目上寫上服務費,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他沒有這麼做,這點是讓人最傷心的也是最氣憤的一點
PS:今年打算退坑了,各個方面已經看透了,本地車店倒的倒,關門的關門,現在就剩下兩家了,有一家獨大,攬的都是高消費人群,政府要員,企業老闆,學生已經很少很少了。
騎車的氛圍已經變了,變得不像14年這麼愉快了。
謝邀,從行業空間的角度看,近幾年是自行車行業景氣度提升的時期,五六年前廣州只是零零散散的一些人玩車,還是玩大行摺疊的人多,近年大學城是一隊隊的公路在拉練,可見參與的人確實比以前多了,對應的市場規模也比以前要大,單客的消費力也比以前要高。
另一方面競爭也很殘酷,有那麼段時間車店們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在哪,因為消費者都拿淘寶價做參考,你開店有很多費用,賣淘寶價就是虧錢,人工服務要怎樣收費才合理?我見到有很多車店做不下去倒閉,又不斷有人開店,但隨著消費群體的消費力提升到一定的地步,大家看的又不是價格那麼簡單了,有些車店拿下很多代理權,保證自己賣的是正品,提供優秀的服務比如二手置換,比如fitting,甚至招募強力車手組織車隊拉練,讓菜腿顧客也感受一把avs40的騎行,客戶的粘性提高了很多。
廠商方面的競爭似乎是進入了競爭非常激烈的時期,國外大牌鞏固著高端,中高端的市場,品牌溢價也是穩定地高;國產品牌蜂擁而上搶佔中低端市場,像烈風那樣就是帶頭打價格戰了,能進入價格戰這一地步說明行業確實不好混。
高消費能力的顧客才有高的附加值,打比方一個上來直接買f10的玩家,他後面可能在你這買etap,買zipp;而一個左顧右盼只買得起烈風的客人,可能後面就在淘寶上升級了。所以大牌的價格不降下來,還能保持競爭力,是有一定道理,國產牌子要打完價格戰,走到這一步,春天還太遠。我08年入坑,騎過川藏、滇藏。感覺所謂的騎行,是從川藏線火起來的,然後一股腦地大家都去騎。其實我也是因為這個入坑,但是後期也一直有騎,都是周邊的休閑線路。我就說說我身邊的騎友們的真實狀態吧。當年浩浩蕩蕩的騎行隊伍,如今衰敗到僅余幾人,其中:1.胡哥,騎友里的「瘋子」,81年生人,不結婚,不戀愛,工作攢夠了錢,就辭職出去騎長途,平時鍛煉也是為了更好的騎車。2.陳哥,82年,也是我當時騎川藏的隊友,現在兒子半歲,車嘛,早就不騎了,10/11年自己獨自騎公路,分兩年騎完了青藏線。3.光哥,83年生人,也是早就不騎車了,開始玩起了摩托車,曾經騎摩托車環台(租車)。老蔣、小飛、小越越等等等等,太多的人,放棄了騎行,結婚的結婚,生子的生子。要說行業,繁榮或者衰敗,主要看客戶群體的選擇和需求。現在業餘騎行群體的主力是老年人,還不是一般的老年人,是那種拿著很高退休工資的,整日無所事事的老年人,你看看那些老年騎游隊,哪個不是月薪七八千,多則上萬元的高收入群體,同時兒女工作安穩,生活無憂,所以他們有閑心有閑錢出去騎。在生活的重壓之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失去了騎行的機會,不得不像生活妥協。我也是其中之一。年輕點的,小孩子,有錢的,誰還騎車?開車自駕的,買機票到處飛的,偶爾騎騎車,也都是到哪景區、景點,你看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滑雪的、滑板的,愛好人群都多起來了,車友會自駕的,等等多種多樣的娛樂形式,沒必要騎車了,苦哈哈的騎一天,也就一二百公里,踩一腳油門,用不了兩三個小時。買車的少了,賣車的多了,行業?也就那麼回事吧。都沒人騎車了,你這車,又能賣給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