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國內公司喜歡把產品做複雜,外國公司喜歡做簡單」?為什麼?

我覺得倒不是複雜不複雜的問題,更像是國內更偏向於做一個功能集合的軟體,而國外的則重於單方面的用戶體驗。


需要分清楚"內容簡單"和"形式簡單",這是兩個不同話題。

內容取決於產品的使用場景,假如你做一個盤子,那麼設想用戶拿盤子應該是盛菜用的,相應你就要把這個功能突出,捨棄其他功能。如果你設想這個盤子既能盛菜,又能盛水,又能當鍋使,那麼相應就要給這個盤子加上壁、加上耐熱材料,等等,最後盤子變成了一個四不像。買盤子的人到了超市買盤子,買杯子的人到了超市買杯子,買鍋的人到了超市買鍋。你的顧客只剩下「極客般偏執的主婦」。

理解了「賣產品是賣使用場景而非產品本身」,就不難在內容的簡介與否上決策了。

至於形式簡單,更多是一種審美的評判,很難從個人角度去評價哪個好哪個壞。

蘋果是電子產品行業的革命者、創新者,蘋果的產品也一度成為了審美風向標。我應該說「喬布斯將其本人的極簡主義審美通過蘋果產品洗腦了這個社會」,還是應該說「極簡主義審美其實深藏人類文明而蘋果喚醒了它」?

我個人比較傾向後者,因為這更好地解釋了我們為什麼這麼崇拜埃及金字塔、中國水墨畫,喜歡買賓士汽車、雙立人刀具。


大而全是國內從政治,到經濟,到文化方方面面的統一的潛意識。何止是APP,你看看政治上的各種結構。經濟上的產品線。這些東西投射到人的思想上,就是同樣追求大而全。


「功能不多點,看不出有干過活」


我覺得是都想一統江湖,都想搞成平台,都想多條腿走路多個賺錢機會,儘管自己可能腿短。

國內其實也有過不少做的比較專一的簡單好用的產品吧。但是最後都是被大公司抄襲,大公司憑藉用戶基數,強大的技術支持,以及燒錢,很容易就把這些做簡單好用專一產品的公司基滅了。所以最後好像看著國內沒有什麼簡單的產品,簡單的產品早就死了


看了評論,好多人都以為中國的就越做越複雜,外國的就始終專註。其實不是。其實這只不過是大家的印象。因為我們不常使用外國的網站,所以記住的都只是他們最知名最常用的功能。其實google除了搜索,也有社交,也是抄的Facebook,只是不出名你不知道罷了。facebook呢,有什麼比較火的有別於它的社交產品,他也會抄。能融合到facebook本身的就融合,無法融合的就單獨做一個相似的。雅虎就更不用說了,大而全,跟國內網站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你看到所謂的有些外國公司很專註很單一恰恰說明它的產品主功能還不夠完善,還沒到在樹榦上分叉開花的時候,開發者也沒有足夠精力去顧及其他。事實上,產品的發展過程就是由點到面,由簡單到多樣。隨著創始人思路的不斷發展延伸,一個產品發展得好的話最後都是一個由產品都平台的過程,而平台不就是要依託起許許多多的功能嗎。只不過可能有的外國公司增加的功能與主產品相對來說關聯度更大,而中國的公司喜歡將主產品當做一個流量的入口,然後將流量引導到一些賺錢的功能上罷了。但這不能說誰好誰不好。只能說中國的公司更務實。不過不要過分崇尚什麼所謂的極簡與專註,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或者說他們不想走錯了路,而影響現有的用戶。


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回答一下,這跟公司政治也有關係,我也曾經在中國一家top的科技公司工作。有一些小的部門就是一些人為了私己的利益建立起來邀功請賞並且趁機升職的,有時候明明知道過幾年這個產品就完蛋了也不在乎,只要能上位即可


產品線上的每一個人,從老闆到市場到PM到開發到測試,甚至連老闆的朋友,都經常說「如果我是用戶我肯定不喜歡這樣的功能、而喜歡這個功能」

而老闆,為了安撫團隊,只好中庸處理,「給點面子,給加上吧,不然他又要走人」。

這種時候,產品經理就成了界麵線稿設計師和功能記錄員。

加不加這個功能,為什麼不能讓給市場和PM來決定呢?

開發的同學:你要做的就是評估這個能不能實現?多久能實現?為什麼非得表現出你在產品方面多有能力呢?

測試的同學...?

另一個問題是用戶體驗,那就更是所有人都是專家了。

曾經團隊里,技術總監和架構師是來自香港和澳洲。

他們帶著國內開發團隊去開產品需求會,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需求聽明白了沒有,有沒有疑問或者技術難點?沒有的話麻煩估計一下時間後動手

非常喜歡 @Dongjin Xing 的回答觀點:社會形態和社會成熟度影響的結果。

國內大部分產品團隊,包括團隊大BOSS,都還在進步。


國外不是「簡單」,是更專註更會做減法,並且做的精緻。

國外互聯網產品的受眾定位精英用戶,一個App就可以賣很高的價格,有了資金繼續將產品打磨極致;

國內流行搶奪屌絲用戶市場,一來是實力不夠,二來是功能太單一還真不見得屌絲用戶喜歡。


其實最主要原因是目標不一樣。

國外公司的目標是設計一個產品。國內公司的目標是想通過一個產品來強行捆綁。

騰訊的2大原罪之一就是強行捆綁,另一條是抄襲。騰訊現在不是風光無限么?國內無數其他廠商早也認定這個思路。

你在win平台隨便裝個軟體是不是都捆綁一堆其他產品?這種強行捆綁方式如果放國外可能早就被用戶鄙視甚至可能被告。但是國內用戶對這類做法卻是好頂贊。


首先我默認題目中的「產品」指的主要是「互聯網產品」或者其他類似相關的產品,本身互聯網以外的產品,國內外在這方面也不太有明顯的差異。

那麼這個問題需要分成兩部分來看:

一、用戶:

中國互聯網起步晚,儘管發展迅速,但是網民的互聯網習慣與西方還是有較大差異。相對於要讓用戶訪問不同的資源來達成自己上網的目的,顯然是不如整合起來給予統一入口更易於接受。

而國外網民本身已經形成固定的習慣,使用不同的軟體,訪問不同的網站來達成自己目的已經不再是什麼困難。

放兩張圖大家對比一下:

知乎的用戶可能更偏愛Google這樣界面簡潔,功能專一的產品,但是這完全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的網路用戶。回家問問爸媽,一個搜索的頁面上,直接給你展示今天的新聞頭條,又能看天氣,聽音樂,喜不喜歡。甚至像hao123這樣的導航網站,所有他們需要的,基本上都有了。

同樣類似的如QQ。以前還叫OICQ的時候同樣簡潔,你再看現在一個QQ簡直無所不能,QQ的發展和中國互聯網的普及關係緊密,而它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模樣,也和網民的習慣不無關係。

二、產品與產業本身的競爭格局與理念

這一點和用戶需求也是離不開的。中國互聯網與軟體服務產業相對年輕,成長的也快,這就意味著更大的機遇和更慘烈的競爭(機會多,死的也多),有什麼新功能,先加到自家產品上才是制勝策略。比如手機助手,我手機一插上電腦,好幾個框能彈出來問我要不要連。

再看國外,每項服務都有相對固定的入口,在搶奪用戶上,用同樣的方法效果絕對不會有在中國好。


1. 因為投資人是傳統行業出生,而且又想把在傳統行業的成功複製到互聯網產品。

2. 產品經理沒頭腦,一味的聽從投資人的意見,沒有給出有力反駁。

3. 這裡是天朝,很多事情不能用常理推論。

……


中國自古就喜歡兩樣東西,一是「厚黑學」,二是「大一統」。

所謂「大一統」,就是老子的版圖要大大大大大!


題主的問題里的例子不能放在一起分析。

微博的複雜建立在破壞用戶體驗的基礎上,是很失敗的。這個應該屬於產品規劃和運營方面的失敗。

而優酷的自製節目和電影,則是一種優秀的嘗試行為,是將自己的贏利點變寬廣,而不是變複雜——在用戶這邊只是多了一個視頻內容的提供者(多了個做視頻的播主),在用戶體驗方面沒有比你水管複雜。

另外優酷的自製節目和電影,其實是與愛奇藝,56等同類網站的良性競爭中,拒絕坐以待斃的一個良好的變招(其他網站也一樣在做這件事,因為網民有需求,有市場)。


把事情做簡單沒有那麼簡單,把事情做複雜其實沒有那麼複雜。


死耗子多了總能撞一個。


翻到這個問題的第三遍,想想還是說說本人感受吧。最早接觸企業網站的設計,那叫一個琳(da)琅(hai)滿(lao)目(zhen)。不弄個動畫開篇,巨幅企業照片佔3/4,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網站。想進一個去找找產品,沒有五分鐘根本找不到。再看傢具,裝修風格等,也是從略早期的五彩繽紛慢慢才過度到現在簡約實用。總結一下就是對一些新事物我們總會覺得要有視覺、科技的衝擊力才算好。等到發展開來後才會由繁到簡,知道精華所在。


推薦題主一篇文章《聊聊收納與交互設計》,也許看完你會更明白。

  很多用戶批評他所看到的網站首頁繁雜,也會覺得這個網站沒有品味,也會覺得國外的網站高端大氣上檔次,可是一旦下決心去變革,會有非常大的阻力不說,結果上也會付出沉痛的代價,得到一些用戶的痛罵(找不到入口了,其實導航都還在,只是沒有習慣),業務方的不滿(少了豆腐塊的引流,業務效果不佳),老闆的否定,然後妥協了,不了了之然後回歸到繼續的中國式設計上去。

  還個角度想,沒準,出現中國式設計,還真不是咱們中國人審美的品味問題,也不是老大的品味和強勢,也不是業務方的無理和分割格局導致,或許,還真的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是用戶投票的結果。


很簡單,中國可以隨便山寨,國外沒這個習慣啊。。。。


由問題所引發的需求是無限的,而當下可以實現的現實總是有限的,偉大的設計者應該整合有限資源導向關鍵問題路徑,引導需求去對應關鍵問題,並對今後問題升級進行路徑預留。

從這個角度說,沒有簡單的系統,都是複雜的。

但這不代表人和所實現的系統(或產品)之間的交互,這種交互由於對關鍵路徑的理解深度不同導致交互的簡易和複雜程度不同,簡單說,理解得越透徹,交互越簡單,反之則複雜。

舉個例子,兩個互相了解對方意思的人用得著那麼多廢話嗎,一個眼神就解決了,多簡單?放到產品上也是這意思,幾個簡單選項就好,之所以搞那麼多功能,是不知道你現階段要什麼。

分析你說的情況,應該國內是給老闆做產品,並不真正理解目標用戶,國外情況可能好點


主要是哪個XX說出了一句 叫做 猶太人從不把蘋果放一個籃子里 然後大家都HIGH了 再然後人家喬大爺逆向了一下 我這個蘋果可以放所有的籃子 所以他成功了。


國內各大公司一直秉著建國初期的工業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中國人一向強調性價比!打開一個網站就可以看完全部東西,絕對不會有人喜歡打開10個網站才能全了解!


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先有對各個領域雜而全的探索,才有總結歸納精益求精的專項發掘

畢竟是先有「眾里尋他千百度」,而後才有「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所以我覺得國內的這種現象,僅僅是自然過程中的一個節點


這是表面現象,應該說外國公司更以客戶為本,更注重發現客戶的需求,在自身利益和客戶利益之間需求更平衡的一個點


不論簡單還是複雜,主要看能否實現你想要的功能,再此基礎上越簡單越好。功能方面通常是抄襲模仿,要麼閉門造車,總之不能在極簡單的基礎上滿足用戶需求,所以就複雜了!


在有些人眼裡,穿籃球鞋也能打羽毛球,只要是雙「球鞋」就可以,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這是很「愚蠢」的舉動


推薦閱讀:

蝦米 2013 年 10 月的首頁改版,主要做了哪些改變?你怎麼看?
工業生產中單片機程序是怎麼批量下載的?
產品原型應該做到什麼程度?
如何看待「使用新產品不撕包裝膜」?
2B 和 2C 產品的需求點有什麼不一樣?

TAG:產品 | 購物體驗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