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古王朝「丁朝」、「黎朝」、「胡朝」等是國號還是後人給的稱呼?為何多數都是以國王的姓氏稱呼?


越南屬於百越之一,現在越南的國號來源就是百越之南之意思,其實越南在不同時期有很多不同的國號。越南歷朝曾使用的國號有「大瞿越」、「大越」、「大虞」、「大南」等等,對外被稱為「交趾」、「安南」,19世紀初始稱「越南」。

一,傳說時代之國號

在越南傳說中涇陽王建「赤鬼國」,雄王號鴻龐氏,周記載為越裳氏 ,安陽王改國號"甌雒國",趙佗滅安陽王歸南越國越南歷史稱為趙朝。

二,中原王朝統治時期之稱號

漢滅南越設立九郡,其中交趾郡(交趾又作交阯,在今河內一帶)、九真郡(今清化省、乂安省一帶)、日南郡(今廣平省、廣南省一帶)這三郡在越南中北部。後設立「交趾刺史部」,又改稱交州,此時的交州為原南越國國境。三國吳時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交州地全境均在越南。公元2世紀,日南郡常有「象林蠻夷」起事,當地土豪正式建立林邑國(即後來的占婆國)。544年正月,交州土豪李賁稱「越帝」,改元天德(《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十八梁紀大同十年(甲子)春,正月,李賁自稱越帝,置百官,改元大【章:甲十一行本「大」作「天」;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熊校同。】德。)。《大越史記全書·外紀》中記載李賁建立國號為「萬春」,稱李賁為前李朝李南帝,此政權後來被南朝陳霸先討平,經歷前後近一甲子。隋唐時期對交州地區的行政建置數有變更,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唐朝政府設立交州總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交州總管府為交州都督府。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交州都督府歸嶺南道管轄。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將交州都督府改置為安南都護府,治所位於宋平縣(今越南河內),由交州刺使充任都護。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鎮南都護府,唐代宗永泰二年(760年),複名安南都護府。唐朝中後期南詔侵襲安南,唐朝在此採行內地的藩鎮制度進行統治,設置「靜海軍節度使「。

三,自立之後之國號

大瞿越

五代十國時安南土豪趁著中原內亂進行自立,先是土人吳權打敗建立藩鎮政權(越稱吳朝),爾後安南土豪分立,處於十二使君時代,各路使君割據自己的城寨,互相攻伐。後雄踞一方的丁部領(越南稱丁先皇)進行統一安南行動,將各使君吞併,於969年統一安南建立第一個正式朝代,建國號「大瞿越」改元太平,此時宋朝正攻滅南漢,於是丁部領以長子丁璉的名義遣使到宋朝朝貢,宋太祖冊封丁部領之子丁璉為「靜海軍節度使交趾郡王」。

安南

安南這一稱呼曾長時間是越南的代稱,從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至嘉慶七年(1802年)一直使用。丁朝自立後中原王朝視安南為未統一的藩鎮,只給予節度使郡王的爵位如五代故事。一般初封安南國君主為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交趾郡王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一千戶,賜推誠順化功臣。爾後在進封為南平王,死後贈侍中南越王。

淳熙元年時宋孝宗年李英宗李天祚恭順並在位多年,由南平王特進封為安南國王,死後還贈其南越國王。宋朝自此開始承認安南為外國而非藩鎮,因此越南北東亞朝貢圈國家成為安南國。

大越

1009年(李朝順天元年),李公蘊建立越南歷史上第一穩定的朝代---李朝,是為李太祖。李朝國號,於1054年(龍瑞太平元年)由李聖宗(1054─1072年在位)定為「大越」。1225年陳氏篡李建立陳朝,仍稱大越,陳朝抵抗了蒙元三次的進攻而沒被滅,爾後君主被元朝冊封為安南國王。

大虞

明永樂年間陳朝重臣胡季犛篡位(1400年任皇帝,1401─1407年任太上皇)建立胡朝,自稱中國虞舜之後,改國號為「大虞」。而後明討伐胡朝篡位,攻滅胡,胡朝存八年。

明之交趾省

《大越史記全書》記載,「明詔遍求陳氏子孫立為國王。官吏耆老人等累稱為黎氏(指胡氏父子)滅盡,無可繼承陳後,請安南國本交州,願復古郡縣,與民更新」,明朝政府乃在越南設立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改地名為「交址」(又作交趾、交阯),進行直接統治。但因為明政府施政的失誤,導致越人進行反明獨立鬥爭。

自明自立後恢復為大越

1418年,清化藍山豪族黎利自稱「平定王」,起事反明,史稱「藍山起義」,與明軍爭持數年後,明軍撤退。黎利發布《平吳大誥》,宣示其驅逐明人,復興國家的功業及建立政權的合理性。1428年(順天元年),黎利稱帝,是為後黎太祖,國號「大越」,建立後黎朝。明朝亦冊封黎利及承認其政權。16世紀以後越南經歷了幾百年混戰,其間經歷了莫朝,南北朝,鄭阮紛爭和西山朝國號沿襲為大越。

越南以及大南

到19世紀初阮朝統一越南後,阮朝創立者阮福映一度主張將國號改為「南越」,表示統一安南和越裳之意思,並在進攻是自稱」南越國長「,請求滿清冊封他為南越國王,但當時嘉慶帝認為歷史上的南越國涵括了華南地區,字面含義與阮氏政權統治範圍不符,經交涉最後決定將國號改為「越南」並沿用至今,而阮福映亦被清嘉慶帝正式冊封為「越南國王」,但在國內多用」大越南」「大越「為國號。(《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五五三先是,阮福映表請以「南越」二字錫封。上諭大學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廣。考之前史,今廣東、廣西地亦在其內。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何得遽稱「南越」?該國先有越裳舊地,後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賜國號,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於下,表其新賜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於《時憲書》內,將「安南」改為「越南」。)

大南國號的玉璽

爾後滿清衰落,列強侵華,阮朝第二君主明命亦視滿清為匈奴入帝,明命時期又為阮朝盛世,明命帝認為華夏分南北越南為華夏之南部,遂於明命十九年(1839年)改國號為大南。(《大南實錄正編·第二紀》卷一九〇:「戊戌明命十九年春三月甲戌,初定國號曰大南。諭曰:我國朝自太祖嘉裕皇帝南極肇基,暨列聖日增式廓,撫有越裳之地,故國中原號『大越』,曆書亦以此二字冠之。本非襲用安南之別稱『大越』者。比至我皇考祖高皇帝奄有安南。爰建國號為『大越南國』,其曆書但書『大越』二字,於理本無妨。向來行之,已歷年紀。乃有草野無識之徒,見安南國陳、黎歷朝亦有『大越』字樣,謬認雷同,妄生疑訝,則所關國體,不細朕稽。諸往古唐、宋以前,多以興王之地為奄有天下之號,至元、明,又嫌循襲故稱,即以美字為國號。暨大清原稱滿洲,後復改為大清。皆因辰隨宜,事以義起。茲本朝奄有南方,提封日辟,東邊一帶,訖於南海,繞過西溟。凡戴髮含齒,皆隸版圖,海澨山陬,盡歸率土。原稱越南,今稱大南,更明名義,而越字亦在其中矣。詩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信符名實,准嗣後國號,宜稱『大南國』。一切文字稱呼,即照此遵行。或間有連稱『大越南國』,於理猶是。永不得復稱『大越』二字。其協紀曆本年業已頒行,不必一一更換,仍須改印數千張歷面進候,頒給京外官員,俾明大號。余即以明命二十年為始,改著『大南』字樣頒行,以正名稱,播告邇遐,咸孚聞聽。」)。此後大南這一國號一直沿用至1945年。

四、 越南國號固定

19 世紀中葉法國入侵越南,淪為殖民法國入侵越南,被稱為法屬印度支那。二戰時日本扶持已淪地為法屬的大南阮朝保大帝建立越帝國並將大南國號廢除,越南國號始固定專用。爾後,1945年8月越盟之後發動八月革命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以及後來成立越南國和越南共和國和統一後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均使用「越南」這個國號。


觀點:『國名|國號』更迭『政權|王朝』興替,二者『配適性』的程度,源於不同『地緣→社會』形勢下,「發展路徑」的不同選擇。

僅有散亂氏族酋豪,連稍具規模的『部族聯盟』也沒有的『越南』,限於自身實力和社會管理能力,被迫把自己託管給已有成熟「威權政府」的『中國|西漢→唐』,度過了漫長的「孕期」——『北屬|北據時代』

獨立後,『越南』的幸運在於未直接接壤「農業時代」『中國』的穩定控制區,其北方有『雲貴高原』(雲南、貴州)、『嶺南』(兩廣)作為緩衝。

在徹底消化這片「待融合」的「半開化」區域前,即使如『中國』這樣長期強勢的「農業帝國」,也很難隔著大片「羈縻區」逾越『亞熱帶→熱帶』地理界限,穩定控制已形成連續『威權政府』(本土『精英階層』的穩定『利益分配模式』)+強烈族群自我意識/危機感的『越南』。

歷經百年「高強度地緣角逐+統治模式試錯」,自『戰國』起,『中國』主體板塊連續歷經多屆強勢政府,逐漸鞏固「一元化社會管理模式」(強勢政府)為主流的格局,為了政府的絕對「行政安全」,把『政權|王朝』、『區域|國家』概念混同,模糊『家(朝代)、國(國號)』的區別,∴『國號』隨「統治家族」更迭而變化(「社會意識」映射「社會現實」)

新「統治家族」變更『國名|國號』,以區別於和『國家|天下』合體的舊「統治家族」。玩弄『名、實』遊戲,在『名』上另起爐灶,既不影響新「統治家族」繼續和『國家|天下』合體,又把舊「統治家族」和『國家|天下』剝離,導致『政權|王朝』、『國名|國號』更迭「高度同步」的獨特現象,絕非世界通例。

為解決理論上「『政權|王朝』與『國家』同始終」被現實證偽的矛盾,『中國』逐漸拼湊出一套系統的『政權|王朝』嬗代『解釋機制+行為模式』(『禪讓→法統』),以達到邏輯自洽。用一連串說辭和行為藝術,利用『公權|氏族聯盟時代』「部族領袖」禮讓管理權的傳說為『私權|世襲時代』的『政權|王朝』更迭披上「合法性」外衣,並假裝新「統治家族」是『國家|天下』最後一位「擁有者」。故反映文本上,有個千秋萬載的王朝,叫做「本朝」,有位長生不老的皇上,喚作「今上」。

『歐洲』各國脫胎於蠻族「氏族部落聯盟」,以『酋長|軍事領袖』家族為『酋豪→貴族』宗主,空有「國王」之名,實無成型的『國家』觀,僅有族群所屬的『區域』概念。以致不少『國名|國號』來源顯得較多樣化。或取自『族群』之名,或源自『羅馬』時代的「行省名」,或取自地名,或取自圖騰。∴其『政權|王朝』換代較少影響『地區名|國號』,遑論不少地區連『國名|國號』概念都很模糊。

至於Why『越南』『家(朝代)、國(國號)』更迭不同步,竊以為原因有3,姑列陋見,以待方家指點:

1、『越南』在『中國』的管制下度過「氏族時代」。獨立後,毫無「自建政府→管理社會」經驗的『越南』歷經105年的『試錯期』(曲承裕→前黎朝),探索適合本土社會結構的『統治模式(利益分配→社會管理)』。「學步」期間,『越南』「統治家族」頻繁興替,可能造成『政權|王朝』與『國家』同始終的意識較『中國』淡漠。

2、『越南』深受『中國』文化濡染,也深受『中國』武力迫害,不得不強化『集團意識』(族群|國家),以增加自身存續概率,使「統治家族」興替不影響『本地域|本國』(南國)與『中國』(北國)繼續分庭抗禮,以致『家(朝代)、國(國號)』概念判然分離, 對本屆政府有『X朝皇越』的稱法。『帝制中國』稱本屆政府,斷無『X朝中國』的提法。

【《人民報》1993.7.4(越南)范氏榮《『越南』國名始於何時?》】:1664年,『清聖祖|玄燁』「康熙三年」|『黎玄宗|黎維禑』「景治二年」(中興時期),「京北承宣→桂陽縣→慕道杜→福聖寺」(越南→北寧省→桂武縣→慕道社→荔道村→福聖寺,僅存遺址)有《福聖寺碑》(漢文):「『越南』境界,京北承宣,美在吾邑,有此碑……黎朝皇越「景治二年」,歲在甲辰十二月。」

碑有兩面、50行,約1000字。「香岸候」『段遁夫』撰寫,『阮榜田』書寫,『阮曰貴』刻碑。背面記各地官員簽名,保證永遠祭祀。原碑已毀。『漢喃研究院圖書館』藏『法國遠東博古學院』碑文拓片。

3、『越南』傾向隱瞞、淡化『政權|王朝』換代,避免北方強鄰『中國』窺伺。表現為幾個『政權|王朝』共用1個『國名|國號』,形式上接近『西歐』的『政權|王朝』、『國名|國號』關係,但內中實質截然不同。

『越南』國號的來歷:

1802年,清仁宗「嘉慶七年」,廣南阮氏『阮世祖|阮福映』(1802→1819年在位,祖籍『福建』)稱帝,年號「嘉隆」,定都「富春」(順化),派使『中國|清』,請求改國號為『南越』(「南越」的「南」+「越裳」的「越」),但『中國|清』認為『南越』地域概念上溯『南越國|趙氏』,包含「中國→廣東、廣西」,怕以後引發不必要的糾紛,令『阮朝』改國號為『越南』。

【(越南|阮朝)《大南實錄·正編·卷1》】:阮世祖「嘉隆元年」(1802年)十一月,『阮福映』以「兵部參知」『黎光定』為「兵部尚書」,充如『清』正使,「吏部僉事」『黎正路』、「東閣學士」『阮嘉吉』充甲、乙副使,至「燕京」(北京),向『清仁宗』案呈:帝(阮世祖|阮福映)既克北城(『越南』北部),移書「兩廣總督」,督巨以事轉達。清帝(清仁宗)令復書言,我國(越南|阮朝)既撫有『安南』全境,自應修表遣使請封。其前使部『鄭懷德』等,令轉往「廣西」,俟「請封使」至,齊進「燕京」候命。『(黎)正路』等以聞。帝命『(黎)光定』等賚國書、品物(琦楠二斤、象牙二對、犀角四對、沉香一百斤、速香二百斤、軸紈絹布各二百匹)往請封。且請改國號為『南越』。

【(越南|阮朝)《大南實錄·正編·卷23》】:清帝(清仁宗)初以『南越』與東、西粵(廣東、廣西)字面相似,欲不之許……遂以『越南』國名,名稱正大,字義吉祥,且與內地兩粵舊名稱迥然有別。

【(清)《軍機處錄副奏摺》】:「嘉慶七年」十一月初,「南越國長」阮福映稽首頓首謹奏:竊念臣之先祖,闢土炎郊,日以浸廣,奄有越裳、真臘等地方,因建國號『南越』,父傳子繼,二百餘年……兼賜國號『南越』,俾臣賴得荷殊恩,繼先志,奠安南服,永保藩封。仰大皇帝幬(dào)覆柔懷之德,感佩於無窮矣。

『阮世祖|阮福映』(1802→1819年在位,祖籍『福建』)

1802年,「嘉慶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大學士」『保寧』等建議『清仁宗』不要批准『阮世祖|阮福映』奏請的『南越』國號。『阮世祖|阮福映』(1802→1819年在位,祖籍『福建』)再次派使,請『中國』(清)批准『阮朝』改國號為『南越』。

【(清)《軍機處錄副奏摺》】:「廣東、廣西」皆『南越』(趙氏)之舊地,自漢以來久為中因,若該國復『南越』之古,名實既不相符,體制尤為未協。

【(清)《軍機處錄副奏摺》】:所有該國長請賜名『南越』之處,應毋庸議。至『安南』國號,自宋迄今,數姓相承,並無更改……不在於別以國名,以新耳目。應請仍以『安南』為稱,庶於事理允協,臣等謹合同具奏,是否有當,伏乞皇上睿鑒施行。謹奏。

【《清仁宗實錄·卷111》】:至所請以『南越』名國之處,該國先有『越裳』舊地,後有『安南』全境,天朝褒賜國封,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於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於下,表其新賜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與古所稱『南越』不致混淆,名稱既正,字義亦屬吉祥,可永承天朝恩澤。

【《清史稿·列傳314·屬國二》】:(嘉慶七年)十二月,『阮福映』滅安南,遣使入貢,備陳備構兵始末,為先世『黎氏』復仇;並言其國本古『越裳』之地,今兼并『安南』,不忘世守。乞以『南越』名國。帝諭以『南越』所包甚廣,今「兩廣」地皆在其內,『阮福映』全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不得以『南越』名國。八年,改『安南』為『越南國』。

【《大南會典事例·卷128》】:(阮世祖|阮福映)奏遣使請封,並請國號『南越』……是年,清國諭准命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於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於下,表其新賜藩封。

1803年,清仁宗「嘉慶八年」六月,『中國|清』宣布改稱『安南國』為『越南國』,封『阮世祖|阮福映』為「越南國王」。【《清仁宗實錄·卷111》】

1804年,清仁宗「嘉慶九年」春正月,廣南阮氏『阮世祖|阮福映』(1802→1819年在位,祖籍『福建』)統一『越南』,從「富春」(順化)遷入「升龍城」(河內),拜見來到「鎮南關」的『中國』(清)使臣「廣西按察使」『齊布森』,接受『清仁宗』(嘉慶)的冊封,定國名為『越南』。

【(越南|阮朝)《大南實錄·正編·卷23》】:至是,清帝遣『布森』賚詔、敕、國印來宣封,又賜彩緞、器皿諸品物。」

一些讀者猜疑『阮世祖|阮福映』原先所請的『南越』國號別有用心,恐略顯杞人之憂。

『阮世祖|阮福映』剛剛立國,根基未穩,明知『中國|清』並不傻,絕無動機用一個可能引起 『中國|清』 猜忌的國號,招致哪怕萬分之一的干涉可能。此時『中國|清』遠未露出衰敗之相,兩廣早已被中國消化,南北疆域判然分明,以『阮世祖|阮福映』的立場和實力,不太可能存有『越南』將能侵佔兩廣的妄念。『清仁宗』 亦不過為人君者,家大業大,必得思慮周全,以防萬一罷了。應非「察覺『越南』陰謀、野心」云云。

另,部分讀者先入為主地將『越南』定性成『中國』的「純粹模仿者」,把『越南』乍看相似,但細看不同於『中國』處,概譏諷為「畫虎不成反類犬」,隱隱透出「族群優越感」,恐非求學問道應有之儀,亦違「有容乃大」之道,略失偏狹。想必隨著對『越南』「地緣→社會」實情了解的深入,會逐漸轉變偏激的看法。蓋事理之明,不出『了解→理解→超越』之變,共與君饗。


越南國號和朝代是不同的概念

而且以其皇帝姓氏來命名朝代最先是古代越南人自己這樣叫的

看越南古代碑刻

可以出現皇越+年號

也會出現比如皇黎+年號


我覺得除了「家在中原大山中」以外,其他人的回答都不得要領,特來回答一下。題主所問是越南自古以來的稱呼習慣,不是後人起的,可稱之為「朝號」。中國是國號=朝號(天下之號),但越南是國號、朝號兩個系統涇渭分明,國號可依次為大瞿越(968—1054)、大越(1054—1400,1428—1802)、大虞(1400—1407)、大越南/大越(1802—1839)、大南/大越南(1839—1945)【對中國則稱交趾(968—1174)、安南(1174—1802)、越南(1802—)】。

朝號則是易姓後對該朝的的稱呼,如我們熟知的丁、前黎、李、陳、胡、後黎、莫、阮。越南人一般稱朝代為Nhà(家),有時用Tri?u(朝)。由此可見,大瞿越這個國號是丁、前黎、李三朝(家)共用,大越這個國號歸李、陳、後黎、莫四朝(家)共用,大虞、大越南和大南則分別是胡家和阮家的獨享國號。

所以越南史書《大越史記全書》就按丁紀、李紀、陳紀、黎紀來編排,當然這是後世史官撰述的第二手資料。下面就提供一些第一手資料來說明當時人稱呼某朝某家:

  • 李太祖順天元年(1010年)所頒《遷都詔》(越南最古歷史文獻):而丁、黎二家,乃徇己私、忽天命,罔蹈商周之跡,常安厥邑於茲,致世代弗長,算數短促,百姓耗損,萬物失宜,朕甚痛之,不得不徙。

  • 李仁宗天符睿武六年(1126年)《乾尼山香嚴寺碑》:李家太宗皇帝南幸愛州,覽茲梵宇,綿歷代祀,棟樑隳毀,而復崇之。
  • 陳憲宗開祐七年(1335年)《摩崖紀功文》:皇越陳朝第六帝、章堯文哲太上皇帝,受天眷命,奄有中夏,薄海內外,罔不臣妾。
  • 後黎朝則是有一部18世紀後期的越南小說叫《皇黎一統志》。

最後整理下來可以發現,越南在這方面跟歐洲有相似之處,不同之處在於歐洲諸國國號比較固定,而越南則比較頻繁地更換國號。可以說越南人國號和朝號意識兼具,這與中歐都不同吧!


越南王朝有國號的,而且改朝換代不一定改國號,為了區別就用姓氏代稱。

大越

大越(越南語:??i Vi?t/大越),為1054年到1804年間越南所使用的正式國號(1400年至1428年間除外)。自1054年李朝第三代皇帝李聖宗將國號由「大瞿越」改為「大越」以來,其後的陳朝、後黎朝等亦使用該國號(其中只有胡朝一度於1400年將國號改為「大虞」)。不過,中國、日本等國則普遍以安南、交趾等稱呼該國,而大越君主亦接受中國的冊封為「安南國王」。到19世紀初阮朝統一越南後,阮朝創立者阮福映一度主張將國號改為「南越」,但當時中國清朝政府認為歷史上的南越國涵括了華南地區,字面含義與阮氏政權統治範圍不符,經交涉最後決定將國號改為「越南」並沿用至今,而阮福映亦被清嘉慶帝正式冊封為「越南國王」。


推薦兩篇最新的專業文章

葉少飛:越南古代「內帝外臣」政策與雙重國號的演變

http://mp.weixin.qq.com/s/umGMi_DjyScmO3g9WQAcRA

韓周敬:越南阮朝嘉、明時期國號問題析論

http://mp.weixin.qq.com/s/LVk06ujVlOhttZ46CO095g


爪機答,猜系後人所加。論據如下:(1)阮氏統一併定國號之前,有所謂「西山朝」,西山農民軍所建,對比李闖尚且稱「大順」不稱「闖朝」,可知「西山朝」至少不是有意識的國號,「越南」之前無國號意識;(2)概率:「都」。

以王室氏名為國名,最早應是「趙」那一批,「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今三世以前,溯至趙氏成為趙國時。當然,趙氏成為趙國之前,何以稱趙氏,是否還是氏名來自地名?是的。但這裡先討論「(正式)定/受國號」這回事。三家分晉受封諸侯,其實是事後承認罷了,所以國名都是其氏名。趙氏嬴姓,就是受封於趙的嬴姓一族,那時始立家門的意思吧,所以趙氏贏姓,也該和後來的義門陳氏一樣,是個偏正短語,前者用地點將自己這一支同其他同姓區分開來,其實是在聲明所持地點亦即地產、產權,政權,也就是後來的政權合法性,也就是國號。所以所謂國號,是這麼來的。「趙之為趙」是事後承認,不是現給現封,可見當時的政治觀念里,根本就不允許攻伐兼并,趙之為趙是因為他們家本在趙;同理,周之為周,是因為它本在周:「周原」嘛。(殷之為殷,也是因為他們家遷到了殷並且長住下去了。)「周朝」雖然天下共主,但周的王幾之外,你看不到誰自稱「周人」,因為王幾之外,也不是「周的土地」這個概念,而只是當地人承認「周」是共主罷了,所以有「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他承認或者授予帝舜之後據陳統治的權威,這就是當時「分封」的實質。

所以周受命於天,陳受命於周。後之來者,我們看到,唐雖滅無道之隋,它的國號,還是來自隋所封的唐公;最早的禪讓,也是曹操先受封魏王:是承認前朝、並且也以前朝承認新朝,作為其合法性的。王莽沒有這步,所以當時的史學家就不承認他的所謂新朝。

那麼就可以說說,後來的自定「國號」是怎麼一回事了:是宣稱自己是某個諸侯國的承繼者(無論是血統還是法統),然後據此,可以說有了稱王的資格,然後有力者自可征取天下而稱帝。這也是秦王成為秦帝之道,後人是承認的,哪怕它再兇狠,也只是吃相問題,不是合法性問題。如果漢不承認秦的合法性,那麼它也就沒有了合法性,只能還請周赧王的後裔出來坐天下。這樣子。

所以稱帝是憑實力,事後承認其為「天意」;但之前那步更重要:首先你得有「天命」,有參與角逐的資格。這就是上文說的,「宣稱自己是某個諸侯國的承繼者,然後據此,有了稱王的資格」,然後再據此龍興。所以宋、齊、梁、陳,前三個定國名都是很認真的,宋武彭城人,古之宋地,其起家的人馬都來自宋地,故國號為宋;齊、梁同理。到了陳,因為陳霸先其實是亂世暴起的軍閥,所以乾脆以姓為國號,就草根多了。

所以回頭來看越南,呵呵。他們哪會有我們玩得這樣高級。「國號」這回事的來歷,我已講得清楚,是奪天下用的;不然就不必特意起,就以王室名代指他們統治的那塊地。除非他想統治更多,這下要定「國號」,從「國號」上打主意:越南不就是阮氏統一了那塊地,要稱「南越」,請嘉慶冊封?好在嘉慶的歷史地理學是過關的,他知道阮氏想叫「南越」沒有好意:就像朝韓要跟「高句麗」直接掛鉤一個道理。歷史上的「南越」,可是趙陀的南越國,奄有兩廣,比他阮氏早得多,沒有半點兒關係。

我記得最後入了大陸國籍的鄭律成,解放軍軍歌作者,出生在朝鮮某某道,當時就好奇為何是某某道。怎麼政區級別名,就比我們低一級。剛查到,高麗國王就曾兼領元朝的征東行省達魯花赤(雖然也是被打了一仗才兼領),所以藩屬國確實是藩屬國,他自己也承認的。後來他還拿這個達魯花赤當達魯花痴了,占著開元路不還,還要打我們。國內懂事的就起來,把這作死的王朝推翻了。當然後來金胖還記著這事,問我們要長白山,太祖不該天真的時候天真了,就給他了一溜兒。但可以想見,藩屬國雖然傍著我們,其實心裡不是服我們,而是要沾我們便宜。不然,為什麼金胖那種泥腿子,都還記得長白山那茬?自家史傳唄。所以永遠不要天真的以為,中國與藩屬會怎麼友誼。這套玩法已經 OUT 很久了,也不怕國際社會笑話:你還護著它,你又干涉不了她內政,你就是傻逼,被玩的是你,妥妥的。當然,這都是閑話。「新羅」統一了韓半島也沒改國號,還是用的方國舊稱,只是拿漢家典籍 update 了一下「新」「羅」這二字,提供一套美好的解釋。後來的「朝鮮」也同理。至於韓國為何稱「韓」,是因為他們上古就有所謂辰韓、弁韓,是古老的民族名,比「朝鮮」古得多,也合於他們的民族主義,所以已經是近代尺度,不再是「國號」的概念了。越南也同理,它既然只有「越南」一個正式國名,又是很晚才出,那麼之前的朝代,就不是國號,只是以王室名代指,不會亂來。

最後,沒想到大越南竟會有「胡朝」,卡哇伊。

PS:終究還是架不住「胡朝」的誘惑,去百度了一下你。原來你是有「國號」的啊親,還叫做個「大虞」,這口氣。不過也對,胡就是陳,虞就是舜,這家譜追得很准。不過,感覺也太逆天了,跟正式的「國號」比來,一派武則天自稱「聖母神皇」的節奏。不過,倒也可以反證:「胡朝」等等,確實不是自稱。


我記得越南阮朝後來改國號為大南,以方位為國號,創古今奇譚,和張獻忠的大西有的一拼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南可以稱帝,而朝鮮只能稱王?
日本韓國越南的歷史系學生都會中文嗎?
越南屬於東亞還是東南亞?
如何客觀看待越南修改歷史稱中國「侵略者」?

TAG:歷史 | 越南 | 越南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