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蒸餾酒的好壞?

蒸餾酒顧名思義釀造之後是通過蒸餾出來的酒。其成分基本上就是酒精和水。最經典的莫過於伏特加,蒸餾後還要用木炭把色素和其他成分全部清除乾淨,可以認為就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國的白酒也可以認為和此類似。

既然蒸餾酒基本上都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那麼評價它的標註就應該是純凈度,雜質的含量越少越好!比如好酒應該這樣標註:除酒精和水外,其他成分的含量小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2345678%,嗯,絕對是好酒!這樣才有了客觀的標註,才是科學的方法,才有可操作性。

再說中國的白酒,首先,分為各種香型:醬香,濃香,清香,兼香等等,尼瑪,不就是酒精兌水么?這麼多香型都是忽悠人的么?如果真有這麼多香型的話,就應該解釋清楚:是什麼物質或者哪些物質組合表現為某種香型?這種或者這些物質的含量是多少?還有,很多人評價酒的時候用,入口綿,柔,甜,辣,不上頭之類的字眼來描述,這壓根不是科學的描述好不好!應該解釋清楚,什麼物質在什麼條件下會對味覺產生綿,柔,甜,辣的感覺?至於上不上頭,這就更要解釋清楚了!同樣都是酒精兌水,為什麼就能不上頭!不上頭就是好酒?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好不好?喝水也不上頭!

綜上,如此模糊的描述,如此沒有科學精神的行業,就沒有人不覺得奇怪嗎?所以,我覺得,酒的好壞不是靠評價的,因為根本就沒有客觀的標準!售價這就看各個廠家的市場定位了。如果把茅台裝到二鍋頭的瓶子里,給那些專家品鑒,別說能不能品出是不是茅台,說不定還要把瓶子摔在地上,大罵一句:二鍋頭真TMD爛,難喝死了,呸!

以上是困擾我很久很久的問題,希望能在知乎得到解答,謝謝各位了!


謝邀!

此問題涉及面很廣,且有一定的專業性。相信作者進行了相關的思考和了解。怎樣評價產品的好壞,不僅是蒸餾酒的問題,各個行業甚至是人類自身都會面臨的問題。以下是個人對此問題的看法:

1. 乙醇和水是伏特加的主要成分,但其更主要的是作為一種風味食品,其它風味物質含量(行業內一般稱為微量成分)雖然很少,起的作用卻至關重要。伏特加有很多品種,含量最多的成分都是乙醇和水,但風味卻多種多樣。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其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至於生產過程用木炭過濾,這在許多酒中都存在,比如中國白酒、韓國真露,其主要目的是過濾掉分子量較大的雜質,而不是把「其它成分全部除掉乾淨」。

2.由於加工工藝的不同,中國白酒中微量成分的絕對量上,通常要多於伏特加,所以更不能將「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類推到「中國白酒」。

3.對於作者提出的」可操作性質量標準「目前是有的,對於白酒主要有國家質量標準、地方質量標準、以及企業質量標準和地理標誌標準。如《GBT 10781.1-2006 濃香型白酒》、《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GBT 26760-2011 醬香型白酒》等(限於篇幅不一一列舉),對白酒的質量要求,是有相應的類似於「含量小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2345678%」的要求,除理化要求外,同時也對不同等級產品的也有相應的感官要求。

4.每一種香型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了特定的工藝,由此生產出了不同風味物質組成的具有不同風格的酒;跟酒精兌水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在解放後,為了規範白酒市場,由國家組織科研人員對茅台、汾酒的生產技術進行了總結,結合不同酒的特點提出來的,也得到了行業和社會的認可,對中國白酒的發展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

通常,每種香型是有不同的特徵風味物質的,國標中對每種香型的不同等級的酒種特徵物質含量是有相應規定的。

5.對於「還有,很多人評價酒的時候用,入口綿,柔,甜,辣,不上頭之類的字眼來描述,這壓根不是科學的描述好不好!」。因為酒是風味食品,感官評價是其重要的評判標準,指標再好,消費者不愛吃也是沒用。而感官實際是一門學科,根據其自身的特點,有相應的方法,進行這樣的評價是有科學依據的。舉個例子,晚上睡好了沒有,怎麼評價?怎麼定指標?是睡10個小時就睡好了,但有人就睡6個小時,也感覺睡的挺好。因此,對於與感官密切相關的事物的評價,一般都包含定量指標,也一些感官指標。現階段來講,是有其科學性的。

6.「還有,很多人評價酒的時候用,入口綿,柔,甜,辣,不上頭之類的字眼來描述,這壓根不是科學的描述好不好!應該解釋清楚,什麼物質在什麼條件下會對味覺產生綿,柔,甜,辣的感覺?」

風味物質與感官、乃至產品質量的對應關係,一直是白酒科研的重點之一,前人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總結,如果對此方面感興趣可以購買一些書籍如《白酒風味化學》等,裡面有相關描述。

7.「至於上不上頭,這就更要解釋清楚了!同樣都是酒精兌水,為什麼就能不上頭!不上頭就是好酒?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好不好?喝水也不上頭!」

現有歷史條件下,上頭確實是困擾白酒行業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困擾黃酒、啤酒、葡萄酒乃至其它酒種的問題。目前是市場的一個訴求,還沒有上升到質量標準層面。此方面研究很多,作者可以在網上搜到,如果有資料庫就更好了。

不同酒上頭的作用程度不同,也恰說明,酒是不能等同於乙醇加水的。

8. 「因人而異」說的很好,酒飲下去是與人體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所以對於個人而言,什麼是好酒,我認為是自己喝著好喝,也喜歡喝的酒就是好酒,酒畢竟是嗜好品嘛。

9.「如果把茅台裝到二鍋頭的瓶子里,給那些專家品鑒,別說能不能品出是不是茅台,說不定還要把瓶子摔在地上,大罵一句:二鍋頭真TMD爛,難喝死了,呸!」這個也說的很好,不同產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以二鍋頭的標準去評價茅台,確實牛嘴不對馬尾。如果我們用男人的標準去評價西施,她還連個男人都算不上呢,一樣的道理。

10.總之,作為國家質量控制體系,對產品的好壞是有相應的標準,並且嚴格執行的。但同時酒作為嗜好品,消費者是有自己喜好,有自己評價標準的。而者雖有差別,但整體是趨向統一的過程。

以上是個人對此問題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2017 年 10 月貴州茅台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突破 7000 億元?
如何看待 2018 年 1 月貴州茅台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突破一萬億元?
五糧液的1+8+9工程是什麼?為五糧液帶來了什麼樣的轉變?
如何看待 2017 年 11月貴州茅台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已經突破 9000 億元?
小曲酒生產各階段的用水要求是什麼?

TAG: | 飲食 | 白酒 | 白酒文化 | 白酒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