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對於地區經濟,相對於中小型的零售商店(包括連鎖商店店),究竟帶來什麽樣的影響?產生何種利弊?

沃爾瑪在中國大量開店,往往進佔了社中心的極佳地理位置,有人認為會對地區中小型零售業者,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也有人認為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不知其中利弊,究竟為何?

本問題,是由此問題延伸而來: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80151


謝邀,重寫一下 12-06-23更新711效應。

沃爾瑪效應,先給各位介紹一下沃爾瑪效應,有助於理解這個問題。

沃爾瑪效應是眾多經濟學家研究的領域,探討沃爾瑪如果持續降價,對經濟是不是負面影響,至今尚無定論。

山姆沃爾頓的發家史,就是靠擠壓、改善出所有空間提高效率,來以更便宜的價格來回饋消費者。有很多消費者是walmart的簇擁,於是,walmart店鋪就越來越多了。

但是隨著walmart越來越多,開始有一些有意味的事情發生了。以下來自《被沃爾瑪吞併的世界》。

  • 在全美165所城市中,沃爾瑪開店後,整個地區商品物價下降了1.5%~3%。

  • 長期來看,有些商品的物價下降7%~13%

  • 沃爾瑪開店的5年內,地區增加了50個就業崗位。但是平均有4家店鋪消失。(以上3條為2003年數據)

  • 在愛荷華州,沃爾瑪開店的10家店,開店三年後,人均銷售額增加55%。沃爾瑪未開店的45座城市,人均銷售減少了13%(1988年調研)

  • 1994年~2004年,美國有29家超市連鎖店申請破產,其中有25家是因為沃爾瑪的直接競爭。

    (以上的數據都是有實際的研究者的,可以問我要名單)

對這些信息進行一些簡單的解讀。

  • 開店後,地區增加的凈50個崗位 = 沃爾瑪里的200個崗位 - 被擠倒的150個崗位。
  • 周圍的城市消費減少。因為沃爾瑪東西便宜,顧客開車去沃爾瑪買東西。就像「深圳師奶香港打醬油買名牌」買名牌

雖然沃爾瑪究竟對地區經濟是有益還是有害,國際暫無定論。

但是我們能知道,價格彈性係數小的生活必需品,隨著物價的降低,總的消費金額會變小。

舉例來說,雞蛋哪怕6塊錢,我們也少吃不了幾個,雞蛋哪怕3塊,我們也多吃不了多少;如果李維斯牛仔褲從800塊永遠的降到100塊,也沒幾個人會一次買上5條。

也就是說,只要降價,市場里總的銷售額/市場空間變小了。

沃爾瑪效應的結論

在以生活必需品、價格彈性係數小的商品為主力商品的零售業,可以用價格戰把對方逼死。

but,每次以降價為手段,打垮競爭對手,也會導致自己的市場縮小,從而讓整個行業走向下坡路。

附一則新聞:【零售業面臨最嚴峻的挑戰】2012年4月份百家大型百貨零售企業增速繼續下降為-11.44%,除了大型零售企業,部分家電、家居連鎖賣場也深受影響,下滑幅度已超過20%。而最能抵抗經濟低迷的超市業態也下滑嚴重,如扣去人力、租金等經營成本的上漲,幾乎處於停滯。

與沃爾瑪效應相對的7-11效應:

7-11通過其附加價值,讓東西賣出更高的價錢。從而讓市場變得更大,自身也在不斷成長。

但是不是簡單說把東西標價抬高就能盈利了,把毛利拉高,再成功的讓消費者接受這個價格, 讓顧客覺得值得才是關鍵。

7-11提供的附加價值:

  • 24小時多店的便利性。
  • 相對較好的服務,你認識的店員老闆。更冰的飲料、絕對真的香煙。
  • 很多只有7-11才有的商品,搶先推出的商品。
  • 集點送很萌的獨家小禮品。

再附一則新聞:無懼經濟下滑!【台灣7-11,全家:抗漲、抗暑 兩大便利巨頭2012年5月業績大增】統一超7-11達到114.5億元新台幣(RMB24.4億)年增11.78%為歷史單月次高;全家47.37億元(RMB10億)年增20.62%創單月歷史新高。統一超全年預測1,300億元(RMB277億)、全家挑戰550億元(RMB117億)。

————————————————————————————————————————————

近年來大賣場給我們帶來的東西很多是好的,比如東西更便宜了,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了,行事相對規範。也爆出一些壓榨供應商的行為,比如條碼費、推頭費等等。從經濟的初級階段,

目前二級城市大賣場的強力進駐是非常好的,必須在市內開一個中心店來打響招牌,引領消費者。如果設立在郊區則不易成功,比如全球最大的MALL——華南MALL,郊區開車概念+商業綜合體概念,因為消費觀念問題,現在半空著。

在客觀上也讓城市的經營者了解到經營手法、管理手段的先進性,給國內的零售業一股很好的風氣,催生出優秀服務的「胖東來」,生鮮無敵的「永輝超市」這些民營超市。

但是隨著超市的自由發展,可能會發生

- 消費品價格越來越低,產品質量越來越差。

- 壓榨供應商更強力。消費品品牌逐步被流通自有品牌取代。

- 部分消費品價格極低,部分價格極高。

- 產品千人一面,絕大部分都類似,個性化極少。

日本用大店法對大賣場進行限制,曾經發生過

-批發渠道固化,消費品行會強力,流動渠道較長、較貴。

-開店成本變高,工業品價格居高不下。

-由於有法律保護,中小業主經營上不思進取。

覺得過於片面的話,可以看評論中有不少知友的存疑與解釋。

覺得過於片面的話,可以看評論中有不少知友的存疑與解釋。

覺得過於片面的話,可以看評論中有不少知友的存疑與解釋。


對於「減少就業崗位」,「逼死競爭對手」這一點,我一直認為是總體社會福利的提升,因為它在滿足相同產出的同時降低了人力成本。而剩餘的這些人力可以獲得更多的假期、教育或往其他新興產業發展(從長期角度)。

對於大超市導致產品缺乏個性,我認為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必然導致個性化產品及相關行業的誕生,大超市的份額總會有瓶頸。

我的結論:利大於弊+大勢所趨!政府應該往促進公平分配的角度去應對該現象。


補充,林達的書《一路走來一路讀》中看過一篇討論該問題的文章《當沃爾瑪來到小鎮》,可作為現實的佐證。網上也能看http://wenku.baidu.com/view/d3b5ca6427d3240c8447efc7.html


國外確實有「沃爾瑪效應」這一說,各種批評意見很多。

但是,沃爾瑪在國內的拓展卻阻力重重,非常不順。

國內14億人口的市場實在太大了。

幾家大超市的影響力遠遠沒那麼誇張啦……

影響不大,大家的目標消費羣不一樣。套路也不徑相同。

中國對於沃爾瑪的戰略意義,更多體現爲「採購中心」。

至於零售,我想,等到沃爾瑪在中國開到一萬家店的時候,可能才有必要討論這個問題。

當然,地段還是核心要素。

得地段者得天下。

管你是沃爾瑪還是沃爾牛。

這就是國內的現實。


"也就是說,只要降價,市場里總的銷售額/市場空間變小了"

這個是不對的,要分情況的,比如clarks促銷5折,成交單由原來的月1000單變為3000單,那銷售額就會是1.5倍,而如果不促銷 其中的7成人都因為嫌貴是不會購買的,故也不存在提前搶用了未來的消費者,恰恰相反有人因為買到clarks鞋並且感覺確實好,後面就會成為clarks的忠實消費者。

零售搞了這麼多年了,促銷作為營銷組合中很重要的一環不會是搬石頭砸腳的拙行。但「惡性」的促銷競爭確實會對行業造成不好的影響,行業的良性出路在於服務差異化和優質化


那個,促進方面俺不知道,所以俺只能說俺知道的一部分弊端。

大型超市沃爾瑪、樂購、家樂福等超市,新開店價格都會很低,用其他店來養,長此以往拉攏客戶搶奪客戶,消滅小型零售商。佔據領先地位後,開始剝削渠道商,提高商品價格,導致物價上漲。

其中尤其需要注意:

沃爾瑪等資金充足,能夠請人做稅務相關的,進行免稅避稅,一般小零售商和食雜店請不起財務人員,於是交更多稅。這本來無可厚非。問題在於中國五千年來賦稅最高的朝代就是現在,這加劇了這種情況,很多小型零售商就垮掉了,老百姓就越來越買不起東西了。當然這是在大陸。

在香港找不到家樂福啥的,因為小型零售商基本都很少稅甚至免稅,所以物價低廉,關稅也是除了煙、烈酒和動力柴油等,基本都不收關稅,物價也便宜,不過和這個問題關係就不大了。

說偏了,所以說我只知道這些弊端,利益肯定有,木有研究過。說白了要怪先怪賦稅。

說完了


推薦閱讀:

愛鑽牛角尖的人有些什麼特點?

TAG:經濟 | 沃爾瑪 | 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