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這一學科的簡明歷史是怎樣的?
本題已被收錄至知乎圓桌 ? 經濟課堂 101,歡迎關注討論。
從這個題設來看,答案的對象應該是非經濟學專業的人,所以盡量避免出現複雜的理論,而多使用大部分人熟知的概念,另外要求「簡明」,因此我嘗試回答如下。
經濟學的歷史可以用「五個三」——三部論、三次危機、三次革命、三次綜合、三本經典教科書概括。
三部論分別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馬克思的《資本論》、凱恩斯的《通論》。
三次危機分別是:新舊葡萄酒危機、1930年代大蕭條、1970年代滯脹。
三次革命分別是:邊際革命、凱恩斯革命、理性預期革命。
三次綜合分別是:李嘉圖綜合、馬歇爾綜合、新古典綜合。
三本經典教科書分別是:約翰·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上面的「五個三」基本可以把經濟學發展的大致脈絡說清楚。而當代經濟學的流派過於繁雜,適宜另題回答。
零、經濟學的「星宿海」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這部分比較雜亂。引用趙靖先生在《中國經濟思想史》一書中的比喻,姑且稱其為經濟學的「星宿海」。中國比較著名的思想有司馬遷的「善因論」和桑弘羊的「鹽鐵論」之爭(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經濟自由主義和政府干預主義之爭),西方比較著名的思想有重商主義、重農主義等。一、古典經濟學
第一本論: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標誌經濟學的誕生。主要提出勞動價值論(沒錯,勞動價值論不是馬克思原創的),看不見的手等。 第一次綜合:李嘉圖綜合,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 第一次危機:新舊葡萄酒價值之爭,勞動價值論無法解釋舊葡萄酒的價格遠遠超過新葡萄酒這一事實。第一次革命:邊際革命,門格爾、傑文斯、瓦爾拉斯同時提出「邊際效用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不是由勞動決定的,而是由人們對其的主觀效用評價決定的。
第一本教科書:1848年約翰·穆勒出版《政治經濟學原理》,把前人的主要理論全部塞了進去。插播、馬克思
第二本論:馬克思同樣不認可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進而提出了「剩餘價值」的概念,解決了勞動價值論在解釋資本可以獲得利潤這個問題時的矛盾。二、新古典經濟學
第二次綜合:馬歇爾綜合,提出均衡價值論,綜合了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將供給和需求對價值的判斷納入同一個框架中,經濟學首次產生供求分析框架。 第二本教科書:1890年馬歇爾出版《經濟學原理》,基本內容如上。 第二次危機: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意味著新古典經濟學解決不了經濟危機的問題。 第二次革命:凱恩斯革命。三、凱恩斯經濟學
第三本論:1936年凱恩斯發表《通論》,認為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危機必然產生,政府應該積極干預經濟。
第三次綜合:新古典綜合,由薩繆爾森提出。簡而言之,就是說凱恩斯經濟學將危機中的經濟恢復到符合新古典經濟學假設的狀態,然後新古典經濟學發揮作用。 第三本教科書:1948年薩繆爾森出版《經濟學》,基本內容如上。後來把凱恩斯經濟學稱為宏觀經濟學,把新古典經濟學稱為微觀經濟學,將兩個死對頭放到同一個框架里的做法,就是拜這本教科書所賜。四、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又稱預期學派)和新凱恩斯經濟學 第三次危機:1970年代的滯脹,表明凱恩斯經濟學認為的通脹和失業率存在負相關性失效。 第三次革命:理性預期革命,盧卡斯提出,認為由於理性預期的存在導致凱恩斯理論無效。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經濟學分別是對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經濟學的繼承,前者更注重宏觀分析,後者試圖對工資和價格粘性、非周期性失業、利率無法使得貨幣市場出清等價格信號失靈的宏觀現象給出微觀解釋,代表人物就是我們熟知的目前中國高校經濟學專業入門教材《經濟學原理》的作者曼昆和《經濟學》的作者斯蒂格利茨。1776 年古典經濟學
現代經濟學通常認為誕生於 1776 年亞當斯密發表的 &<國富論&> The Wealth of Nations. 亞當斯密描述了一系列關於人的選擇行為, 以及眾多選擇集合起來所造成的市場行為. 而其中很多現象的描述實質為心理學的現象. 這些成就造就了古典經濟 (Classical Economics).
1930 年代新古典經濟學
此後, 眾多經濟學流派互相爭鳴. Edgeworth, Ramsey, Fisher 等學者引入效用 (utility) , 偏好 (hedonimeter, 快樂測量儀) 等概念來解釋個體的選擇行為. Keynes 則運用消費者行為中的規範性作為出發點, 提出一系列宏觀調控經濟波動的理論和措施. 自 1930 年代啟, 一系列經濟學家 (e.g., Samuelson, Arrow, Debreu) 開始引入數學模型來計算市場中的消費者行為. 數學的引入一個最重要的結果是使得經濟學可以完全無視消費者在做選擇時的心理過程. 其中, 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由新古典經濟學家 Samuelson 和 Houthakker 提出的: 個體做選擇時候有顯示偏好 (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 - 如果你在情況1時, 在A和B中購買A, 而你在另一個情況時, 面對A和B的選擇時候也會選A.
之後的經濟學家, 大多專註於修補完善 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 並發展出: (1) 期望效用理論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von Neumann Morgenstern) - 對不確定的選項加上已知的概率. (2) 主觀/個人的期望效用理論 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Savage). (3) 時間減損效用理論 discounted utility theory - 隨著時間增長, 效用逐步降低. 在改進了的效用理論基礎上, "需求"概念也正式在經濟學上確立 - Arrow-Debreu theory of competitive general equilibrium 提出一套供給和需求來調節價格和數量動態系統. 這一理論給政策指定帶來重大影響, 比如: 對遊艇加重稅可能會導致遊艇製造廠所在的地方犯罪率上升, 因為這會導致遊艇製造業產生大量失業人員.
1950 年代數學更多被運用在經濟學中
至此, 經濟學理論與數學逐漸結合, 並給現實中的規章制度, 政策的指定提出很多經濟角度的建議. 但是正如 Milton Friedman 提出的, 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似然" ("as if" approach) 的方法上. 數學的方法假設每個人的選擇都是為了最大化效用, 好似人人心中都存有一個效用公式. 雖然如此, Friedman 於 1950 年代發表的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中指出了這些潛在的問題, 但依然堅信, 這些數學的計算即使是有問題的, 他們推導出的結果仍然可以非常接近現實. Friedman 的文章給予經濟學家過多的自信, 以至於很多明顯違反理性假設 (rational-choice principle: maximization of utility) 的行為被完全忽視.
1953 年問題與分歧
此後重要的一個經濟史上的趣聞發生在 1953 年, 法國經濟學家 Maurice Allais [1] 設計了一系列成對的選項. 這些選項運用之前"可靠的"顯示偏好理論 (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 解釋時, 得出的結果卻違反了該理論的前提假設, 這些選項被成為 Allais 悖論. 在法國的一次學術會議上, Savage (前面提出 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theory的) 自己推導出違反自己理論的結果.至此, 經濟學界逐漸發展出 2 條不同的道路以解釋 Allais 悖論.
1. 行為經濟學 (另闢蹊徑還是回歸本質?): 為了更好解釋 Allais 悖論, Allais Ellsberg 於 1961 年提出經濟學理論應該更符合現實. 應該回歸到經濟學創始時, 正如亞當斯密在觀察社會現象時, 對市場產於者心理的洞察, 以及作出最後選擇背後的心理解釋. 更多參考 Uchitelle (2001) 在 NYT 發表的文章 Following the money but also the mind [2]2. 新古典經濟學 (太小了看不見!): 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顯然對自己的數學模型仍然堅信不移, 只認為在特殊個別情況下, 這些模型才會失效.1970 年代更多對新古典經濟學派的挑戰
更多對原有數學假設不嚴謹, 不全面的批評聲音從心理學, 認知科學中噴發.其中最著名的當屬, Herbert Simon 提出的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人類並不會永遠選擇或者計算出最大效用的方案. 另外, Daniel Kahneman Amos Tversky 對人類評判和抉擇的一系列心理學實驗也否認了經典的期望效用理論. 近年來熱賣的 Dan Ariely 的"怪誕心理學"可以說是他們研究的一個在大眾讀物中的延續. 比如, 框架效應 (framing effect): 一個多項的選擇, 其結果可能並不單單由價格來決定. 有興趣的可以去翻翻 Dan 很火的那個 TedTalk (Dan Ariely: Are we in control of our own decisions?).基於這些研究成果, 這一群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稱呼自己為行為經濟學家 (behavioral economists): 他們相信通過更深的了解, 融入心理學, 可以達到完善原有新古典經濟學中的人類行為模型的目的.2000 年行為經濟學大發展
Kahneman 和 Tversky 以及其後的行為經濟學家們通過引入心理學實驗, 修改了原來的期望效用模型 (例如, 引入 reference-dependence, heuristics, theory of social preferences). 他們的目標是最終得到一個更完善的數學模型. 而這些新的理論發展以及理論的實踐測驗已經成為現代行為經濟學的前沿.未來?
如今行為經濟學仍然算不上主流經濟學派, 但是我想未來的經濟學必將更深地研究個體行為背後的秘密. 正如, 27 歲就受雇於 MIT 的行為經濟學家 Mullainathan 所言: "I would love to see how Alan Greenspan would behave 80 years from now, when economics is much more behavioral. We cannot know, of course. But one thing we do know: 80 years from now he would behave differently than he is behaving today, and that is kind of cool."-------------Notes
[1] Allais, M., 1953. Le comportment de l』homme rationnel devant le risque′: critique des postulates et axioms de l』ecole americaine. Econometrica. 21, 503546.[2] Uchitelle, 2001. Following the Money, but Also the Mind. New York Times.這是我答不好的一道題,應邀回答,只好硬上了。
經濟學是人們對經濟生活的認識成果,在我看來,這恐怕是最難超越實踐的一門學科。他亦步亦趨地伴隨著經濟實踐前行,至多也是對經濟現象進行一些解釋,某些規律的一定程度的把握,能使人們在對待經濟問題上稍微明智一點就不錯了。能大致敘述經濟發展史,經濟學史也在其間。他不像社會歷史一樣,可以以朝代或標誌性的戰爭來劃分,他是一個實踐中孕育的過程,要想簡明起來,是極困難的事。
也許可以這樣說,漫長的古代直至資本主義產生之前,由於最基本的生產方式是狩獵和農耕,伴隨著少量的手工業和商業交換,不構成複雜的經濟現象,關於經濟學,也只體現為少量的思想認識。
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臘人色諾芬、柏拉圖、普羅塔古斯、亞里士多德等,都是西方國家最早對經濟問題有過一些闡述的人,而經濟學一詞就是從色諾芬的《經濟論》中來的,因主要是論述農業和家產管理的,又譯為《家政論》。他們注意到了人對經濟的控制,經濟於人而言的效用,以及交換中雙方的獲利。他們注意到的,主要是人的決策對提高經濟效率的作用。
晚一些的司馬遷在《史記》中,作《貨殖列傳》,其中說:「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指出更早一些時候人們就已注意到的經濟現象,並指出:「天下之人,熙熙壤壤;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即追逐財富動機的普遍性。同時還注意到商品交換中」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的規律,還以民諺說:「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這是指交易成本了,因此在一定區域內要自給自足。
在資本主義產生之前,基本經濟結構變動不大,經濟思想也並無更多的創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在16至18世紀期間,重商主義開始出現,從而對政治權力構成了衝擊,因此,從另一方面又導致了管制的加強,由於法國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經濟衰退,有學者將其歸結為是重商主義的結果,提出了重農主義的主張。重商主義是由西方學者米拉波提出的,用於描述16世紀至18世紀末,有關這些方面的經濟思想體系,重農主義是法國學者布阿吉爾貝爾提出的。他認為,貨幣不過是財富的手段和方法,僅僅是作為一種標準和評價起作用,有用的商品才是目的。這一時期,自由主義經濟思想開始孕育,併產生了一批研究者。重商主義,被認為是封建主義向自由經濟主義的一個過渡。
現代經濟學的根基是市場中心說。18世紀末,被稱為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出版,他把各種零碎的經濟思想進行整理,使其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並以」自由經濟「思想為中心,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此時,個人財產的保護,契約論的同期提出,工場式手工業開始規模化出現,由蒸汽機導致的工業革命也開始發生,都為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思想,創造了必要的前提。
就我有限的學識而言,我覺得,從這一個時候開始,之後的全部經濟學,都是圍繞著」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的關係展開的。其中學者輩出,就不一而足了。當我們忽視看不見的手時,就出現了計劃經濟,於是不得不去補這一課。當看不見的手過度發揮作用時,就出現了經濟危機乃至金融危機。
經濟的過度管制,將使經濟喪失活力,而缺乏有效管制的經濟,又會導致財富過度向個人手上集中,甚至假借看得見的手來掠奪財富。一個合理的經濟體制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在探索,至今還無滿意的答案。
@劍橋橋頭 首先感謝這位答主
在其基礎上補充更進一步的說明第一次看這個答案時候已經是近兩年前了,答主對古典經濟學之前的介紹缺失,有些遺憾,所以我的回答後面的並不如原答專業,希望各位移步原答主的回答在很多學校大一會學到政治經濟學,大家會迷茫這是什麼東西,對政治經濟學老師的最高讚譽有人說是:老師講的真是好,我差一點就信了。
其實也不盡然,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只是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甚至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也只是古典經濟學的一個流派。所以不是相不相信的問題,而是你從現在的眼光看過去,用理性重構的時候,已經沒辦法再有那麼強的代入感了。
-------------------------------------------------------
公元前到1776年前古典經濟學
古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等人到中世紀的經院學派。這個時候亞里士多德強調互惠性,對價值是由供需還是成本決定的爭辯還不明朗,進一步發展到對人的慾望、總量和稀缺性以及最初的有效需求的討論。
16 世紀初再之後有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1776年古典經濟學
現代經濟學通常認為誕生於 1776 年亞當斯密發表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亞當斯密描述了一系列關於人的選擇行為,以及眾多選擇集合起來所造成的市場行為。而其中很多現象的描述實質為心理學的現象。這些成就造就了古典經濟(Classical Economics)。 除了斯密代表人物還有有馬爾薩斯和李嘉圖這倆對穀物法爭辯不休的人,穆勒,包括馬克思。特別的,古典經濟學往往都是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100 年後 新古典經濟學有邊際三傑,還有古諾和杜普伊特兩位法國工程師,再加上馬歇爾和瓦爾拉斯的貢獻,將古典經濟學的勞動決定價值進一步利用供求和邊際工具發展為新古典經濟學。 順便此時,馬歇爾將經濟學的名字由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改為了經濟學(Economics),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因為他覺得經濟學主旨不是研究貨幣、物價、所得、GNP等,而是
1.a study of mankind in the ordinarybusiness of life2.it examines that part of individual andsocial action which is mostly connected with the attainment and with the use ofthe material requisites of well being特別的,新古典經濟學主要注重的是個體分析,個人的效用等1930 年後凱恩斯出版了通論,宏觀經濟學或者總體經濟學由薩繆爾森等人開啟了新古典綜合的時代。同時後來也有奧地利學派和貨幣主義學派和理性預期等 期間數學被大量引入,古諾和杜普伊特等人生前的寂寞終於有人能懂了,里昂惕夫的投入生產模型,甚至以阿羅和徳布魯證明了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達到巔峰 還有貝克爾將經濟學分析的觸角延伸到更多的領域,「經濟學帝國」由此而來1990 到現在科斯和諾斯以及威廉姆森等人的新制度經濟學興起,然後式微,現在行為經濟學扛過大旗,進一步快速發展中1??張圖搞定!
經濟學爸爸們門派比笑傲江湖的派系還要多,又喜歡互相懟,對於看了一兩本經濟學書的外行人和像我一樣初入門的小學生,搞清楚誰是誰誰誰幹了什麼誰在前誰在後他她它為什麼要這樣做,是比較傷腦筋的。那就更難談見微知著。理性重建。歷史重構。創造解釋學說並加之以借鑒運用。
所以答主整理了從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經院學派到新自由主義、新古典綜合學派、新劍橋學派發展的框架。
並不嚴格的按照以下邏輯梳理:①這種學說(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信條是什麼②這個學派的立場——即對誰有利和為誰謀利。③這個學派當時(某一段時間內)為什麼/如何成為一個有效、有用或正確的理論體系的④這個學派的哪些信條具有長遠影響(被後來者借鑒)。鑒於學識所限,不涉及前沿經濟學思想,鑒於篇幅所限,簡略概括大神們的思想。簡明在於答主以思維導圖的方式主要解決誰是誰誰幹了什麼誰在前誰在後,以背景略提及為什麼這樣做。如有錯誤,敬請指摘.附贈經濟學範式的發展階段,便於從整體上加以把握。
前經濟學範式時期:經濟學分析範式沒有產生,更沒有形成系統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古典經濟學範式時期:核心在客觀價值論上,古典經濟學範式的邏輯蘊含諸如薩伊定律、供給分析、實物經濟與貨幣經濟兩分法等內容都在這一時期系統而完善。現代經濟學範式時期:其基本思想是認為產品的價值是人對產品效用的主觀心理評價,價值取決於物品滿足人最後也是最小慾望的那一單位的效用。其特點在強調心理分析、把數學方法引入經濟分析中、從特定的歷史和社會中把個人抽象出來,然後把消費作為分析的出發點。圖片如下:
霧蒙蒙
SVG格式鏈接: http://pan.baidu.com/s/1dFLxtXRPDF鏈接: http://pan.baidu.com/s/1dEHdvqx 密碼: 4m99保佑期末····考西方經濟學說發展史的前一個晚上,班群里鬼哭狼嚎:
「不想學了!人太多了!太多了!」「人多不怕,馬爾薩斯說,人口會被罪惡和貧窮抑制的!」「不怕,咱們班57個人呢,比課本上的人多呢。」······「資本不夠用啊··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資本按算數級數增長」···誰學了誰懂Qaq自行翻看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的序言
慢慢啃完這些書。感謝各位答主!
答案五花八門,可是連什麼是學科都沒有搞清楚~
先來佔個位 summer結束來回答
如果題主只是想了解一個大概的故事而不是詳細的各個理論,我強烈推薦一本書叫〖經濟學家統治世界〗,書名翻譯很low但是其實是很著名的經濟學說史科普讀物。作者文筆非常好而且觀點很有趣,有一種史詩感我是學過微觀宏觀經濟學的,所以敢說這本書絕不是胡吹海侃
不如看點經典的書,國富論和就業利息貨幣通論,其實裡面都會講到經濟學歷史的
下學期報了一門 經濟學說史… 等我上一節課,就來答這個問題!你們別和我搶!哈哈哈。
或許跟我學的專業的原因,看到經濟學三個字,總給我一種數學的錯覺。。。
看《資本戰爭》吧,一本很好的世界經濟發展介紹書!不是宋大嘴的《貨幣戰爭》哦!
推薦閱讀:
※為什麼文學家都移民了?中國人要有怎樣的家國情懷和歷史道義?
※為什麼弗朗西斯·培根在他的作品中提倡廉潔,自己卻因受賄丟官?
※姬軒亦的學術水平怎麼樣?
※為什麼嬴駟要除掉商鞅?
※知識人與權力的關係應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