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海信電器宣布 129 億日元收購東芝電視業務?

海信將東芝電視收入囊中 東芝退出消費電子市場

昔日讓很多中國人熟悉的日本電視品牌——東芝,如今被海信收入囊中。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正式對外宣布,以 129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7.5 億元) 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下稱 TVS)95% 的股權,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 40 年品牌授權。也就是說,東芝電視的核心資產已全部歸海信所有。

此次收購對海信和東芝雙方來說意味著什麼?對行業會有什麼影響嗎?


意義很簡單,中國品牌逐漸通過收購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場,短時間內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市場份額。

對行業沒什麼影響,對吹牛的影響比較大。

就家電市場而言,毛利和凈利潤都太低,對利潤追求較高公司不願意做,發達國家不願意做,人力成本較高的國家不願意做。

舉例 ,IBM這麼牛逼的公司為什麼把PC電腦賣給了聯想,就是因為PC電腦的凈利潤太低了,只有5%,而IBM對利潤的訴求較高,這個行業屬於投資大彙報小的行業,所以IBM果斷撤出PC製造業,而做伺服器行業,畢竟伺服器行業不透明,利潤高,投入小。

舉例,美國通用把家電業務賣給海爾,因為這個行業利潤低,比如德國西門子只在中國做家電,因為只有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能養活西門子,其他國家做不到

舉例,日本、美國、西歐都不做家電產業,因為人力成本太低了,行業利潤太低了。

所以海信收購東芝沒什麼意義,只是擴大了海信的規模,海信品牌藉助東芝的餘熱能比自己打拚市場快一點的速度拓展外國市場。當然利用的是國企對利潤追求不高,人力成本不高的優勢。

僅僅為個人觀點


海信貴為中國電視市場的「龍頭老大」,在國際市場同樣碩果累累,可以說早已經是世界級的電視廠商。這就有一個問題,做大做強的海信為何會選擇花重金收購東芝電視呢?記者認為,這可能和OLED電視有關,海信很可能已經做好了進軍OLED電視領域的準備。

海信將激光電視作為戰略核心,但激光電視目前「還需要養」,海信電視的市場地位也需要鞏固,OLED顯示技術對於海信而言不可能毫無吸引力,同時,即將到來的2018年世界盃,海信需要有足夠震撼的產品來站台,OLED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此,海信收購東芝電視,或許真的和OLED有一定的關係。無論如何,我們為海信成為世界第三大電視廠商而感到高興,同時也很期待海信能夠突破自我,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好的顯示產品。


總的來說,中國企業藉助收購國外品牌達到佔領國際市場和獲得更多行業技術是一種正面的嘗試,當然也要看收購的具體條款。中國電器行業在全球中的水平遠比中國的汽車行業高得多,在技術上已經可以緊跟國際趨勢,另一方面縱觀近幾年的新技術方向,曲面、UHD、HDR等亮點都是有國外品牌優先使用,而國內品牌再迅速跟進,顯示出國內品牌創新能力還待加強,當然在近年來熱門的AI技術應用上,國產品牌做了積極的嘗試。

而電視的高端屏幕一直是國產品牌繼續解決的軟肋,三星和LG的液晶面板仍然占高端屏幕的主導地位,國產屏幕仍然只能在中低端產品徘徊,當然近期的京東方OLED有希望衝擊這一領域。


謝邀。

近幾年的家電市場,尤其是黑電市場用不景氣這個詞來形容,並不為過。海信、創維、TCL、海爾等一眾國產電視品牌步履艱難,國內市場的飽和,上游屏幕成本的上漲,加劇了黑電的艱難市場環境。國內需求過盛,城市、鄉鎮甚至是農村基本已經被各大品牌的高強度活動淹沒,甚至是每個角落都被宣傳到位了,國內無市場,海外是不是一個機會呢?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創維和海信作為國產家電企業的頭部力量,都試圖用海外業務壯大自身力量,使其在升級、轉型和變革中站穩腳步。創維收購德國美茲電視,海信售後東芝,都是必然舉措,也可以視為重要舉措。

道理很簡單,國內市場被吃空,企業要生存,就必要開拓更廣闊的市場,以市場為根本是傳統企業的生存命脈。


吉利收購沃爾沃。

聯想收購IBM。

海信收購東芝。

什麼叫新聞,發生的少,稀罕,叫新聞。

等哪天,大天朝收購個洋品牌,不再稀罕了。。

中國,就強大了。


謝邀

海信的銷售量如今逐漸下滑,需要一個助肋。反而東芝電視在日銷量仍位居前三,海信出謀劃策收購東芝電視。實屬劃策借東之旗,立海之威,借東而據日之市。

另外,東芝在我國銷售量也不低,處於各方面考慮,汝愚見,海信收納東芝95%的股權,完全是為了自己品牌的延續,借東芝之手提升海信的綜合市場。

然而,東芝好像不是完全出售,

11月14日下午消息。今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簡稱TVS)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

這也就是說,東芝株式會社還是有5%的股權,海信只是大股東而已。

汝之愚見。


實際上,對於現在很多中國品牌廠商來說,在技術上的優勢已經趕超日本,甚至一些歐美國家。在國際併購重組市場上來說,很多品牌都是通過收購來實現國際業務的快速擴展與整合的。畢竟,海信在國內具備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而在日本或者其它國家的知名度比較低。而東芝作為日本的老牌品牌,最近幾年的表現差強人意,但是其本身的品牌價值仍然是存在的,對於想要拓展國際市場的海信來說,現在併購也屬於搶佔價值窪地吧,畢竟技術上只要資金肯投入是可以保持領先的,但是一個品牌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卻很難在段時間內建立。

相信,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的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併購重組案例。


電視這一塊利潤這麼透明,就算拿了東芝的牌子難不成就能開始賣情懷了?

東芝自身難保,不賣東西撐不過明年3月了吧


首先海信作為國產品牌。國人對國產品牌一直抱有偏見與不信任,雖然這種觀念在越來越多國產品牌崛起後有所減少。但刻板的觀念對於品牌的發展任是不利的。通過收購東芝這種大牌,一方面抬高海信市值,另一方面可以藉機抄一波熱度。對於海信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對於東芝來說,首先東芝已經是一個名存實亡的品牌了。股份市值也一跌再跌,近年在科技產品上也不如大火的蘋果索尼,再者東芝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顯示器,他的電視,而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不需求於電視,而東芝在手機,電腦等移動端上又不能佔據一席之地。退出這個舞台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在這個時候被收購也是情有可原,比起垂死掙扎慢慢破產還能保留一些最後的顏面


東芝為了還能撐得下去,一步步把to c業務都作價賣了出去,白電給美的,黑電給海信;

沒有對不對,好不好,都是給逼的;

也是日本家電業的一個投影;

希望國產品牌能越吃越大,主導全球市場。


感覺是獲得了進入日本跟其他東芝滲入的全球市場的門票。另外相關技術如果能夠一併轉讓的話,對海信的研發也是一個促進。東芝運營不善,已經賣了不少產業了,電飯鍋賣給了美的,儲存賣給了貝恩資本,下一步不知道醫學會不會也被海信收購?


作為海信的員工,又多了一個可以吹牛逼的話題了

東芝電視名存實亡,買的就是牌子,海信已經有能造出東芝電視這個質量的技術了,但是他還沒有東芝這個品牌,這次我們要做的就是收購這個品牌,將我們電視的名稱改成東芝。

以上內容純屬扯淡,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推薦閱讀:

TAG:消費電子產品 | 收購Acquisition | 東芝TOSHIBA | 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