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聯的音樂教育是怎麼樣的?
由於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發現知乎沒有類似的問題,就自己動手
由於簡單寫了點關於蘇聯教育的內容,沒有想到會收穫那麼多的贊。
蘇聯教育體制是怎樣的? - 輕萌小說的回答 - 知乎
因此專門寫了一個比較冷門的內容,關於蘇聯的音樂教育,來回報大家的熱情。
提到蘇聯音樂,成就最高肯定是鋼琴領域了。
而提到鋼琴,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布爾喬亞,品味等辭彙,因為我們都知道在現代社會要負擔一個孩子學習鋼琴,教育的成本是相當高的。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平民階層是很難擔負起鋼琴教育的。
那麼對於蘇聯這樣的國家,他們是如何對音樂這類並不屬於數理化的內容進行教育呢?
首先,早在俄羅斯時期,俄國在鋼琴領域就十分有名了,比如耳熟能詳的柴可夫斯基與他著名的《悲愴交響曲》。
而音樂是有傳承的,我們來簡單地看看俄羅斯鋼琴的發展脈絡。
俄羅斯第一位專業的鋼琴老師是愛爾蘭人約翰·菲爾德1801年到俄國定居。
然後他教出其中一位學生是——
俄羅斯鋼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亞歷山大·伊凡諾維奇·維盧安(1808—1878)
然後維盧安在音樂教育方面最大的貢獻是教出許多優秀的學生
其中兩位是——
安東·魯賓斯坦(1829—1894)與尼古拉·魯賓斯坦(1835—1881)兩兄弟。
大哥安東·魯賓斯坦(1829—1894)被譽為俄羅斯19 世紀鋼琴藝術的代表,順便說一下,這位在十九世紀下半段影響鋼琴界的巨人,跟十九世紀上半段的音樂巨人李斯特(對,就是那位千古完人,鋼琴之王李斯特)有著眾說紛紜的恩怨。
而弟弟尼古拉·魯賓斯坦不僅是傑出的音樂家,而且在教育方面做出了不小貢獻。
他有一位優秀的學生亞歷山大·西洛蒂(1863—1945),順便一提,同時西洛蒂也曾拜師在李斯特的門下。
甚至成為了溝通俄羅斯鋼琴學派與李斯特之間的橋樑。
(註:這裡雖然說師承,但很多音樂家並不會只跟一個老師,會學習很多人,安東·魯賓斯坦也曾想跟李斯特學習,但被殘忍拒絕,所以雙方有眾說紛紜的恩怨。)
題外話暫且不提,西洛蒂也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專家,他教出的學生是——
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奠基人之一,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伊古姆諾夫(1873—1948)
不容易啊,可以說終於到蘇聯了
給大家講俄羅斯時期一些著名鋼琴家(有很多沒有提到,並非這些更重要,因為只是簡略談談),是想說明,早在蘇聯之前,俄羅斯再鋼琴領域就已經取得了傑出成就,十月革命後,雖然有一大批例如拉赫瑪尼諾夫、霍洛維茨等傑出音樂家離開蘇聯前往美國定居,但畢竟還是有不少留在蘇聯的,並形成了五大學派。
所以蘇聯是繼承與發展。
然後進入正題,開始談蘇聯的音樂教育
首先,在思想理念上,蘇聯對於音樂非常看重,也不會覺得鋼琴之類的樂器是布爾喬亞的。
原因是——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小題大做,一個美學教育怎麼就和共產主義扯上了關係呢?
如果我們考慮到搖滾音樂,披頭士在蘇聯末期的表現,或許就不會這麼認為了,當然這些是題外話,就不多加展開了。
在談完思想和理念上的重視後,就可以談談蘇聯音樂體系的建設了。
請看下圖
首先跟中國的音樂課一樣,蘇聯的普通學校大多會開音樂課程,這一類屬於普及性教育。
但是蘇聯還有另外一種學校,叫做兒童音樂學校(7年制)。
說是學校,實際上更接近培訓班。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蘇聯發明了一種學籍,叫雙重學籍。
你既是普通學校的學生,也是兒童音樂學校的學生,想逃義務教育,那是門都沒有的。
然後每周兩到三次去兒童音樂學校上課,學習內容跟你主修的課程有關
在一邊接受義務教育,一邊接受兒童音樂教育,到了第七年,分水線就開始了,如果不能晉陞到中等音樂學校(4年制)那麼就說明你沒有足夠的天賦,還請老老實實晉陞普通學校,繼續努力考大學,音樂這條路不適合你。
在晉陞中等音樂學校之前,仍然算是普及性教育,因為音樂之路,大概是蘇聯最為殘酷的淘汰競賽。
八十年代中期,兒童音樂學校一共是8373所。
幾乎遍布蘇聯各個角落。
(這裡順便說一下,40年代蘇聯兒童音樂學校324所,70年代5234所,八十年代就是8373所,而在1986年制定的新一五計劃,準備再建它1000多所,蘇聯究竟有多喜歡兒童音樂學校啊。)
中等音樂學校多少呢?
最高的音樂學院多少呢?
請看下錶
中等音樂學校不到300所
音樂學院不超過30所。
變態啊。
就算是高考,跟這個淘汰競賽比起來,也會黯然失色。
真正的一將功成萬骨枯。
因為除了剛才說得數量龐大的兒童音樂學校,還有專門為天才們準備的學校,那就是附屬音樂學院的十一年制學校。
而且普通學校也有音樂普及課,想要晉陞到中等音樂學校,只要通過考試,也是會錄取的。
要是寫一個音樂兒童從蘇聯殺出重圍,登臨世界舞台,那絕對包含了勵志與感動,真是太不容易了。
(註:中等音樂學校和音樂學院,蘇聯成立後增加的並不多,各個歷史悠久,畢竟俄羅斯留下了很多優良傳統,所以蘇聯主要是在兒童音樂教育上下了很大的工夫,為最高學院源源不斷培養優秀的苗子。)
而如果你想要真正成為世界頂級的音樂家,鋼琴家。
那麼基本上你的目標就只有一個,由尼古拉·魯賓斯坦創立的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
這要日漫那就是像考東大那樣的故事了。
好吧,拋開殘酷的競爭,我們就來談談另外一個令人關心的話題,兒童音樂學校到底有沒有收費呢?
這個是有的,兒童音樂學校是收費的。
不是說好的蘇聯教育免費的嗎?
畢竟這個並不屬於義務教育。
所以該交錢的,還是要交錢的,哪怕這些機構都是國家主辦的。
八十年代,兒童音樂學校根據專業不同,按月收費,如果是管樂專業的兒童,那麼一個月收費是6-8盧布,學習鋼琴和弦樂比較貴,一個月收費是10-12盧布。
而蘇聯1985年,月平均工資是190盧布。
如果家裡要買一架鋼琴的話,還是要花不多少錢,因為一架質量比較好的立式鋼琴,售價在450盧布左右,大於兩個月的平均工資,還是比較貴的。
不過考慮到兒童音樂學校的兒童有140萬,佔全體兒童的百分之五左右,應該算是非常普及得了,畢竟也不是每一個兒童都適合學習音樂,還有其他的特長教育在等著他們。
當然為了培養兒童的音樂興趣,蘇聯建立了許多兒童音樂劇院,少年宮等等機構。
國家大劇院也會安排兒童專場,每周星期六,星期天是兒童日場,表演古典名著。
至於當時的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每周日下午兩點,是屬於兒童的交響音樂會。
門票價格是多少,你們猜一猜?
絕對不貴的。
會是多少呢?
0.5盧布。
不過這個價格,能夠搶到票的,不是黃牛,那一定是神仙!
當然,這樣低廉的收費,實際上連人工費都掙不起,相當於國家提供給人民的低價娛樂,哪怕這個娛樂放在西方,是高級的娛樂。
所以一小部分的音樂家對這種現狀不滿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的同行在西方的高收入者令人羨慕。
然而可能是培養了太多音樂家的緣故,蘇聯解體後,音樂家們並沒有迎接到美好的未來。
根據《在俄羅斯享受「國賓」禮遇》一文感受,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在俄羅斯的大小城市,無論你走到大街廣場,或者地鐵通道,時不時都會遇到街頭歌手彈琴演唱的場面。這些人並不是維索茨基那樣的行吟藝人,也不是列夫·托爾斯泰筆下那種以乞討為生的音樂家提羅爾流浪漢。他們差不多都是在蘇聯解體之後由於生活所迫(或不能按月領到工資,或遭到突發災難)不得不到街上賣唱,賺點小錢謀生。這種街頭音樂家,男女老幼都有。
令人不勝唏噓。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2017 年 IMO 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韓國隊再次擊敗中國,並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
※知識付費是進步還是倒退?
※標準答案式的教育是不是一種愚民教育的陰謀?
※世界變得越來越混亂了?
※去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