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北歐藝術?北歐藝術的精髓如何體現?

作為旅遊從業者的我少不了會關注被稱為童話世界的北歐,其藝術以自成一派的獨特風格聞名於世,那麼它的主要特徵是什麼?談到北歐藝術,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北歐設計,那麼北歐設計的創意靈感究竟從何而來?北歐設計如何體現北歐藝術的特點和精髓?這種風格的背後又有什麼深層次的意義?可否以實例解析一二?


剛剛從瑞典回到國內(還在倒時差中),與北歐某品牌的設計團隊一起構建了一款產品的概念設計。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想要答一下。

答主本人是汽車與產品體驗設計師,常年穿梭在亞洲與歐洲之間工作/出差,接觸不少北歐的設計師與公司。一提到北歐的設計,在整個工業設計圈內可都是赫赫有名。丹麥的BO,樂高,瑞典的沃爾沃,宜家,哈蘇,HM等,都是經常在大家生活里出現的北歐品牌。

個人出街用BO H6

與北歐生活方式完美和諧統一的沃爾沃 XC Coupe Concept

去年參觀過的樂高在上海淮海路的總部,超好玩,可惜現在已經裁掉了

準備年內拔草的哈蘇X1D中畫幅無反相機

除了這些大牌外,諸如丹麥新晉的幾個設計師家居品牌HAY、Ferm、Muuto等,或者瑞典的COS、Acne等新興的服裝品牌,都是現在年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牌子。芬蘭與挪威同樣盛產高端品牌,如高端家居品牌Artek和Iittala,戶外高端品牌Haglofs(火柴棍)、北極狐、Halt、UBER以及老牌製鞋世家Viking等等。

自家客廳用的HAY DLM table

COS的性冷淡風格,個人認為很適合建築師/設計師

以上,每一家,可都稱得上其專業領域的頂尖設計行家。

總之,北歐的設計調調很有一套。偏理性愛好極簡風的設計師(如我)日常里經常會遍布各種北歐品牌的東西。

把這些品牌的設計風格聯繫起來,就會發現北歐設計的共同點:

簡約,剋制冷靜,厚重的品質感,以及對人性的關懷。

如果要弄明白北歐的設計風格為什麼如此獨具特點,需要多少了解一點北歐的歷史和地理,同時,也得近距離了解一下北歐人的性格特點。

關於簡約:

相對於根植於希臘-羅馬文化的義大利/法國/英國式審美,以及深受英法文化影響的德國與荷蘭式的審美,更偏居一隅的北歐人骨子裡流淌著的是崇尚自然之力的維京血脈,他們對於曾經風靡西歐與南歐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過度裝飾的風格並不感冒(過度複雜的裝飾實際上是權力與財富的象徵,經常會出現在高度富裕且權力集中的社會裡,比如古代中國),反而與遠在東方的日本審美有異曲同工之處:都對極簡美學非常嚮往。

不同的是,日本的極簡更追求意境上的「空」,以及表現形式上的「拙」,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北歐的極簡是形式上的「去除多餘元素」,以優化核心功能,實際上是一種功能主義的延展。

日本的極簡與北歐的極簡對比

上周末在哥德堡港口邊的老城區住過的一間airbnb是一個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傳統瑞典老房子,裡面的傢具很多都是房東(一位老太太)的祖父母曾經用過的舊物,儘管能看到少數那個年代的裝飾性元素,但你仍會吃驚於這些舊傢具的造型是如此的直奔主題,毫不矯揉造作。

這有點像北歐人的性格:直來直去,完全不懂得也不屑於繞圈子。在他們的認知裡面,一件物品最重要的是表達清楚它最根本的可用性,並儘可能去掉冗餘的信息,好讓這個物品能夠完美的融合進大自然的背景裡頭。

除了元素的極簡之外,北歐建築與設計中對於純粹幾何的熱衷,讓人印象深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遼闊荒涼的冰川腐蝕自然地貌之上,以及高緯度乾淨的天空之下,我們常看到一些純粹幾何形態的建築物,鑲嵌在純粹自然的環境之間,有種獨特的美感。

挪威自駕游路過的精靈之路上的瞭望台

北歐人在設計上經常強調一點,就是要「不跳脫」,要與周圍的環境「融合」。這與很多義大利和法國設計師的思維非常不同。為了最大化的簡約並且與環境融合,北歐設計師們找到了自然肌理覆蓋下的純粹幾何形態。這種純粹的簡潔,不僅與自然環境搭配起來毫不違和,與當代流行的都市幾何美學感覺搭配起來也很棒。

北歐的現代風格內飾

關於克制與冷靜:

相對於南歐人的熱情奔放,答主遇到過的北歐人通常會相對冰冷一些,想來是因為北歐本來就地廣人稀,人們生活圈子也相對獨立,也就不太互相依賴。再加上北歐緯度高,氣候寒冷,日照時間短,社交活動自然沒有一年到頭陽光燦爛的南歐多。

上周開車離開瑞典時,路過一個湖,忍不住下高速在湖邊停車走了幾步,隨手拍了幾張陰天里的湖景。湖邊有很多小木屋,聖誕臨近,小木屋周圍都點著小燈珠。當時已經早上9點多,太陽還沒升起來,空氣濕冷,所以加了一層冷紫灰色的濾鏡渲染一下彼時的氛圍: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12月的瑞典那種陰鬱冰冷的感覺。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北歐人總體來說不太擅長陌生人社交,儘管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的北歐人待人通常比較有禮貌,但骨子裡還是有一種「if not my business, I don』t give a shit」的冷漠。這種生活方式,用一個英文單詞來形容,就是calm——這群傢伙絕對比不列顛人更加能夠「keep calm」。純正北歐風格的產品很少承載「嘩眾取寵」的訴求,但又不是單純的功能主義,而是有著那種「輕鬆的自娛自樂」的小小驚喜,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北歐人普遍的生活方式。

常見的北歐椅子(左)與義大利椅子風格(右)的對比

當然,北歐人也有溫情脈脈的一面,這從他們產品的用色上可以感知的到。儘管最近幾年很紅的丹麥設計品牌HAY大膽的用色,讓人們對北歐設計的用色刮目相看,但總體來說,北歐產品更擅長運用低純度暖色。用色比較大膽的北歐傢具品牌HAY,也仍然主要停留在小清新階段,主體產品沒有用到義大利法國人熱衷的那種濃墨重彩。

義大利(左)與北歐(右)的典型設計用色對比

其實看過之前湖邊那組照片就可以感受到(雖然加了snapchat很濃的濾鏡效果),北歐的自然環境里色彩純度遠沒有南歐那麼高。在這個常年日照高度都高不到哪裡去的地方,陽光永遠溫柔且有戲劇性,空氣乾淨透明,物種相對稀少,植被與大地的顏色更深。

答主2015年8月自駕挪威的時候,深深的被秋季挪威的低日潮高度打在車身上的美妙光影所吸引,那種光影之下,整個世界都是溫柔而深沉的。

2015年自駕穿威大西洋之路

關於厚重感:

北歐近代以來國家普遍富裕,人均收入極高,人們對生活品質普遍有很高的要求,這也使得大部分北歐本土產品有著厚重的品質感。理性而孤僻的北歐人骨子裡對於彰顯社會地位的奢侈品牌溢價似乎並不感冒,多數情況下價格的昂貴是和品成正比的。

實際上北歐本是一塊寒冷貧瘠之地,這裡有著hard模式的生存法則。歐洲偏南的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擁有大片大片的沃土與終年溫暖的陽光,那裡的人們有揮霍不盡的豐收與果實,而適宜的溫度與氣候讓生產工具的質量變得並不那麼重要。在北歐,人們習慣於珍惜每一件器物,一把斧頭的鋒利程度與一件皮襖的保暖能力,或許在古代就決定了一個家庭是否可以扛過去這個冬天。

Volvo和Saab的汽車都曾經以頂級安全享譽全球,而且Volvo和Scania的重型卡車也同樣以質量值得信賴聞名。因為這裡的車需要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下保持優秀的性能。在戶外用品界,挪威、瑞典和芬蘭盛產自然氣息濃厚的高端戶外品牌,價格昂貴,但可靠性極佳。

瑞典、芬蘭和挪威靠譜的戶外品牌很多,Haglofs算是其中一個代表

關於人性的關懷:

來自芬蘭的諾基亞曾經有一句經典slogan:科技以人為本。瑞典的沃爾沃有一個類似的slogan:以人為尊。北歐產品的品質感,是從用戶感知的層面出發的,是帶有溫度的品質感。這與冰冷精準的機械品質不太一樣。

諾基亞曾經是產品質量的代名詞,但產品設計從未帶給人冰冷感

已經離我們遠去的諾基亞就不多說了,但是被吉利拯救了的沃爾沃這幾年過得越來越好,並且設計也越來越出色了。

沃爾沃最近幾年發布的幾款新車在瑞典街頭超級受本地人歡迎。個人覺得尤為稱道的是內飾色彩材質的設計——坐進新XC90/V90/S90/XC60之後,斯堪的納維亞范兒撲面而來。剋制的造型語言壓制住了常見的那種高光實木裝飾與粗大動物皮紋的真皮,取而代之的是啞光處理的實木裝飾與更加細膩的Nappa紋真皮。那種質感不是賓士的豪華,也不是奧迪的科技,更不是寶馬的粗糙,而是確確實實帶著濃郁北歐味道的人文情懷,對,特別適合諾貝爾頒獎典禮官方用車。

沃爾沃S90教你如何在車裡大面積使用實木和米色真皮而不顯得老氣

如果說英國汽車品牌(如阿斯頓馬丁,賓利,捷豹)把運動與豪華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那麼北歐的沃爾沃就把曠野與都市的氣質恰到好處地合為一體了。像V90CC這樣行駛在山間,停在叢林小木屋前的形象,與XC40這樣行駛在最摩登的城市潮牌街上,停在網紅咖啡店門口的形象,沃爾沃都能夠用一套很北歐的設計語言來玩通透。

迄今為止最個人最喜歡的獵裝車沃爾沃V90

V90標誌性的屁股

與領克01共享CMA平台及三大件但顏值更高的都市緊湊SUV沃爾沃XC40

其實不僅僅是產品形態帶給人們的感官品質,從更深層次的設計理念上,北歐人對於「人」本身的關注,帶領沃爾沃這家車廠走在很多德國競爭者的前面。

舉個例子,沃爾沃的無人駕駛技術確實是走在各大汽車品牌前列的。歐洲從來不缺乏運動基因的汽車品牌,但過分強調駕駛快感,對於產品步入無人駕駛領域來講,其實是有阻礙作用的。寶馬「享受駕駛樂趣」的slogan帶給寶馬無人駕駛研發的尷尬,「以人為尊」的slogan則讓沃爾沃更從容的探索技術帶來的無窮設計可能性。

沃爾沃無人駕駛概念項目

當然啦,其實很多人,尤其是歐洲人對車的熱愛,還是來自於賽車文化。很遺憾,「駕駛樂趣」這種東西可能會在一兩代人的時間裡邊緣化,就像古代人對於騎馬的樂趣我們現代人幾乎沒辦法體會了一樣,但就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越加珍惜每一次開車跑山的機會不是么。

對此,哥德堡人也有相同的追求:

2017.12.3攝於瑞典哥德堡郊區

以上。:)


一提北歐藝術,大部分人先想到的是以「簡約風」著稱的北歐設計。

其實,北歐藝術在建築、繪畫、音樂、電影等各個方面,在全世界都有很大影響力。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油畫家卡爾.拉森,音樂家格里格和西貝柳斯,電影導演拉斯.馮.提爾,都是各自領域內如雷貫耳的名字。

而隨著北歐文化蔓延至全球,許多耳熟能詳來自北歐的品牌,沃爾沃,Bang Olufsen、哈蘇、宜家、HM、Zara、樂高等,在全球範圍內滲透,並輸出北歐獨特的藝術和價值觀。

眾所周知,北歐地理上屬於偏遠地帶,既不是交通要塞,也不是經濟中心,而且人口稀少,2016年北歐全部人口只有2670萬,相當於中國人口最多省份河南的1/4。

但北歐藝術卻能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這是為什麼?

在我看來,這是由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所決定的。

北歐由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四個國家加上大西洋上的冰島構成,五國都在高緯度地區,國土大部分靠近或在北極圈內,普遍有綿長的嚴冬,每年甚至有長達數月的極夜。

這樣的寒冬到底有多可怕?

在最冷的1月和2月,北歐國家的最低溫度普遍可以達到零下20度,冰島甚至可以到零下40度。此時,日照時間也普遍只有4-8小時,在芬蘭、挪威的北部在北極圈以內的地區,極夜正在發生,在挪威的特隆姆瑟「Tromso」,有近三個月時間,居民看不到沒有任何陽光,生活在漫漫黑夜裡,好在還有極光撫慰孤寂的心靈。

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發展對氣候依賴性強的種植業很難,再加上可耕種面積本也不大,為了生存和發展,早期的北歐人選擇了出海,開始活躍的海上活動。

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北歐人不畏冰天雪地,憑藉著超強的毅力,在驚濤駭浪之中尋找一個充滿陽光且溫暖的適宜居住的地方。而長期同惡劣自然環境鬥爭造就的堅忍性格和強悍的作戰技巧,也使得北歐人在海上無往不利,所以當時的北歐人也被成為維京人「Vikings」,象徵著冒險和難以置信的創造力。

動畫「馴龍高手」就對維京人的生活方式有細緻的描寫。

漫長的冬季和寒夜,使北歐人對陽光和溫暖有異乎尋常的情感,即使到了今天,這份情感也從沒有淡化。

他們珍惜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習慣在閑暇時和家人朋友待在能充分享受陽光的地方,那場景彷彿養老院的後花園,洋溢著幸福安詳的神情。

即使是那麼一點微弱的陽光,他們也能感動得像天賜恩寵一般。

他們甚至以節日來慶祝陽光,每年陽光最燦爛的十幾日,在北歐被命名為「仲夏節」,是北歐人全年裡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在這十幾天里,人們不再壓抑在寒冬里積聚的熱情,每天慶祝夏季和陽光,忙著收穫蔬菜和馬鈴薯,從波羅的海每天打撈鮭魚、鱈魚等漁獲,在湖區露營,舉辦各種聚會,暢飲啤酒,吃只有這個季節才有的小龍蝦。此時的陽光也格外和曦,人們恨不得把每寸陽光都收藏和利用起來,既崇敬,又欣喜。

在熱帶或陽光充沛的海島生活的人們,大概很難感受到北歐人對陽光的珍愛之情。

仲夏節的高潮是夏至日,這天,北歐境內遍布衝天的火苗慶祝夏日和陽光,湖邊會早早燃起篝火,歡慶的人群圍繞著徹夜的火苗,整晚狂歡,成千上萬的湖面被映紅。

這種深入骨髓的對陽光的渴望,也深深影響了北歐人在藝術的表達上。

以建築為例,北歐的建築尤其偏愛天然陽光,對「頂天光」和「側天光」的使用已經到痴迷的程度,從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到新銳設計師,從公共建築到教堂建築,都貫穿這一條設計線索。

赫爾辛基的當代藝術博物館「Nykytaiteen Museo」,全部使用自然光,每個展廳的藝術品配合著亮度、柔和度不同的光線,從而呈現出不同的狀態。

赫爾辛基芬蘭理工大學的圖書館,通過頂部兩排直徑達到3m的天窗,限定了地面區域的不同功用,可以稱為神來之筆,是大師阿爾托為母校所創作的最好禮物。

赫爾辛基的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 Church」,天光環繞在祭壇上,路德宗教徒們在這裡滿足對陽光和神的雙重情感訴求。

北歐設計上有哪些特點呢?為了彌補光線的不足,顏色的採用更為簡潔、明亮,尤其是大面積對淺色的使用,確保最大程度的光線反彈,以室內設計為例,下面是典型的的北歐風格室內設計「Scandinavian Interior Design」

而木材的使用更是北歐設計的靈魂,最大限度保留木材的原始色彩和質感,不僅滿足貼近自然的需求,而且暖色調的使用讓整個空間看見看起來暖和又溫馨,體現了更好的保溫的訴求。

這種一以貫之的設計主線,使北歐設計風格獨成體系,並誕生了極簡主義「Normcore」,強調經濟型、實用型、理想化三者合一的藝術風格。

不僅在設計上,在北歐的音樂和電影藝術表達上,同樣可以看到對陽光的渴望。

芬蘭人西貝柳斯被稱為「繼貝多芬和勃拉姆斯之後最偉大的交響樂作曲家」,他的代表作《芬蘭頌》創作於1899年,描述了在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下,芬蘭國民如渴望陽光般渴望民族精神的覺醒。

整部交響曲在很長的時間裡,都用低沉的弦樂和管樂來寓意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而尾部高昂的木管樂的加入,象徵著人民的反抗,像陽光照亮了黑暗,極富畫面感。

拉斯馮提爾是丹麥國寶級電影導演,他的良心三部曲中的《黑暗中的舞者》,講述的是由冰島歌手比約克飾演的單親媽媽塞爾瑪的故事。塞爾瑪的理想是做一名舞者,但造化弄人,她身處社會底層,唯一的孩子在13歲面臨因遺傳病失明的威脅,她不得不將生活的全部,放在存錢為孩子醫治眼疾和保留光明上。

她在生活中掙扎陷落,最終因失手殺人被送上絞刑台。全片的分鏡和用色遵循dogma95法則,偏冷偏凌厲,但在冷色基調下,體現的正是對陽光嚮往的的這一主題。

北歐人對陽光和溫暖的嚮往,通過藝術的表達也慢慢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這當中有政府的積極推動,譬如瑞典的一項法律規定,每個公共場所必須拿出1%的面積作為藝術展示區,所以在北歐隨處能看到各種行走的「藝術走廊」;也少不了大師們的功勞,北歐學界積極入世,與大眾消費品廠商聯手,將藝術融入到普通人日常能接觸和使用的產品。

而這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轉移到產品設計和功能上則處處體現出對人性的關懷,蘊含濃濃的人情味。

前面提到的建築大師阿爾托,在37歲正值盛年之時,就創立了設計傢具品牌Artek,至今仍是赫赫有名的瑞典國民級設計品牌,其最早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阿爾托凳 Aalto Stools。

這不就是我在身邊大小餐館都能看到的椅子嗎?沒錯,好設計的特點之一就是能大範圍傳播和普及。

而這把椅子,其實最初是阿爾托1932年為維堡圖書館設計的三足凳,阿爾托用L形椅腿舉重若輕的解決了椅座和受力腿之間的連接問題,因為美感、質感與功能性兼具,阿爾托椅在1935年獲得專利,也成為未來宜家產品中最暢銷的傢具,可稱為宜家風格的代表。

學界與工業界的互相促進,誕生了一批有藝術和設計感的品牌,不僅是 1958年在瑞典小城阿姆赫特「Almhut」開出第一家店的的宜家,這份長長的列表上還有諾基亞、愛立信、沃爾沃、Bang Olufsen、哈蘇、樂高等等品牌。

在這些品牌成長和探索的路上,催生了世界設計史上的不少里程碑。

1948年,瑞典相機製造商哈蘇「Hasselblad」設計了世界第一款組件式中畫幅照相機1600F,從此奠定其在中畫幅領域的傳奇地位。

哈蘇相機不僅具有可靠耐用、堅固靈活的特性,並且擁有一流畫質,一直以來都是專業攝影師的首選;因為追求精益求精工藝,不同於流水線車間機械式的重複,每一台哈蘇相機都包含充滿手工操作的溫度和質感,彷彿在精雕細琢打造一件藝術品。

1963年,沃爾沃安全工程師尼爾斯.博林設計了世界上一套三點式安全帶,從此奠定了沃爾沃在安全領域的名聲。尼爾斯·博林只用肩部到腰部新增的一根安全帶,就打造了人體生物學角度幾乎完美的幾何造型,三處定點也見微知著的解決了人體受到撞擊時全面的防護。中間搭配出的「V」又恰恰是自由和美好的象徵,你甚至能從其他作品和電影中看到很多「V」字形相關的映射。

這種人性化的考慮下誕生的安全帶,看似設計十分簡單,卻又兼具實用和美觀,最終得到了普及。雖然成為專利,但沃爾沃卻將這項發明免費授權給所有汽車廠商使用,因為在安全探索上的貢獻以及不懈的探索,沃爾沃到今天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安全的車」。

1969年,丹麥設計師維爾納.潘頓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把採用單片塑料一次性壓模成型的懸臂椅,被稱為「潘頓椅」。椅子本身僅僅依靠本身材料來提供支撐力,而不依靠任何外力支撐或加固,使整體設計簡潔同時線條流暢,是通過設計的力量,使材料學、結構力學和美學三者完美融合的經典案例,被稱為北歐設計的代表作。

這種通過簡約線條來表現藝術美感的形式在北歐設計中並不少見,譬如沃爾沃的XC60尾燈簡潔而流暢的曲線,和「潘頓椅」的造型和線條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保證了功能性的同時極具藝術感。

1969年,從 Ergonomi 「人體工程學」 設計團隊誕生於斯德哥爾摩以來,北歐設計師們就開始了漫長的以設計來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的努力,我們每天會用的人體工程學椅和人體工程學滑鼠和鍵盤就是受到了Ergonomi的影響,當然也包括為殘障人士設計的,獲得了ID設計大獎的盲道「Pictoform」,這項來自於設計師克努德.豪斯徹,通過線和點的有機組合,極簡的設計風格對街道起到美化點綴的作用,而不鏽鋼材質的使用也提高耐用性,成為了未來盲道設計的標杆。

1976年,設計師雅各布.傑森為Bang Olufsen設計出了經典的Beomaster1900收音機。不同於其他電子產品複雜的外觀線條,Beomaster1900利用簡單清晰的線條勾勒出一個完美的立方體,隨後被廣泛流傳。

此外,在Beomaster1900上率先應用的觸感式的操作模式,以及將主要和次要操作區分隔開的設計,使簡潔的美學設計和以人為本的功能設計達到了完美的平衡。今天,Bang Olufsen也在既要顏值又要實力上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這個北歐設計里程碑的清單簡直可以無限衍生下去。

回到問題本身,在總結了北歐的自然、人文景觀和藝術風格後,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述北歐藝術的共性,我會選擇「嚮往陽光和溫暖」。

由於靠近北極圈而產生的獨特的自然屬性,使北歐藝術呈現出一種對溫暖與美好生活的嚮往,流淌在北歐藝術文化上千年歷史中,並通過設計師、音樂家、電影作者以及其他藝術家們一代代傳承,深深的映入了北歐藝術的基因中。


謝邀!

這是沃爾沃入駐知乎以來的第一次「公開發言」,選擇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沃爾沃血液中流淌著的北歐DNA,可以說是非常有發言權了。前方多圖預警,現在讓我們來帶題主看看,沃爾沃視角的北歐藝術。

藝術是人類最高的精神追求,而汽車作為人類生活中重要的夥伴,也成為一個人身份、地位、品味、愛好的標識以及某種精神生活的象徵,因為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在以藝術的標準打造機械美學。

我們也深諳此道,90年的造車史總是與藝術密不可分,這種聯接既來自於誕生地——北歐的藝術文化熏陶,又來自於瑞典人植根於心的藝術細胞,更源於沃爾沃對於汽車美學的獨特理解和高標準要求。

而沃爾沃視角的北歐藝術,它的風格特點與精髓,便在如下幾個方面體現:

北歐藝術猶如一種基因深植於骨髓之中

瑞典人生長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這樣的大環境,這裡以雪山、極光著稱,加上歷史上的民族遷徙帶來的多元文化碰撞,造就了當地豐富的藝術文化,並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風格流派——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即北歐風。

據說,瑞典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國民都從事著與設計相關的工作,街道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設計工作室。於他們而言,設計是一種藝術創造行為,更是生活態度的呈現方式,他們用設計來展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執著嚮往。

瑞典人對藝術的見解是自成一派的,不同於美國風的洋溢,法國風的浪漫,瑞典人所秉持的北歐風從始至終都追求著功能性,他們極力簡化繁瑣而不實用的部分,希望人們把精力從裝飾上移開,聚焦於事物本身。他們講究顏色的簡潔明朗和材質的淡雅清爽,這源於他們對材料原本形態的珍惜和回味,亦是他們藝術設計的靈感源頭。

在瑞典,人們以「人」為創造動力,城道街角隨處可見他們用藝術之心締造出的美好生活願景。可以說,瑞典人與生俱來的北歐風格藝術氣質是全國性的,是民族性的。

而我們,就誕生於這樣的藝術國度,車型創造者的藝術細胞會不自覺地淌入設計過程中,讓藝術成為每一台沃爾沃基因序列里的一環。

造車的最高標準,上升到藝術的標準

人類文明的極致境界都將歸於藝術,料理的技藝登峰造極便成了美食藝術,文字的情感滋入骨髓,這便是語言的藝術。也只有這樣的藝術才能穿越時空,亘古不變,久經歷史淬鍊卻不會失去本色,就如同擁有90年歷史的沃爾沃,把一部追求極致的「造車史」演繹成了一部「藝術史」。

起源 —— 車標的藝術

車標是一台車最佳的藝術體現,識標如識車,世界上著名的汽車廠商都會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車標。而我們的車標經過90年的迭代終形成現在簡潔幹練又充滿「男性」氣息的造型,令人感受到力量、陽剛與積極向上的硬漢形象,在這個車標里除了象徵著「滾滾向前」的精神內涵,其實還有更多寓意。

我們最初的標識是由上世紀30年代瑞典著名書法家、印刷界專家Karl-Erik Fors berg設計而成的,標識整體為一個車輪狀的圓形,右上角搭配向外指向的箭頭,整體設計簡單明了,容易記憶。

別看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標識,它的寓意卻很豐富。右上角帶有箭頭的圓圈是「鐵元素」的古老化學符號,在這裡便代表了鋼鐵工業與汽車工業。除此以外,「♂」在古希臘神話中又是戰神瑪爾斯的象徵,這是因為戰爭離不開鑄鐵兵器,同時,這一符號也代表著正義、力量與安全。同時它又是古羅馬帝國中一個最為常見、用途最廣的標識,分別代表著火星、羅馬戰神與男性陽剛之氣。

我們之所以用在汽車上採用代表鐵元素的品牌標識,一方面是由於其陽剛、安全、富有力量感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是想讓人們聯想到瑞典有著光輝傳統的鋼鐵工業,以及企業鋼鐵般堅強的意志。

PV36 - 沃爾沃首款流線型轎車

PV36是我們推出的首款流線型轎車,昵稱Carioca(卡里奧克舞),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種南美舞蹈。PV36是款6座車型,前後各3個座位,擁有寬敞的乘坐空間。其風擋玻璃採用了2片式結構,後輪配有擋泥板,並配有獨立前懸掛。

當時如果開著這輛車去參加舞會,一定會吸引不少人的眼球。

PV444 - 沃爾沃首款一體式車身設計的汽車

沃爾沃PV444以起一體化的創新設計,柔化的流線造型美學引領了當時車輛在安全和實用方面的設計方向,獲得「家庭運動車」的美譽。這款車也得到了賽車手們的青睞,其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為我們注入了賽車的血液。拿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來說,這輛車第一次真正寫上了"北歐"的名字。

對於我們來說,PV444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設計領域,而且也寄予了改變未來的美好希望。PV444型轎車最後一輛車現在作為紀念品擺放在沃爾沃公司設在其家鄉哥德堡市的公司博物館內,供眾人踏足欣賞。

AMAZON亞馬遜系列 - 曾演繹銀幕經典的傳奇

沃爾沃歷史上聲名赫赫的AMAZON亞馬遜系列,將義大利的時尚設計風格和瑞典的實用性融合在一起,由於該車採用了空氣動力學設計,因此這款車不僅外觀優美,駕駛性能也非常優秀,一經推出就受到如潮的好評和追捧。

而當1959年工程師尼爾斯·博林發明了前座三點安全帶之後,這就成了AMAZON系列的標準配置,這也使得我們成為世界第一家將三點安全帶做為標準配置的公司,這也成為藝術與實用性完美結合的典範代表。

當1960年該系列的經典版本——P1800推出之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其後更被眾多競爭品牌視為眼中釘而險些難以量產。正式量產之後,該款車風靡一時,並成為眾多當時好萊塢明星的座駕,比如當時的經典電視劇《聖徒》主人公西蒙駕駛的就是P1800,而其扮演者本人羅傑摩爾(也是第三任007的扮演者)現實生活中駕駛的也正是P1800。

90年光陰流轉,至今多數人已經意識到,造車的機械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上升為一種審美藝術,而每一件精工細制的汽車工業品,均於細節處涵蓋了無數的藝術創造力。經過90年的歷練,我們的締造者們不斷在設計層面精進求索,力求以極致登頂藝術高度。這種高度不體現在大而全的宏觀世界,恰恰顯現於每一處不經意的小細節中。現在,請戴上放大鏡,一起重新品味一下沃爾沃的細節之美:

「神采」源於北歐古老神話

大多數人第一次見面都習慣於觀察對方的雙眼,於汽車而言,燈便是它的「眼眸」,是靈魂的載體。如今,顯然成為沃爾沃標誌性設計的「雷神之錘」大燈,靈感就源於古老的北歐神話,相傳北歐主神奧丁之子——雷神索爾手握一柄鎚子鎮守北境,在抵禦惡魔的戰爭中功勞顯著,被奉為最強戰神,而其手中的「雷神之錘」也被譽為勇氣與力量的象徵。而我們的設計師將這樣的神話故事用藝術的手法濃縮成這樣的大燈造型,簡簡單單的線條讀出千篇故事,這大概這就是藝術的魔力。

「光華」來自純凈自然

我們的水晶檔桿選材源於著名天然水晶供應商——歐瑞詩(Orrefors)。該品牌成立於1898年,至今為止已經有一百零八年的悠久歷史。歐瑞詩的水晶製品數百年來一直採用瑞典森林密處未經污染的優質水源和特選的原材料,保證了水晶製品的無鉛特性。也正因如此,歐瑞詩水晶深受瑞典皇室青睞,其NOBEL系列成為每屆諾貝爾獎頒獎晚宴專用酒具,並被譽為最具藝術性與收藏價值的水晶品牌之一。

水晶本身的通透光感,配合巧奪天工的鑽石切割技藝,一款美輪美奐的沃爾沃水晶檔桿便被打造出來。她憑藉一顆純凈之心成為整個內飾設計中的點睛之筆,擁有水晶的典雅,又折射出不落凡俗的高貴,讓你突然有一種愛上駕駛的感覺,這大概就是藝術的魅力。

「質感」是細節處的大費周章

木飾是整個車艙內質感提升的關鍵,也是最難處理的部分。如果選用人工合成木料,觸感勢必欠佳;若選用天然木料,與皮飾的搭配不可控,且色澤會略於老舊。然而,追求完美是設計師的天性。因此,我們的設計師為了追求源於自然,花費很多精力去尋找自然且更匹配的現代內飾風格木料。

有時候,執著就會遇見幸運女神。在不經意間,我們的設計師找到一款「漂流木」,從色澤到質地都非常符合沃爾沃對品質的極致要求。這位「合適人選」曾靜靜地躺在大海蔚藍的水面上,它沒有貝殼或鵝卵石的艷麗色澤和複雜花紋,但卻因水浪的沖刷而擁有獨特的紋理和質感,細密光滑,素雅清新,經久耐用。設計師們在此基礎上重新做了藝術化的處理,精確到分的角度切割打磨,讓木材完美嵌於內飾空間,不留一絲縫隙,渾然一體的貼合度展現出設計師們精益求精的藝術態度。

藝術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兼美天下

藝術是創作者的一種表達,因此它生來帶著影響世人的使命。我們是汽車藝術的創作者之一,不止求獨善其身,更懂得通過藝術感染人。正因為知道這是一種美好的追求與享受,我們願意與世人分享。所以,對於藝術行為的支持與贊助一直是我們的重要使命,多年來一直在藝術領域尋求更多豐富的交融與合作。

沃爾沃與藝術大會共舞

汽車塗鴉文化由來已久,車主們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絞盡腦汁為用各種裝飾品和顏料賦予愛車新的活力。自2011年以來,我們每年都會在瑞士蘇黎世中央火車站舉辦沃爾沃藝術大會(Volvo

Art Session),在舞台白色背景畫布前放置一輛沃爾沃車型,並邀請各國藝術家繪畫、噴塗和設計,讓他們自由施展奇思妙想,施展才藝。

2011年,數十名街頭藝術家以一台白色沃爾沃為畫布開啟自由創作,我們同時邀請到時尚攝影師Michel Comte將塗鴉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記錄下來,以試驗性的方式融合了藝術與時尚的美學。

次年,我們策劃並引領了七位中國最具才華的藝術家以現場藝術形式呈現沃爾沃V6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打造了一系列風格迥異的「中國風」塗鴉。你還能從中找出那台沃爾沃嗎?

從2013年開始,每位藝術家需要覆蓋前一位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再創作,我們與10位來自多個國家的街頭藝術家為XC60進行彩繪,融入3 D立體藝術,通過相機每10秒一張的連續拍攝,拍成了一段放飛想像的「百變大咖秀」。

2014年,我們帶領藝術家們玩起了一系列 3D錯位藝術,攝像機以十秒定時間隔的方式拍攝藝術作品,將現實與虛幻錯綜一體,營造奇幻的視覺盛宴。

2015年是特別的一年,我們開始跟光影進行藝術碰撞。與我們聯合的著名LED激光舞團隊迎合新款XC90發布,演繹了一場科技與美學相結合的開場秀。

2016年,第六屆藝術大會開場秀,我們邀請國際知名的二人舞蹈團體,結合光線律動的節奏演繹了一段嘆為觀止的舞蹈,光線與身線的交相輝映營造新鮮的視覺體驗。這種將創新技術注入藝術,用創新的力量拓寬藝術的範疇,也正是沃爾沃對於造車藝術的追求之一。

今年,我們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牽手

2017年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大家又再一次看到了我們的身影。沃爾沃汽車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同時,沃爾沃S90成為官方指定用車,由18輛沃爾沃S90組成的禮賓車隊,也成為上海街頭獨到的風景。

不僅如此,我們還冠名贊助了英國天使之翼童聲合唱團音樂會,以及澳大利亞悉尼舞蹈團的代表之作《反向》,合作劇目所傳達的純真、突破、和家庭關懷,與沃爾沃汽車倡導擁抱自然、珍視親情的北歐幸福生活方式,及堅守豪華本真、重視傳統但勇於創新的品牌理念完全契合。

回到北歐藝術這個問題上,我們認為藝術在文明進程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在瑞典更有一條法律規定,每個公共場所必須拿出1%的面積作為當代藝術展示區,北歐民眾長期沉浸在隨處可見的藝術環境里,對藝術的感覺與品位就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了較高的水準,沃爾沃在這樣的環境中更新迭代,不斷彰顯北歐的前沿藝術。

90年來,我們正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保持與藝術密不可分的關係,這裡列舉的也許只是九牛一毛,在我們看來藝術不是束之高閣的玩物,也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高冷選手,我們希望藝術能成為大家共同的追求,用藝術的視角鑒賞一台車,更用藝術的標準去看待一切,因為任何事物的最高境界都是藝術,我們都還在路上。

請點擊鏈接:關注 沃爾沃汽車中國 知乎賬號

請點擊鏈接:了解更多沃爾沃藝術大會信息


我去過北歐以及東北歐所有國家,只是瑞典就幾次三番回去好幾次,也是通過北歐到北極圈內一游。我喜歡北歐的生活狀態也是北歐家裝的忠粉,比起相似的日式家裝我更喜歡北歐風的大氣和硬朗自然的橫豎線條。關於這個問題就從我個人生活旅行的經歷和感受做個非藝術專業的回答吧。以下圖片除非標記都是個人實地拍攝,很多隨手拍不要太在意質量哈。

一說到北歐藝術,北歐風,所有人都會想到家裝,想到IKEA,想到和它同樣素雅簡潔的日式。有人說北歐風借鑒了許多日式的內容,但是我覺得它和日式雖然形似但是有天壤之別。同為低飽和度背景的設計,北歐風從空間的立體感和光線的運用上大氣得多,也更多使用橫豎筆挺的線條,以及大膽出挑的色塊。在材料上除了使用木料也會大量運用自然的皮毛,以及和原始生活狀態更貼近的鑄鐵材質。但是在貼近自然注重簡潔的同時會注重細節功能的實現,在家裝中甚至體現在光線細節色調和柔和度對人的影響上。而這一切我覺得都來自於北歐特有的自然生活環境。

北歐絕對的地廣人稀,在大部分地區人與人的交流可能要少於人與自然獨處的時間。

下面這張圖是2015年的全球人口密度分布,顏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大。

http://luminocity3d.org/WorldPopDen/#3/53.90/86.66

不用和北上廣比較,比起西歐大農村的「繁華「,冰島,挪威,瑞典,芬蘭的絕大部分地區都和荒蕪的西伯利亞一樣冷清,就是那麼一星點的繁華大都市也沒有想像中的擁擠。北歐公認最繁華的斯特哥爾摩大都會(包括廣大的郊區)總人口也只有200多萬。

離開這些罕見的大城市,絕大多數地區的市區是類似這樣的:

離開市區之後到鄉下就是這樣的:

在路上你可能見到下面這個朋友會比見到人類更容易,而且他也不怕你

而如果你去冰島的話就會發現除了首都1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剩下20萬人零星分布在和韓國面積相似的國土上,開車在路上絕大多數時間你能看到的是下面這樣的風景:

在這種狀態下做設計的時候人類更想表現一種徹底融入大自然的感覺。其實不只是在北歐,在英國鄉下人們設計房子的時候想達到的最佳狀態也是讓房子徹底消失在田野里,用來設計和裝修的錢好像打水漂了一樣,這是一種不張揚的和諧,也是為什麼你很少在北歐風的設計里見到大量人工的雕琢或者繁雜的花色圖案,一切都以最為素雅的自然色為基礎,使用最基本的線條。比如下面這組By Lassen的柜子:

http://uk.archello.com/en/product/frame-8

但是這樣就意味著完全沒有個性了么?我覺得反而不是。往往在這種背景色下面,一丁點兒的普通色塊兒,那種在繁雜設計中會被完全淹沒掉的色彩,也會非常出挑。我想這就是一個「少即是多」的例子吧。

一些年輕的北歐家裝品牌比如Muuto,在色彩上面就會有更多出挑的點綴。在一個素雅的背景下一點兒明亮的色塊就能表達出設計者或者使用者的性格色彩。

https://www.curbed.com/2016/3/23/11291464/scandinavian-design-shop-buy-online

北歐簡約而不簡單設計的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冰旅館,尤其在靠近北極圈附近。整個旅館使用的材料只有冰雪,甚至所有傢具和燈具都是冰雪製成。在這種純自然的環境下一丁點兒人工雕花或者一條皮褥就是足夠的點綴,再多就變得累贅了。下面這家是我在瑞典去過的一家冰旅館,需要提前幾個月預定,價格還很五星:)

北歐自然環境的特點之二:冬季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漫長的極夜。

雖然在北極圈內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極夜但是哪怕南部的斯特哥爾摩最短的日照時間也只有5個多小時。而且這個所謂的日照因為極低的日照角度也只是在地平線附近活動的夕陽而已。

這是瑞典北部聖誕節期間下午兩點鐘的樣子:

低於零下20度的氣溫,還有可以忽略的日照,一方面人們大部分時間只能在室內活動,家的概念也就變得尤為突出;另外一方面人們對任何可以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家庭生活體驗的細節功能也就會更加看重。對於北歐設計來說,這要求的是一種在前文提到的自然簡約風格下的不簡單的功能實現。大家需要的是外觀自然環保簡潔但是內涵豐富的產品。

飛利浦Hue,一款智能控制家用燈光系統的廣告,也是直接使用了它在北歐的口碑來說明問題。在這種寒冷的極夜,長時間室內活動的情況下,哪怕一點兒燈光色調的改變也會對家庭生活產生質的影響。在漫漫極夜的不同階段,從清早,到下午,到夜晚,到睡前,到起夜,都需要不同的燈光強度和色調來最優化生活環境。

http://www2.meethue.com/en-gb/p/-/8718696548714

「沒有陽光的冬天會顯得格外長,你的年紀越長,就會感覺更漫長「

「沒有陽光的日子會讓人感覺很疲倦「

「不同的光線細節會創造出完全不同的環境氛圍「

「在你需要的時候,普通的燈光難以給你一種溫暖的力量「

「適宜的燈光甚至會幫助你達成室內鍛煉的目標」

「在這裡,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盞燈和一個燈泡而已」

另一個北歐設計「自然簡約實用主義」,外觀簡單但是內涵豐富的經典就是芬蘭Artek的三腿圓面凳。已經有超過80年的歷史,面市以來銷售超過100萬把。今天的售價在200歐元(約1500人民幣)一把的水平,對比宜家四腿凳的8歐元。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exhibit/QRQs-mBx

http://www.exteriorconvistas.com/2013/12/05/taburete-stool-60-vs-frosta-ikea/

Artek三腿凳的設計和製作自然簡約但不簡單。

  • 凳面和凳腿完全使用樺木材料。
  • 凳面和凳腿的連接完全是依靠將凳腿樺木進行90度彎曲之後直接固定
  • 沒有任何複雜的木工固定件
  • 也沒有任何工業加工材料的影子

而就是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凳腿,因為複合彎曲加工的難度之大,Artek當年還有一系列的加工設計專利: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exhibit/QRQs-mBx

使用看似最自然的材料,最簡單的設計,但是通過最複雜的工藝,將一個圓面凳所需要的功能用一個更加細緻完美的方式呈現出來就是我心中的北歐設計精髓。

之所以是三條腿,設計的時候不僅考慮到使用的功能,還考慮到了疊加放置的方便程度。下圖這兩排應該是量產版里最簡單土豪的疊板凳了:)

https://www.finnstyle.com/3legged-bch.html

當代北歐人民的「簡約實用主義」在宜家8歐的廉價版圓面凳這裡進一步升華,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把圓面凳可以變成書架,檯燈架,花架,甚至童車。。。

上面說到的因為北歐自然環境影響而出現的這種講究簡約,自然,淡雅,卻極為注重內涵和實用細節的北歐設計,不僅僅出現在住房和家居用品上,也貫穿在複雜的工業設計中。

當我還是少年的時候,那還是小彩屏流行的年代。雖然屏幕不大,但是手機的設計不再僅僅圍繞一塊顯示屏而已。諾基亞在那個時代的堪稱北歐工業品設計的典範。

並沒有使用昂貴的材料或者酷炫的色彩,只是通過黑白紅基本色的搭配和平麵線條的勾勒,加上防皮面或者金屬這樣不同材料的搭配,就創造出簡約大方的不同外觀設計。

實用性方面就更不用說了,無論你需要的是大氣的商務翻板滑蓋,還是簡單易用的平板,方便遊戲的橫版鍵盤或者可以鍵盤旋轉的音樂播放器,再到完全沒有鍵盤Party專用「口紅「機,諾基亞總能滿足你:

最主要的功能必須是摔不壞。我曾經有個諾基亞從六樓掉下去到水泥地上摔成零件,除了屏幕裂了撿起零件拼起來直接就能繼續打電話。

另一個我熟知具有北歐設計性格的工業產品就是沃爾沃。雖然在豪華車中外觀和內飾都不算土豪或者囂張,但是在崇尚自然用料環保,以及實用性的考究上完全延續了北歐風的特點。

車內空氣質量是一個在歐洲大家都不太在意但是在國內會很受關注的問題,尤其是新車的材料環保程度。國內幾年前消協專門發布了一個針對汽車行業的空氣質量調查,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沃爾沃的控制質量控制系統IAQS帶起了行業里一波車用空氣凈化設備的競賽,但是他們相關的研究和設計從90年代就開始了。

http://www.ccn.com.cn/news/yaowen/2012/1212/456872.html

我開過新的XC90,內飾簡約,但是可以選配的座椅Contour seat是我用過同級別最舒適的,從肩部開始到腿部提供連續的包裹和充氣支撐,還有北歐所有家庭產品必不可少的對兒童的特別照顧考量:二級高度可調的摺疊座椅。

https://www.media.volvocars.com

另外沃爾沃一直主打的安全也好,或者是它針對北歐惡劣環境推出的車與車的互聯預警系統也罷,其實都是深受北歐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影響。這些功能由始至終貫穿著北歐設計的自然實用主義,尤其重視在細節上對家庭生活質量的功能性改善,這個也正是大部分北歐家居產品的核心理念。

如果要我對北歐設計和北歐產品做個評價總結的話,我想說北歐風並不是很多人所說的實現中產生活的廉價路徑,更不是日系風的同類產品,他有自己的獨特內涵。和北歐的雪,北歐極夜下的星空和極光一樣,簡約但不簡單。

(記得冬天去北歐要帶三腳架,否則像我一樣在零下四十度月亮比太陽還要亮的環境下手持是拍不美的)


其實我和北歐的情緣,可以追溯到差不多二十年前,小時候和家人去瑞士看雪,正是取道哥本哈根。而學生時代,更是收到了Copenhagen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gineering的雙學位邀請。當然了,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我還是選擇去美國讀了UCI的Master,做了晶元。不過對於北歐的印象一直很不錯,但也僅僅停留在:嚴寒,極簡主義,安全的沃爾沃

而後來,小夥伴去哥德堡出差數月,也和我聊了不少見聞,可以說對北歐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越對北歐了解,越感到自己對於北歐藝術的認知還是比較淺薄;同時作為一個車迷,其實最早對於沃爾沃的印象還是有些片面的。剛好借這個好問題,來聊聊自己對Scandinavia藝術的理解吧。所以,這是一個很個人化的長回答,但,我相信大家看看會有點小意思。Let』s Rock!

北歐藝術設計的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有人說是極簡,有人說是低飽和度的配色,其實都不準確。北歐藝術的基石就在於四個字:崇尚自然。

1、崇尚自然

北歐人生活條件富裕,也更多地注重自身的生活品質,因而十分鐘情於高檔的原生態材質。

這是一個典型的北歐風工作室,原木色的底板,純色,簡約的桌腿和椅子腿,大平白卻又厚實的桌面,純色的椅子,純色的檯燈,加上最最原始的機械打字機。可以說是一圖囊獲了北歐設計語言的主要元素。我們不要各種RGB的酷炫,不要所謂高級後期工藝所人造出來的各種光怪陸離的視覺衝擊,只要自然的,純凈的。

而這種自然感,其實是需要有些和諧的不完美元素:

比如這個設計,鐵藝支架的著色並不均勻,底板和桌面都有明顯的縫隙,桌面還有明顯的色差,但是看上去卻非常和諧。為什麼?因為自然環境中生長的樹木本就是如此。未經過二次加工的木材,怎麼可能剛好那麼橫平豎直、光滑如鏡?而保留這種原始的質感,就是北歐人對於自然的崇敬和堅持。

過兩天就是聖誕節了,印象挺深的還有北歐人包裝聖誕禮物的style:

對比老美大紅大金的風格,不說高下立判,至少差異明顯:

所以當沃爾沃S90可選配的皮椅材質,必須是來自業內頂級供應商Bridge of Weir,並且必須保持皮質最原始的質感和觸感的時候,我真的一點都不意外。對了,這個廠家的客戶還有勞斯萊斯,和阿斯頓馬丁。

沃爾沃為了帶來舒適的駕乘體驗而不惜提高成本,讓客戶不需要擁有頂級豪華轎車和超跑就可以在沃爾沃S90上就能體驗到最佳質感的座椅。精於心,簡於形,這可能就是北歐人對該在哪裡花費成本的選擇吧。

另外,要做到舒適的同時又要追求原生態,內飾的材質選擇往往就會是兼顧觸感和品質的原木材料。比如XC90上的天然木材,只會選擇瑞典北部和俄羅斯偏僻森林中的高端木材:白樺木和胡桃木作為原料。在這樣的極寒環境中緩慢生長的木材,密度比快速生長的木材高得多,紋理細密、手感也更好。再用工匠精湛的手藝打造成內飾木材鑲嵌到車裡。不得不說,這份認真的態度之下,也自然會有一流的品質感。

而在材質選擇上,沃爾沃的設計高級副總裁托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如是說:

這些設計師經常去海邊散步,有一次看到一根較長的漂流木,這種木頭髮出一種銀白色,顯得非常的年輕,十分獨特。他後來就將這個想法運用到車輛的設計中,經過很長時間的考證,才把木質內飾的顏色展現出來。

(Source:沃爾沃設計大拿解讀:如何讓XC60更年輕)

其實正是這種對材質細節的把控,才讓沃爾沃首先和一些平價品牌的車款區別開來。雖然更好皮質的座椅、更棒觸感的木紋飾條並不能讓車更快,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從A點到B點時,享受更多的品質感。

2、簡約溫潤

而柔和的色彩的之上如果線條勾勒的還是生硬的話,同樣有可能打破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整體北歐感。可是什麼是整體北歐感?人是渺小的,是和世界融為一體的。

我們先勾勒出一個整體,再把每一個細小的元素進行的放進去,從而保證每個點,都不會突兀。這種北歐人對於衝擊力的抵觸情緒,對於簡約溫潤的和諧感的偏執,可以說是體現在北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一張桌子的木紋流向,到周邊椅子和地面色彩選擇營造出來的聚焦效果,再到桌面上錯落有致的餐具那種不失美感卻也絕不搶鏡的微妙感,再用一盆素草點綴來勾勒出完整的畫面。北歐設計師總是習慣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出完美的舒適線條。

那麼沃爾沃的設計師會怎麼做呢?當然是繼續這種堅持。整體線條的勾勒即凌動,又非常注意呼應,無論是中控偏向駕駛位的大號電子顯示屏還是與之對應的豎制出風口,都有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feel。

有趣的是沃爾沃這套中控設計,其實已經跳出單單汽車圈的範疇,而被建築圈的《Architectural Digest》注意到。在接受採訪時,英格拉特先生始終在強調瑞典的設計文化對於沃爾沃設計深入DNA的影響。而最終呈現在車上的效果就是,當我們坐進一輛S90或者XC90時,科技感和藝術感得以良好的平衡,「having a technical product, but nevertheless you feel home」 (設計一件科技產品,同時又讓人有在家的溫馨感),設計副總裁如是說到。

(Source:https://www.architecturaldigest.com/story/volvos-head-designer-explains-future-of-the-iconic-swedish-brand)

換句話說,要完整呈現出沃爾沃這種兼顧整體和諧的中控設計,並不容易。首先是在順應目前大面積觸摸屏的同時,並沒有出現一些車上出現的割裂感的問題。這裡的第一步,就是保證中控大屏的嵌入是一定深度的,這樣可以給人以一種屏幕穩穩的嵌入在車內的感覺,也就平添了一份穩重。

反觀也以大面積觸摸屏出名的特斯拉,則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屏幕的確很大,內容很多,但感覺就是一塊屏幕出現在哪裡,和中控整體的關係有些割裂。

而S90的設計中,這個豎制的出風口其實還是比較精髓的,要說對於出風有什麼影響吧,確實口子大了出風快,但真正的風量還是得乘上風扇轉速決定。更多的還是為了在整體觀感上和中控大屏做一個對應,也讓往副駕駛方向的線條收窄變得更加自然,一直延伸到副駕駛右側小一號的出風口收尾。

而駕駛位前面的小屏,則是選取了彩色,但是不突兀的黑底、白字、紅色裝飾的簡約風格。其實這種設計是很「浪費」的,明明就可以弄花花綠綠豐富多彩好嗎。但如果真的那樣,怕是就丟掉斯堪的納維亞(Skandinaviska)風格獨有的那份內斂:

所以最後S90的車主們有些驚訝的發現,看似平淡無奇的中控其實科技感絲毫不差,卻又沒有任何地方過於晃眼。能有這種功力,已經可算一流。

光是材質本身的出眾加上中控設計的統一,並不足以讓人坐進沃爾沃的車裡就馬上能感覺到整體的北歐風。與這些要素相對應的,是整體視角下色彩的和諧感。一圖勝千言,我們先來看看XC90整體的內飾感覺:

你說耀眼吧?顯然過重了,整體的配色感覺非常的和諧,各種色彩的過度流暢的一塌糊塗。比如方向盤內里和外圈的拼色,按理說應該突兀的不像話,愣是被設計師精選了顏色,搭配的有趣又自然:

內里色淺而質樸,頗有些冰天雪地下北歐森林下白皚皚的森林之感;而外側近乎純黑的包邊,則有有效的提升了整體的觀感,讓本來普通的設計變的有靈性和創意。不得不說,確實厲害。

這還不算完,手能觸及的地方,都有一些小驚喜留給車主,比如出色手感的檔位和鑽石切割的Engine Start鍵+Drive Mode切換滾輪:

設計本身獨具匠心不提,設計師還認真的在合適的位置做了一圈亮銀色包邊,利用銀色這個粗看不起眼,細看有很耐看的色彩解決方案,直接勾勒出引擎啟動按鍵的品質感。小設計,卻做到了小中見大。而別家廠是怎麼處理的呢?

一個紅色的塑料按鍵唄!!「大家都這麼做,我們也一樣。」

而沃爾沃,幾乎毫無懸念的不會犯這種懶。談到這個設計時,英格拉特先生笑稱:如果是德國人設計,他們可能會各種討論之後放棄這種「不實用」的設計,因為使用效果不會提升,而平添了成本;但在北歐,我們幾乎不需要討論就會去做這些設計,因為我們就是「much more liberal about adding this type of charm into our cars」(對於給車內增加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幾乎鐵定開綠燈)。而正是這種對整體和細節對應的本能反應,和沃爾沃對內部設計師一路開綠燈的導向,才讓我們最終看到的沃爾沃車款保留了最核心的北歐設計語言:高品質、自然、耐用。

(Source:https://www.architecturaldigest.com/story/volvos-head-designer-explains-future-of-the-iconic-swedish-brand )

3、安全穩重

差不多是十年前吧,我在逛位於Costa Mesa的IKEA的時候,問一位墨西哥小哥店員。「為什麼那麼的東西都那麼厚重呢?」。小哥想了想說,「因為北歐人都比較膽小吧!」 然後我倆哈哈大笑,杠杠的美式驕傲。

然而,隨著時光的沉澱,我似乎慢慢讀懂了這些設計師想傳達的信息:

厚重 = 安全= 踏實感。

這種厚道過分,重到腿抖的實木桌子,簡直在北歐傢具設計中隨處可見。難道北歐人不知道實木很貴嗎?當然知道。並且經濟因素之外,他們還特別珍惜這些幾十上百年長成的上等木材。

然而,設計的本質始終是服務於體驗。當使用者看到如此紮實的做工用料時,幾乎看見了一位憨厚壯實的北歐大漢緩步走來。無論想在這種桌子上放任何重物,感覺只會有一個字:穩。

而厚實的高端木材,就是這種安全踏實感覺的最強背書。面對北歐的極寒天氣,我們還是挺渴望這種安全踏實的感覺的。

而在車上,我們自然希望沃爾沃也能製造經久耐用的老夥計。事實上,沃爾沃的傳奇車主Gordon可能最適合來證明這一點,他所駕駛的吉尼斯紀錄保持車。

從1966年購入到2013年9月,這輛車已經行駛了超過300萬英里(483萬公里),並且還在正常運行!除了美國本土,還在加拿大、墨西哥和歐洲大陸長途奔襲過,更是回到過瑞典沃爾沃總部(這輛車誕生的地方),可以說Gordon的這輛1800S就像行走的廣告一般代言著沃爾沃車輛的品質耐久性。

(Source:https://en.wikipedia.org/wiki/Volvo_P1800#Popular_notoriety)

所以我們一路看下來,不難看出北歐藝術的核心就是追求自然、原始、和諧、安全、耐用。無論是獨具一格的家裝設計,還是對於人和自然關係的深度理解,又或者是在沃爾沃車上呈現出來的獨有氣質,真不是錢的事兒,更多的還是源於北歐獨特氣候和自然環境幾百上千年熏陶出來的地域文化。別的公司如果不是生長在北歐,常年熏陶這種即克制,又注重細節,還渴望把好東西好材料原生態呈現的文化,自然很難學到神。

想必,這也是為什麼北歐藝術會顯得那麼獨樹一幟的根本原因了。你們說呢?


感謝@子元大神邀請,題目好大好寬泛,我怕我是寫個博士論文也不敢用這個題目。

只說一個點吧,今年參加中芬傢具交流會的翻譯工作,有個傢具廠的老闆問一個芬蘭設計師,為什麼芬蘭的設計風格如此樸素,跟瑞典和挪威這樣同為北歐國家的設計也不同?

設計師說,因為芬蘭沒有皇室,獨立前的歷史都被侵略和佔領。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就都以實用為主,不追求奢華。戰後的芬蘭幾十年處於物資匱乏的狀態,人們對裝飾的要求遠低於生存的需求。

前天接待中國教育局領導們參觀阿爾託大學,他們也問我為什麼芬蘭和日本在文化上如此多交流,在很多芬蘭的美術作品裡面都有日本的影子。這其實是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響。

有一點我也不是很明白,很多芬蘭同學都喜歡日本動漫,七龍珠、數碼寶貝這種處於我們童年的回憶居然也是他們這一代的回憶!

要繼續了解的還是很多呀。


因工作原因,曾去過北歐的芬蘭,並在芬蘭的道路上駕駛過。很多人說,北歐是跟天堂最接近的地方。或換種更塵世的說法,這裡是人類社會中,最接近於描繪里的共產主義願景。 北歐財富極度豐富,福利好到跟按需分配沒什麼差別。可是當財富發展到一定程度,你又會發現北歐人對外在的奢靡變得淡薄,一切生活都回歸到了事物本質。哪怕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中心區,也沒有走過浮華大地的感覺,奢侈品牌店也並不多。

更讓我詫異的一點, 赫爾辛基市中心街上連路燈桿都省掉,路燈像晾衣服那樣掛在電線上。芬蘭最出名的岩石教堂,經過還以為是個車庫入口,一個不小心就走過頭。教堂裡面更像是個音樂廳,沒有其它歐洲教堂的富麗堂皇。新教在北歐盛行,新教強調人可以直接跟上帝溝通,教堂建造的目的在於激發思考。看到這些後,其實這都與@沃爾沃 回答里提到的「瑞典人對藝術的見解是自成一派的,不同於美國風的洋溢,法國風的浪漫,瑞典人所秉持的北歐風從始至終都追求著功能性」有著密切關係。

是的,瑞典人對藝術的追求是要加上許多功能性的考量,這些都是根植於他們生活的北歐環境。可能你作為一個遊客到了瑞典只會認為這是美如畫,但對沃爾沃來說,他們需要考慮到安全功能的實現。

說回北歐的駕駛經歷,由於人煙稀少,北歐不像中國有那麼多寬闊的高速路。在城市間穿行,經常要走上圖這種道路。以路面標準來說,只相當於中國的省道,雙向只有兩車道,超車必須逆向借道來完成。當然啦,你無需像在中國,經常要冒險借道超越慢車。因為在北歐,包括大貨車在內,大家都開著比較快的車速。路面標註的是80km/h,可大家車速基本超過100km/h,而且還是冬季,道路兩旁還滿布著硬冰和積雪 ,夏季估計會把道路效率用得更盡。

北歐人開車都很守規矩,但在這裡開車依然需要適應。雖然知道道路寬度充足,可是對向有大貨車以100km/h時速跟你迎面擦身而過,也免不了要緊張一下。在這種地方,車道保持系統無疑非常重要,試想偏離車道迎面撞上對向車輛,後果會是何等災難級。因此,在沃爾沃的車型上,很早就開始普及這種車道保持系統。 如果去到新一代XC60,還增加了相向來車緊急避讓輔助,不小心踩到對向車道的話,會通過方向盤抖動等方式來提醒駕駛者,儘可能避免碰撞發生。駕駛XC60在北歐的「省道」行車,壓力自然會小得多。

我去北歐的時候,幸好不是極夜時期。如果遇上極夜,幾乎一整天時間都是夜晚,弱光下開車,危險度陡增。尤其是在市區,精神稍不集中,可能會碰到黑暗中的行人或自行車。預碰撞和盲區提示在這種情況下,車輛會對錯誤行為進行糾正或提醒,並且相對車速在60km/h以下也可避免碰撞,能給駕駛者多一份保障。雖然預碰撞現在是個很常見的裝備,不過沃爾沃的城市安全系統會更講求全面性,不僅能識別其它車輛,還能辨別行人、自行車等。

說起行人,沃爾沃引領了業界對行人保護的關注。撞擊時能彈起的發動機蓋,能減少行人被撞時的衝擊力,這個也是北歐人文精神的體現。不僅安全對於車主而言,沃爾沃對於其它道路參與者也是台足夠安全的車。說個笑話,對於動物而言,沃爾沃也是台安全的車。因為沃爾沃的城市安全系統能識別麋鹿。聽起來很匪夷所思,但這個在北歐地區非常重要,北歐很多公路都是穿森林而過(從上面兩種航拍圖,就能看到森林覆蓋率有多高),經常會有麋鹿在路上出沒。當然,保護動物這方面大概是次要的,主要還是為了減少更多撞車事故的發生,儘可能保護好駕乘人員。不過話說我在北歐期間,吃了好幾頓鹿肉……

上面說的是駕駛輔助系統,沃爾沃在機械架構上,也是很有「當地特色」。沃爾沃一直只有前驅和四驅,並沒有後驅這種布局,這方面實際考慮到了實際用車環境。在抓地力很低的雪地里走,開後驅車的風險會比前驅車高得多。在早期ESP還不普及的時候,銳志等後驅車在中國東北等地方,冬天基本不敢開出門,尤其攀爬被雪附著的坡道,車尾很容易擺動。如果在彎道不慎油門過大而失控,後驅車失控動作也比前驅車劇烈,分分鐘來個180度旋轉。現在確實有了ESP等電子系統保駕護航,但電子系統只是在一定範圍內起保護作用,超出了範圍的話,始終還是要回歸到機械本質的,而選擇前驅無疑能在冰雪道路有更好保障。

我記得沃爾沃曾放過豪言,要在2020年消滅交通傷亡。放在這個時代節點來看,消滅交通傷亡的本質,就是要達成更高度的自動駕駛,希望有機會能儘快實現。


談到北歐風,這種風格在當今比較流行的一種,適合年輕人群。北歐風格(Nordic style)是指歐洲北部國家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及冰島等國的藝術設計風格(主要指室內設計以及工業產品設計),具有簡潔、自然、人性化的特點。

北歐風格的特點:

第一、在建築室內設計方面,就是室內的頂、牆、地三個面,完全不用紋樣和圖案裝飾,只用線條、色塊來區分點綴。

第二、在傢具設計方面,就產生了完全不使用雕花、紋飾的北歐傢具,實際上的傢具產品也是形式多樣。如果說它們有什麼共同點的話那一定是簡潔、直接、功能化且貼近自然,一份寧靜的北歐風情,絕非是蠱惑人心的虛華設計

北歐風格,主要特徵是

1、原木、白牆。

2、棉麻地毯。

3、簡約的造型獨特的傢具。

4、黑白兩色空間。

5、樸素的顏色,如:白、黑、棕、灰和淡藍等。

當我們接到一個北歐風的設計時候,我們會根據業主的需求,預算,來搭配整個空間。真正原版的家居都需要進口,但是國內的抄襲還是很厲害的,常見的伊姆斯椅,各種名椅,淘寶100元就能買到。原版和仿品的質感是很質的區別。所以根據自己的預算來選擇軟裝家居的定位。

分享個我們正在施工的北歐實例

坐標:福建龍岩

風格:北歐

預算:25萬包括軟裝

面積:110平

平面布置圖:

靈感來源

空間主要配色為白色原木色灰色為主。

入戶視角

空間大面積留白。過道吊頂的木色和櫃門以及牆面的白色搭配,北歐的感覺就逐漸形成。

一個北歐的空間要出彩,一定要注意燈光的運用以及色彩的搭配。

牆面上的藝術掛畫藍色和單以上抱枕的藍色相呼應,空間有個跳色,天藍色也可以運用在北歐風當中,這樣整個空間就很活躍,電視櫃跳舞蘭的黃色,和掛畫的黃色點綴,這樣空間就不會太冷。

客廳視角

如何在家居搭配搭的更北歐,其實只要把握幾點就可以了。茶几:木色圓幾。沙發:布藝,顏色要和空間的主題顏色走。地板:木色地板。大家都知道北歐風格的硬裝簡單,基本上牆面頂面不會有造型,所以軟裝和燈光是非常重要的,要裝出北歐效果,要把握好軟裝。

客廳軟裝搭配

客廳軟裝配飾圖

客廳軟裝購買清單(軟裝美間形成,淘寶鏈接。)

書房視角

或許一把椅子就能讓你看的出來是北歐風。木色的地板和白色的書櫃。靠窗邊一個榻榻米。這樣的書房,我看一天書都願意。

卧室視角

牆麵灰色乳膠漆和床品的顏色相近,黑白灰的搭配,加上一個跳色。就很出彩了。

床頭櫃用木板代替,簡約時尚,頂上吊下來一窄燈。暖黃色的燈光讓人感覺溫暖,卧室最好用氛圍光,因為卧室是休息的地方,昏暗的燈光更有利於睡眠。

卧室軟裝

卧室軟裝效果

卧室軟裝購買清單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北歐設計作品。


謝@曹壬譽 邀請,強答一波。

看了一圈已經有的答案,比較認同高票答主@大壯 對於北歐藝術的精髓的描述:「嚮往陽光,嚮往溫暖,嚮往美好。」 之所以同意這樣的描述,並非因為學術研究,而是在北歐三年的生活經驗讓我對這個描述感同身受。不過對於「藝術融入生活」這一觀點,我有些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在北歐,藝術與生活是不可分割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如何將生活過得像藝術一樣也是北歐人對生活品質的極致追求。

北歐人們對陽光、溫暖和美好的追求簡直深入基因,下面幾張我拍攝的照片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新港的夏日午後,總有很多丹麥人坐在陽光下看著街頭表演,享受夏日陽光彷彿是丹麥人最愛的活動。這看似無所事事的行為,實際上是北歐人民享受生活的表現,也是對陽光和溫暖嚮往的表達。

北歐地處高緯度地區,地理因素讓這裡的冬季漫長、寒冷又黑暗。在冬季,北歐全境的白晝時間都非常短暫,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北部還會出現極夜的現象。這種地理環境讓北歐人對陽光和溫暖的嚮往比其他地區的居民來得都要強烈很多。只要冬天有一絲陽光,很多北歐家庭都會全家出動,去捕捉這難得的冬日陽光。

陽光下的父親與孩子,是一個很「北歐」的場景。漫長難熬的冬季過去,年輕的父母會帶上孩子們來到戶外,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北歐的奶爸好像與歷史書上對維京人的描述完全不同,反而細心、溫暖。這個時候陽光與溫暖彷彿成為了美好生活的象徵。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嚮往陽光,嚮往溫暖,嚮往美好的目的。

挪威有個叫做Rjukan的小鎮,高緯度讓這裡冬日的太陽高度很低,再加上處于山谷地帶,使得這裡的冬季常年見不到陽光,這就讓當地的居民更加渴望陽光。於是,這座僅有3500人口的小鎮不惜斥巨資建造了三面巨大無比的「鏡子」,為的只是反射一縷陽光在小鎮的廣場上。

雖然花費了85萬美元的巨資,但實際上小鎮居民獲得的也僅僅是範圍非常小的一縷反射陽光。即便如此,巨型反射鏡建成的當天,小鎮居民全都來到了廣場中央,帶著太陽鏡和發自內心的笑容迎接陽光的到來。可以說北歐人對陽光、溫暖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近乎偏執。

同樣也是受到這些地理、環境、人文等因素的影響,這種對陽光、溫暖和美好的嚮往也充分的體現在北歐的藝術和設計領域。可以說北歐人民一切靈感的創作都受到其特殊生活環境的影響,北歐的藝術都來源於生活。

比如近幾年比較受關注的冰島藝術家Olafur Eliasson,他的作品The weather project就非常直接的把「太陽」搬進了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的Turbine Hall . Eliasson用200多隻黃色單頻燈管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半圓,又通過天花板的鏡子折射出一輪完整的太陽。

超過200萬遊人參觀了這一裝置藝術,在倫敦寒冷、陰鬱又潮濕的冬季,參觀者進入到泰特現代藝術館150米長的大廳,目睹了明亮又溫暖的人造太陽,這種震撼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在解釋為什麼設計出這件作品時,Eliasson說:Over the centuries,defending ourselves from the weather has proved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protecting ourselves from each other in the form of war and violence. If you cannot withstand the weather, you cannot survive. 大概是在氣候條件惡劣的北歐的生活經驗讓Eliasson對陽光和溫暖如此嚮往。

值得一提的是,Olafur Eliasson特別擅於通過視角的轉換,將光、水、空氣、溫度等自然的元素以非自然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不由自主地與藝術作品發生互動,也能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著名的奧胡斯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彩虹走廊也是他的作品之一。這個彩虹走廊是由玻璃屋頂打造的空中走廊,是一條直徑52米由光譜色玻璃組成的,透過彩虹般的色彩可以360°的觀賞奧胡斯的城市風貌,漫步其中,除了能夠將整個被染上不同色彩的奧胡斯盡收眼底,還有種行走於彩虹中的奇妙感受,給人一種溫暖、愜意、舒適的感覺。

從這些藝術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北歐人對精神的追求,嚮往陽光、溫暖、美好。這種精神不僅局限於藝術館中,也是北歐人文社會的核心,滲透到北歐生活的各方各面。北歐之所以有令人津津樂道的高福利,除了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更重要的是北歐獨特的文化和這種人文主義精神。北歐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是超出常人的,比如在北歐設計的代表國家瑞典,人們會像逛服裝店一樣逛傢具店,傢具店也會像服裝店一樣根據季節換新,因為對於他們而言,這些充滿美感與質感的傢具就如生活中每日穿著的衣服一般尋常,是對生活的點綴,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關於藝術就是生活,將生活過得如藝術一般,最好的例子應該是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地鐵站。去過斯京的遊客都應該對這裡的地鐵印象深刻。這裡全長108公里的地鐵被稱作世界上最長的藝術長廊,每個站點都像是不同配色的岩洞,每個站點都是頗具特色的藝術品。地鐵作為一個相當生活化意向卻有著如此藝術化的表達,這可以說是北歐生活與藝術緊密結合的最好例證。

地鐵本應該是一個工業化時代冰冷的產物,但瑞典人卻把它做的如此精緻,這也可以歸結為前文提到的北歐人對美好的嚮往。通過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北歐的設計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北歐人對生活的基本要求都是美感與質感兼具。

如果說斯德哥爾摩的地鐵站給人一種藝術般的公共交通體驗,那麼同樣回答了這一題的沃爾沃,可能就能給人一種藝術般的私人交通體驗。@沃爾沃汽車中國 的回答中強調了沃爾沃是汽車藝術的創造者,這一點我表示認同。沃爾沃確實也是北歐設計(藝術)與生活結合的很好的例子,比如沃爾沃汽車中的水晶檔桿,所選用的材料就是北歐著名天然水晶品牌Orrefors生產的水晶。Orrefors水晶品牌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是瑞典最具藝術性與收藏價值的水晶品牌之一。Orrefors的水晶也是與眾不同的,它光彩奪目的質感,與生俱來的藝術氣息和靈性,能夠隨時隨地散發出無法阻擋的魅力。與其說這水晶檔桿是工業產品,它倒更像是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但這卻讓駕駛這個生活化的動作變得極具藝術性。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建築和家居方面的體現尤為突出。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寫到過的「世界最酷學生宿舍」,哥本哈根的Tietgenkollegiet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首先Tietgenkollegiet的外形就極具設計感和未來感,生活在其中,就彷彿生活在一件藝術品中。這座學生宿舍也達到了美感與質感的完美平衡。

而這座學生宿舍設計的核心,也可以歸結於「對陽光、溫暖和美好的嚮往」,比如每個錯落有致的房間都有著巨大無比的落地窗,這就是為了更好的採光,讓居住者有更多的機會擁抱陽光。

在北歐,這種兼具美感與質感的住宅建築還有很多很多,比如8公寓、VM house、VM mountain等等,這些公寓和這些公寓的居住者都是北歐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完美例證。

在家居設計方面,很多人把北歐設計等同於「人文主義設計」,強調用設計的方式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這種人文主義也可以歸結於來自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丹麥著名設計師Poul Henningsen,他致力於造出更加人性化的照明設備,早在20世紀20年代,他提出了要提供無眩光的光線,並創造出更舒適、更溫暖、更接近自然光源的氛圍。他設計出的「PH」燈具使得所有光線必須經過一次以上反射才能達到工作面,從而達到柔和、溫暖的效果,流線型的造型也頗具藝術氣息,至今在丹麥仍然備受追捧。

最後,回到主題,我覺得北歐藝術的精髓就是對陽光、溫暖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藝術源於生活,將生活過得像藝術一樣」是對北歐藝術與生活關係的最佳闡述。


你要問北歐藝術怎麼發源傳播,主要是兩點,一是現代藝術設計發展到了某個階段觸碰到了瓶頸,設計師們為求突破,必須開創新的、冷門的風格;二是跟文化輸出有關,藝術設計大爆發主要集中在1940-1970年之間,那個時候,以英美的文化輸出最高(例如波普藝術)北歐地區要麼被工業設計感染,要麼自身獨特的設計沒有傳播開,被世界了解。所以自從廣告學井噴以後,藝術設計就不存在默默無聞這一說法了。

你問北歐設計的創意靈感,我跟你說,都是傳統罷了。本身當地文化有什麼樣的傳統,那必然是這種設計的靈魂,設計師也就是推陳出新。比如說北歐多森林,家裝傢具就應該突出一個古木色調,而因為北歐偏冷,爐火就成了北歐每個家庭必備的特點,光源暖色調就是主色調,以此類推。只不過現在很多設計都互通了,北歐的傢具多半都帶有現代設計的影子。

在室內裝修這一塊,北歐與其他風格最顯著的差別就是立體感與平面感的不同。

拿燈飾來說,不論是傳統的古典歐式,簡約中式,或者是具有現代藝術的港式風格,日系風格或者是工業風格,燈具僅僅就是個燈具,它的樣子再怎麼變,也是萬變不離其宗,一個罩子加一個光源。設計師主要也是考慮如何改進光源,多重光源,柔和光源,燈的外觀是為光源服務。

而北歐風格的燈具,光源是為外觀設計服務,本身燈具可以成為一種裝飾品,例如鹿角燈,也許它的照明效果不如其他中規中矩的燈,但是它能滿足一部分用戶對於新鮮感的需求。當然,這也和北歐居民的生活習慣有關,森林多,家中多掛鹿頭鹿角,以求神明保佑食火不斷。

如果你的整體布局都以北歐風格來設計,以我最直觀的感覺,它不會像傳統歐式的那種填充式的布局使你有壓迫感,而是讓你感到——冷清,但這不是貶義詞,對於現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稍顯空曠的北歐風格不會讓你感到壓抑,又加上本身以暖色調為主,你就真的會有一種坐在火爐旁看書的感覺。

另外北歐還有一個最獨特的優勢——便宜。。。


從設計角度回答題主的問題。

談到北歐藝術,北歐風格,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可能都是宜家,畢竟宜家在中國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北歐風不止有宜家,而北歐長久以來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封閉的生存條件等因素,也導致北歐形成與歐洲其他國家完全不同的設計風格。

在了解北歐藝術的特點時,必須先了解北歐風的發展歷史,從歷史中窺探藝術的起源和那些在時間長河中留下經典作品的設計大師們。

比如在評價北歐藝術時,得先了解北歐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包括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和冰島五個國家,它們都住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因為住得近慢慢形成相似的北歐風格,但它們在藝術、產品、設計還是存在明顯的差別。

但是讀歷史往往會感到有些乏味。。。又想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北歐藝術、北歐風格,Designup也是基於此寫了系列趣味科普國家設計史,已經寫了德國、義大利、法國、日本、北歐等諸多國家啦,讓你在三分鐘內了解設計史~

知乎專欄頭文字D:提到北歐風我猜你只知道「宜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公眾號:Designup第三市集(閱讀體驗更好哦!)

Designup專註設計領域的開放服務平台

http://weixin.qq.com/r/6TqkvO3EarAVranf92-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大家都學設計的,北歐簡約風我就不說了。

想說一下音樂。

初中開始就特別粉神秘園,也很喜歡北歐。

班得瑞與神秘園的不同在於,前者音樂更偏向於空靈悄愴,澄徹乾淨,一絲不染,後者更像是守護者某種北極圈內的古老與神秘,有一種憂傷的哀穆深邃。同樣是淡淡的憂桑,與日本文化中物哀感不同,神秘園更追求治癒,舒緩。物哀美學一味求哀,班得瑞一味求靜。神秘園兼二者而有之。

安利大家去聽一下,希望改變大家「北京天倫不孕不育醫院」的映象。


說到北歐設計,我最先想到的是:簡潔、人性化、高科技這幾個詞。的確,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核心就是品質與功能,美感與質感,科技與環保的完美結合體。每個看似簡單無奇的設計之下都關注著設計者大量的心血。由於瑞典較為嚴酷的自然環境和自古以來維京民族對於「人」這個概念的尊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一直貫穿在斯堪的那威亞的設計之中。

芬蘭的諾基亞手機肯定是當中的重要代表。以翻蓋手機為例,直板手機容易觸發誤觸,而諾基亞將其設置為翻蓋式後能夠保護手機避免在握持中發生誤觸,但單純設置翻蓋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用戶很多時候只需要用其來看看時間,可是變成每次需要翻蓋後再按鍵才能查閱的步驟破壞了原有習慣,造成對用戶不友好。因而後來諾基亞選擇在翻蓋表面設置一款屏幕,用戶只需要按壓一下電源鍵即可看到時間,減少了使用步驟。這些設計背後實際上都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做事細緻的北歐人將這一理念作為了自己的信條。

踐行信條,實際上會體現在生活各個維度,尤其是與用戶之間產生連接頻繁的產品使用場景中,手機是一個,出行場景也是一個,無論是手機還是交通工具,兩者在生活和工作之間的角色都具有了鮮明重要性。芬蘭有諾基亞,瑞典有沃爾沃,北歐人用兩個對人類有重要影響的產品成功彰顯了以人為本的信條。

生長在嚴酷環境中的瑞典人對健康不是一般的看重,他們崇尚自然,希望在任何時候都有著健康的生活感受,哪怕是在駕駛過程中,所以車內空氣系統在現今空氣質量每況越下的形勢中變得尤為重要,沃爾沃為此提出了「I.C.E」空氣質量解決方案。在空氣進入端,IAQS(進氣控制)作為第一道關卡從源頭確保進入車內的空氣質量,多層活性炭濾芯吸收著空氣中的有害物質。

但是再好地防護也有著一些死角,長時間停靠後車內的空氣難免會渾濁,這時CZIS(主動式座艙清潔系統)功能便發揮作用,在解鎖車輛時啟動,通過『呼吸功能』使污濁的空氣排出車外,確保乘客艙內的空氣無污染。新架構下的沃爾沃車型將標配該空氣系統,這無疑對廣大用戶是一件好事。

以人為本要怎麼體現出來呢?我想大概是在一些細微處,最好就是通過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小設計去帶給用戶貼心體驗,這對於講究設計感的北歐人並不困難。不同於傳統的吹風式系統,沃爾沃的座椅通風采用了下吸式設計,這樣設計起來除了會讓乘客感覺更加舒適外,還能減少上吹式座椅通風所帶來的細菌和灰塵揚起,好處是兼顧到了老人和兒童等體質弱勢群體的感受。

北歐人的幸福指數排在全球第一,這點除了有關於民族本來開朗的特性外,還與各種制度和條件的保護有關,使北歐人能夠活得安全和安心。除去制度,實際物件的保護措施是日常最能體現的地方,沃爾沃S90的後備箱就是其中一個體現。

相信大家都有把車輛外借或需要做洗車、保養等服務的時候,而在此之前我們都會把車內的財物提前保存好,防止不必要的麻煩。不過如果你開的是沃爾沃S90的話,你可以在中控屏幕中給你的後備箱設置一道密碼鎖,這樣當下次需要打開後備箱時就需要先輸入密碼才能打開。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密碼的話,哪怕是他拿著備用鑰匙,他都無法打開。

除了對個人財產的保護之外,後備箱同樣有著沃爾沃工程師對安全性和易用性的考慮。當你打開後備箱時,汽車的尾燈會全部點亮,提醒給後方的車輛自己的位置。這種設計在北歐這種黑夜多於白天的地理位置上能夠為車主提供了更為人性化的保護。

還有一點特別人性化的設計我認為就是沃爾沃S90全系標配(沒看錯,哪怕不是電動尾門都有)的行李箱鎖一鍵鎖車。

往往我們在後備箱裡面拿出東西後,手裡都是滿滿當當的,這時候還需要再騰出一個手去拿鑰匙來鎖車,就算是配備了無鑰匙進入的車輛也還是需要去握一下門把手。而現在沃爾沃工程師則在後備箱上設計了一個全車鎖,即是在你拿完東西後,你按一下這個按鈕後再關上後備箱後整車就已經上了鎖,這樣貼心的設計能讓人不愛上嗎?

以北歐人的文明程度來看,以人為本除了是要有益於自身以外,還要對其他人增益才能說是文明。以沃爾沃S90的雨刷系統為例,它更改了傳統雨刷的噴玻璃水,而是直接將玻璃水噴在了雨刷片上,這樣就可以消除傳統玻璃水噴上前擋風后那視線模糊的一秒鐘。可別小看這一秒鐘,如果你當時是在高速上以120km/h的速度前進著,那麼在這一秒鐘內你已經前進了33米……現在有了這種雨刷以後,如果這時候前面正好有危險的話,你就有著更充足的距離和時間去反應。

其次的優點是,這種噴水方式實際上考慮到了行人感受。由於它是將玻璃水噴洒在了雨刮片上,哪怕在鬧市區中行駛也不用擔心玻璃水會濺到四周的行人身上,能把用車主自己和路人一樣考慮得周全,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從這些配置你就可以看到,沃爾沃作為一個來自北歐的品牌,天生自帶著以人為本的精神,雖然可能當你初次見到沃爾沃車型時,並不會讓你覺得多麼驚艷,但是當你使用得越來越多,了解得越來越多時,你就會驚嘆於這品牌所賦予車輛的人性化設計。可以說,沃爾沃將客戶體驗放到第一位,一點一滴都已經融合在了日常的使用當中,潤物細無聲。


我是燈飾設計師,之前去義大利米蘭看燈飾展的時候,已經預測北歐風格的流行到國內,也寫過北歐的文章。還有一些讀者找到介紹燈飾的,很喜歡北歐風格的燈飾。

下面就說下「北歐風格」的燈飾,北歐風究竟說的是啥?首先呢,北歐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包括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和冰島的五個國家,它們都住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關係特別好常常串門,風格越來越像也就是結合所謂的北歐風。

北歐比較冷~

文縐縐的說法:這個地區的設計比較注重傳統風格,傳統和現代結合,具有人情味和手工藝傳統,把功能和美觀完美的結合起來,其設計成為優雅設計的代名詞。

李R接地氣說法:北歐風格就是上述的的那些國家的設計風格,他們那裡戰爭少,人民生活安逸,冬天賊冷人們和家裡人冬天就呆在家裡嘿嘿嘿,同時資源上木質材料有多,所以他們的設計風格注重家庭的溫馨,視覺效果上的溫暖,並把傳統與設計結合起來。這個地區因為文化和地理的原因,非常崇尚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極簡的精神。常用原木融合入現代、實用、精美等設計元素的美學理念,很快成為現代都市人非常喜愛的一種設計風格。

要知道北歐風格牛不牛,看看下面這個牌子,都知道的-宜家家居(IKEA)。瑞典國民品牌宜家IKEA1943年創建於瑞典,到現在簡直火遍全球,以精美、耐用、便宜著稱,做到其中一點不難,但這三者結合就體現宜家過人的實力,一年2000多億的營業收入,簡直要被大家的錢給砸暈了。

還有更別提各種北歐設計師品牌,雖然歐美之前已流行了有五六年了,但是又個個都在淘寶迎來了第二次全球銷量高峰。不信,你搜一下網店吧......

李R先來講北歐風格的經典搭配色,都是淺灰色帶底的,這個就是北歐風格的特點,其實設計師喜歡的高級灰,就是這些演變的!李R一貫作風就是讓大家知道了色彩搭配才更好講解流行風格的特點。它點綴配色最大特點就是:明度高,飽和度低,尤其是亮紅色和檸檬黃就是北歐風signature!注意:很多網店燈具就是靠這下面幾個顏色大走北歐風的燈飾~

五個國家的北歐設計最後演變為全球流行的北歐風格:摒棄繁複的紋飾,注重簡約實用。將設計的元素、色彩、照明、材料簡化到最少的程度(與美式相差大咯),體現一種非常「回歸」的生活態度,既高貴,又顯得清爽不啰嗦。

李R分享:經典北歐原創燈飾作品一直在尋找內在的平衡,在豐富和拘謹之間,在秩序和複雜之間,無論任何形式的設計,都在通過極簡傳遞最大的能量。他們讓身體和思維去主導設計,而不是流行趨勢或技術,擅長用作品打通身體的五感,讓人感受到燈飾的周到,簡約主義的柔軟,眼睛擁有觸覺體驗。這個也是為什麼極簡北歐風格的都是大叔級別的,就是需要時間和人生經歷來沉澱的


藝術,是一個泛泛的大概念。

面對不同流派,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見解,可以說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但如果說隔行如隔山,在審美方面跨國如跨光年。

聽起來是有點兒誇張,可每當到了春節,各國際大牌為了迎合中國市場會新出一些貼合十二生肖的「中國風」限定。設計師們玩兒的不亦樂乎,每一年都充滿了「猴賽雷」的氣質,我們看的也是非常心塞塞,很多人說【成功的把正品做成了山寨】。

各個新聞平台的口徑也是出奇一致,不信我隨便截兩張圖:

引發大家的一直質疑:這些大牌是對中國風有什麼誤解嗎?

因為他們平時的設計水準都還挺在線~~

所以說,換位思考,我們理解的北歐藝術,很有可能就和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風異曲同工。

但是作為一個在家具行業待了五六年的人,尤其走的路線還是簡約的北歐風,我對北歐藝術還是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上面幾張圖,都是我們後門的買家秀)

入這行,是一個挺偶然的選擇,Hans J. Wegner漢斯·瓦格納對我影響頗深,那把「The Chair」總統椅是我關注乃至於沉迷北歐設計的最開始。

我眼裡的北歐藝術精髓,是具有哲學性質的,和老子「無為而不為」的道家思想,多多少少有一些關聯性,都要求尊重客觀規律,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北歐傢具,多以實木為主,這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關聯,前面也有很多人提到了,氣候寒冷,冬季漫長,森林茂盛,多室內活動,那對於家的搭配,必然會更加重視,也更願意花心思去做。至於選擇實木,一是因為取材方便,二是溫暖的原木色,有一種得天獨厚的親和力和溫暖感。

就好比我們卧室的燈光,或者是早晨的太陽,傍晚的夕陽,都帶有一些暖色調,會讓人不自己的放鬆神經,感到很舒服。

據說,在北歐,砍下多少樹,就要相應的種下多少樹苗。

其次,北歐藝術是平衡性的,追求「克制」的美。

一方面強調「less is more」,一方面注重功能性。北歐風的傢具,整體看上去簡簡單單的,能少則少,基本沒有什麼多餘的裝飾,走的是平鋪直敘風。

不像我們的傳統傢具,喜歡用一些鑲嵌、彩繪、鏤空等技法將花鳥魚蟲、山水木間等自然景象表現在木頭裡,來劃分地位的尊貴與否。兩者各有千秋,受眾不同,也並無好壞之分。

再者,北歐藝術關注細節,強調以人為本,倡導人體工程學。

漢斯瓦格納,椅匠中的椅匠,他很注重傢具的全方位設計,認為「一件傢具永遠都不會有背部」。他教別人買傢具:「你最好先將一件傢具翻過來看看,如果底部看起來能讓人滿意,那麼其餘部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漢斯瓦格納的經典之作——「總統椅」,靈感源於我國明代的圈椅,周身圓潤而無稜角,最初是為患有腰病的人群設計的,因為美國大選,風靡世界,被稱為「肯尼迪椅」,即總統椅。

有人說,鋸齒狀的紋路大概是整把椅子中唯一一處可稱為裝飾的地方。

總統椅比例參考黃金分割點,扶手處蜿蜒而下,轉角微微向前突出,既可以讓手臂自然下垂,又可以輕鬆的撐起來上半身,整個身體都處於放鬆的狀態。

在家具行業待久了,尤其是北歐傢具看多了,再看其他風格的,總是覺得沒有北歐風舒服,這或許就是職業病吧。

一些淺薄的看法,還請指教。


北歐設計,簡約耐看,不浮誇,不造作,設計服從功能。

Less is more

這是我剛收的一台薩博93,06年的設計,現在依然很「穩」,少年時最愛,如今看見他依然心動!

可惜北歐人善設計,善產品,不善營銷,市場風向在變。節奏慢了,不僅被收購,還被抽空後瀕臨破產,甚是惋惜~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