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中醫學子的心結?
本人在讀大三中醫學子一枚 讀了三年級了 到現在為止都對中醫不是很有信心(肯定中醫 但是還是很迷糊) 偶爾會心血來潮 而且對中醫的學習方法也不知道怎麼繼續學習 現在超級迷茫 希望有人能夠指點迷津
謝邀。
我是完全自學自用。直接就是奔著治病去的。不可能我學個七年再想辦法臨床。所以提供個自學角度的針對性經驗。
以前我都是看的鄭欽安的書,總綱清晰,變法靈活。我也是在他的書里才知道了陳修園。
這裡再次推薦一下陳修園的書。題主可以去了解一下陳修園的一生。全套京東買一下幾十塊錢。(多合一幾本書合計十六種)很多傷寒大神都是背過他的部分書的。知乎前兩天有人問了下麥冬和杏仁的區別,現在的用法大抵說麥冬是潤肺葯,性寒。可是你去看看神農本草經,發現麥冬甘平,根本不只是肺葯。
知乎有個知友說,中華文化,是先有真人,後有真言。是否相信這句話,相信誰的教材,對學中醫的難度和成就有根本性的影響。要想開始治病,先把目標定的小一點,
在實現這個小目標的時候,努力培養中醫思維。比如自己感冒,家人感冒不要放過,勇敢的上,這個是必備的步驟。
剛開始我覺得小朋友感冒簡直太難了,又不會說,咳嗽嗓子啥都差不多。現在我覺得小朋友感冒各種癥狀特明顯,最好治,小朋友生病簡直跟書上寫的一樣標準,而每個小朋友又不一樣,基本看臉色就能判斷一半,嘴巴一張,摸摸背腹手腳,基本就九成把握了。我並不是拿小朋友試驗出來的,也不是看醫案背誦出來的,我是自己嗑藥試驗出來的,主要是為了驗證是否跟書上說的一樣,甚至刻意去著涼,在脾胃不適的情況下去作死喝冷飲。比如說著涼又扁桃體腫大,那到底是否可以用桂枝麻黃呢?我試驗了多次,確認了最佳治療方案,可是你不自己體會一下,你肯定沒信心沒把握也沒能力區分細節。等小兒常見發燒感冒拉稀毫無壓力的時候,
有些病自然就會治了,比如小兒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等,夠「先進」的病了吧,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一下超級簡單好治,問題是,假如你把這個當成一個醫案,只記住了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可以治手足口病,這就落入了下乘。很可能你用的時候沒有治感冒的底子,組合劑量加減不到位,效果一般。所以,你得保持中醫思維,痘疹病如何發作,雖然是外來之傳染病,可是身體的反應無非是體表與濕毒,那解表去濕不能錯,然後才想到麻黃,連翹,赤小豆三味葯,想到這三味葯,你才會能隱隱體會到仲景大神為啥把方子這麼命名,為什麼不叫解表去濕清熱解毒神奇大還丹。等小兒常見病走一輪,大人同樣的病就迷惑不了你了。思路就有了,然後慢慢抽絲剝繭就好了。比如苓桂術甘湯用來治脾胃虛寒甚好,但是有些人熱,但脾虛水濕又確實重,怎麼辦,用生薑代替桂枝吧,加個白芍這不就是真武湯去附子嘛。那真武湯的思路是什麼好像有點意思了。
這比你靠背誦記一個陽虛水泛水腫頭暈真武湯靠譜的多。陳修園的本草經讀裡面說,白芍是入陰的葯,不是斂陰的葯,你信嗎?假如吃一下你覺得還真是,那你信嗎?也就是說,其實我就是在安利陳修園和他的學法。
我自認智商記憶力普通,像陳修園的六面學習傷寒大法,自己根本做不來,那就去看陳修園的書好了,他已經按照這個標準給你講解傷寒了,那我們在驗證了陳修園靠譜以後,直接學他的書多好,最後要求自己起碼在某幾個方子上,做到六面皆知。那就是第一部陳修園發明了一種「六面」讀《傷寒》法
他要求《傷寒》的每一句話務必要從《內經》中找到源頭這叫溯源他稱之為「上面」
還需認識到每個條文的終極用法深入研究到它的實質這叫「底面」還有讀正面文字,需想到反面甚至要聯繫到側面、旁面這樣的學法,可以得到什麼呢,
我們拿另外一個近代名人來對比說說。張錫純,夠牛了吧。在張錫純自己的書里記載的哦。張錫純年輕時,認為陳修園對少陰病的解說是胡扯。張錫純年邁時,他說試驗的結果確實跟陳修園說的一樣,匪夷所思。
他們都是偉大的醫生,我說這個的目的不是批評張錫純,我沒有資格。是要讓題主明白。年輕的張錫純,無法理解陳修園。年邁的張錫純,是通過實際案例信了陳修園,但是依然無法理解醫理。那麼陳修園拼搏一生,把他的經驗和學到的醫理寫成了書,不去學習他的書是否太可惜了?陳修園一人寫了幾十本書,朝廷集太醫合力寫了醫宗金鑒,他以一己之力寫的書,干翻了整個國家的名中醫的成果。
他的書現在只要幾十塊錢可以買一套!比如這本12元的,再沒有一本書講傷寒比這本三合一的書好了。孫思邈求一個殘破的傷寒論求了一百年,求到了一百二十歲差點高興的腦溢血。現在只要12元,給你一本三個角度追根溯源的方式講解傷寒論的書,再不去買來看看,孫真人真要劈人了。。
簡單總結,信陳修園的書,信神農本草經,學傷寒,挑一個切入點研究透,然後就開始知道怎麼用中醫治一些病了。學醫是一輩子的事情。學生時代就應該認識到這個問題。沒信心很可能是教材太爛更可能的是老師太爛。要是你們老師都是名老中醫,你每天跟門診見證他治癒療無數疑難雜症你能沒信心?如果以後想進醫院做個人人敬仰的大夫,西醫的那幾門基礎課程學必須紮實一些,然後再買本醫宗金鑒全集狂啃吧。純中醫的診斷大多數情況是比較粗獷的,結合現代醫學做更精確診斷是很有必要的。
找個明師,上臨床看看吧。我也是這麼過來的,迷迷糊糊學了3年,一朝臨床,找到方向。當然,你也有可能找到了一個偽方向
同意樓上答主的「學醫是一輩子的事兒」。現在學不明白就不學,啥時候能學明白就啥時候學。先學好養活自己的本事,這個就是個技術活兒。至於學好中醫,「國醫大師」也不是絕對的,也不是一個人一句話的事兒,也沒有哪一本書是絕對的。
首先你得繞開學院派的教學,多和一些道醫交流(這看你的努力...),先弄懂一些基本概念,儘可能掌握五運六氣的概念,然後將《內經》一字一字認真學習,找一本《道德經》也好好對應,再讀一下《外經微言》,簡略的說:「理路清晰明白」。等理路真明白再去研究《傷寒論》,《傷寒論》不是初級用的,是真正為理路明白而準備的,一開始直接看很容易出現問題,因為葯不是萬能,用藥如用兵,不是說笑的,沒有真正的大把握不要濫用藥,學習一輩子....(不要求快,在這快餐時代更不能,不會就不會,明白就明白。)
學針灸學正骨,要老師帶
學湯藥,有好老師帶也可以,沒有的話,要靠自己,要抄方啊。只有抄方才能增強醫術啊
中醫這一行需要人指路,父母長輩是這一行業的最好,如果沒有就需要一個好的老師了。
中醫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情緒控制,黃帝內經素問篇,靈樞經、神農本草經是極好的中醫心理學,咖啡因,可可脂,茶葉盡量少吃,提神之物只會讓生命提前透支,西遊記是真正的解夢之法,屠呦呦教授和徐賽英教授已經確認了,我是離婚症患者,西藥對我而言只會要命,中醫心理學已經讓我的離魂症好的差不多了,就算再發作只要控制好情緒,也不過是痙攣罷了
還不相信的話,疲憊的時候掐掌心勞宮穴,大象中醫有各個時辰的穴位按摩方法。
隔壁說:「畢業了基本上治不了病,慢慢歷練」,這種說法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因為許多人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上過臨床,對學習的目標並不明確,常與臨床脫節,導致了事倍功半的情況發生。例如一個人脈法再高明,中藥、方劑、針灸學得一塌糊塗還是看不了病;反之,中藥、方劑、針灸學得非常好,可是不會診斷,他也看不好病。而且中醫的精髓在於「法無常法」,需要擁有整體觀念,然後辨證施治。而這種感覺不是死讀書能領會的,要在臨床見過了才有感覺。
「法無常法」在民國名醫曹穎甫寫的《經方實驗錄》就能看出些端倪。《傷寒論》第276條說:「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可曹穎甫見了「不吐而下利,日數十度行,腹痛而後重,小便短赤,獨其脈不沉而浮」的病人,開的桂枝湯是加了神曲、谷芽、赤茯苓的。那麼為什麼要加神曲、谷芽、赤茯苓呢?我個人認為此病人畢竟是太陰病,當醒脾運脾,所以隨證加神曲、谷芽、赤茯苓。
沒事兒,等你上了臨床就好了。算上考研你也還有四年,慢慢體會。
你讀書期間最大的收穫是拿到畢業證書,就是完成了任務。其他的學習是畢業後的事。治病和你學的關係有,但是不大。你畢業了基本上治不了病,慢慢歷練。只有拿到畢業證書你才有資格說以後。好好讀你現在學的知識,雖然可能不對,但是你心中有了模版才好對比。讀中醫是一輩子的事,你現在是幼兒園。
推薦閱讀:
※肋間神經痛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嗎該怎麼醫治?
※中醫怎麼知道人體有五臟六腑?通過解剖嗎?
※小柴胡顆粒和小柴胡湯的藥效一樣嗎?如果不同,差別是什麼?
※中醫針灸穴位是怎麼被一一確定位置,並研究出功效的?
※如何評價人民網在 3 月 13 日發表內容「衛計委:中醫的科學性不容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