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眼中的太極(非炒作的)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真正練武的估計已經沒有了吧。

向中華武術致敬。

希望知道你們心中中華武術的地位與實力。


武術的問題在於武者沒有出路。

國家給武術的出路只有套路表演和散打兩條路。武術套路的對手是體操,基本上奧運難進只能自娛自樂;散打的對手是西方成熟的搏擊產業,要走的路還很長。在體制化的散打培養體系終止之前,商業化能不能落地,能不能順利轉型職業賽事,都很難說。

太極拳國家扶植的是全民健身,不是功夫傳承。太極實戰的出口不是散打、就是MMA或其他類型的搏擊比賽,而一旦進入散打和MMA,基本上太極拳傳人的身份就讓位於搏擊運動員了,基本邏輯我在以前的答案里寫過。(我的知乎回答:近期傳統武術對現代搏擊完敗的現實能不能用技藝無高低,修為有高低來解釋及化解戰敗的窘境,為什麼,謝謝。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952014/answer/170854062?utm_source=com.smartisan.notesutm_medium=social)

當前太極拳為了保持自身的特色,推出太極推手比賽和TMCC太極格鬥規則比賽,但是宣傳推廣力度不夠,群眾基礎薄弱,冠軍是誰?哪支隊伍奪冠最多?你們都知道嗎?

傳統太極拳與太極拳競技推手之間也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見。能真正用實力去征服對手的傳統太極拳高手少之又少。

私下誰把誰打了,就沒見這雙方任何公開對抗比賽的成績,身份靠包裝,水平靠吹捧,非常無聊,但是網路上喜聞樂見,有個噴的話題,大家也樂此不疲。

武術如果不靠公開對抗比賽成績分段位,也可以學習空手道組手對抗的形式,分級別對抗形成金字塔結構的段位差。這樣起碼武術的搏擊能力得到保持和強化。

傳統太極拳的技法能夠用於搏擊的會被消化吸收,不能用於搏擊的也會被重視並由少部分具有搏擊能力的武者繼承下來,不會因為長期沒有實戰經驗而失真、失傳。

這是我的一點思考,供有心人去參考吧。官方武術也好,商業搏擊也好,民間傳承也罷,大家努力給太極拳尋找一條繼承發展的路。我是無名之輩,力所能及的做太極拳宣傳、推廣、普及工作,把老師教給我的不走樣傳下去,就算盡到傳承的義務了。

完畢。


先 ,手機簡單說兩句。

我是半路出家,快三十歲開始學拳,練太極拳一方面是遇到名師,另一方面是從太極拳中得到一種自我認同。

作為一個80後,中國人,沒留過學,英語不怎麼好,自然而然地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比較大。

呀呀學語就開始背唐詩,評書從水滸傳三國演義聽到說岳、隋唐、楊家將。小學五年級字認全了就開始看金庸的武俠小說。

身為一個理科生,也沒有經過系統的人文訓練,從日常生活中獲得哲學、藝術、文化養料,結合自身經歷,很自然地認同太極拳所代表的陰陽和諧,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認同無數武俠電影電視劇里中國功夫的鏟強扶弱、自我挑戰、保家衛國的思想以及武術飄逸、行雲流水的審美。每個中國人應該都有個武俠夢吧,都曾想仗劍走天涯,夢想闖蕩江湖。雖然長大了之後知道這個夢不可能實現,但是對傳武的嚮往還依然保留。

太極拳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以柔克剛,怎麼四兩撥千斤,都不好奇嗎?

奧運宣傳片里那些鬚髮皆白的老人,雲手的動作流暢自然,跟我在大學體育課里學到的完全不一樣,我怎麼才能做到跟他們一樣呢?

打通大小周天是什麼感受?氣功又是真是假?

既然有這些疑問自己練練不就知道了。

一旦練起來,發現太極拳之神奇,太極拳之豐富,就有點停不下來了。

這是個浮躁的社會,這個社會講究的是吸引眼球,而傳武,太極,又不像有的視頻里那樣。。很多微小騰挪就在方寸之間,除了自己心知,無人能知。

然而這個世界越浮躁,我就對一些亘古不變的東西越嚮往。

太極拳是練到身上的功夫,一技在身,感覺多好。

為往聖繼絕學,我自己知道,以我的年紀,半路出家,還有身體素質,走不了競技的道路,太極對我來說只能是個愛好。但是有這樣的愛好是多美好的事!

我在知乎上為太極拳發聲,只是希望能給我的師弟師侄,這些從小學起,大有可為的年輕人更多的生存空間。

太極是一項運動,不是十項全能,不能滿足你方方面面的需求,當年輕人覺得太極拳可能打不過mma而心灰意冷時,看看這個回答,知道除了傳武黑,我有我這樣的愛好者。

歡迎關注我的太極拳專欄:

學拳手記

記錄一些我在學習太極拳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太極、形意、八卦這幾種內家拳本質都是開合二字,只是各拳種里名稱不一樣。全身向丹田合,然後驚彈爆炸,瞬間展開。雖說是冷兵器時代的武術,實際是在用全身的筋骨肌肉模擬熱兵器,模擬爆炸。和其他武術的主要區別是動力鏈的發力順序不一樣,是由丹田(腰腹核心肌肉群)到四肢,而不是由腳到腰到手的動力鏈順序。過程中也要控制炸開的方向,要守中用中不離中,攻擊和防禦都在中線上。

太極:太極拳無他,開合二字。

形意:束展之間一命亡。

八卦: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說的都是這麼個意思。


長拳,摔,擒拿,劍盾,大桿,單刀。

徒手搏鬥的技術風格就是打了靠,靠了拿,拿了摔,摔了踩。


跟著師父學了大概一年,然後大概閑了一年半,現在可能只能憑印象來說了。

太極作為一個概念,可能來自於無極生太極之類的哲學說法,師父沒細說過,也沒打算細說。

太極拳,是個拳種。我練的是陳氏,按傳承算,似乎也是陳氏太極拳第十三代的傳人,雖然水平不夠,但是說說我了解的東西吧。

陳氏太極拳是陳王廷於明末創立的拳種,博採眾長獨成一家,後來經過一系列傳承,到了現在。其實真讓我說,也說不太清楚,最多白話一下師父是跟誰學的拳,師父的師父跟誰干過架之類的,也記不太清楚。

首先,在現代,傳統武術,從某種角度來說,已經失去了存在意義。武術本是殺人技,現在一方面不許殺人,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厲害的武器,加上傳統拳種往往在推陳出新、博採眾長方面有一些跟不上節奏,自然會變成老年廣播體操,或者全年齡廣播體操。

說句題外話,我覺得新中國最好的京劇藝術,也就體現在幾個樣板戲裡了。現在別管是保護國粹也好,玩票的也好,在公園唱著玩的也好,就算真說是後繼有人了,但總覺得和以前不太一樣了。相聲還有人愛聽,還有人想聽,還有人專門聽傳統段子,老輩子傳下來的東西都能用得上,自然有另外的發展狀況;可是傳統武術和傳統戲曲一樣,面臨的問題,一個是沒用了,一個是沒人喜歡了。

太極拳呢,練套路。套路深啊,慢慢練吧。任何傳統拳種都有套路,套路本身不是打人用的,而是有兩個主要的功能:一方面,讓身體能夠基本處於一個適合技擊的狀態;另一方面,讓身體能夠對一些基本技擊技巧形成肌肉記憶。

比如雲手。就是繞來繞去,但是多繞一會兒,也能微微練到肌肉群,真碰到打架(推手)的時候,手上一動,腳底下習慣性地就貼過去了。再比如單鞭,就是個有點小動作的定式,但是經常站定式的話,大腿肌肉會得到鍛煉,而且身體重心的把握會更加熟練,實戰中不容易被人推倒;打架的時候,甩出去的這一手也會多少有點多段打擊的感觸。

儘管太極拳的套路多,裡面的小門道也多,但是我個人感覺,和實戰確實有不小的差距。

忘了在哪看的了,說太極高手真跟人打架,肯定不用雲手,上去就是兩肘錘在胸口了事。所以到了實戰階段,無論是推手的實戰、擒拿的實戰還是模擬打人的實戰,都有很多技術,是在套路的基礎上加以強調和特化得出來的。金剛倒錐是往下震腳,但是手上卻又有切臂盤肘的意思;懶扎衣的轉胯動作似乎是為了出掌做準備,但裡面又藏著金絲纏腕的手法。講道摔法,又有很多獨特的,但又能從套路中找到出處的技巧,然而多少又有點變化,不盡相同。

還有二路炮錘,可以參考陳小旺的演練,整個人像是變成了坦克一樣,推哪哪倒。

——————

不過,太極拳,對一般人來說,或者說對所有人來說,又都不是以前那個搏擊拳種了。

以往比武,生死不顧,沒什麼規則,像是詠春鏢眼八卦掏襠之類的技術,都可以隨便用,甚至還有丟暗器的。現在的大部分競技比賽,都有規則,有評分標準,不是打到一個人死了為止,搏擊概念也就有所變化,策略也就跟著變了。

更何況,一力降十會,身體素質過硬的話,不會什麼技巧,頂著你的輸出打,沒啥毛病;而體格相近的人打比賽,又幾乎都會最終走向拼力氣的階段,畢竟大力出奇蹟,也沒工夫用各種技巧。

倒不是說太極拳不厲害,而是更應該說,現在這個時代,誰光會某一個拳種,而非博採眾長,真的很難打出足夠好的成績;而想要打出好的成績,往往體能訓練又成了重點,技巧方面,或許直拳勾拳之類基礎掌握好了,可能也就夠了。

我有寶刀,難道要拿出來和手槍比試么。寶刀,慢慢就成了拿來看的了。

——————

太極拳,在我看來,更多教的是如何認識自己的身體,如何調整自己的身體,如何保持在好的身體狀態之中。

有剛來練拳的,聳肩駝背,屈膝折腰,練一練都能把毛病練掉。膝蓋經常受傷的,練一練,腿上的肌肉強了,也會下意識地用肌肉保護關節了,就少了傷痛。經常坐電腦桌的,出來活動一下,全身出出汗,新陳代謝更正常了,亞健康狀態緩解了,晚上睡覺更踏實了。

太極拳在我眼中一個很關鍵的概念,就是不一味尋求如何打倒對手,而是在打倒對手之前,先讓自己不至於自己垮掉,然後讓自己不至於輕易讓對手擊垮。

——————

實力方面,真的一力降十會。

不過也有技術碾壓的。比如定步推手,師父能讓我一條腿,用撞拐的姿勢讓我推,我推不倒他。基本思路也很簡單,人呢,推中線才能推倒,推偏了,就像推陀螺了,手不夠長的話,反而被對手拽一個跟頭;推別人能找到中線,推師父找不到,所以使不上勁。

其實每個人眼中的太極都不一樣,問別人往往收穫不大,真的不如自己練一練。找個自稱師父的人,跟他請教幾招,推個手,有沒有能耐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服氣,認個老師,或者乾脆拜個師,學上一段時間,身上有功夫了,自然就明白很多之前不明白的東西了。

記得剛練拳的時候,有人在學校論壇黑我們,說你們練太極的,蹲那麼低,怎麼跟人打。現在想想,這其實不是個問題,蹲的低是練習方法,真推起來,誰也不至於真的蹲到那麼低,但是腿上的技巧卻是相通的。但那時候練得少,不懂,就跟人白話了半天,說不明白,最後互相拉黑了事了,感覺有些遺憾。


開啟關鍵字模式。我心中太極拳的標籤如下。

舞術

吹牛

騙錢

中醫

玄學

迷信

徐曉冬

雷大師

馬大師

閆芳大師

報警


錢,都是錢

以前看過某高管喝醉以後,差點把一個服務生打了。同僚去拉他,也差點被打。第二天他在酒店先練了趟太極拳,然後下來給大家買早點賠罪。

還有通過別人說去拜訪某大佬,結果被通知人家在公園跟夫人晨練太極拳,請在這休息一下。

很多人只知道太極拳,說到練拳就是練太極拳。太極拳能不能打,他們其實根本不在乎,只當作一種合適的鍛煉方式或社交方式。這背後產生的利益是很大的。但是也是因為如此,某太極拳才有資源有錢去搞實戰探索。

我以前聽師父說,楊式太極拳原本是一開始慢練,後來再正常速度和發力的。形意拳八卦掌也都有這種練法。

但是某段時間起,就出現了只有慢練法的「世傳架」,但是太極拳也因此大盛。所以現在很多太極拳家一本正經的探討什麼太極拳的鬆柔如何如何(其實是有剛有柔的),事實上已經把祖先牌位給砸了。


沒接觸過,不做評價。


推手和刀盾


由於太極拳原理、習練方式、技擊應用這一系列內容過多,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明白的,大家如果感興趣就請看我主頁文章,只看最先發表的那幾篇系列文章即可。

在這裡概括地說幾句:在以肌肉緊張發力的外家拳風起雲湧之際,前輩大師為了追求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的技擊能量和力量,依然拋棄了肌肉緊張發力,代之以更加強大的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發力,所以太極拳能夠發出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的技擊力量------------一句話,太極拳代表了傳統武術的最高峰!

萬法歸宗,任何功夫習練到極致,都會在體內生成以心行氣,少林拳的心意把與形意拳將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發力稱之為易筋易髓,易筋易髓就是以心行氣,具體方式為心意抽合,所以心意把與心意六合拳都有心意二字。太極拳的以心行氣則是在心意抽合的基礎上加入陰陽轉換為心神抽合,能夠發出連綿不絕的勁力以進行粘連黏隨八勁吞吐。

了解太極拳請看我主頁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傳統實戰太極拳。


現在,炒作的太極拳,只能算太極操,停留在外面,沒法深入內在,一方面教的人也是半路出家,自己都知道不清楚,還指望他們教別人,扯吧。

能練到內在的人,現在還有一些,只怕隨著時間,會越來越少,所以說現在遇到明師還有機會。

現在沒人指著武術養家糊口,應用範圍也不大。

只能自己玩玩。


最安全的體育課項目。以前我們高三體育課就上這個。

還有以前中大大一新生軍訓完剩下的殘學期體育課也是上太極。這是大學唯一一門能上90分的體育課


1.一個西瓜 切成兩半 給你一半 給他一半.....

2.搓麻將的姿勢


筋膜研究,在國外這一二十年才開始有成果、有應用,中國內家拳講筋長力大講多少年了,不用力練拳練多少年了?

筋還只是內家拳的一部分。內家拳不落後。

練過了、練出東西了會感嘆:人體還有這東西,人體還能這麼用。

練成的少,目前情況,越來越少,大環境對有真本事的不友好。


沒看過出功夫的太極。

本人也不是那個圈子的。

看過出功夫的大成。雖然體系不同,但同屬內家,可以參考一下。

身體表面上看不出啥來,一般體型偏瘦。

搭上手才知道合常人不同,外行人無法在角力時保持重心。

這東西本身也不是表演用的。而且大成沒套路。

你要是想學,花力氣打聽還是能找到的。

就是練了苦,需要經常找會的調,難入門。

內家功夫確實有,也確實異於常規運動,而且傳承方式低效不科學。

現在才明白內家的基本是 筋長chang力大,就是練筋的,大成這邊說不能練肉,不能幹體力活。

其他就是基本都是好打架的練的好,喜歡找差不多的天天玩。

對物理什麼的懂得人少。

不主流,找徒弟難,找對師傅也難。

個人覺得等隨身設備和增強現實成熟了之後,應用到上面會改善傳承問題。

像詠春,感覺外國人練的好的多。

本人不算練過,也就有空站站樁,然後讓前輩試試力。現在基本荒廢了。


太極拳的標籤有:

文人拳(有修身養生三省自身察已察人可圓武俠之夢又無粗鄙之態)、

高層次的拳學道理規則示範(清末民初的國術名人只要過了以「打」求名的階段的人幾乎一邊倒的認為太極拳了不起)、

崇尚自然清靜、

符合儒道二家學術之拳、

養身之妙術……等等

太極拳的標籤還有一部分:

用鄙視的眼光看著你,告訴你,想打架你學什麼拳啊?1跟街頭混子都比學武術強2打牆踢樹都比學武術強3學什麼拳啊你直接用刀子捅過去世界就清凈了

其實太極拳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是什麼打人的拳,有打人傾向學習拳擊就夠了,自學也完全可能,學散打不參加比賽都多餘。

但也有人很炒蛋,非拿太極拳的一些「玩意」來當回事,不管是自己炒的,還是找太極拳炒的。從推手到動手在民國前的武術圈裡是有一定說法的,換到今天這個時代,人家不是看你太極拳體現了文化素養上的東西或者武學高層次里要有的東西,而是以快餐面的口感直接問你,推手能打人嘛?

推手能打人嘛?實話實說,不能,那是太極拳自身體系里研究自己研究別人的學術研究內容,離打人遠著哪。並且還真不是兩人都得會推手才能推得起來,那樣推著推著就玩起來了,老話講叫走下下道了,楊澄甫出來前請膀大腰圓的人關門練了好幾年啊。玩勁的推手還拿出來給人看,炒蛋,推手不能玩勁,那些號稱玩勁的都是些老滑頭老油條老幫子耍小聰明乾的下三道鬼活,這些人拳史上只在自家後人中有名,傳播不了多遠,可他們真的是以害死後人為目標,後人都當真了,越走越遠越散越多。太極拳的推手那叫做聽勁訓練,玩毛蛋啊?

太極拳是道理拳是拔高拳。太極拳剛出來那些頭,形意拳、八卦拳的傳人練出來的人,一眼看上太極拳就喜歡上了,不管是大道道理還是高深的拳理還是行拳理念,都能讓人撥高。至於什麼教八旗弟子又打三天三夜還有什麼打遍天下無敵手之類的說法你聽聽就行了,武人相輕,沒點本事不能讓北邊形意八卦的人盯著學。可要說學你打人的本事,人家形意拳才是真正打打殺殺的路子,不差這方面的東西。

至於文人學太極拳,這是太極拳發展起來的關鍵。可這些文人學太極拳主要原因內在的外在的很雜知也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太極拳不象別家拳種,穿著短衫蹦蹦跳跳,七情六慾放在臉上,鬥狠比勇,那樣太沒面子了,太極拳真東西在身上,大家靜靜的一搭手,對不對自然知道,這很討文人喜歡。可問題是這些文人還特能編造,很多不靠譜的故事兒都是這些文人乾的。就連現在的太極拳分類,直到最晚出現的孫式太極拳在當時都沒講自己是什麼門戶,是這些文人,人為把楊式分為楊吳,後來的人覺得不對勁,又來個武郝孫,陳家溝的人出來混飯那直接就是個陳楊武吳孫,把陳家還放在最前面了(陳長興是太極拳標誌人物,但他的後人的拳嘛,一對照陳青萍那邊的傳承什麼話都不用說了)。這些門派意識啊,都是文人作出來的,文人是改不了搗亂作妖的毛病。

政要高捧太極拳,這個是太極拳自己怎麼作死怎麼被別人碰瓷都不倒的真正原因。先是楊澄甫教的太極拳治好了高官在當今也是國家全免的重病,高官回報重金再加上起碼有數百萬以上關注的兩個美女和大別墅,這放今天也是牛的不得了的,那個什麼神醫和什麼道士都沒抱上過這樣的大腿啊。太極拳的養生健身做用是從高級政要們身上得出來的結論,這個層面的影響力讓毛公蔣公鄧公都提過字,本國加上東南亞無數政要都練過,不為別的,從那個高官到北戴河高級幹部療養院都證明了太極拳的效果,他們體驗過了他們說好,所以那才是真正的好。

休息一下。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