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關於中國橋的故事?
趙州橋魯班的故事
相傳,魯班周遊天下,走到趙州(今趙縣),一條白茫茫的洨河攔住了去路。河邊很多人上爭著過河進城,而河裡只有兩隻小船擺來擺去,半天也過不了幾個人。魯班為便利百姓交通運輸,決心自己動手,在河上建造一座堅固、美觀的石拱橋。魯班的雄心壯志感動了「上帝」,派來了「天工」「神役」支援。在一個傍晚,有個神童從河西邊趕來一群羊,到了魯班的工地後,神童突然不見了。而那群羊則一下子變成了修橋用的石料、拱圈石、橋面石、欄板石、望柱石、勾石、帽石等,樣樣俱全。在那些「天工」、「神役」的幫助下,魯班用了不到一夜時間,勝利地完成了這座「製造奇特」的石拱橋。
寫一個小眾的橋吧,福建泉州晉江安平橋,地址再晉江安海鎮和南安水頭鎮之間,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距今快900年了,橋長五華里,人稱「天下無橋長此橋」。上周日去那裡逛逛,發幾張圖。好像前幾年評上了4A級景區,去的人很少,免費玩不要門票,周邊環境挺好的。
九眼橋
有酒有故事,大片大事件。上海城隍廟九曲橋。初一走一回可以把一年的曲折都走掉。
「汪家橋」的故事。在蒲松齡的故鄉,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有一個村子依山傍水,曾有八景廣為人知,奈何隨著時光流逝斗轉星移,許多故事都已經被人遺忘,只剩下寥寥傳奇還能從夏夜乘涼的老人家口中得知一二,這就是我聽來的關於村南河澗上跨著的殘破「汪家橋」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間,我所在商家鎮因為與旱碼頭「天下第一村」——周村臨近的關係,又加上布匹生意做得好,是方圓百里有名的商戶重鎮,其中最有錢的一位商戶,名叫汪顯祖。汪顯祖祖上三代做布匹生意,可以說整個商家鎮的興盛都是汪家領頭帶起來的。大家都說汪家命好不是沒有來由,因為他們家第一代就把一口泉水圍在了自家別野里。這口泉叫五股泉,據說底部有五個泉眼規則排布,連上線就是個正五邊形,齊齊的向上冒著水,而且一天不同的時間泉池的水還會變為五色,極為神奇。汪家祖上有訓,此泉水不能飲,壘牆以供,獨留西南角一人通過,可保順風順水。自此以後,汪家果然順風順水。按說汪顯祖這樣的貴人之家早應該兒孫滿堂,可是到了汪顯祖這一代不知哪裡得罪了送子的菩薩,早些年就是生不出孩子,直到年近三十,在去南方走貨歸家的時候在一茶館路遇一個瞎眼道士,瞎眼道士聽到汪顯祖說起他的事來,驚呼到「皇天誠不欺我,終於給我碰到了」,隨即停不了的磕頭,直要汪顯祖把他帶回家去,說一切煩憂自會迎刃而解。汪顯祖雖不甚信神佛,但這些年什麼方法也都試過了,不差這一回,遂將這瞎眼道士帶回了家去,這道士一到了汪宅,就來到五股泉旁邊坐等,一直等到申時三刻,問汪顯祖泉水是否微變紅色,汪顯祖一看的確,如實相答,結果瞎子道士朝天狂笑,隨即兩手捧起一汪泉水,將眼埋入其中,片刻之後,道士抬起頭來,一雙眼睛重新綻放出了攝人的光彩。道士不再瞎了。(未完待續)
說一說老家附近最出名的橋吧,位於某位老者故鄉的二十四橋。說起二十四橋,不得不先說瘦西湖,前幾天還在微博上看到,有段子手戲稱「瘦西湖」這名字起得好,大致意思是,不叫「小西湖」,不那麼小家子氣,現在又以「瘦」為美,更顯得這名字有水平。其實小時候的我,是先知道瘦西湖,再知道西湖的。那時候揚州算是離家最近的一處「風景名勝地」,小長假父母帶孩子出門,相近的地方首選就是揚州瘦西湖景區。到了瘦西湖,總有父母讓孩子仔細著記好一共遊覽了幾座橋,究竟總共是不是「二十四」橋。有點文化的家長,也會讓孩子背誦幾句古詩詞,例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看了一座又一座橋,便也沒有最初的興奮與激動了,在孩子的眼裡,都是石拱橋,都長得差不多,只是大小或是顏色的區別。橋是死板的,但置身於荷葉柳樹間的橋就大為不同了。杜牧在《寄揚州韓綽判官》中寫道:「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是當時的環境讓二十四橋顯得與眾不同,而他所著的詩詞又讓二十四橋在現在的我們看來不再普通。在我們這些普通人眼裡,也許只有當橋寄託了情感的時候,才會成為「有故事的橋」吧。
外白渡橋,過江不要錢的橋,陸依萍跳江自殺沒死成的橋。
靠近外灘源的蘇州河上,有幾座不同的橋,按照地理位置簡單粗暴命名為「里擺渡橋」、「二擺渡橋」。
資本主義一聲炮響,為黃浦江邊帶來了外灘租借區。
外灘人流量日漸增加,鳳舞九天的!
想渡江?
靠木船擺渡不夠用,當時也沒有「嘀嘀打船」;臨近的橋,要汗流浹背走一會兒;當時的人又不會飛,所以……商機!
一個叫威爾斯的機靈老外造了個小木橋,坐收買路錢,一人一文,車輛翻倍,甚至還推出年費套票,甚至甚至後來又漲價……
然後,江邊寶寶就有小情緒了,壞老外你欺負人!
1872年,工部局(可以簡單理解為當時的居委會)不想看到撕逼打架,於是在威爾斯橋附近建了新橋,又揚眉吐氣地把威爾斯木橋買下來重建,因為靠近外灘公園(黃浦公園),起名「公園橋」。
人民群眾,多年媳婦熬成婆,長吁短嘆:哇!頭擺渡「外」不要錢的橋!「白渡」的橋!堪比白嫖!叫著叫著,就叫成了「外白渡橋」。
1907年,外白渡橋用多了、用破了,過個江都險象環生的。
修修補補好幾次,工部局掐指一算,這沒玩沒了的維修費太坑爹了!
痛下血本給它還陽,委託英國設計公司整容了一個超長待機的鋼鐵俠大橋——中國第一座永久性全鋼架柳接橋樑,也是現存僅有的不等高衍架結構橋,酷炫!
1937年,上海淪陷,當時中國人過橋都要三孫子給領導送禮似的點頭哈腰向橋上站崗的日本兵鞠躬,不夠畢恭畢敬就會被毒打、罰跪甚至放狗咬你!
而外白渡橋南面連接的黃浦公園,就是著名流傳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哼!這段超氣人的!!
2009年,橋老珠黃。
英國設計公司特意來信告之:百歲老橋已經過了100年保質期,你們得管管。
由此,還誕生了一個人盡皆不知的俗語——「外白渡橋的誠信」。
隨後,外白渡橋又被重建,還被「開光」,引進全彩LED燈具「城市之光」系統,翻修得老當益壯!
主要還是氣質,《情深深雨蒙蒙》陸依萍找死、《大灌籃》開頭杰倫踩單車、《小時代》顧源顧里撕逼……
很多影視作品都在外白渡橋,或者車墩影視基地的「外白渡橋」取景。
不說了,我要趕緊下去救依萍了!
——————————————————————————————
看得爽到停不住,想看更多想關注?
微信公眾號:TheLightTour APP: Light Tour
嚴謹細緻地深入,機智幽默地淺出;
用說人話的方式,講景點有趣的故事。
如有爭議,歡迎討論、批評、指正。
要有光,敬呈。
寧波雖然沒有大江大河,但因為市內中心位於三江交匯處,交通上有不少橋連,也產生了不少小插曲。
1.原址原建新江橋
原址原建新江橋地處寧波交通要道上,最早是由清朝時英國人所造的木質浮橋,由1970年改建為三孔鋼筋混凝土空腹式雙曲拱橋,見證了寧波改革開放的輝煌年代。
浮橋2006年,因為設計的先天缺陷,經歷了百餘年歷史的新江橋被判定為E級危險狀態,隨時可能坍塌。9月11日開始,新江橋被緊急封橋,只允許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但新江橋又處於交通要道,遷址或者重修都面臨交通疏導的難題。於是最後,市政府決定原址原建,作出了「修便橋、拆老橋、建新橋」的決定。
新江橋的北岸為地標天主教堂(付之一炬),南岸為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公園,東岸為甬商文化區。是寧波人的鄉愁集散地。原址原建讓歷史與現代實現了安穩過渡。
2.靈佑寧波 風雨老江
有新江橋當然有老江橋。寧波有句老話叫 走遍天下,不如寧波江廈。江廈金融街孕育了寧波幫,把靈普(靈橋牌普通話)和貿易傳遍天下。
靈橋最早也是浮橋。始於唐代。據記載,早在唐長慶二年(822年),明州刺史應彪就在東渡門外奉化江口架設「東津浮橋」(後移置今靈橋址)。相傳剛開始建造時,由於江闊水深流急,橋基總難打牢。正當山窮水盡、一籌莫展之際,一場暴風驟雨不期而降,眨眼之間又雲破天開,半空中出現一道虹,七彩輝映,經久不散,橋工們心領神會,當即照著虹的位置下樁,結果橋樁很快打好,橋遂造成。因有此靈異,遂取名「靈見(現)橋,簡稱靈橋。
抗戰期間,地處市中心的靈橋幾乎日日被炸,但是都挺了過來…修繕了沒多久,就來到了解放戰爭(額…)~以靈橋為中心,寧波又經歷了二十八次大轟炸,江廈街、東渡路、百丈街等地5800餘間房屋在連日大火中被焚毀。老江橋的第一代市政工人邊打邊修(這活接的…),邊修邊扛,在連續四個多月的轟炸中,靈橋始終屹立在奉化江上,解放大軍和渡海作戰物資,按計劃源源不斷地通過靈橋……
不過,這座堅固的橋其實是中外合資的產物。它是著名的德國西門子公司設計的,這家公司經歷二戰,仍然保存著靈橋的檔案,時不時還寄來文件提醒業主及時維修(經檢測質量過關,還可以再續…不 再挺好久… (?????????) )
額這圖是不是放錯了…顏值在線期(?????????)3.曾經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杭州灣跨海大橋
外地的朋友好多都被名字騙了…杭州灣跨海大橋,始發地不在杭州,在寧波…
杭州灣跨海大橋相比較來說就沒那麼多故事啦…2008年建成的時候打破世界紀錄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現在是青島膠州灣的那個辣 (?????????) )。
值得感慨的是中國現在飛速發展的基建水平,從寧波的建橋史就能看出來,從唐代的浮橋到後來靈橋的中西合璧到跨海大橋的獨立自主,能看出中國基建越來越牛逼的逆襲史!(這兩年打破世界記錄的頻率跟玩兒似的?(? ? ?ω? ? ?)?加油中國基建(?ì _ í?)de?d
豫讓橋,豫讓行刺趙襄子處。
晉國趙襄子被智瑤圍攻,用張孟談之計,聯合助智氏之韓虎、魏駒,三家共滅智瑤。豫讓因受智瑤敬重,欲刺無恤報仇,被無恤擒獲,問明釋放。豫讓漆身吞炭,藏於橋下,仍謀行刺,又被無恤所擒,豫讓乃求無恤脫衣,用劍砍衣,以報智瑤,然後自刎而死。
錢塘江大橋。修好後不久,淞滬就打起來。然後沒辦法炸了。打贏日寇以後,又重新修。這座橋就是民族興亡見證。
突然發現我也能答一發:據說,唐玄宗曾向一行(就是那個最早測算地球子午線的和尚)問道:「吾甲子得終無患乎?」一行答曰:「陛下行幸萬里,聖祚無疆。」看上去是在奉承之詞。後來,安史亂起,玄宗倉皇逃往蜀地,及至成都城外,玄宗見前方忽現一橋,因問左右橋名,左右答曰此為「萬里橋」。玄宗方悟昔日一行之言不虛。萬里橋,蜀漢費禕出使東吳,諸葛亮為之踐行於此橋,諸葛亮嘆曰:「萬里之行,始於此橋。」後遂命名為萬里橋。杜甫那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一般都解釋為不遠萬里從東吳駛來的船,這也說的通,但是也有人解釋為停泊在萬里橋邊的船,因為自從諸葛亮那句嘆語後,萬里橋就成了吳蜀兩地來往的聯接點,畢竟杜甫還有句詩也同時提到了「西嶺」和「萬里」:「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bk的板,中國的橋。。。。
我家附近有座橋,洛陽黃河公路大橋。這個橋沒修之前呢,黃河兩岸的人來往都是船。古時黃河河運發達的時候,渡口也是很繁華的,據說武松醉打蔣門神的地方就在現在橋北岸偏西一點。橋建成的時候,我姥姥還跟朋友一起去橋上走了個來回,很是興奮。這個橋最著名的故事,不是什麼好事。有的叫洛陽黃河大橋慘案。民間說法說什麼的都有。有興趣的可以搜一搜。1987年初,當時有劫匪持槍劫持一輛大巴,跟軍警對峙的時候開槍打傷了外邊的同志。然後外面的急紅眼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朝車內開火了。然後車裡劫匪連十幾名群眾都被自己人打死了。車身上都是槍眼。這個事就成了典型的反面教材。主要是當時駐橋部隊缺乏經驗,處理不當。不知道那些死者中彈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那必須要說下我老家的廣濟橋,中國四大古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從我小時候,就一直聽著「仙佛造橋」的故事。也即是廣濟橋的神話故事。唐代韓愈來潮州後,為了溝通兩岸,請他的侄孫韓湘子等八仙與潮州的廣濟和尚分東西鬥法造橋。由於中途法力失效,致中間一段未能連接,由廣濟和尚用禪杖和八仙之何仙姑用蓮花化作巨纜和十八隻梭船連接起來,因此分別稱橋名為「湘子橋」和「廣濟橋」。而在他們法力失效的地方就有羊變成的「烏洋山」(浮洋鎮)和豬變成的「豬山」(磷溪鎮)。(本段一些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洛陽橋。
不在洛陽,在泉州,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
如你所想,叫洛陽橋,確實和洛陽有關係,是因為唐初戰亂,中原百姓遷徙到泉州,按故鄉的名稱命名這裡的各種地方形成。洛陽橋就在洛江上。
(網圖,侵刪)一橋管窺,泉州古稱佛國,滿街聖人,曾經鼎盛一時的東方第一大港,多元文化交融的代表。當年背包走廣西,坐火車到柳州然後中巴然後再小面巴就為了看三江侗族自治州的程陽風雨橋。然後再好幾個小時的車程返回桂林。這麼顛簸的山路,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值得一去。看看老百姓們真正智慧的生活哲學。真正的美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
橋的故事說不上來,在橋上發生的故事簡單說一下吧,11年左右,還在上海工作,電子類的公司。有一天在寧波出差,天氣預報會有颱風,當天事情已經辦完,待在寧波實在無聊,和同事商量一下決定還是當晚趕回上海。長期往返兩地的朋友可能知道如果不走跨海大橋至少需要多走近200公里的路程,但是即將颳起颱風,橋面上肯定側風更大。同事說繞路,但那時候膽子大,再加上性格偏激,想著你不開車不怕累,所以一心開到了橋上。輔橋一段倒也還好,感受到了右側風和明顯的陣陣風阻,更換到了左側第二車道,並降低了10公里左右車速,電子顯示屏一直在提示預警信息,也讓我打起了12分的精神。到達海面上以後,側風感覺更加明顯,不斷的會有搶奪方向盤的力量,拿出了駕校學習時候教的抓握方向盤姿勢。心無旁騖的開車時候坐在副駕的同事說了一句現在的風有幾級呀。我說4級吧他說不能把,4級風能吹出來那麼高的浪嗎?我本來還挺淡定,瞄了一眼橋墩子直接嚇到了,每一個浪峰感覺都有2米多高,在我預計下當時的風至少是6級以上了,當時心想風速增長的可真快,而且也過了半程的休息區,必須加快車速渡過大橋,好死不死的又開始電閃雷鳴了,第一次見到閃電打到大海的畫面,如果不是有生命危險我一定說真美兩個字。20分鐘左右,車輪碾到了陸地心裡才踏實。要說颱風天開車過跨海大橋有什麼經驗,只能給大家說,別去積攢經驗了,還是活著比較好。大概下橋有10分鐘吧,廣播說橋面風速9級,封閉了...
西湖斷橋,許仙找白娘子
他曾經到全國各地去給許多大橋題名
推薦閱讀:
※古人讓你覺得很風雅的玩法?
※大家有哪些小眾的但很好的詩句?
※台灣是否比中國大陸更好地保留了中國文化?
※有沒有中國精神?有的話,中國精神是什麼?
※中國大陸沒有像台灣和日本那樣的抬神轎的祭祀活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