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不下去科研怎麼辦?該怎麼調整自己?


除了少數順風順水的特例,大多數人在博士期間都會有一段或者幾段時間特別痛苦。這種痛苦可能科研上的、經濟上的、家庭上的、也可能是個人感情上的(一眼望去只見眾多碩博單身狗)。想擺脫這些痛苦,務必要找出自己痛苦的根源。

這裡且說說科研上的痛苦。一般來說,表面原因多半就是找不準科研方向、數據始終不夠理想、文章寫不動/被拒這幾個。這些自己也能看出來,但問題的關鍵是導致你痛苦的內在原因:

————————————————

主觀的:

說的不好聽,一個字,懶。

懶人分兩種。一種人成天遊手好閒,要麼看不到人,要麼就在辦公室各種刷美劇撩妹刷知乎(好像誤傷自己了),一周的實際工作時間不超過30小時。另一種人則相反,從早忙到晚,卻不善於總結思考。實驗/模型搞了一大堆,大部分確是無用功,進度依然緩慢成果依舊寥寥。這是典型的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憊怠

對於第一種懶人沒什麼好說的。一來手上沒多少沒數據,好不容易攢了不少數據基礎知識不紮實解讀不出什麼結果,磕磕絆絆整理好了結果吧,英語不好文章寫的要死要活。做科研要點的技能點很多,要付出的時間也不少。你要是朝九晚四還能在科研上順風順水,那你真的很棒棒哦。

第二種學生只是把精力用錯了地方,工作量大但效率卻低。這種情況應該多停下手中的活,留點精力給大腦思考。一方面學會把大量短期的碎片化的知識整理成長期的記憶。比如下好文獻要勤於分類,看完文獻記得做個簡要的總結,有了一閃而過的idea要記下來常回顧,一百個裡面總有一兩個是能行得通的。另一方面學會自我批判和規劃。例如晚上洗燥的時候回顧一下今天工作的主要內容,有什麼疑惑和不對的地方下次應該避免,思考下一步應該幹什麼,大致會有什麼預期結果(雖然現實往往和你想的不一樣)。與其盲目前進不如駐足謀定。

另外,避免重複機械式的勞動。你最寶貴的精力應該留給大腦而不是肌肉。有些師弟師妹整理幾十個文檔模型,明明十行代碼能解決的問題,卻懶得去學偏要花一小時手動操作。甚至連快捷鍵都不會用,一個個文件單手滑鼠操作。實驗學科不熟悉不好評價,但理論計算這塊,不藉助計算機的自動化手段做科研,簡直就是自廢雙手後去跟別人打拳擊。

————————————————

客觀的:

不乏很多學生主觀能動性很強,但卻受限客觀因素舉步維艱。例如導師選定的課題是個死胡同(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這時候不要蠻幹,積極尋找相似領域行的通的方向,做出一點成果後和導師積極溝通。不太死板的導師一般不會特別為難你的。當然你也可能會遇到極品導師死活不放手,甚至各種壓榨你,讓你做橫向、跑腿、報賬、拿快遞等等。這時候導師的要求能做則做不能做則拖,儘快攢夠文章達到最低畢業要求。其他的我沒有親身體會,能給的意見也不多。

————————————————

最重要的,多和家人溝通,多和同學一起擼串唱K,多和基友一起開黑和閨蜜一起逛街,多到戶外走走別一個人悶在寢室。

人生有數不清的維度,科研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維,沒必要為之抑鬱而想不開。


目前我也在經歷這樣的過程,這種感受是在讀博期間重複出現的,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課題不順。我談談我的想法吧,至少是教訓。

首先,遇到這種困境,最重要的是和老闆溝通,告訴他我現在很不開心!很不開心!很不開心!我好迷茫啊,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這個課題太難做了,balabala 。負責任的想發文章的導師就會來關心你,來來來,我們一起想辦法,看看你的課題應該怎麼做。負責任但不著急發文章的導師會告訴你,來來來,我來跟你講講人生,講講我以前怎麼克服困難發好文章的。我遇到的兩個導師就分別屬於這兩個類型。跟他們傾訴完了以後,我的內心就舒坦很多,一兩個星期以後就開始清醒了。只可惜,這個重要的感悟是我在PhD第六年才有的,前五年屬於閉門造車,現在想想真的是悔青了腸子。有一個優秀的導師不去找他訴苦,自己憋著不是害自己么?!

其次,自己放過自己。我手上的一個課題做了五年還沒有文章,當時quit PhD的心都有了,老闆對我已經失望至極。還好,到現在都扛過來了,每次講組會都拿著慘不忍睹的數據告訴老闆,這次又是一個負結果。但是還是扛過來了啊!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要好高騖遠,平靜對待就好。

最後,該幹啥幹啥,該吃飯睡覺健身談戀愛,就去做吧。別因為科研影響了日常生活,無論如何都能畢業的。

總之,一定要多跟老闆交流,然後平衡自己的心態。

我的教訓就是這些,經歷過各種黑暗,還不知道哪時候可以光明。

再補充一句,我把我在同一個實驗室做本科畢設的那年也算做我的PhD經歷,所以時間會感覺長一點。正經說來,我是直博第四年半才感覺交流的重要性。


不知道您現在是已經是工作的科研人員還是在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如果是研究生,還是需要和導師和課題組團隊交流,這總是可以得到解決的。

如果是已經入職的科研人員,以我的經驗,科研工作絕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面對失敗,必須很好地適應。

科學是探索和創新,創新絕大多數會失敗,所以科學家最重要的經驗其實是面對失敗的經驗。至今,我在失敗的實驗中得到的認知比我做成的實驗並發表論文的認知更多。只是,失敗的實驗無法發表成論文。相反,發表的論文反而是我們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

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科研環境大有不容許失敗的趨勢,這是學界最壞的風氣。於是,為了避免失敗,一般有兩個辦法:一是跟別人成功的研究,二是重複自己之前成功的研究。這樣導致了一個尷尬的境地: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里轉圈,發了本質上重複的論文。

因此,作為科研人員我們夾在兩種失敗之間,前面是沒做成的實驗,後面是難有創新。對於前者需要耐心,對於後者需要勇氣。科研路不易,別輕易放棄。


歡迎加入小木蟲,請題主自動遠離知乎


1.制定短期目標,通過達標來激勵自己。

讀博期間有一兩年我也一直不在狀態,渾渾噩噩很痛苦,後迫使自己proposal,結果順利過關,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回了自信和對學術的熱情。

2.看清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喜歡不擅長科研,如果是,那麼及早改行吧。

有朋友熬到博四才退學,也有朋友博二qualify沒過拿個研究生文憑走人。但他們後來都過得很好很開心,所以遠離消耗你的地方,及時止損,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天地吧。


難受的看到這個問題都不敢點進去看回答。


我前段時間也是挺掙扎。問題主要是被小老闆坑。。。做個東西一彙報他學生就馬上follow。。。

反正如果課題不順利的話那就是自己理解不夠深入,現在的生命科學發展水平都不夠深入,只要認真思考都能想出新方案,聽學術報告是個好途徑。

只要有錢,我可以給你做個生物出來。未來我們可以創造生命,按自己的想法


給自己放兩天假,調整下心情,整理下思路。

不知道你做的科研是什麼類型的,以我的經驗,多和老師同學討論,即使他們的想法和自己的不一樣,甚至沒那麼全面,但也會頗有收穫,有時會有新大門打開。

還有實在做的痛苦了,乾脆先放一放,畢竟這是拉鋸戰,一鼓作氣跑到底,難免之後後勁不足,不如找到自己的節奏,不和別人比,只看自己有沒有一點點進步。

挫折嘛,大家都會有碰到,調整好心態,去打敗它,而不是被它牽著鼻子走就好。

如果實在沒有興趣,想清楚覺得自己不適合,也永遠有退出這條路,畢竟世界那麼大,可以去看看,但是不贊成一時衝動這樣選擇,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才剛剛步入還沒有步入研二,進行了兩個多月的科研了吧,每天都要向老師彙報進展。很痛苦,痛苦源於以前沒有這樣的經歷,痛苦來源於科研的緩慢進展,痛苦來源於看到了別人的進展而忽略了自己的進步。

經驗淺薄,不會調整調節,或許內心又不甘於落後。所以日子很難過,看不開想不明白,還有一顆不平衡的心。

內心的軟弱和能力的受限是自己最大的問題。有時會很悲觀有時又盲目樂觀,情緒起伏大,該如何看待這些困難呢?


偶爾的放鬆也是必要的,做不下去的時候安慰自己,沒關係,能做一點是一點,付出總有收穫。


耐心


不喜歡又做不下去就退學


中科院的工資也就那麼點,勉強能在北京一個人過日子。沒愛好沒信仰沒個有錢的爹還是早點放棄為好。


推薦閱讀:

科研單位騙經費的是普遍現象嗎?
科研領域靠不斷加班靠反覆實驗就一定能找到解決方法嗎?
在大學發表論文重要還是參加競賽重要?
如何看待Elsevier投訴要求關閉Library Genesis一事?
看英文論文的時候,對一些詞語的學術定義不熟悉的話,該怎麼辦,如何比較方便地獲得定義?

TAG: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