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基建是拉動GDP的利器,為何不被其他國家廣泛採用?

這種模式的弊端有哪些


一個策略是否合適,既要看其自身的路徑,也要看實施者是否具備條件,是否具備環境,路徑,條件和環境是否適配。。

基建,比如建鐵路,衣索比亞是非洲人口大國,需求客觀存在,但是

1. 國家層面經濟剩餘少,自身資金不足以支持大型項目

2. 本國工程力量薄弱,從項目前期規劃設計、到項目實施和後期營運,均存在諸多短板

3. 本國製造業力量薄弱,項目所需主材、施工設備等等 都無法獲得較為經濟的來源

4. 本國金融業薄弱,無法以合理代價在國內貨國際市場融得所需資金

。。。。

再加上政府機構效率問題,腐敗問題,,,,

基建狂魔不是誰都可以當的,,,

有一兩個短板還能想法,都是短板,這桶就跟桶蓋差不多了。。


基建耍耍嘴皮子就能搞成的,其中涉及到很多問題。東西修在哪裡,拆遷補償問題等等。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其實挺多的,關鍵是設備陳舊已經跟不上時代,再加上蛋疼的民主扯皮製度,做一件事情不是這個有意見就是那個反對,修個幾公里的路都要修好幾年,效率低下。

發展中國家就更別提了,貪污嚴重,撥款下來一半以上都進了個人腰包。相比之下,中國雖然也貪污但是官員得靠著政績往上爬,一邊撈好處一邊還是要幹活,再加上中央集權,把東部的財力通向西部,東部地區雖然不高興但畏懼中央壓力也不敢說什麼,所以很多大事才能辦成。

其它國家沒有中國那種特殊體制,像美國就是一個小政府,羅斯福時期倒是幹了不少工程那個時候中央政府的權利是最大的,之後印象中也沒做過多少大工程了,現在連一條高鐵都弄不成,扯皮的太多了,利益已經被分割完成,被動乳酪的一方使勁折騰,國內任何改革難如登天,美國總統也就只能在國外發動戰爭找存在感了


很簡單,因為基建投資回本能力差,未來不確定因素太多。很多時候必須要依賴周邊人口聚集才行。而且基建投資消耗大量財政,並且是持續幾十年。你願意你的後代背上大量債務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么?

君不見,日本為了補充60到80年代的財政窟窿,要把消費稅提升到17%,你要是希望你後代也過這種日子你就建議他們搞基建。


和國家需求有關,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時期,卡內基大鍊鋼鐵的時候也挺瘋狂的。


推薦閱讀:

是不是東北華北省份更傾向於虛報GDP,而東南發達省份更傾向於瞞報少報GDP?
GDP 平減指數和 CPI 哪個能更有效衡量通貨膨脹?
為何上海和東京人均GDP相差幾倍,而實際生活狀況並沒有太大差距?

TAG:國內生產總值GDP | 基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