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變天目無法燒制,難點是什麼?
陸金喜在燒制曜變作品
「看,作品自己會說話!」面對擺成一圈、從第一代到第八代、足有10個曜變建盞,陸金喜對來訪客人如是說。
你沒有看錯,就是陸金喜第一代到第八代的曜變建盞作品!這一圈10隻建盞,見證了陸金喜集二十多年研究之大成、師徒三代嘔心瀝血之代表作!
曜變技藝難於上青天
眾所周知,曜變作為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的建盞中一個珍稀名貴品種,其燒制技藝之難,幾近於古代蜀道,難於上青天。
陸金喜曜變作品
自宋代建盞技藝失傳八百多年來,為了傳承建盞文化,一代又一代匠人痴心不改,前赴後繼,終於在1981年成功復原了建盞中兔毫盞的製作技藝,但曜變建盞的復原卻出現了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讓人徒呼奈何。
陸金喜第八代曜變盞細節
不但在中國本土,即使在國外,也有許許多多的日本、法國等海外陶藝家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破解曜變技術謎團的征途中,但是,曜變技藝就像珠穆朗瑪峰一樣橫亘在他們面前,始終寸功難進。
陸金喜和他的曜變作品
古風宋韻 薪火傳承
如今,又一批對建盞情有獨鐘的匠人,接過前輩的薪火,重啟窯爐,以期延續宋代風雅,不斷接近宋代古風,別有一番風韻。陸金喜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匠人之一。
陸金喜在製作建盞
陸金喜,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品鑒定師、評估師、高級技工,資深的古籍文化和老宅文化研究專家和收藏家,現任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福建聚賢建窯文化研究院院長、南平市聚賢建窯文化研究院領銜工匠。
中國美術大師鄧白
陸金喜生於建盞的發祥地,與建盞結下不解之緣,幼年即投身在中國首批複原建盞專家組成員陳輝門下,對建盞產生了難以割捨的痴愛。其師祖更是我國著名的美術大師,也是我國工藝美術界的學術泰斗和美術教育家、古瓷藝術研究專家、最具權威性的學術巨著《中國陶瓷史》唯一藝術顧問、中國陶瓷藝術理論研究的翹楚鄧白先生。
陸金喜(左)和師傅陳輝(右)
歷史證明,社會發展軌跡的改變,往往只因為一個小小的拐點。而曜變建盞的復原,就是源於我國美術大師鄧白的一句鄭重的囑咐!
1979-1981年國家恢復建盞專家組
1979年,我國首次組織專家組,傾力研究復原建盞製作技藝。1981年,專家組成功復原宋代建窯兔毫盞燒制技藝,鄧白先生特意趕往宋代建窯所在地福建建陽道賀,並視察建盞研究成果,還贈於他的親傳弟子、中國首批複原建盞專家組成員陳輝一幅畫,且再三囑咐專家組一定要持之以恆,研究復原曜變盞,讓建盞傳承發揚光大。正由於老師的鼓勵和囑託,陳輝動了收徒的念頭,就這樣,聰明伶俐、做事專註、從小就對建盞感興趣的陸金喜成了陳輝唯一的徒弟。
少年陳輝在學習建盞製作技藝
曜變技藝 浴火重生
數十年來,在前輩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下,陸金喜潛心鑽研建盞燒制技藝,二十多年來,上窮碧落下黃泉,收購了大量的帶有曜變元素的宋代建盞殘片,搜集了大量文獻資料,包括查閱宋代資料中的片言隻語和品讀宋人詠茶詩詞,還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檢測碎片中各種微量元素含量,從原料的配比、瓷釉的選擇,不斷調整、摸索瓷胎和釉面成分的熔解溫度和化學反應時機,觀察不同條件下爐窯內外自然環境和溫度氣氛的轉化。
陸金喜早期曜變作品(第1-2代)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15年,傳承淵遠,浸淫曜變研究二十多年的陸金喜,經過幾乎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樣艱苦卓絕的探索,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成功復原曜變建盞的製作技藝,研製出與宋代曜變天目最為接近的新燒曜變盞,一次上釉、一次燒成!
陸金喜早期曜變作品(第3-4代)
之後,陸金喜厚積薄發,步步為營,已經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曜變燒制技藝,如今更是一步一個台階,穩步提高曜變燒制技藝,技藝之高超,直追宋人。目前,他的「曜變」建盞作品已被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家博物館收藏。
陸金喜中期曜變作品(第5-6代)
根據國內外眾多業內專家教授研究,尤其是對日本館藏的三隻國寶級宋代曜變天目的鑒賞後,方家一致認定,真正的「曜變」盞應符合五點特徵:
1、鐵胎、厚釉、高溫燒制;2、天然礦釉、一次上釉、一次性燒成;3、斑核形態以圓形為上、大小不一、聚落成群;4、隨光線、角度變化,改變盞體顏色的彩色光暈;5、盞內帶有彩色兔毫。
陸金喜近期曜變作品(第7-8代)
極致追求 技驚四座
陸金喜研發復原的曜變建盞,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接近宋代曜變建盞特徵的,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包括日本古瓷專家小林仁博士、福建博物院林忠淦研究員在內的業界方家的一致認定。
小林仁(右)認定陸金喜曜變最接近宋代曜變
在2016年11月第十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看到散發出藍色光暈的「曜變建盞』,讚不絕口,連說:「見著此盞,著實驚艷,令人驚喜!」
陸金喜2010年第一代曜變作品
年年升級 步步驚喜
陸金喜自1998年獨自成功燒制兔毫盞、2000年獨自成功燒制油滴盞後,就義無反顧投身到復原曜變的漫漫征途,沙場點兵,十年征戰,2010年,陸金喜終於成功燒制出第一代曜變盞。雖然依然只是油滴盞2.0版,陸金喜卻在結晶狀的油滴邊上發現了些許光暈,就是這一點不起眼的斑核暈彩,就好像在黑暗的夜裡看到了曜變黎明的那一抹淡淡的曙光,照亮了陸金喜的心,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便再也停不下追求極致光明的步伐。
陸金喜2011年第二代曜變作品
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的陸金喜,一次又一次燒制出器型完整、而且帶結晶狀油滴的建盞,在油滴圈的周圍,光暈也明顯增加,但在陸金喜眼裡,這兩年第二代第三代的作品只能算油滴盞3.0版、充其量稱3.0加強版,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曜變盞。
陸金喜2012年第三代曜變作品
自從在油滴盞2.0版的滴外發現了些微光暈後,陸金喜就知道,自己對曜變燒制的感覺是對的,探尋的路徑正確,研究的方向正確!自然而然,他對自己追求曜變極致幻變的步伐充滿了信心!從此,就像脫韁的野馬,陸金喜腦洞大開,思如泉湧,曜變的燒制技藝一發不可收拾,從2010年的第一代到現在的第八代,一代更比一代強;從剛出現僅有的一點油滴,到如今的神、形、色俱佳,每一代作品都在不斷地升級,不斷地向宋代曜變天目靠近。
陸金喜2013年第四代曜變作品
經過多方研究並通過不斷試燒,陸金喜認為,古人燒制曜變盞之所以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概率,是因為他們在燒制時,其爐內溫度以及氣氛無法控制,只有在爐內溫度和氛圍達到一定的條件下才會偶然出現,完全任其自然。陸金喜由此認定,曜變斑核、光暈和幻彩的生成,需要一定溫度的變化和調節,從而讓爐窯內的還原氣氛達到極致。
陸金喜用以研究曜變技藝的老盞
找到了感覺後,陸金喜此後每一年新研製出的作品,都比上一次呈現可喜的變化!2013年的第四代作品比起前三年的加強版油滴盞,進步尤為明顯,油滴稀了,結晶少了,滴外的光暈更加明顯,油滴已經變成聚落的斑核,各自成群。
陸金喜2014年第五代曜變作品
到了2014年,陸金喜燒制的第五代作品,已經出現了曜變的雛形,斑核的結構更加清晰,斑核外部的光暈已經可以看到耀眼的色彩,甚至在盞的外壁,也呈現出藍色和紫色的光暈。就這樣,陸金喜一步一個台階,在曜變研製的道路上默默前行。
陸金喜2015年第六代曜變作品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2015年,功夫不負有心人,當陸金喜又一次打開爐門的時候,映入眼帘的情景,讓他驚喜的發現,什麼才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真正體驗。此時,已經是陸金喜的第六代作品,曜變初顯,出現曜斑(圓形滴狀,圈內平整),結構錯落有致,藍彩奪目,圈外呈現藍、紫、黃等多彩光暈。
陸金喜2016年第七代曜變作品
經過不斷的總結積累,隨後的一年時間裡,陸金喜的曜變燒制技藝日趨穩定,出品的第七代曜變盞技驚四海。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在能夠一次上釉、一次燒制過程中復原出如此驚艷的曜變建盞!
日本古瓷專家小林仁(右二)專程尋訪陸金喜
時刻關注中國建盞發展的日本有關方面,很快就發現了陸金喜曜變的驚人進展,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率先收藏了陸金喜這一階段的曜變作品,並且派出古瓷研究專家小林仁專程前往中國建陽,尋訪陸金喜。小林仁經過研究認定,陸金喜新燒制的曜變建盞,是當今最接近日本館藏國寶宋代曜變天目的曜變建盞。
小林仁(中)在研究陸金喜曜變作品
2017年,陸金喜燒制的第八代曜變盞,堪比宋代古瓷,器型大巧不工,古樸厚重,渾然一體,盞內斑核外彩色兔毫耀眼奪目,耀斑完美平整,聚落成群,耀斑外光暈幻變,藍彩隨光線、角度變化,不斷改變盞體顏色,彩色光暈變幻萬千,美輪美奐、精彩絕倫。
陸金喜第八代曜變新作
中國世界遺產主題文化博覽會組委會高度評價陸金喜曜變建盞「集一方礫土,造一寸窯土,靈一雙巧手,燒一物萬化,彩一色天地,凝萬色池窯。」是具有國際高度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們相信,假以時日,隨著時光的推移,以及技藝的沉澱,陸金喜曜變作品超越日本館藏宋代曜變天目指日可待。
陸金喜第八代曜變新作細節
推薦閱讀:
※釉里紅是個什麼?與郎窯紅,鈞紅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製造打不碎的「瓷器」?
※問鼎汝窯和東道汝窯,到底哪個品質更好!
※為什麼很多粉彩瓷器內壁都是青綠色?
※求教:五大名窯的哥窯與現代哥窯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