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性別認同障礙的人(GID)最終目標是改變生理性別而不是適應生理性別?

見過很多案例:如果前提在醫療足夠發達的情況下,GID可以被治好,那麼性別認同障礙的人更多的還是希望變性而不是被治好。這是為什麼?

撇開性別認同障礙,在一般的心理學中,有沒有合理的解釋?


因為人類的醫學技術實在是太弱了。

由於技術的貧弱,只能選擇改變相對容易改變的肉體,而不是改變大腦結構進而「治癒」一切心理問題。

如果有人要問我:「那麼你的意思是如果有這種技術,你願意讓這種技術「治癒」你的認同障礙,是嗎?」,我的回答是絕不願意。

因為這種技術是潘多拉的魔盒。

我是無神論者,我唯科學是從,我看不起那些整日叫囂著禁止基因技術的倫理學家。

但是科學的使用也要有底線。

人的思想是大自然的瑰寶,是進化最偉大的成就,是通往宇宙終極答案的鑰匙。

如果有「治癒」認同障礙,讓一個人完全變成所謂「正常人」的技術,便是對人類思想的極大的踐踏。

設想一下這樣做的後果,修復了所有「問題」變得完全千篇一律的,思想「健全」的人們,被改造思想為某一目標狂熱的人們,被洗腦變得不知反抗而被奴役的人們,這樣的社會,還能進步嗎。

正是由於思想的隨機性,才有無限的可能性,正是因為種種的不完美,我才是我自己。

你是要做真的自己,還是要渾渾噩噩地活著?


啊?!「GID去疾病化」不是全球最先進的科學成果了么?為什麼在「醫療足夠發達」的地方竟然不知道GID不是病?!!你們還在使用「電擊治療」么?這樣真的好么?

「見過很多案例」?那些案例無非3種:1.杜撰出來欺騙大眾的;2.不是真正的GID而回歸順性別群體的;3.是GID卻最終屈服於傳統社會的淫威,深藏自己嚮往自由的高貴靈魂,變得心如死水,行屍走肉的。

我們來談談,為什麼會選擇跨性別。

性別二元論是社會主體的思想傳承,只根據新生代的物理外觀性別,賦予他們相應的社會性別,並灌輸相應的性別刻板印象教育;這套方案經過千年的傳遞已經神化了,讓人忘記了,它只是「前人經驗」,而沒有資格成為審判性少數群體的天地法則。

一小部分新生代的自我認同卻跟絕大多數人不同。如果跨性別者公然以另一種性別的方式去生活,那隻會招來其他人的異樣目光,甚至受到大部分社會群體無意識的排擠,造成生存狀況堪憂的局面。

根據真正的天地法則「心裡性別優先」,GID是無法否定自身性別認同的,心理性別認同是人格的一部分。試想,你怎麼才能在保持當前人格不變的前提下,堅持將心理性別認同更改成另一種的整個過程,這算不算心理層面上的自殺?將你的兩隻腳分別放進籮筐,你能用扁擔將自己挑起來么?所以,只能通過變性手術更改社會性別,讓自身的社會性別和行為表現相符合,以此降低社會給他們造成的生存壓力。當然,SRS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心之所向,一推一拉之間,選擇以何種方式活下去就顯而易見了。

如果,人多就有理,可以說GID是病,得治,那,不如直接從肉體上消滅我們吧,像當年的斯大林消滅政見不同的人一樣。何必浪費時間和我們鬥嘴炮。真正生病的不是GID,而是這個食古不化,冥頑不靈,排除異己的性別二元論社會。


gid這個怎麼說呢……我覺得自己是女孩子,並不是因為我突然感染了什麼病毒,或者被鈍器擊傷了腦袋。

並沒有原因,只是當我察覺到的時候,我就已經覺得是女孩子了。

我的自我意識就是女孩子,就像男孩子形成男孩子的自我意識,女孩子形成女孩子的自我意識,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這發生了,而我察覺的時候,我已經是了。

這樣的事情不能被說成是病症吧?又怎麼有治好一說?

你要是硬要說這樣不對,這樣不合常理,我也只能說這是種命。

選擇適應身體性別的人也有,只是這樣的,大多不擅長會發出自己的聲音,都多少帶著幾分懦弱,不敢那麼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例如我。

不過吶,如果有能夠把身體變成女孩子的魔咒,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念出來吧w


@phobos 今天我就小小的得罪你一下。

得罪前,先附上 @phobos 的原答案,一是為了防止他後續刪答案留我唱獨角戲,二是為接下的文章做鋪墊。

鏈接:為什麼性別認同障礙的人(GID)最終目標是改變生理性別而不是改變社會性別? - phobos 的回答

所有心理疾病都是掩蓋自己懶惰的幌子

人類原本就在進化的過程中,社會進步在這500年里,遠遠超過了人類生理的進化,尤其是神經系統進化的速度,於是矛盾出來了。

譬如焦慮症,原本敏感的交感神經,還處於叢林/草原的風吹草動就會迅即反饋的階段,結果遇到辦公室政治啦、家長里短啦、學業壓力啦、戀愛婚姻啦,種種觸發因子,就興奮過程大爆發了。

不好好客觀對待,糾正過激想法,讓成熟的思想(高級的中樞神經活動)去平靜神經反應(低級的植物神經活動),反而拿個心理疾病的幌子,心安理得地吃藥,去人為抑制甚至破壞原本還算正常的植物神經系統甚至中樞神經系統,外源性地強制降低交感神經反應機制。

這叫啥醫療邏輯,簡直是殺人於無形嘛

讀完這段文字,我感覺自己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我這十幾年,都白活了——這位同志,相信我,年度知乎最佳答主獎,一定非你莫屬。

從前我一直天真的以為,心理疾病的成因,是一個複雜而嚴肅的話題,要想知道一個人為什麼會有心理疾病,至少得先了解他的個人史,成長史,再結合他現在所處的環境等一系列的因素才能做出評估。【「我是病了,不是矯情」 - 走出深淵 - 知乎專欄 】

從前我也天真的以為,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兩個不同的辭彙,至少後者,是需要藥物治療的,是有著大腦層面的病變的,是需要醫生才能治癒的,如果不看醫生,是會死人的。【」我是病了,不是瘋了「 - 走出深淵 - 知乎專欄】

但是今天,我突然明白了一個問題,就是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我們掩蓋自己懶惰的幌子罷了。所以在此,我要為自己曾經的不當言論—— 【能否將抑鬱症歸於自身知識量不夠,或者是不夠理性? - 碳酸鋰的回答 】而致歉。

這位答主說的沒錯,我們就是懶惰,就是逃避。想到這裡,我不禁老臉一紅,我居然如此懦弱,不敢面對真實的世界,甚至前幾天,我還在為這種逃避找理由——【為什麼我希望自己真的得了「抑鬱症」? - 碳酸鋰的回答】,我真是可恥。

答主說的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擺正自己的態度,而是靠吃藥逃避,簡直是無知,是墮落,現代醫學果然都是騙人的,黑心的,令人髮指的,答主說的對,我們不應該吃藥。所以我再次誠懇的為自己過去的不當言論道歉。——【葯?要! - 走出深淵 - 知乎專欄】

答主說的沒錯,社會發展的,真是太TM快了,以至於我們人類根本不能適應,所以才會出現那種突然的爆發,其實我們的個人經歷,本來是不應該影響到我們的心理健康的,所以我再次,為自己的不當言論道歉。——【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 碳酸鋰的回答】

再說了,精神病反正不會死人,多大點破事,至於嗎?一群矯情逼。前幾天我還看了一個回答,那個答主簡直傻逼,我要掛她!——【抑鬱症患者的心理是怎樣的?真的會抑鬱到自殺嗎? - 碳酸鋰的回答】

唉,反思了這麼多,我都為自己慚愧,在這裡,我真是為自己羞紅了臉。我可以無知,但我不能狂妄,我可以腦殘,但我不能出口傷人,我可以自以為是,但我不應該污衊真理。謝謝答主,讓我可以意識到這可怕的一切。

謝謝你, @phobos

————————————————分割線 ———————————————————

PS: GID不是疾病,不是疾病,不是疾病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你為什麼是去賺錢談戀愛而不是【治好】你對財富和異性的慾望。。。。

我相信治療這些的難度不會比治療GID難。。。


關注這個問題好久了……

我也來講講我的看法什麼的……

理論的話沒有哦……

(↓不用懷疑,離題這種事情並沒有發生_(:з」∠)_)

-

「到底要流淚多少回,人才能有所成長?」

很久以前偶然聽到了這句話,當時不知為何有種相當奇怪的感覺,以後也偶爾還能聽別人這麼講過,但到底是不是我自己所想的構建了我的幻聽呢? 抑或連幻聽都沒有過,這句話從來都是我一人臆想出來的呢? 我不知道。

我可是從來覺得眼淚是相當美麗的事物的。「成長」的過程中若不得不流淚,總要讓美好之事暴露出來,又任其消逝,那所謂的「成長」還真是好殘酷呢,我想。

但畢竟人確實要成長,自己能力需有所提升,同時也要儘可能迎合別人、融入社會,自出生起我們就這樣被教導著,也努力這麼實踐著。

不過自身能力提升的「成長」並不是以淚水作為必要養分的吧,我寧願這麼相信著,最終把矛頭指向後者:淚水即便沒有調和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也澆灌了這樣的關係。

我不喜歡調和,也不想被調和,惟覺得這個詞本身有些可愛。

跨性別其實也不過是一種多層次的調和吧,生理與心理、自卑與自愛、自我認同與群體歸類、自身意願與他人想法、個人自由與社會道德… 只是拆開看似乎每一個都不是一道高不可攀的障壁,然而一旦如實際發生的一樣將它們合作一體看待,所呈現的就像是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了。

鴻溝固然難以逾越,但終歸不是不可逾越的,畢竟這裡面有調和的可能性,或者說,鴻溝本就是調和的象徵。雙方都靠近些,也不至落入深淵;其一願予另一方拋去繩索,幾經周折還可相互執握手掌;即便只有一方竭盡全力越過鴻溝,也終究可以與對方一同站立在同樣的土地上。除非雙方心甘情願相互疏離,否則總有跨越的辦法。

既然這是一種調和,不僅是調和本身,也是協調的過程,那麼總會和妥協聯繫起來。而對於跨性別者,改變生理性別自然是一種調和,適應心理性別也同樣是一種調和,二者的不同僅在於妥協的主體。當說起妥協,究竟哪一方向哪一方妥協會更優呢? 在跨性別這件事上,很多時候都不能泛泛地說某一方一定做錯了什麼,這也指向一個事實:許多情況下調和的主體和客體的正反並沒有真正的孰優孰劣之分,只是我們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把容易妥協的一方作為被協調者,強勢的一方作為調教者,並尊此為最優解而已。

那麼終於說到題主的問題啦…最優解只是個人自己認為的,但並非一定是最後執行的,這是因為這裡說到的最優解是個人前提下的。可是除了跨性別者自己以外,別人也會試圖得出一個他所認可的最優解,有些還會以這個最優解向跨性別者施加壓力。這也就把自身內部的調和以及他人眼中的自己的調和結合到一起,最終又產生了自身意願與他人想法、個人自由與社會道德的矛盾。

上面說的「多層次」,也就是這個意思。少有個人最優解能夠真正執行的,最終貫徹落實的恐怕還是個人想法與社會壓力雜糅下的所謂的「雙方妥協」吧。

說到這裡其實也非常明了了。從結果上來講,跨性別者里改變生理性別的有許多,不改變也不接受的有不少,最終適應的了的可能很少,也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一些吧? 只是我想,他們也許在自己還很小的時候就被迫著去適應,最終也麻木了…如果這樣的話就不會作為跨性別者被別人看待了,總的來說也減少了方便樣本中的人數……(←方便樣本是統計學中的貶義詞)

可是我也不清楚,因為我無論如何無法適應,自己尚且做不到的話,還想著要猜忌別人,究竟能不能得到正確答案呢?

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上面的「從結果上來講」這幾個字呢? 我很喜歡用這種句式,因為改變也好適應也罷,這並不是最終目標,跨性別者真正的目標應該是:內心與外表的和諧相處、自身意願與社會目光的一致協調、自我認同與他人歸類的重疊相合。

精鍊成一句話,也就是:「心安就好。」

字數不過個位數的幾個字,只是無序地看的話,每個字都相當容易書寫,可是當它們有序地連成一句話時,憶起這句話、寫下這句話的人又經歷過怎樣的心酸呢?

「心安就好」,「心安就好」……

……

「如果真的能心安的話,就好了呢……」

跨性別者最終的目標既不是改變生理性別,也不是適應生理性別。它們可以是過程,可以是方式也可以是結果,但不會是最終目標。即使我不混圈,也好多次看到圈裡的一句話,「跨性別只是過程,不是目的」,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不同的跨性別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心理適應生理是天方夜譚,有人認可生理與心理要相互協調,也有人想著心裡不再去想自己的性別也未嘗不可… 雖然在我們看到的跨性別者里是以最前者為多沒錯啦,但即便是 Ta 們,心理上也已經作出不少妥協了吧。只不過可不能總是妥協,一步步退縮呢。終會有一條底線,自己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它就在那裡,每次接近它,就會告訴你「不能再妥協了!」

即便這從不是自己主觀構建的底線。

自己有意識構建的底線,不知道在龐大的壓力下是不是已經被越過去了呢?

這條「底線」決定了不同的跨性別者面對性別焦慮的不同做法,決定了心理能向生理妥協多少、自我能被社會調和多少。

這條線所處的位置也間接確定了跨性別者心目中的最優解。只是總有人認為心理比生理容易改變呢,以此向別人施壓,但其實根本不知道別人怎麼想,所以才會有這麼嚴重的矛盾吧。

這是一條有魔力的底線哦。自出生起它就在那裡,自我意識可以影響它,但終歸不能摧毀它;社會環境可以掩埋它,但終究不能消滅它,就連滅去它的光芒也做不到。

吶,我說,即使是最終「有幸」能夠適應生理性別的跨性別者,自我認同里會不會還殘留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呢? 人類的心理真是好複雜呢,我不明白,我連自己也不明白。

只是,人類的存在之所以有價值,所依賴的,應當是心理而不是生理才對。因為「價值」只存在於一件事物被認為「有價值」的時候。

剝去一個人的思想,空留一副軀殼,會有多少人認為他還活著呢…… 消滅一個人的肉體,可是使他的精神永生,那這個人也並沒有真正死去吧……

從這個角度想,改變心理真的比改變生理容易嗎? 能夠輕易改變的不過是淺層的看法罷了,深處的本體,想要觸碰到都很費勁呢。

不過,正如上面所說的,跨性別者面臨的是多方面的調和,他們是層層嵌套、相互交融的。

在現今的法律下,必須完成性別重置手術才可以修改身份證的性別,這也意味著,站在生理與心理中間的跨性別者,不拘於性別刻板印象的跨性別者,遇到的困難反而可能會多一些呢。

即便自己已經突破了性別二元論,這個社會依舊拉扯著你,一反面對鴻溝時的冷漠無情。

這樣的話,又有別的事情碰到紅線了,最終別人的拉力和內心的推力結合起來,說不定還是要走上社會眼裡最不能接受和理解的道路吧。

如果這個社會能再開放一些,原先在社會壓力下懼怕改變的人也許會有些變化,可原先迫於壓力和囿於性別刻板印象而向前走的,會不會也又回到中間了呢? 不過並沒有孰優孰劣就是啦……

儘管結果各不相同,只是每個人都有著共同的目標:

「心安就好。」


怎麼治好的?治療後有後續嗎?

一個更本質的困難是我們被迫在兩種兩極化的性別之中選擇其一,二元化的性別構建是ts們dystopia的根源,其結果就是跨性別者為了獲取認同而不得不用手術方式改變自己的身體。

這種壓力非常的恐怖,什麼?你無法錨定自己的性別?所有人都會對你評頭論足指指點點,被社會污名化邊緣化,如果說有朝一日社會能夠從性別的二元化構建中擺脫出來,屆時跨性別者就不需要所謂的治療,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我並不意味著說ts們最終不應接受手術,而是能夠自由選擇——我不是為了躲避社會的非難而進行srs,而是內心真正渴求新的胴體。

這也就是酷兒理論的概念,與跨性別相關的很多事由於二元化的性別體系變得扭曲而不合理,這些乖戾的存在是那麼深入地影響著我們的觀察視角,選擇判斷,而這些事其實並不那麼想當然的合理。

推薦讀物:

《性別是條毛毛蟲》凱特博恩斯坦


GID(Gender Identity Disorder)這個說法已經過時了,在2013年出版的的DSM-5中已經更改為Gender Dysphoria也就是性別焦慮了。

然後,

GID是一種精神疾病,需要治療。

簡單談一下GID的治療,

首先,目前沒有任何方法能成功改變患者的性別認同!目前沒有任何方法能成功改變患者的性別認同!目前沒有任何方法能成功改變患者的性別認同!題主不要只說見過成功例子,拿出實例來。

治療分為精神科領域的治療和身體上的治療。

精神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患者的QOL(quality of life),

主要是:讓患者知道自己是誰;改善患者過低的自我評價;討論社會生活中面對的困難及如何應對;優先治療伴隨GID的抑鬱症之類的精神疾病;最後決定今後的治療方向(身體治療);

身體治療就是荷爾蒙療法、乳房切除和SRS。

有人說GID不是病...心理性別和身體性別不符確實不是病,但是如果給這些人帶來了不快、違和感等等,那就是病了。

==================三月十日更新分割線==================

覺得自己因為激動沒有很好地說明為什麼「目前沒有任何方法能成功改變患者的性別認同」,所以進行補充

主要有三點理由,分為經驗性理由、現實性理由和倫理性理由:

第一點,在過去的治療中,沒有成功使患者的心理性別改變,與生理性別一致的例子。因此判定這種治療是不可能實現的。

第二點,參與治療的患者,一般都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忍耐了自己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的不一致,但最後終於無法忍耐,決定改變自己的性別而參與治療;也就是說,大部分患者自身希望改變自己的生理性別。因此現實中難以實施改變患者性別認同的療法(即使有有效的療法)。

第三點,在倫理上,人格優先於身體。即使有能改變患者性別認同的有效療法,將其實施的行為也會在倫理上構成巨大問題。

關於GID到底是不是疾病,我認為,不談論更名後的性別焦慮,GID是一種疾病。雖然感到十分遺憾,但是似乎現實生活中不會有不為自己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符而感到困擾、不安、焦慮,甚至患上其他精神疾病的人;不會有表現出不符自己生理性別的行為後不(擔心)被別人嘲笑、遠離、歧視,甚至給朋友和家庭也帶來困擾的人。把這些困擾著的人所困擾的,把困擾著這些被困擾著的人的稱為疾病,並不會有什麼不妥;把排除這些困擾,讓ta們(這些患者)可以更健康地生活的行為稱為治療,也不會有什麼不妥。我想,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社會對ta們不寬容,ta們就仍會困擾著,被困擾著,那麼這種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的不符就仍可能被稱為疾病吧。

現在,GID是一種疾病,但那是因為社會不夠寬容!

對於關於GID的許多,我並不了解,以下我說的只能是我的想像:

在遙遠的過去,擺在生錯了身體的人面前的選擇,並不是很多:ta們的一小部分說不定可以在運氣極好的情況下可以扮演著和自己生理性別一致的社會角色吧。但是更多的,ta們的性別無法一致,必須生活在社會帶來的壓力下,或者忍受一生,或者結束生命。ta們小心翼翼不敢暴露一點這樣的「異常」,否則可能等待ta們的就是強制的治療(改變性別認同的治療),辱罵,毆打,牢獄,甚至死亡。對ta們來說,那可能是個黑暗的時代,令人無奈的時代。

在不遠的過去,在ta們面前,有了新的選擇:可以改變自己的性別了。人們找到了這種不一致的生物學領域原因,證明了心理認同不可改變,也通過一些社會變革減輕了ta們面對的痛苦。但痛苦依然存在,儘可能消除這種痛苦的方式,就是接受治療(一種善意的,有效的治療)。事情開始變好了,不是嗎?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想改變父母給予自己的身體呢?有沒有不用接受手術就能消除痛苦的方法呢?對於ta們的大多數來說,大概沒有。

現在,英國已經可以不用通過手術改變性別就可以在法律上變性,GID也被更名為了GD,性別二元論早就開始動搖了。雖然這種改變仍無法影響到所有人,但是你能看到希望的曙光了嗎?似乎不用很久之後的未來,社會就可以接受ta們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的不一致了——不用讓性別認同改變,也不用使生理性別改變,而是尊重ta們的選擇,尊重ta們的選擇!尊重ta們的選擇!!

可能事實沒我想像的那麼糟,也可能沒我想像的那麼好,有錯誤的話,希望能被更正。也希望能幫助題主和其他人理解GID和跨性別者,理解為什麼ta們不改變自己的心理性別。

以上


瀉藥……首先,GID並不是病……不需要治癒

就算「治癒」了GID,不過有些心靈深處的東西,是不會變的呢,比如性取向和社會上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估計,還是會在社會上格格不入……

當然,如果包括少女心,性格,性取向什麼的都能改變的話,那就感覺到,這個人,就不是我了。。。


很多人對"治好"這個詞太敏感了,我想題主其實無意冒犯,我替ta換種問法:

假如靈魂可以被強制抽離身體換個對他人而言更有利的存在,為什麼不把除聖人外所有人的靈魂都抽出來換個更優的上去呢?

身體只是個寄體,精神才是本質。小差異磨合磨合也就算了,性別沒生對是從底層的不兼容沒有妥協的可能,要麼修改身體要麼改換靈魂,可尼瑪你為什麼要讓精神為軀體作出這麼大的犧牲?誰有權力?

是不是一個男人偶然失去了jj就要被打雌激素搞成人妖,是不是一個女人偶然失去了子宮乳房就要被強制安下體裝dd?哦,你說他們的染色體還是對的,但所謂性染色體概念出現之前你們不就是靠第一第二性徵去確認性別的嗎?失去第一性徵的人在你眼裡就不需要被修改到一個"更合適的性別"了?說到底,你腦子裡還是根深蒂固地覺得你面對的是"想變成女人的男人"和"想變成男人的女人",你既不明白男女精神偏好之間可能存在的巨大先天差異,也不明白很多生反了的精神天經地義的存在性,輕描淡寫地跑來問為什麼不讓精神隨軀體變化,你說你挨罵該不該?

人本性之尊嚴不可調戲。鞋子不合腳,為什麼你不切腳跟?


如果前提在醫療足夠發達的情況下,GID可以被治好,

那麼性別認同障礙的人更多的還是希望變性而不是被治好。

因為前半句是假定的,後半句是實際的,你在用虛的前提推斷實的結果。這好比問「假如我秒入上萬,為什麼我現在還要糾結一頓飯是三十還是二十?」

實際上,現在心理學科的一般共識是:GID是不能被「治好」的,或者說不存在能有效改變性別認同的方法。同時,也並不認為GID是一種疾病。


就像一個人餓了,治療他的最便捷途徑是餵飽他而不是讓他餓過勁就不餓了


噢fuckU我們沒病好不好

&>&>

看到動態回來更新。

我想說,gid是什麼我不知道,但從來沒有除了我自己以外的人告訴過我自己是男性。

&>&>

又一次更新。

GID已經被時代拋棄,逐漸會成為歷史。跨性別者包括GID,但不是所有跨性別者都是因為後天GID而是跨性別者的。


為什麼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傻逼最終目標是改變自己的智商而不是適應自己的智商?


這是唯心還是唯物的具體化辯題么?


適應個卵 有心愿難道要留到下輩子嗎? 不要低估了人的好奇心 隨著你越來越老 你就越來越想 最後總要爆發 就算你年輕的時候接受了HRT 你也會為你缺失的過往而感到懊悔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