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蘇聯真的在某些方面「受騙」了嗎?

總是在一些評論裡面認為美國「騙過」了蘇聯,讓它使用不好的戰鬥體系,尤其是海軍方面,但是我覺得沒那麼單純。。。

或者他們這麼說是借蘇喻中,來表達對中國現在的驕傲?

如果這個答案是否,那麼以核潛艇作為打擊重心的戰鬥方式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否有關係?


沒有,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蘇聯海軍的作戰體系與美國完全不同,這是蘇聯的總體戰略決定的。而蘇聯的總體戰略,作為政治的一部分,則又有其經濟基礎。

蘇聯海軍的冷戰時期的作戰體系,是以核潛艇為中心。海軍的中心任務是掩護核潛艇進入戰位、展開,然後對美國實施戰略核打擊(核大戰)或戰略破交作戰(常規大戰)。當然除此以外海軍還有其他任務,比如執行側翼登陸作戰,不過都談不上戰略任務了。順便一提,海軍的這個戰略任務,本身也證明戰略火箭軍沒有壟斷核工具。

那麼在這個體系之下,蘇聯海軍的其他作戰艦艇基本上都要為核潛艇服務。巡洋艦和各型反潛艦側重反潛,主要任務是消滅可能攻擊己方核潛艇特別是戰略核潛艇的潛艇;潛水巡洋艦(巡航導彈核潛艇)和導彈艦則是側重於反艦,主要任務是消滅敵方的以航母為中心的反潛艦艇編隊;岸基作戰飛機和在60—70年代加入蘇聯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載機巡洋艦平台,主要任務則是消滅敵方的反潛作戰飛機。這些作戰艦艇的最終目標都是為己方核潛艇營造出一個安全的展開海域。

當然,蘇聯海軍的這個作戰體系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從更早的作戰體系上發展而來的。斯大林時代紅海軍的作戰體系與日本海軍著名的九段漸滅作戰有類似之處,但相對來說目標更加切合實際、手段也更加科學。這是因為,紅海軍當時不是力圖通過殲滅敵方艦隊奪取整個制海權,而僅僅是試圖將敵艦隊拒止於己方領海之外或阻止其從側翼方向介入紅軍在陸地上實施的作戰。在此基礎上,紅海軍的主要作戰體系是以巡洋艦和戰列艦為中心的水面艦隊牽制敵人,然後通過雷擊艦、陸基航空兵和潛艇等手段將敵人加以殲滅或使其受到重創而喪失作戰能力。

到了冷戰時期,蘇聯海軍被賦予更重要的戰略地位,其核心作戰目標不再是負責拒敵於國門/陸軍側翼之外,而是負責將拒敵於堡壘海域之外,最終保證蘇聯能夠在核大戰中擊敗美國而在常規世界大戰中也足以摧毀美國的全球海權(注意,摧毀美國的全球海權不等於蘇聯能夠奪取這一海權)。

當然,無論是斯大林時期還是冷戰中的紅海軍/蘇聯,其作戰任務似乎都偏於消極。即便是冷戰中能夠進行核反擊從而顯得更加攻防兼備的蘇聯海軍,其作戰想定也是比較被動的。然而這種消極和被動,卻是由蘇聯的總體戰略決定的。

蘇聯的總體戰略,在斯大林時期是保衛祖國、擊退帝國主義可能的進犯,同時積極地從政治上和經濟上去援助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為世界革命創造必要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不需要、實際上也不可能去建立一支足以奪取和維持全球制海權的龐大海軍。相反,蘇聯所需要的只是一支足以捍衛領海和陸軍作戰方向側翼水域的綠水海軍。

到了冷戰時期(具體來說是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的總體戰略發生了變化,試圖在維持和擴大其所控制的平行世界市場基礎上與美國進行所謂和平競賽。由於蘇聯控制的以經互會為基礎的平行世界市場具有高度封閉性,且基本處於歐亞大陸腹地,所以蘇聯同樣不需要去建立一支足以奪取和維持全球制海權的龐大海軍,而至多只需要建立一支在大戰時足以摧毀敵方全球制海權的全球挑戰型海軍即可。

兩者的共同點在於,蘇聯作為一個經濟體較為封閉,尤其不依賴於海上貿易,因此奪取和維持全球海權對於其來說成本過高。

不過,到了1970年代中期,隨著蘇聯在全球範圍內轉入攻勢,這一前提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一方面,蘇聯為首的平行世界市場與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市場關係日漸密切;另一方面,蘇聯開始試圖將這一平行市場擴大到非洲、拉丁美洲等遠離歐亞大陸的地區。在這種情況下,蘇聯的海外利益急劇增長。儘管,奪取和維持全球海權對蘇聯仍然毫無必要,但在某一時期內奪取和維持遠離蘇聯的某一區域的海權,對蘇聯來說成為日益現實的課題。因此,蘇聯海軍在保持本色同時也逐漸開始轉型,向更接近美國的方向發展了。然而蘇東陣營在1980年代迅速衰落並最終瓦解、蘇聯自己也在1991年底解體,蘇聯海軍的這一轉型也就隨之戛然而止。

如上所述,我們很容易看出,蘇聯海軍的作戰體系是符合其總體戰略要求的,是國家經濟基礎和政治現實合乎邏輯的產物,根本談不上什麼「被騙了」或者如某些人抱怨得那樣是什麼「大陸軍主義」利益集團的結果。那麼,中國海軍當前試圖發展怎樣一套作戰體系呢?

答案是,與蘇聯大相徑庭。

中國沒有發展出一個以本國為中心的平行世界市場,而是依附於美國主導的世界市場,因此其海外利益說白了很大程度上是「搭便車」。當然這個便車也不白搭,美國壟斷資本憑藉著自己對全球海權的控制,獲取了超額利潤,這也算是中國的海外利益為「搭便車」所繳納的「貢稅」。

然而帝國主義時代,壟斷資本面臨著發展不均衡問題,這就決定了某種靜止的超帝國主義世界秩序不可能維持。相對發展得較快的壟斷資本,自然不甘心時時刻刻繳納貢稅。貢稅少時,尚無所謂;發展到一定程度,便覺得與其繳納貢稅,還不如自我保護來得合算,於是開始試圖憑藉自己的力量建立秩序。按照奧巴馬的話說,就是「美國不立規矩,中國就要立規矩」。

不過,中國仍然沒有能力奪取和維持全球制海權,更談不上建立自己的世界秩序,因此在現實層面中國就是一方面承認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一方面又在局部試圖挑戰它。這一戰略目標反映到海軍建設領域,就表現為試圖建立一支能夠奪取和維持世界局部區域制海權的藍水海軍。這一種海軍戰時的目標是,在陸基兵力兵器(包括航空兵和岸炮/岸基導彈)的協力下,奪取世界局部區域(例如西太平洋或是「一路」沿線)的制海權,同時威脅更強大海軍的全球制海權。

歷史上,嘗試建立類似海軍的國家數量較多,試圖維持最終國防圈內製海權並以在九段漸滅作戰中挑戰更強大海軍全球制海權為威脅的大日本帝國海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沙皇俄國在某些歷史時期的海軍甚至美國在19、20世紀之交的海軍,在某種程度上也屬於這一類型。可以看出,總的來說擁有這一類型海軍的國家命運多不太好。當然,這一結果與海軍建設思路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了。


扯一波?

——

比較亂,加了好幾次,也沒按順序來,你們忍一下。哪天我想起來了再來整理。

——

百年海軍

——

紅海軍自誕生起就是光桿,能吞的錢就那麼多,攀科技樹也點不過家大業厚海軍積澱極深的美帝。

鋼鐵洪流在歐洲又不是閑著的,你不壓就要被北約聯軍壓,別以為美帝沒能力玩鋼鐵洪流碾壓,大家都是陸空一體,誰怕誰?

——

核潛艇的誘惑足夠大

——

蘇聯面臨美帝核威懾的壓力遠大於常規威懾,戰略導彈核潛艇是維持天平的不二法門。

——

蘇聯的航母之路走的確實沒那麼快(並不慢),但也絕不是走彎路;把幾條核金魚的錢拿來投資航母也不會有什麼大的起色。

對於航母來說,需要整個特混艦隊來拖動,蘇聯沒這個錢。

所以,蘇聯只能點核潛艇。

——

如果說在航空母艦發展史上還有牛牛能佔據半壁江山,核潛艇的發展史上則是美帝獨領風騷。

——

經濟循環玩不過美帝,轉不下去,解體了怪誰。

——

至於土鱉?

高舉自由貿易的大旗高歌闊步往前走,沒有什麼是一沓錢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再加一沓。

我們是存活於戰後全球貿易體系之內的,又不打算另起爐灶,只要全球貿易體系還在,我們就大大方方地賺錢。

全球貿易安全自有人頂著,怕什麼?我們又不去推翻它。

所以土鱉非常樂意在低軍事投入狀態下再保持一百年。


毛子這麼多方面走對了方向,單單在海軍發展上錯半個世紀?說這話的我相信被忽悠半世紀確實發現不了

毛子的海軍同樣在適合自己的情況下走對了方向,蘇聯是被錢弄垮的,不是海軍


冷戰時期蘇聯真的在某些方面「受騙」了嗎?

答:這個話題兩說:

一個是外部地緣政治關係。欺軟(中國)怕硬(美國),是毛熊一貫的作風,不是受騙,只是蠢而已。

另一個是內政統治。蘇聯的航天之父是一個勞改犯,勞改犯死了以後,蘇聯的航天工業就垮了。


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一下19世紀晚期法國海軍的「綠水海軍」戰略

作為英國長年以來的主要海上對手,法國海軍假想敵當然是英國啦。這一時期法國海軍誕生了了主張近海防禦靠魚雷和水雷,遠洋進攻靠巡洋艦破交戰、鐵甲艦和大艦隊可以「下崗」了的「新學派」理論。

1884年法國海軍青年派代表人物亞森特·奧布海軍上將出任法國海軍部長,他更認為新興的海上力量魚雷是克敵制勝的法寶,一旦法國擁有100艘雷擊艦,就是對英國海軍的最大威脅,況且魚雷艦艇的建造和主力艦相比,花費的代價卻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上台以後立即下令取消所有的戰列艦建造計劃,開始建設大批只能在對英作戰中使用的小艇。

然而為了保護越南等殖民地,法國仍然要維持一隻遠洋海軍。

更讓人覺得諷刺的是,隨著英法和睦,法國重金打造的小艇艦隊再無用武之地。好在與小艇艦隊配套發展的機動型大口徑岸炮沒有浪費,一戰開始後,在法國陸軍的75小姐火力不足之際,海軍岸炮有效地填補了陸軍重炮空缺。


並沒有,蘇聯海軍的作戰體系與地理上的關係扯不上太多。

早期蘇聯與美國軍備競賽,從核彈頭數量到航母數量,都無法與美國相匹敵。於是從赫魯曉夫開始以後,開始注重了質量上打擊敵人的想法。

如核列車、伊萬諾夫級別的核彈、核潛艇。

(稍離題)核列車是一種偽裝在民用火車中並搭載核彈具有核打擊能力的列車,根據蘇聯時期的火車數量以及出車次數,美國至少要調動幾十顆衛星才能追蹤到,基本上不可能。

在海軍方面,開展了與美國的航母競賽,(不過美國造多少,我永遠要比他多)然而國內經濟一直處於一種低速甚至毫無作為的狀態,不可能支撐如此龐大的軍費。所以蘇聯人轉而注重了核潛艇的發展,隱蔽性以及跨越遠洋作戰能力都比較好(主要是沒錢)

說到底,是沒錢。


海軍大神們說了這麼多,我也來拋磚引玉一下,主要說下航天領域吧。海軍被坑講真我倒沒聽說,但是確實看到過航天特別是肯尼迪的星球大戰計劃點歪了蘇聯的科技樹,使得當時的蘇聯也拚命發展導彈防禦,再加上之前登月失敗和多噴嘴火箭爆炸,使得航天領域蘇聯滿盤皆輸。希望題主把這部分也加進去,同時求詳細回答……


全世界海軍加起來都沒有美國多,能點出核潛艇這個大殺器已經不錯了,再不濟弄不死你也噁心死你。


推薦閱讀:

法國戰敗後海軍有多少艦艇投靠了維希法國?
多艘輕型航母和單艘重型航母哪個戰場生存力更強?
中國的新聞媒體還可以相信嗎?
如果中菲開戰,中國有沒有比較誇張的常規戰法?
如何評價電影?啊!海軍??

TAG:蘇聯 | 美蘇冷戰 | 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