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書籍應該要怎樣閱讀才有收穫?

例如建築理論、大師作品集、還有那種隨筆類的建築相關的著作應該要怎樣閱讀才能有所收穫呢?

本人已經大四了但總感覺很多時候不能理解書中的內容,即使有些看懂了但感覺不知道要怎樣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中。

謝謝大家賜教!


一下全是個人看書的方法,不一定具有科學性,分享出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個人看書是分類型的

1.工具型的書不會專門抽時間去看,都是用的時候翻,慢慢就翻的差不多了。

2.基礎理論書基本都是在上不喜歡聽的課時看的,想起來了會再翻一下,有些內容會翻的遍數多一點,有些只看過一次。

3.大師的作品集是隨便翻翻過過眼的。

4.還有一種是我也不知道怎麼分類的,類似於張永和的《作文本》最近買的看了兩遍了,第一遍是快速的看了一遍,第二遍我會在書上做很多筆記,主要是看書裡面的內容聯想到的一些東西;還有關於路易斯康建築理論的《靜謐與光明》大三時買的到現在(畢業一年了)看了不下十遍,最近一次一早上就從前言看到最後的附錄= =真是每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比較喜歡看這種類型的書,這種書看完感覺會比較有啟發一點。

自己看書也是喜歡看圖不喜歡純粹的理論書,看見整片的文字就頭疼,但是還是要必須硬著頭皮看完,理論書看了對於系統的理解建築還是很有幫助的,建議反覆的看幾遍,個人感覺多看幾遍才能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內容。

9月17補充:

個人看理論書會嘗試自己總結「知識框架圖」(請自行忽略渣字跡,自己能認識就好= =),框架圖的作用主要在於幫助理解知識的框架體系。

還有看書聯想到的東西就直接寫在書上,這些突然的靈感說不定哪天就會成為你某個方案的靈感。

拍幾張最近在看《中國古典園林分析》做的框架圖和之前看《作文本》時記的東西。


說實話,我覺得做建築不能只看建築書。將欲寫詩,功夫在詩外。


這個問題已經提出一年多時間了,不知道題主找到看書的方法了沒有。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一點小小的方法供參考,同時也是說給自己聽啦哈哈

例如建築理論、大師作品集、還有那種隨筆類的建築相關的著作應該要怎樣閱讀才能有所收穫呢?

總感覺很多時候不能理解書中的內容

其一

題主提到的這幾類書大致是偏向論述類的。問題,論據,論點,論證齊全。囫圇吞棗地通讀一遍有的時候很難充分領會到作者的意思。甚至很容易出現讀了十頁回過頭不知所云的情況。

所以想要充分吸收書中的內容需要我們十分細心嚴格按照作者的邏輯來閱讀。並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進行思考。

這裡,強烈推薦背目錄(這讓你看書不會偏離主線),自己編目錄(看書過程中製作邏輯導圖,這會讓你有意識劃重點,不忽略細節)

以之前看的外部空間組合為例

這是書目

這是導圖(因為偷懶,所以做的並不細)

但前兩章的重點概念和書目框架一目了然,這本書想講什麼,講了什麼也就心中有數了。

如此論點和結論都已掌握,需要運用這些理論時,論證過程根據個人素養來發揮就好了。

其二

讀建築理論書籍,必須結合實際建築案例。勤於查閱資料,聯繫不同門類的知識來解構論點。

比如讀到霍爾的【錨固】

我們是不是會聯想起他在北京設計的【現代SOHO】呢?

而在【美國大城市生與死】中

這是第一章的內容,其中提到小賣部老闆對街道的安全,交往等問題的保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看到此處,腦中自然浮現出馬龍白蘭度在【教父】中的形象。實際上。他們起著同樣的作用。

即使有些看懂了但感覺不知道要怎樣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中。

關於這點,我認為不要太急。不能自如的輸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輸入工作做得不夠

當對足夠多的理論進行過思考,對足夠多的案例進行過分析後,肯定會有強烈的慾望去表達自己理念,再經歷實際項目的磨礪才能有成熟的方案得以呈現。


呵呵

基礎,是理解一個建築好壞的最基本條件,你連房子怎麼造都還不知道又如何理解大師的作品…

就算你是設計專業,裝飾裝修專業,沒有基礎一切免談。

所以,要有提升,還是看最基礎的書開始。

高逼格的東西,先把自己塑造成某一領域的專家再去欣賞吧


個人覺得對作者有一定了解,才能從寫作者的角度去切入閱讀。


不同的書有不同的看法啦

1. 規範、圖集類:

常規:邊做東西看相關的規範 做得多了一些常見的規範條文還有一般做法就能夠記住了

進階:一邊看規範,一邊去查閱相關的資料,每一條條文都去搞清楚它為什麼這麼規定,為什麼這個節點的推薦做法是這樣的,能不能優化,能根據實際情況做那一些改變,爭取能弄明白每一條規範,每一張圖紙背後的考量。

2. 設計原理類:

常規:業餘時間保持學習 多看看基礎的設計原理 溫故而知新

進階:跟規範一樣啦,搞清楚每一條原理背後的原理

3. 作品集類:

常規:設計過程中拿來找找靈感,沒事的時候當消遣看

進階:嘗試補齊每一個作品的相關材料,包括設計的時代背景、技術條件等等,更深層次的理解設計背後的邏輯以及優劣,有時間可以嘗試用他們的基地做一下設計方案,看看自己會做成什麼樣

此類書籍通常含沙量不等,小心買到那種自賣自誇類的,付出精力研究得不償失

4. 設計師傳記類:

嘛 這種書最好還是對著相應設計師的作品集看 能從中吸取多少營養還是看個人的悟性 像我就不是特別喜歡看這一類的書

不少建築師的理論有其局限性 尤其是那些美學還有建築思想之類的 一本道也不是沒有的 注意批判的去看 不要被大師洗腦了

5. 有關建築的文學作品:

我個人是當成小說看的 對其中的技術描述有興趣的可以考證一下 切記未查證之前不要當真 切記 尤其作者本人沒有理工背景是純文學家的情況 小心誤導

6. 建築論文:

看論文老規矩 期刊論文非核心的一般直接忽略 碩士論文一般直接忽略 沒有實證材料的一般直接忽略 會議論文一般直接忽略 沒辦法論文本來一本道就多 建築行業特點又決定了論文搞出價值很難 確定有用的再列印出來認真看 好多論文真心只對作者畢業或者評職稱有用 有些看標題就會有一種精神污染的感覺撲面而來

7. 雜書:

別人怎麼看 咱還是怎麼看 勞逸結合啊 有時間看看小說看看散文啥的沒啥不好的 不用帶太多功利心的 而且一些莫名其妙的書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用上呢……


1.看圖多字少的書的時候,比如看el,大師作品集,看別人作品集的時候,注意他們的排版順序,闡述作品的邏輯,然後看每張圖的時候,注意思考的是設計邏輯,空間邏輯,建造邏輯,為什麼要這麼做,你會怎麼做,他們做法的好處,出發點,他們是怎麼解釋的。

2.看理論書籍的時候,我個人先上知網找找相關的分析,看一遍,再閱讀書,讀的時候放射聯想,思考,配合找找圖片。對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多找相關去的文獻,延伸閱讀。

總結下,多思考,多問為什麼。


我覺得做建築不能只看建築書。將欲寫詩,功夫在詩外。


以應用的目的看,最有效。


謝邀呀,我也時常遭遇呢。。

不過我讀書並不期待知識能立即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中去。比較興趣的是大師們對所面臨的問題時的思考方式,及解決的方法。還有是看得多,便識廣嘛,以後面臨類似問題時,便有個印象,可以找來作為參考案例什麼的。


謝謝邀請,本人就讀研究生期間,第一堂課就是交流閱讀書籍的心得,本科只讀過一些雜誌,抄繪過一些造型的我非常詞窮,隨後院長布置給我們多達35本的書籍閱讀作業讓我在接下來的三年里受用無窮,所以我認為如果您有在此行業深耕的話,建議優先多讀大師著作


分種類,純文字的略過…對我來說,規範那種隨做隨看,做做就記住了,以圖為主的,多看圖,記標題,留個印象,以後想起用的到隨時能找到就行,成功建築師啥的就當看小說,別當真。以上,建築類書個人用法


一手拿磚,一手拿書


建築也是人類哲學意識的體現,哪有這麼容易都懂。

加油吧少年。


推薦閱讀:

做建築課程設計的時候到底應該把課題當成實際項目做,還是當課題練習做?
建築生尺規畫正圖有哪些技巧嗎?
如何評價獲 2017 芬蘭建築獎的阿爾託大學圖書館的改造項目?
開放式小區的到來,利與弊?
有沒有好用的國內高頻交易基礎工具可供二次開發?

TAG:建築 | 建築設計 | 建築設計方法 | 建築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