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新人,如何做好需求分析這一步,網上關於需求分析的大道理很多,但是大多是空中樓閣,能做到的人不多吧?

需求分析是產品人的基本能力,但是真正做到的人有多少呢?

求各位大牛描述一下自己在項目中如何獲取需求、分析需求、轉化需求的~

ps:本人剛入行移動產品


多聽,多聽,多聽


其實真沒有什麼好辦法。做需求,開發,扔到市場驗證,失敗。回頭看當時做做需求腦子抽到那裡了,什麼地方沒做到。復盤的時候很容易找到問題,然後就漲經驗了。

其他時候多看看別的產品,跟蹤時間長一點,多分析不同版本的差異與需求變化,以及跟蹤效果。

大概也就這樣了。


產品經理每天會匯總到各種各樣的需求,來自市場的,來自用戶的,來自老闆的,來自運營的,如果沒有適當的需求管理方法和需求分析原則很容易被這些雜亂無章的需求搞得焦頭爛額,如果收集到的每個需求都做,那產品形態就將無法控制了,整個產品越做越臃腫,甚至到最後可能會做死產品。本人在一次面試中被一位騰訊的產品總監問到過這個問題,你如何做需求分析?怎麼判斷一個需求該做還是不該做?當時我就傻眼了,因為需求分析作為產品經理工作中的第一步,以前完全是憑產品感覺或者緊急程度來拍腦袋決定一個需求是否應該做,從來沒有想得那麼細,甚至形成自己的需求分析方法論。

面試掛掉之後,接下來的一個月的工作中自己想過這個問題,其實做產品就如同做人,當別人在現實中要求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如何判斷這件事情是否應該做呢?你肯定會有自己做人的原則,比如你會先想這件事做了是否犯法?如果不犯法,這件事做了有什麼意義?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等等,簡而言之你會有一系列的原則作為評估這件事情是否應該做的一個標準,將現在計劃做的事情與這些標準做衡量最後得出是否應該做的結論。

回歸正題,我覺得需求分析的第一步,進行抽象分析,總結歸納為產品需求。每天來自運營、市場、boss、客服、銷售等各職能團隊的零散需求其實不一定是真正的需求,因為其他職能同學很有可能提出的是偽需求,若不加以分析區分,很有可能做了之後就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甚至與用戶真正的需求背道而馳,再者,因為其他職能團隊同學並非專業產品人員,他們所描述的需求術語不一定是合適恰當的,直接將他們發來的文字需求轉發給RD,RD會懵掉也會瘋掉。所以產品經理在拿到第一手的各路需求後,首先要自己進行抽象分析並總結為可實現的產品需求,在這個總結歸納過程中要剔重、剔偽,將不專業描述轉化為專業描述,全部轉換完畢,將所有需求給予編號全部整理到一個excel表格里。

第二步,挖掘需求本質,與產品原則及定位進行橫向對比。有了第一步的工作,我們大概將某段時間內收集的所有零散需求排列成了1~30這樣的產品需求,接下來我們要逐一分析每個需求,小明/小張為什麼會提出這個需求,這個需求滿足了他們什麼目的?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利用更低的成本來滿足他們?做了這個需求對產品有什麼幫助?對其他業務線會產生什麼影響等等。弄清楚上述幾個問題後我們可能會對需求文字描述有簡單調整,接下來就是與產品定位及原則一一進行橫向對比,確定一個需求做還是不做的時候了。說到產品原則,這裡提供一個文章鏈接 微信的十條產品原則 http://www.siilu.com/20151129/157273.shtml 供大家參考學習,我一直認為一個產品要想可持續的迭代下去,並最終贏得市場和用戶,作為產品的老大,產品經理要在平常的工作中,自己總結清楚一個產品的定位,及適合自己產品的產品原則,只有總結清楚產品定位,才能使得一艘大船的方向不會駛偏,只有總結清楚適合自己產品的產品原則後,才能在後續的產品迭代中控制好產品形態,不至於把產品做成四不像。當上述列出的1~30條需求違背產品定位及任何一個產品原則時應果斷kill掉這個需求,最終留下符合產品定位且不違反產品原則的需求。通過第二步,我們可以大概評判出需求該不該做。

第三步,將該做的需求排列優先順序,納入產品roadmap圖分版本實現。在評估需求優先順序時,不妨先將所有要做的需求簡單分下類,我一般分為三類:新增功能需求、功能優化需求、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一般指數據統計埋點、性能兼容性需求等等,優先順序而言,一般功能優化需求&>非功能需求&>新增功能需求,有時也會有少數例外情況導致新增功能需求排在最前面,比如其他業務線或產品發布了某個功能需要你負責的產品新增某個功能同步配合構建功能閉環的,但這種情況在需求分析階段出現的幾率比較小,分類完成之後,要評估每個分類中的需求實現之後的意義大小,評估需求實現後的意義大小時為了提高效率產品經理可以憑經驗、產品感覺綜合各種因素後直接排序,也有完全科學的需求排序方法,大致是有一個計算公式,將每個需求給個固定值乘以影響因子和某個系統,具體的公式我記不清了,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神一樣的產品經理》一書中的需求分析章節找到答案,我想說的是,雖然利用公式來給需求排序會更科學,但是完全按照書中寫的方法來做事,並不適合真實的工作場景,不管是效率還是其他因素,中小型互聯網公司不會在需求分析階段給產品經理太多的時間,這個階段恰恰是很難評估產品經理產出的一個階段。

第四步,開產品內部的需求評審會,將自己的分析成果與產品同事討論。最後一步,就是集思廣益,頭腦風暴的時候了,一般走到第四步基本需求分析的階段大致就完成了,會議結束,根據大家意見做下簡單微調即可,至此,需求分析階段全部結束,可以進入原型設計階段了。


非常好!mark


推薦閱讀:

Passbook 的推出對一系列卡包、優惠券 App,例如布丁,會產生哪些影響?他們該如何轉型應對?
如何看待 MTK 未來的發展?
折800和楚楚街的區別在哪裡?
手機的攝影技術發展會不會超過單反?
有哪些做圖標重繪的國內團隊?

TAG:移動互聯網 | 產品 | 用戶需求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