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具有倫勃朗風格的照片如何拍出來或者修出來?

那麼能不能靠電腦後期修出這種效果呢

很感謝大家的回答。有一點需要說的就是,我是個外行,並不了解攝影中的倫勃朗風格,只是單純覺得這張照片使我聯想到夜巡等倫勃朗的作品,覺得它們之間很相似。


好吧,我錯了。我應該回答樓主的問題。

這張照片我不太清楚從而哪裡來的,套倫勃朗身上感覺有點兒冤。然後我覺得翻牆有點兒麻煩,於是就百度識圖找了一下。發現是世界文化遺產俄新聖女修道院起火 建成近500年--陝西頻道--人民網 這起事件的一個新聞照片。可能是夜晚遠處的火光打亮了人的面部,有一種巴洛克風情吧。

那麼如何拍就很好搞定了,冬天去哈爾濱大學校園裡,找一棟5層樓左右的建築點了,然後在旁邊等待手持水壺打水的學子們歸來,在他們露出高深莫測微笑的時候拍下照片,就可以了。

如果覺得這個照片顏色漂亮,就用ps裡面的匹配顏色複製到你自己的照片就好了。人家新聞照片不做後期處理的。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放在評論里,最後誠摯的邀請大家來看看我什麼時候電影中會用到倫勃朗式用光? - 任先生的回答一文中對於倫勃朗光的分析。謝謝。

~~~~~~~~~~~~~~~~~~~~~~~~~~~~~~~~~~~~~~~~~~~~~~~~~~~~~~~~~~~~~~~~

看到這個問題,我只能說李謐歐的答案不要用通篇錯誤的內容來誤導眾人,如果是攝影從業者,請保持對藝術家起碼的敬畏和理解,不懂就不要亂說,全篇胡說八道,生搬硬套,最後看清楚了是為了營銷自己的公眾號。

倫勃朗光和倫勃朗式用光有很大不同,如果單指倫勃朗光,意為側上方光源斜照,不均勻的照度使人臉分成明暗兩個區域,由於燈光角度,會在人臉暗部區域投射下一個三角形的光斑,所以又稱為三角光。

所以不是所有的側方高光都叫做倫勃朗光,哪怕你說側光是從倫勃朗或者卡拉瓦喬那裡衍生的都沒有錯,但是攝影講究精確布光,中間的差異是巨大的。

而倫勃朗式用光就需要考慮整個光場的分配,產生一系列的環境光來烘托。這種明暗技法和同為巴洛克風格標誌的卡拉瓦喬差異是巨大的,最顯著的就是光不再成為一種造型手段而成為主體的一部分。

此答案貼出來的一些照片不但不是倫勃朗布光,甚至很明顯是伊斯特伍德式布光

雖然伊斯特伍德光也是一種側上方主光源布光法,但是其和倫勃朗光最大的差異在於有正面布光保證臉部光比平衡,眼神光的塑造也同倫勃朗光有很大差別。

至於大量圖片就是基本的側光,甚至採訪時候一些平面光而已。

此答案不但圖片幾乎全部引用錯誤,甚至拿一些未經證實的坊間軼事當作藝術史來普及,倫勃朗26歲成名,此後生活豪富,作畫按人頭收費,晚年衰落也並非什麼堅持藝術窮困潦倒,而是與荷蘭同英國爭奪霸權,國力衰落造成時局動蕩,第一任妻子的早死(倫勃朗畫作承銷商的表妹,很有理財手段),自己無力理財,投資失敗等諸多原因造成的。

什麼時候電影中會用到倫勃朗式用光? - 任先生的回答

我在此回答中正嘗試做倫勃朗光的剖析,卻看到這邊如此不負責任的回答,所以沒忍住來撕,真是。。。。。。。。。。。。

我不願做誅心之語,但是通篇錯誤,大段複製,分析用光跑到油畫技法,技法也含糊帶過,看似大段內容,實則全是場面套話,幾乎全是他人文章中前兩段,連往裡面挖掘一下的功夫都沒花,類同於學生選修課作業,胡亂摘抄了事。比如「用光線強化主要部分,陰影弱化必要部分」,怎麼強化?又怎麼弱化?巴洛克風格繪畫全是這種形式,畫家多了去了,套誰身上不能說過去?又說不清風格區分,同時又死搬硬套某些文章原文,說不清楚,一看就是全然不懂,甚至基本的錯誤百度一下就一清二楚了,如此拙劣的文章,不過是最後為了營銷公眾號,看客真的是因為圖多才點贊嗎?


關於倫勃朗風格我想補充一些,李謐歐 的答案並不足夠準確

倫勃朗Rembrandt,生於1606,卒於1669,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擅長肖像畫、風景畫等,最為人稱道的是對於光影的傑出運用。這基本上是我們對他的印象。

在講倫勃朗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倫勃朗之前的畫家們是怎麼乾的,另外請注意時間

偉大的拉斐爾(1483 - 1520),他的自畫像是這樣的↓↓↓

他畫的聖母是這樣的↓↓↓

他畫的少女是這樣的↓↓↓

還有教皇↓↓↓

不朽的《西斯廷聖母》↓↓↓

可以看到拉斐爾已經明顯的使用了明暗法來進行創作,平光和45度側光都使用。拉斐爾時代主要的宗教畫由於題材的特殊性,整個主體都是明亮的。

其後威尼斯畫派「三傑」中的提香(約 1488/1490年 - 1576年8月27日)是這樣畫人物肖像的↓↓↓

相比拉斐爾,提香更喜歡用平光,而同期的委羅內塞就有跟多的光影對比:

再後面一點的卡拉瓦喬(1957 - 1960), 「把陰暗法帶進了明暗對照畫法」[1],之前畫家們就已經採用了明暗對照畫法,但是卡拉瓦喬真正確立了這種技法,這種畫法加深了陰暗部分,用一束眩目的光刺穿對象。由此使觀賞者可以對物理真實和心理真實進行觀察:

是不是已經和倫勃朗的光影很像了?我們後面再說

和倫勃朗同期的委拉斯開茲(1599 - 1660),在光影上,和另外一個答案里倫勃朗的自畫像區別並不明顯

所以,「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繪在陰暗背景下的人物」、「即採用黑褐色或淺橄欖棕色為背景,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線,著重在畫的主要部分」、「用光線強化畫中的主要部分,也讓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這些要素並不少見於倫勃朗之前的畫家,倫勃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也非獨一無二,把這種風格認為是倫勃朗風格並不合適,這實際是歐洲繪畫自文藝復興以來一直有的傳統。

真正體現倫勃朗在畫技上的獨到之處還是那段話:

「倫勃朗是世界著名的荷蘭畫家。倫勃朗式用光是一種專門用於拍攝人像的特殊用光技術。拍攝時,被攝者臉部陰影一側對著相機,燈光照亮臉部的四分之三。以這種用光方法拍攝的人像酷似倫勃朗的人物肖像繪畫,因而得名。」

這段話說的並不詳細,讓我們說得細一點。倫勃朗之前畫家們的人像畫中,朝向觀賞者一面的臉被照明,遠離觀賞者一面的臉處於陰影位,要麼從眼睛到嘴角的臉部區域有一塊三角狀光斑,要麼全部為陰影(如委拉斯開茲的自畫像),如:

注意箭頭部位

這樣的用光方式使得人物肖像立體豐滿。而倫勃朗的人像畫作里,大量使用了相反的用光方式,朝向觀賞者一面的臉處於陰影位,遠離觀賞者一面的臉被照亮,如:

面部細節:

其他的作品:

這種技法是之前的人像畫中少見的,是倫勃朗在技法上的特別之處,而此類用光法也被稱為倫勃朗式用光。而之前提到的明暗法,在倫勃朗身上雖有傑出體現,但是也是歐洲繪畫的傳統。

在百度百科裡我們開能看到這樣的說法:「倫勃朗14歲進萊頓大學;17歲去阿姆斯特丹向歷史畫家拉斯特曼學畫;1627年21歲時已經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回家鄉自己開畫室招徒作畫……」我們可以認為拉斯特曼是倫勃朗的老師。在維基百科裡查他的信息有個很有意思的事:「Between approximately 1604 and 1607 Lastman was in Italy, where he was influenced by Caravaggio (as were the painters of the Utrecht School a few years later) and by Adam Elsheimer」,大意是說拉斯特曼1604-1067年在義大利,受到了卡拉瓦喬影響。而倫勃朗本人從未去過義大利,可以說倫勃朗直接或間接的受到了卡拉瓦喬畫風的影響,與其一脈相承,從他使用的明暗法中可見一斑。

===========================

回到「這樣的具有倫勃朗風格的照片如何拍出來或者修出來?」,如果是室內人像的話,參考一下布光,或者看看紐攝:

如果是街拍的話,用黑白卷比較容易,注意觀察環境和人物面光,以便形成強烈的對比。


可是別人問的是怎麼拍不是問是什麼啊。


既然說是倫勃朗的風格,那就用倫勃朗的光去打呀。

我的天。。。


謝邀!這裡直接引用我在公眾平台上發表一篇有關倫勃朗的文章!

人們常說,攝影是用光的藝術,而倫勃朗光是眾多攝影者們常常討論的一種光,我們先來看看百度百科的定義:

倫勃朗是世界著名的荷蘭畫家。倫勃朗式用光是一種專門用於拍攝人像的特殊用光技術。拍攝時,被攝者臉部陰影一側對著相機,燈光照亮臉部的四分之三。以這種用光方法拍攝的人像酷似倫勃朗的人物肖像繪畫,因而得名。

That"s it? 這就是倫勃朗光的全部了嗎?I don"t think so.

本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精神,我們一起來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他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早年從師P.拉斯特曼,1625年(19歲)在家鄉開設畫室。畫作體裁廣泛,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等。

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

1631年(25歲)離開萊頓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畫家。他的肖像畫風格人物安排具有戲劇性,深深打動人心,他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供不應求。他對戲劇很感興趣,經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繪在陰暗背景下的人物。1650年代後,他的畫更為寬闊有力,利用迭色使畫面更加有立體感。

倫勃朗的油畫一貫採用「光暗」處理手法,即採用黑褐色或淺橄欖棕色為背景,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線,著重在畫的主要部分。這種視覺效果,就好像畫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強光打在他的臉上。法國19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稱倫勃朗為『夜光蟲』,還有人說他用黑暗繪就光明。

倫勃朗對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獨到地運用明暗,他靈活地處理複雜畫面中的明暗光線,用光線強化畫中的主要部分,也讓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他這種魔術般的明暗處理構成了他的畫風中強烈的戲劇性色彩,也形成了倫勃朗繪畫的重要特色

黛安娜沐浴

17世紀的歐洲並沒有白熾燈這樣的東西,室內基本上靠蠟燭或煤油來照明,這類光源產出的是橘黃色的暖光,從倫勃朗的畫作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將這種氛圍,他的作品基本上都在描繪室內或者夜晚,即使是在室外,他也注意到了天光(冷)人造光(暖)的區別。

倫勃朗一生中畫了幾百幅自畫像,他的風格變化也能明顯的從他的自畫像中感受出來,我們來對比一下青年時期倫勃朗和老年時期倫勃朗的自畫像。

年輕時的倫勃朗

老年的倫勃朗

年輕的倫勃朗,意氣風發,眼裡全是自信,年老的倫勃朗,眉頭精索,眼睛裡更多的是經歷世態炎涼後的堅毅。從光的角度上來講,年輕的倫勃朗喜歡用比較硬的光,這形成了鼻尖下更清晰的陰影以及左右臉相對高的對比度,相信此時的他充滿著信念,具有頑強和堅毅的性格。在經歷了人生重大變革後(《夜巡》事件),老年的他只用簡約,闊達的筆觸去雕琢他的內心情感,表情的嚴肅,正是他忍受著日益加劇的生活重壓的外在反映。這時候的光線也變比較柔和左右臉的對比度相較年輕時自畫像小了很多。從眼神光我們也可以判斷出,光源的位置也由左上方變得更加的靠近中間

光線分析:從影子和眼神光不難看出倫勃朗的光源往往在subject的側面,並高於拍攝者的頭部,他會用較小的光源來形成硬光,用來描述年輕堅毅的subject,而在描述年齡較大飽經滄桑的subject的時候,他會用對比低一些的柔光。由於光源高於人臉,所以整個畫面會有一個從上至下的明度漸變

色彩分析:倫勃朗的畫通常以棕黑作為背景基調,在高光陰影過渡見用灰色過渡,雖然灰色在色譜中屬於中性色,但在黃光上,這種灰色多呈泛綠的顏色,形成了冷暖對比

《夜巡》

《夜巡》是一副偉大的作品,也是改變倫勃朗命運的的作品。畫面採取的是近舞台劇的形式,隊伍紛紛湧上街頭,畫中兩位身著不同服裝的人走在隊伍的前列,構成了畫面的中心。他們一個身穿黑軍服,頭戴黑禮帽,披著紅披巾,一個穿著黃色軍服,戴著黃色的帽子。二人正在沉著鎮靜地商議問題,準備對整個隊伍的行動作出決議。其他隊員跟在他們身後,有的手持長槍,有的揮舞旗幟,有的在互相議論,隊伍出發時的緊張氣氛躍然紙上。在人群中還有一個形象鮮明的小女孩,夾雜在人群中驚慌失措的樣子,是整個畫面的意外插曲,其實有人認為她是光明和真理的化身,是喚起人們反抗異族統治的光榮記憶。不過整個畫面除了兩個隊長和那個小女孩外,其他人物都被安排在了暗色調的中、後景中,光線明暗對比強烈,人物主次分明,畫家著意留出了大量黑色的空白,給人留下想像的餘地可是到了19 世紀,由於油畫失色,表面的光油呈現黑褐色,有人誤認為畫家描繪的是晚上的場景,因此取名《夜巡》。後經專家鑒定,畫家採用的是白天的自然光線,描繪的也是白天的場景。但是,此畫的顧主們卻對作品很不滿意,因為每位射手都付了相同的錢,但畫面並沒有為他們安排相同的位置和清晰程度。因此他們要求修改此畫,但遭到倫勃朗的拒絕。為了索回畫金,阿姆斯特丹射擊手公會將倫勃朗告上法庭,並對他進行大肆攻擊,引起軒然大波。從此之後便再也沒有人找倫勃朗作畫了。

直到他去世後的一百年,阿姆斯特丹才驚奇地發現,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波蘭的一些著名畫家,自稱接受了倫勃朗的藝術濡養。在攝影師當中,也有不少攝影師在倫勃朗那吸取到很多養分。

Annie Leibovitz

Annie Leibovitz是我特別喜歡的攝影師之一,她的人像作品無論是單人還是群像,都有著倫勃朗的影子,我們先來一起看一個單人肖像的例子

Conny Dufgran

從幕後花絮中我們不難看出,Annie的燈位正如倫勃朗一般,處於拍攝對象側面,並高於拍攝對象。Annie在這裡選擇使用了更大更柔和(相對)的光源來進行拍攝,這一點跟老年的倫勃朗的選擇如出一轍。

我們再來看一個群像

Annie Leibovitz shoots Marie Antoinette

這張相片無論是構圖還是用光上都像極了倫勃朗的《夜巡》,我們來看一下從幕後花絮中截取當時拍攝的原片

從顯示器上我們可以看出Annie的燈位置:高於拍攝對象並處於拍攝對象的側面

Joey L

Joey L是一位在紐約的加拿大籍商業攝影師,年紀輕輕的他作品的分量可一點都不輕,這裡我選擇了Joey L拍攝《刺殺肯尼迪》為例為大家講解,請大家看幕後花絮。

同樣的,Joey L的光源也是在拍攝對象的側面並高於拍攝對象,他還是用了兩塊巨型反光板為整個場景補光。這裡Joey不同於Annie Leibovitz的地方時Joey的光源更大,Bigger than bigger!

當然Miou也是倫勃朗愛好者,在多次拍攝中也都使用了倫勃朗光,例如:

《狼圖騰》導演,讓-雅克-阿諾

香港導演,陳德森

文物保護法起草者,謝辰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遠東代表,辛格

周恩來總理日語翻譯,林麗韞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心情很沉重,倫勃朗這樣如此有才華的人因為不願意去迎合粗俗的消費市場,導致他晚年生活的凄涼,真正的藝術大家,都只能接受這樣的命運嗎?迎合大眾審美,迎合市場,作品也許在當下流行,但稍後就會消失在歷史的滾滾河流中,不迎合市場,就連一口飯都難求。。。

問答時間

布衣梁問:謐歐兄,打擾了!關注你微信也有蠻長一段時間了,也非常高興之前有機會跟你提問,並且得到了中肯的回復,甚至感謝。關於拍照這件事最初朦朧的概念,大概是來源於很小時候跟父親去城裡親戚家串門,看到掛於牆上很多旅遊紀念照、全家福諸如此類。那時候就想,有一天我也要給家人拍這樣的照片。父親操勞一生,於我參加高考前一個星期在睡夢裡悄然永遠離開我們。然後親人和鄉親們用一個善意的謊言,小心呵護我的高考求學夢。直到考完試回家面對從父親此前身份證照擴印後的遺照,才很強烈意識到我們竟沒留下一張全家福,很遺憾。 從鄉野走來,到城市念書,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審視和提升自己,繼而工作謀生,一路相對都比較節儉。直到現在參加工作的第四年終於有機會捨得買一台相機,發現這是最能令自己全情投入的事情,所以很想全面、系統去學習攝影。身邊沒有同好者,大環境下攝影氛圍看似濃厚,但幾乎都是攝影俱樂部、攝影協會等找模特組織攝友群拍的活動,同時,兼以各色培訓班增噱頭(當然,沒有貶損別人的意思),此情此景里,有些迷惘。不知道通過工作室助理角色或者其他什麼更有效的方式來學習攝影。現在自己熟悉器材,做基礎拍攝練習,然後到一些攝影網站如看別人的作品,並參考一些教程學習,感覺比較碎片化。 很欣賞關注到的你那些圖文故事流露的情懷,所以希望你不吝賜教,可以談一下自己的經驗感受,非常感謝。也許不論何時叩開這扇門,都不算太晚,我希望自己在這個年紀,努力創造條件去追尋自己所鍾情的實物,至於能到什麼境界,汗水外,就交付造化了。

Miou說:布衣梁的問題其實我已經收到很久了,一直沒有回答是擔心如果自己沒有謹慎思考過會誤人子弟,對不起信任我的朋友們。經過這段時間思考,我覺得學習攝影分為兩塊:

  1. 技術上的學習,技術上的學習可以完全跟著《紐約攝影學院教材》學習理論知識,並自己實踐聯繫。

  2. 理念上的學習,理念的學習主要是學習《攝影史》,了解攝影的產生,發展,以及在歷史上都有過哪些影響等。

學習攝影,有以上兩點就已經足夠了,拍出怎樣的作品,完全是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和機遇的結合。看到的聽到的,轉化成想到的,最後都能從作品中讀得出來。我並不推薦去參加攝影俱樂部,協會等,也不推薦去攝影網站學習別人的作品來提升自己,因為這些內容都已經經過了二次加工,他們已經被攝影的框架切割過一次,如果從這些源頭學習,會影響想像力,能學到的東西也是切割過的。如果不是志向成為職業攝影師,是沒有必要到工作室去學習的,工作室裡面學到的多是對各種器材的操練,一個攝影師只需要熟悉了解自己的器材就足夠了。至於拍什麼,我建議shoot the things you really care about, 然後專註的做下去就好。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攝影師李謐歐Miou分享攝影信息

http://weixin.qq.com/r/m0O5oWTEYTkerSDC9xaJ (二維碼自動識別)


事實上如果中國人或者東亞蒙古人種的人,打倫布朗光的話,如果是追求在陰影面形成小三角亮區的效果,由於鼻子沒有高加索人種高,導致主光角度要很側地打光才可以。但是這樣往往又會造成人臉受光面的下巴位置較亮,反而又顯得臉寬了!我的解決方法是在主光面上再用黑旗把下巴位置檔暗,給人感覺是受光面臉部和鼻子最亮,這樣效果還比較好!


占坑 光線硬度 單光加柔閃 好吧給我了寫的動力。。 首先我要寫 題主那張並不是倫勃朗風格 只是倫勃朗用光


聚光燈,不要補其他輔助燈,排除畫面以外其他光源的干擾,但畫面以內最好是有一些能反光的東西。

隨手拍的,吃飯時,iPhone5。別吐槽構圖,鍋我不背。

對了,深一點的背景有利於亮部素描層次的體現。

還有,亮部面積要大於暗部。


先上一張用倫勃朗光拍的片子。

先說如何布置光源。

倫勃朗光,要求被攝者臉部陰影一側對著相機,燈光照亮臉部的四分之三。 光源在鏡頭光軸上方,也就是在被攝著臉部的正前方,由上向下45度方向投射到人物的面部,在鼻子的下方投射出陰影,陰影似蝴蝶的形狀 。

另外還需要有一個光源勾勒出人物的輪廓,另外有還個光源將人物和背景區別開來。舉個栗子:(來自知乎- 李謐歐Miou

Joey L


可以拍(修)出來,不過服裝,照型,場景比拍攝,後期重要,自然光下盡量多遮蓋下身體,照型(閃)燈下就多用蜂巢,就是小面積(點)光源,低調畫面


這才是倫勃朗吧


推薦閱讀:

有沒有什麼推薦的電子相冊製作軟體或網站?
有一顆攝影師的心,離成為一個攝影師還有多遠?
為什麼中國沒有像樣的相機工業?
為什麼日企壟斷了大部分的單反相機市場?
婚禮攝影中的器材重要度如何?作為結婚的新人,在選攝影的時候需要在這方面了解哪些內容?

TAG:攝影 | 繪畫 | 修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