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給大家說下AR的昨天今天明天可以嗎?歡迎一起討論 關於未來的AR形態?
我給大家說下AR的昨天今天明天,即AR的一些發展歷程和變化以及未來趨勢的預測,歡迎一起討論!
前言
隨著CES的召開和微軟的HoloLens的亮相,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Reality,簡稱AR)似乎成為科技界的一個熱門話題。這對於像我這樣的AR開發者和愛好者來說,確實是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其實我一直看好AR,不然也不會裸辭了,:-))今天就以我的微薄知識,講講AR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希望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也希望結識更多的朋友。一、AR的昨天
增強現實技術在虛擬現實技術上發展起來,也被稱為「混合現實」、「擴增實境」。它是通過計算機系統提供的信息提高用戶對現實世界感知能力和交互體驗的技術,將虛擬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並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物體、場景或系統提示信息疊加到真實場景中,從而實現對現實場景的增強。1968年,Ivan Sutherland創建了第一個增強現實系統,也是第一個虛擬現實系統。它使用一個光學透視式頭盔顯示器,通過兩個6自由度的跟蹤器進行跟蹤註冊:一個機械式跟蹤器,一個超聲波跟蹤器。由於當時計算機處理性能的限制,只能實時顯示非常簡單的線框模型。如圖1-1(a)所示為系統使用情景,(b)為增強現實場景。
目前對於增強現實有兩種被廣泛接受的定義,一種是Paul Milgram和Fumio Kishino於1994年定義的「現實-虛擬連續體」。他們描述了從真實環境到虛擬環境的連續體。如圖1-2所示,真實場景和虛擬場景分布在兩端,在這兩者之間接近真實環境的是增強現實,接近虛擬場景的是增強虛擬(擴增虛境),而位於中間的部分叫做混合實境。另外一種定義是1997年北卡大學的Ronald Azuma提出的增強現實的定義。他認為增強現實技術應具有三個具體特徵:三維註冊、虛實融合以及實時交互。按照AR技術的定義,需要具備三個特徵:註冊、虛實融合以及實時交互。
據我所知,最先出現的AR主要是基於PC的。我們實驗室的師兄之前都是用ARToolkit來做開發,到我的時候才開始做移動端的AR,那大概是12年的時候。ARToolkit幾乎做AR的人都會知道,識別演算法穩定性比較好,但還有一些局限性,比如黑白框的標識不美觀、不能被遮擋、容易受到光照影響等。雖然如此,ARToolkit開源,是很多AR開發者甚至是程序員的啟蒙老師。後來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尤其是Android系統的快速發展,AR由PC端轉到移動端,出現了基於ARToolkit開發的AndAR,依然是黑白框的圖片標識。二、AR的今天AR技術從最開始的黑白框,發展到現在的基於一般的圖片(2D Image),這其中經歷的過程也是漫長的。然而基於2d圖片的AR技術(我們叫做Markerless AR, 無標識AR)已經相當成熟,市面上也有很多成熟的商業應用,並且也出現了很多十分成熟並被開發者廣泛使用的SDK商用和免費的產品。並且這些產品的性能和功能都十分強大。這是好事,使得開發者能夠快速有效地開發AR應用,也能讓普通人更好滴接觸並接受AR技術,這些也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AR技術的發展。要我說,AR技術發展到現在這麼火熱的地步,和他們的貢獻有莫大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是他們推動了AR技術的發展。
但是AR技術目前普通使用比較多得場景是展覽展示,傳媒營銷,互動娛樂等,例如房地產樓書、廣告展示、商場大屏互動等等。這些應用都很成熟,卻十分小眾,粘著力很差。那麼AR技術能不能像傳統互聯網那樣,讓人們離不開呢?其實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出現成功的解決方案。有兩個將AR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的產品,也是我有所參與的。其中一個上線,一個還沒上線,但是反應都不是很好。有時候AR對一些人來說,可能就是個噱頭,因為確實可以在視覺上有所衝擊。有了它,可能獲取更多的投資,而並沒有從深層次去思考該怎麼將AR技術融入移動互聯網的血液。最近通過調查得到,有個專業從事AR的創業公司設計了一個商業模式,而這個模式跟那兩家做AR與移動互聯網結合的公司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他成功了。就讓我思考到一點,現在的AR技術其實不是問題,主要還是創意和推廣營銷的問題。最近教育類的產品獲得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
基於卡牌類的AR產品,看來只能這樣了,與互聯網之間的交集似乎比較小。因為很多這種產品都是單機的,或者採用離線下載資源的方式。沒有移動互聯網的實時交互等等屬性。也正是由於如此,這個方向還是一片未開墾的寶地,對於未來應該還是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吧。這些都是一部分的願景了。另外,基於LBS的AR應用,能夠和互聯網很好的結合,這個就不多說,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事情。三、AR的明天
基於2D圖片的AR技術已經發展的很成熟,剩下來思考的多是應用場景的問題。為什麼說是一部分的願景呢?AR技術的未來肯定不是依靠卡牌或者圖片,這樣對我們的限制也會很多。未來的AR將會是什麼樣的?現在大家都在談論可穿戴設備、物聯網、大數據。沒錯,這些都是未來幾年熱門並有希望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技術。未來AR技術必定要和這些技術融合。AR技術也將會改變人們的交互方式。藉助於可穿戴設備,AR技術機會向未來生活的一天那樣,或者像《鋼鐵俠》電影中描繪的那樣,一切都在空中。可能這些都比較遙遠,說點最近的吧!微軟發布的HoloLens全息眼鏡。(視頻或者截圖),這就是未來AR該有的模樣!
再藉助於物聯網,智能家居,在家中,隨時隨地都是屏幕,在藉助大數據,隨時隨地都能辦公和交友聊天娛樂。在廁所,不用擔心手機掉廁所;在廚房,不用彎著腰看書學習炒菜;躺在床上,不用擔心手拿著平板看東西會手酸,你眼前任何一片區域都可能是電腦屏幕。等等這一切,都離不開AR技術。目前AR基本不涉及到很多數據,因為沒有實時交互,目前的交互大都是模型的交互。未來AR,將不僅僅是模型的交互,更多的是數據的交互。比如建築,醫療、教育、社交等涉及到傳統行業的工作事務。或者結合大數據,將所有的事物存儲,通過AR可以識別任何實物,並且獲取相關信息。明天AR可能成為搜索的一種方式也未必呢!(PS:識別3D Object的AR現在也有應用,但是應用場景相當少,不多說了,有興趣留言 :-))
我畫了一個圖:簡單說明一下AR與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通過這個圖可以看出,三者未來是個三角關係,而這三角由AR技術構建。這是我對未來AR的一種設想。目前,很多做AR的公司,都是靠接品牌廠商的項目過活,也有賺到錢的(和政府部門做生意的除外)。而自己做產品的大多不成功,除了前面說到的,這幾個月出現的少數的AR教育類的產品。所以,大部分AR公司都是不溫不火的。智能眼鏡未來會發展,包括國內廠家、也包括國外比如微軟、甚至Google未來的眼鏡2代等,這些都需要AR軟體商提供軟體產品,那麼未來,開發AR的產品會不會像現在這麼流行的手機APP開發產品這樣呢?誰都說不準,不過,我還是抱有一些幻想的!哈哈!:-)
根據數碼資本的報告,AR與VR的市場收入到2020年時將會增長至1500億美元,其中AR市場將會達到1200億美元,而VR市場則為300億美元。
總之,我相信大家的選擇是正確的,相信AR未來會更好!
歡迎朋友一起交流討論:
微信訂閱號-【AR助手】個人微信:scywander————————————————————————————沒想到關注的人還挺多的,關於未來AR的形態,以及在商品零售行業的應用前景,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
我覺得vr1200億,ar是500億,ar忙活了半天不過是全息的過渡,僅此而已
曾經在學校做過一個關於太陽鏡線上穿戴的AR項目, 限於當時手頭的資源以及開發能力, 和預期效果差距頗大. 我所依仗的發言權也僅限於那段時間的實踐調研和後來對著一技術的關注.首先必須肯定AR將來會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在於他是互聯網很好的信息聚合體現, 能利用這項技術完美結合線上線下, 這裡我想提一下抄的火熱的物聯網的存在, 雖然和AR一樣面對許多技術和資源成本的挑戰, 但很明顯已經成為人們對於未來城市前景的一個展望,一定程度的目標.其次, 不得不說良好的商業運營模式和基礎建設是其面對的倆大困擾. 題主所述我不再重複, 良好的模式是發展的必要前提. 而所謂的基建更是重要, 例如實體設備成本的平民化, 技術實現的基礎線下支持, 一個很貼切的實例就是淘寶, 即使將天朝市場擴展到今天這樣的地步, 雲爺還在馬不停蹄的儘力疏通線下環節.所以我並不反對AR的技術已經達到一定的成熟度, 但並不贊同在技術端已經足以支持各式各樣的商業運作, 以年初以ar技術做衣店那個新聞為例-並不能替代或者滿足消費者基礎的實體店消費體驗. 所以,技術依然待進一步成熟.最後,聊聊未來AR的形態, 我習慣於物質性的思考, 所以對於市場有多大, 資本有多少我不太感興趣, 我有興趣的是AR的切入點, 我知道在手機應用, 教育和娛樂業AR已經有了不錯的進展, 原因很簡單,這些行當有很好的切入點讓ar去契合. 將來我最希望看到的是b2c乃至b2b能有更多實際適用的應用能結合雲服務誕生, 想一下有一天你走在街上, 帶上眼鏡,你能看到街上所有人目前qq或者某個應用的簽名狀態, 站在城市某個角落你能看到一個方向上可能幾萬里外某個人正在bb他怎麼怎麼無聊. 看到個漂亮妹子羞於開口時你在頭頂上拍過去一條虛擬信息說:嘿 約么? 你在手機xx上下了個單遞到了工廠的控制機台, 流水線上立即加入了你自己的定製需求. 寫的連我自己都覺得逗 可恥的潛了
VR是電影2.0,改變人類講故事的方式,千億美元市場。AR是手機2.0,改變人類感知真實世界的方式,萬億美元市場。
推薦閱讀:
※GLXSS智能眼鏡有哪些看點?
※VR的前景被高估了嗎?
※如何評價蘋果增強現實APP達到1000款 但開發者熱情大跌?
※AR如何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