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影《末日崩塌》里有哪些地理學上的錯誤嗎?


答案來自果殼

答案來自果殼

答案來自果殼

災難片以過火的毀滅場面和傳奇的英雄人物著稱,但是這樣的電影很少考慮現實世界中的真實情況如何。《末日崩塌》是一個罕見的例外:它對於現實科學的呈現和理解,比絕大部分災難片都要好。

傾倒的好萊塢標誌。圖片來源:《末日崩塌》劇照

但儘管如此,它畢竟還是一部災難大片,還是要為了藝術而犧牲真實的——以下,就總結了這部電影9個真實的地方和14個不怎麼真實的地方。

《末日崩塌》中的14處錯誤

  • 地震安全和自救

1. 震後火災

扯淡指數: (輕描淡寫)

地震後的火災要比電影中展現的更加嚴重、範圍更廣。對南加州進行的「搖撼時刻」(Shake Out Scenario)地震模擬場景只有7.8級,規模遠遠小於片中的地震,但預計會發生1600多處起火,其中的一些還會發展成超級火災。

真正的火災比這嚴重多了!圖片來源:《末日崩塌》劇照

2. 房倒屋塌

扯淡指數: (以偏概全)

電影的關注點主要是洛杉磯和舊金山市區,而對其它地區只有短暫的鳥瞰鏡頭,所以電影只描繪了受災人群中大約2%的人的經歷。雖然大部分人不用對付倒塌的大樓,但他們也同樣身在危險之中:在地震中,大部分傷亡都是墜落的物品(傢具,電視機,等等),而不是倒塌的建築物引起的。(當然,要是拍一部巨石強森從一萬個倒下的書櫃下救人的電影,肯定會無聊得多!)幸運的是,我們可以事先固定好這些物品,以防止它們在地震中墜落。

3. 過道藏身

扯淡指數: (已經過時)

電影中主張人們在地震時應該躲在過道里,對於老式建築這樣也許是對的——但是現代建築的過道和室內一樣安全。然而,前往過道的路上可能會被橫飛的物體擊中,而地震過程中門會不受控制地瘋狂開閉,也很容易傷到人。

4. 911重現

扯淡指數: (重大錯誤)

在灣區這樣的地震帶,所遵循的現代建築物規範就是為了防止建築物在地震中倒塌而制定的。摩天大樓實際上是相當安全的建築,它們被設計成能夠左右搖晃,吸收震波。電影里對於它們劇烈震動最終坍塌的場景是太過誇大了。

高樓的碎片像雨點一樣抖落下來……所幸現實不會這麼慘。圖片來源:《末日崩塌》劇照

其實真正的危險是在現代建築物法規頒布之前建造的老舊建築,特別是未經加固的石頭建築,它們有可能會在持久劇烈的地面震動中倒塌。

如果地震發生時你身在樓房內部,不要驚慌,採用「伏地、遮擋、手抓牢」的技巧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整座樓房倒塌而試圖衝出去——會受到更加嚴重的傷害。

5. 「生命三角」

扯淡指數: (核心錯誤)

巨石強森讓人們靠近棒球體育館的堅固外牆,以躲避街對面倒塌的建築物,他說這個建議叫做「生命三角」,但這是錯誤的。在室外,重要的是轉移到空曠地帶,因為建築物碎片往往會掉落在牆體附近。而在室內,遵循的依然是「伏地、遮擋、手抓牢」。

對,就像這樣。圖片來源:《末日崩塌》劇照

  • 地震科學

6. 橫跨海岸

扯淡指數: (藝術誇張)

即使是已知最強的地震,也不足以讓幾千公里之外的人感到廣泛的震感。當然,鑒於電影中的地震比歷史上最強的還要強,而且地震儀確實能檢測到遙遠的震波,有少數比較敏感的人在合適場合下也許是能感受到的……

7. 消逝的震波

扯淡指數: (輕描淡寫)

對電影中表現的9.1級和9.6級地震來說,實際的震動結束得太快了(應該持續6-10分鐘),而且也遠遠不夠強烈(人們還能走,能跑,能開車)。震動也沒有包括典型地震中應有的過程:開始時急劇顛簸,幾秒鐘後(可能長達30秒鐘)是更猛烈的晃動。

實際上,在大震過程中,人們通常站都站不穩,移動更是困難。也因此,地震時不建議大家走很遠去尋找「安全」的地方,還是「伏地、遮擋、手抓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8. 大地開裂

扯淡指數: (事實錯誤)

斷層不可能像電影中表現的那樣在地震過程中分開。斷層兩面的地表會緊貼著相互滑動,而不會向兩邊拉開——如果拉開了就沒有摩擦力,也就沒有震動了!在震動非常強烈的地區,斷層的彎曲可能會形成一些狹窄的裂口。

地震片必備的大裂隙,現實中並不會有。圖片來源:《末日崩塌》劇照

9. 左右顛倒

扯淡指數: (粗心大意)

電影中的聖安德列斯斷層向左移動(「左旋」),但是在現實中,斷層是沿整個長度向右側運動的(「右旋」)。從北美板塊一側觀察,太平洋板塊在非常緩慢地方,阿拉斯加的方向移動。

10. 末日強震?

扯淡指數: (劇情需要)

聖安德列斯斷層的長度和深度不夠,並不足以引起電影中描繪的9.6級地震。歷史上,聖安德列斯斷層北部發生過的最大的地震是1906年的7.9級地震。人們認為1857年發生在聖安德列斯斷層南部的特瓊堡(Fort Tejon)大地震也有7.9級。計算機模型顯示聖安德列斯斷層最多能引發8.3級的大地震。不要看只差了1級多,二者能量相差90倍!

11. 終極斷層

扯淡指數: (重大錯誤)

北美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邊界並沒有像電影中所說的那樣穿過內華達南部,內華達中的斷層和聖安德列斯斷層也沒有直接關聯。雖然斷層的長度如果更長,是會引發更大的地震,但是電影中為了讓二者相連,讓斷層拐了一個彎兒……拐彎了不利於相對運動,應該會阻礙大地震的形成。

12. 預測地震

扯淡指數: (核心錯誤)

地震預測尚未實現。電磁信號、應變儀、甚至動物行為預測的研究,結果都沒有成功。但科學家們仍然在從多角度出發,增進我們地震的了解,並把我們掌握的知識應用在長期預報上——比如,美國地質調查局認為,在接下來的30年里,舊金山灣區發生一次大地震的概率是67%;而南加州發生一次大地震的概率是60%。

另外,在電影中,地震學家是依靠測量「磁脈衝」來預測地震的,但是他卻非要在胡佛大壩裡面進行。胡佛大壩是個水電站,裡面有很多發電機,發電靠的恰恰就是電磁感應,會產生強大的干擾磁場,這簡直是測量地磁場最糟糕的的地方了吧?

胡佛大壩中的地震學家……圖片來源:《末日崩塌》劇照

  • 海嘯科學

13. 海嘯視覺

扯淡指數: (藝術誇張)

電影中描繪的海嘯場景大多是為戲劇效果服務的,準確性不高。比如,海嘯不會在靠近海岸的淺水區形成影片中那種規模的下衝破浪;在海嘯來臨之際,水面也不會停留在原處——波浪會不斷翻卷,非常活躍,然後回落到最初的水平面。此外,海嘯中通常有多次海浪,第一個海浪也不總是最大的。

14. 海嘯本身

扯淡指數: (核心錯誤)

但更重要的,聖安德列斯斷層不可能引發大海嘯;並不是靠海的地震都有海嘯。

儘管斷層在靠近舊金山,舊金山北部也是沿海的,但是斷層兩邊的板塊是水平地向彼此滑動的,這種運動不會引起推高海水的海底劇烈的垂直運動;而這是發生破壞力很大的海嘯的所需要的條件。如果聖安德列斯斷層地震的震蕩引起了水下山體滑坡或者較小近海斷層的滑移,加利福尼亞沿海地區可能發生局部的小海嘯。

相比之下,在聖安德列斯斷層系統北部的卡斯卡迪亞俯衝帶(Cascadia Subduction Zone)就能造成可引發大海嘯的大規模地震。

舊金山可能遭遇海嘯,但不會是這樣的海嘯。圖片來源:《末日崩塌》劇照

《末日崩塌》的9個真實的地方

但無論如何,《末日崩塌》在地震科學和地震安全方面真的說對了不少東西!

  • 地震安全與自救

1.全球範圍廣泛提倡「伏地、遮擋、手抓牢」口訣在地震中自我保護,這一主題貫穿了整部電影。

2.奔跑和試圖離開建築物的人們在電影中受傷了,這在地震中確實是很常見的。

3.電影中人們的反應相當真實:有人逃跑,有人嚇得動彈不得,但也有人會幫助別人,而且大部分人會理智地行動(害怕並不等同於慌亂)。

4.事前急救訓練,懂得「伏地、遮擋、手抓牢」原則,檢查是否受傷,制定備用計劃,知道海嘯來臨前往往會退潮等等……這些知識在震中和震後都會非常有用,電影也表現了這一點。

5.在電影中,地震後手機都無法使用了,但不需要電力的固定電話線路卻可以使用(雖然固定電話可能也沒法堅持很久)。發簡訊可能會更好,因為發簡訊佔用的帶寬較少,所以先發簡訊,再打電話!

6.電影表現了官方海嘯警報廣播和舊金山市的警笛系統,這展示了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傳播的科學信息是可以挽救生命的。

  • 地震科學

7.勞倫斯?海耶斯(Lawrence Hayes)博士對歷史上的主要地震和地殼構造板塊的作用做了不錯的綜述。他將聖安德列斯斷層描述為北美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的邊界,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他所說的重大地震可以持續長達11分鐘這一點也是正確的。

8.地震會引發其它地區的地震也是非常寫實的;這已經在加利福尼亞發生了很多次。科學家們認為「引發的」地震與「餘震」是兩種不同的事物:餘震通常是在「主震」發生的同一地區的較小的地震。

  • 海嘯科學

9.對主角意識到海嘯即將來臨的場景刻畫很到位。在海嘯來臨之前,水面有時的確會下降,在發現這些跡象之後採取行動尋找庇護很重要。電影中所表現的「垂直疏散」——向高處跑——也是不錯的應對措施。

所以,地震來了到底怎麼辦?

我們無法防止地震發生,但有很多簡單有效的措施可以讓我們提前做好準備,在地震中生存下來,減少損失,並從災難中恢復。以下七個的步驟能幫助我們更快地讓生活恢復正常。所幸,這些步驟中的很多內容都在《末日崩塌》有所描述。

  • 震前準備

第一步:確保環境安全。識別危險品,將會移動的物品固定好。

第二步:制定安全計劃。預先設立好災難計劃,確定在緊急情況中如何相互聯繫。

第三步:準備救災補給品。記得放在易拿取的位置。

第四步:防範經濟損失。整理重要文件,加固住所,以及考慮投保。

  • 地震來了!怎麼辦?

第五步:「伏地,遮擋,手抓牢。」(重要的事情不止說三遍。)

第六步:震後緊急應對。在必要時疏散人群,幫助受傷的人,避免更多的傷害和破壞。

  • 威脅過去,但事情沒有結束

第七步:恢復聯絡與災後重建。和他人重新建立聯繫,修復損失,重建社區,恢復日常生活。


教授說一級地震相差10倍兩級100倍,高中地理說一級相差30倍。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電影有很多自然災害或者是科技二者都使人類遭遇浩劫的,這體現了怎樣的美國文化思想?
如何評價雙峰第三季17、18集?
過去的人能理解現代電影的鏡頭語言等內容嗎?
電影綉春刀 沈煉為什麼不殺魏忠賢,只是為了錢嗎?
《綉春刀》中一川的師兄是個怎樣的人?

TAG:電影 | 地理 | 影視評論 | 末日崩塌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