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由完全不懂理財的人管錢是一種什麼體驗?
先說本人。老媽60多歲,家裡所有的現金都由老媽管理,但老媽和多數老人一樣,節儉、保守、固執。對於定期存款和銀行理財以外的產品都不聞不問。甚至老爸的所有投資理財行為都被打成反動,生活費一個月只給他幾百塊(老媽說吃飯夠了)。房價上漲10幾年,甚至連兒子結婚,我家一套房都沒買過(老媽嫌貴)。8年來,股市2次暴漲暴跌,也與我家無關(不會買)。汽車在城裡已經滿馬路都是,但我爸和我都沒有買過(老媽說危險)。我家的一套舊房子,租出去一個月再少也得1千塊,已經閑置了16年,對,你沒看錯,真的是空著16年,當成倉庫放東西。(老媽嫌出租麻煩,怕人家站著房子不還給她)。家裡現在住的房子,市場價大概3萬一平,但裡面放的都是破爛傢具,比如幾十塊一個木桌(老媽不捨得扔)。經過這麼多年的勤儉節約,家裡的存款已超過百萬(還可能更多)。但老媽整天還是拉著家裡人吃清茶淡飯,價位稍微高一點點的菜都不肯買,出門也絕不打車,出去吃飯基本都是兒子媳婦掏錢(老媽不會團購)。二線城市,她跟老爸每月收入加起來大概1萬2 ,支出只能用百位數計算。每次跟老媽說理財的事,她都是很敏感,而且很抵觸。總說,她對生活沒什麼要求,叫我們也別管。她總說自己還不知道活幾天,整個生活滿滿的都是兩個字——「湊合」。我感覺,她是擔心自己和老爸的身體不好,準備將來自己和老爸的住院費,我想她也不懂世界上還有醫療保險這個東東。有一次騙子裝成法院的來電話,老媽居然不敢告訴我,還差點把幾十萬存款匯給騙子,多虧老爸的朋友攔住了。有一次老媽去銀行存款,被保險忽悠了買成了10年不能動的分紅型保險。每次買理財,因為不會操作網銀,她也是要請理財經理幫忙,理財經理給她買成什麼產品都不知道,即使上當也從不叫兒子老公過問。請知乎的朋友們給點建議吧。
謝邀。個人分析情況如下:
家裡由媽媽理財,但是媽媽又不懂甚至不願意去理財。首先要想解決問題的問題的問題,就要找到原因的原因的原因。
媽媽為什麼不願意把空閑房屋出租,不願意買好菜,有錢也不敢花。是由於母親的性格造成的。
1、沒有安全感,可以說是嚴重缺乏安全感,租個房子怕人家占著她的房子,害怕上當受騙。我們父輩認為錢能給她們帶來安全感,錢越多安全感就越多。沒錢就沒安全,所以習慣了不斷省錢和攢錢。
2、對家人的不信任。哪怕是自己兒子也不信任,何以見得呢?原文中每次跟老媽說理財的事,她都是很敏感,而且很抵觸。但去銀行存款,被保險忽悠了買成了10年不能動的分紅型保險。說明題主老媽是對人不對事的。
3、觀念還停留在以前的社會,消費觀價值觀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因為家裡哪上存款上百萬,也不捨得買點好菜。
給題主支三個招:
1、和父親一起多關心和陪伴媽媽,不要因為戀愛結婚了就忽略老媽。平常多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飯,給老媽買點禮物,最好是她所需要的物品。讓老媽每天身心愉快,變得樂觀開朗。因為她現在的性格是偏向悲觀,往事都往不好的方面想,總提防別人騙她錢財。幫她找到存在感,讓她能有安全感。記住你只有一個媽,請善待她。2、跟父母也要講誠信,重新建立母親對你的信任感,從小事情開始。
比如說給媽媽買什麼東西,陪她去做什麼事情,答應父母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特殊情況不能做到,那一定要事先告知,並取得父母諒解和原諒。現在你媽是願意信任外人都不信任你了,所以刻不容緩了。3、改變母親於節過儉、保守的消費觀念。
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她多走出去了解新生事情 物,拓寬她的思維度。因為母親一輩子天天圍著家人轉,就和井底青蛙一樣,學行天只有井口那麼大,不知道外面的天空有多大。比如多去親戚家走動,看看親戚家生活標準。多帶父母出去旅遊和戶外活動,多跟同齡觀點好的中老年人交流思想。告訴她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其他人的生活是什麼樣。PS:一個家庭是否幸福80%的因素取決於女主人。如果老媽覺得快樂幸福了,那麼整個家庭的氛圍也是快樂幸福的。
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祝題主全家幸福!
謝邀。
我對家庭理財並不是專家,但就從題主的描述而言,你母親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於理財觀念,而是在於落後。抱歉,說的有些過頭。
原因好像有人分析了,缺安全感,那我就提出解決辦法吧。
1、讓你媽媽多出去走動,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圈是一個很好的交流信息的地方。我感覺令堂的社交比較狹窄啊……哪怕是聚眾跳跳廣場舞都是好的。我高中同學想了個辦法,哄她媽媽自己中了獎,暗地裡花錢讓媽媽跟團去新馬泰玩了一趟,回來以後,阿姨把同團差不多年紀的大媽微信加了個遍。最初的時候,阿姨是連智能機都不會用的人……現在問我歐洲有哪些地方好玩的……
2、和令堂溝通最好引入第三方專業的意見,她不是完全固執的人,她會迷信權威,還有迷信專業,所以才被忽悠買了第三方分紅理財什麼的,包括母親被騙匯款也是因為迷信了對方是法院這個說辭。銀行理財經理和法院在你母親的意識里都是專業機構人員。那就看盤下菜,找專業的和你母親溝通:第三方的途徑可以來源於央視,你可以解說,也可以來源於其他好友有專業背景的。不要覺得是母親不信任你而傷心,而是大眾都有這種心理:迷信專家和權威。
3、「出去吃飯基本都是兒子媳婦掏錢」,題主你是成家立業了么?那需要把自己的錢和父母的錢分開,是兩個家庭了,必須經濟獨立。我有個好友,她的母親和令堂也很類似,只相信定期存款,連貨幣基金都不買,不信任餘額寶,原因是家裡曾經遭受過夫妻下崗的日子,好友的月收入60%是上繳給母親存款的。好友比較擔憂,於是我讓她拿自己結餘的存款,不多也就五萬元整,拿出來理財,我幫她規劃設計了下,運氣比較好,兩個月已經有了1W4的凈收益了。我讓她取了一部分出來給阿姨,阿姨慢慢的開始接受新的理財方式。
以下是我的個人意見:令堂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婦女,吃苦耐勞,無怨無悔,抵抗泡沫經濟的中流砥柱。缺點就是:家是自己的一切。所以從家庭上,你們能改變她的已經很少很少了,你們最直觀的感覺可能就是無論你們怎麼努力怎麼勸說,都是沒用的。
題主還是想想辦法如何擴大母親的朋友圈吧。其實投資最重要的是心態當別人都瘋狂的時候自己冷靜
而且重點是 信奉天上不會掉餡餅 長線投資 才能掙錢謝邀。第一,還是尊重你母親的選擇。母親不會理財也頂多是小過吧,為了小過是不能和母親計較的,否則按孔子的說法小過都和父母計較就是不孝了。而且股票有收益更有風險,你看到現在5000點以前6000點有很多人翻了幾翻,但其他時候呢,總體收益呢。而且炒股的專業知識是否掌握,是否有適合自己的系統,是否有很強的資金管理能力,若沒有,則在時間長河中一定被大浪淘沙。二線城市,你母親能攢下100多萬,可見你的父母也挺不容易。你可以潛移默化引導你的母親,儘管很難,但至少讓她明白電信詐騙的基本方法,銀行理財產品的不同種類不同風險,還有銀行代售的保險基金的識別。第二,你和你太太的錢你們可以自己管理。但一要補貼家用,二記得給你們父母買個健康險,三你可以自己為家裡的晚餐添點菜,可以帶父母去這麼大的世界去看看。最後,自己要加油上進好好努力,祝闔家健康幸福!
那為什麼還讓她管錢?
你是你,父母是父母。
作為一個銀行人,父母這樣首先是沒有人爭取家裡的理財權利,而且你的想法也沒有和你媽溝通到位,和家人多溝通。
謝邀
已經有點根深蒂固的執拗了。 帶她出門旅遊下吧。放鬆心情,見見世面。在外面找便宜,別總守在家想像外面的貴。郊遊----旅遊---出國游除了錢,母親還有什麼喜好和追求
叫媽去參與活動,多接觸人。比如廣場舞、老年活動之類的。聽聽別人的聊天,也能開眼界。而且他比較信外人不是么?
嗯~~母親這麼沒安全感,會不會你們更對她依賴一些,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或許會好一點呢?多數老人一樣,節儉、保守、固執。對於定期存款和銀行理財以外的產品都不聞不問--------我爸連銀行理財都不聞不問,一心只相信定期存款。
我家以前是真窮,父母都是農村出身的,各自都有一頭家要顧,加上只有女兒沒兒子,念書的時候沒有零花錢,新衣服也沒幾身。
我們工作掙錢後全都大手大腳,大概是窮夠了。後來小孩也大了,老家的生活好了,還是一樣的節儉,捨不得吃捨不得穿,錢和存摺都鎖在抽屜里,鑰匙掛在褲腰上,誰也不知道他有多少錢,有沒有借出去,我們也懶得打探。因為沒兒子,他打算把錢留給侄子,好讓侄子將來給他燒個香(女兒是別人家的),我這位堂哥每次來我家,都跟皇帝巡視領地似的,我覺得他大概不知道這房子是單位的,將來要還的。反正不是我的掙的,將來也不是我的,多少都跟我沒關係,我才不關心他理不理財。對於兒女的信任比外人還不如的家長,讓她的姐妹或是好友來勸說可能比較有用謝邀……
看到題主說父親的態度,我想,可能問題的根子出在你父母幾十年的相處模式上。是不是你爸爸當年對你媽媽太輕忽冷漠所致?那麼,你可以勸勸你爸爸,從此與你媽媽恩愛一點。說話的時候口氣柔和一點,記住她的喜好,支持她對的選擇,在外面不要落她的面子,有事沒事將她放在心上,人前多誇她能幹的長處……也許等你媽媽在家裡找到了自己的正常位置,在你爸爸與你心中找到她存在的價值,就不會那樣固執,非要死死攥著錢不放了。最重要的是,你不能逼她,不能用你認為對的方式方法去力勸……老人家年紀大了,脾氣性格都養成了,聽不進去勸的。
要慢慢地誘導。你媽雖然不懂,但是你爸樂意……像這樣的事情吧,說實話,晚輩是無能為力的。我還有個叔奶,離休幹部,退休工資很高,而且生活費用都我叔爺出。她所有的錢全部攢起來,存銀行或者放貸。借錢出去還都是背著家裡人的……然後又將存摺與借條隱秘藏起,誰問都不說。她二子一女幾十年來想盡各種辦法,都不能如願,最多零零碎碎從她手裡弄點小錢。前年她去世了,她家裡人將家裡翻了個底掉,但是據估計,還有好幾十萬的憑據沒有找到。便宜那不知名的借款人與銀行了。老有所依_百度百科
《老有所依》由趙寶剛、侶皓喆執導,劉濤、張鐸、喬振宇、王倩一、劉蓓、呂中、奚美娟、徐松子等眾多實力派演員主演的都市情感話題劇。該劇以家庭與溫情為元素,擁有貼近生活的人物和故事情節,以及直面「養老困局」所引發的話題性。該劇2013年11月18日在全國四大衛視和愛奇藝同步播出。
這部電視劇,應該很適合老人看。裡邊有大量的騙老人的局。算是個學習資料吧。
我媽把我們家兩套房子炒股炒的只剩一個衛生間門了
我媽情況差不多,但是沒人是學不會花錢的,她只是不敢花而已,上學那些年我媽還認為上網只能玩遊戲,毫無益處。
12306救了她,某年她去車站排隊買票沒買到,遠程跟我電話訴苦,我在網上刷到票,讓她去取,特意告訴她用取票機,找車站工作人員用取票機取了票。從此出行都是打我電話,那麼硬座還是軟卧就我說了算了。老媽出門從來不捨得打車,嫌花錢多,滴滴救了她,滴滴第一次撒錢的時候,帶她打了一次車,起步價9塊,反紅包10塊,她就知道了公交不方便的時候就打車,也不會貴很多(騙她說一直有優惠就好了)報團讓她去旅遊,告訴她單位福利,自費五百,剩餘兩千單位出,不去就浪費兩千,多來幾次她就愛上了遊山玩水,雖然還是什麼錢都不舍的花。學好不容易,教人學壞沒那麼難
當她會花錢了,自然就希望有額外收入,再教她點理財知識就好了由她吧,有一天你會明白理不理財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覺得不是理財問題,題主說的是教育和溝通問題。在自己接觸新鮮騙局的同時,一定要做好家人的教育工作。現在是騙子與子女爭奪家長的戰爭,請幫助父母共同成長。
父母的錢又不是你的。。沒管你的錢就行了唄。。
1,邊界
普遍而言,個體18周歲即標誌著有了獨立自主的權利和義務,從此個體開始一步步建立與原生家庭的界限。沒有這界限,一代人管兩代人的生活,一個字,累,兩個字,很累。當然,這界限不是決裂,而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之間的互相尊重。2,建議但不決定
如果界限建立,題主自然就明白了「建議」與「決定」的區別。我們這裡以前有個娘們家裡有錢但是每頓吃糠喝粥,啥也不捨得花………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我是學金融的媳婦是學美術的,但是看我周圍朋友都是老婆管賬她也非要管(我有朋友媳婦管錢,家裡買房找我們借錢,他本人竟然不知道房子的位置)。別人都是學金融國貿會計之類的好不好T^T1.大部分錢都在買理財。2.剩下少部分錢在餘額寶,每個月淘寶的支出金額超過她工資收入。
3.前幾個月從我工資卡取生活費誤拿一張從來沒用過的公務卡(單位為了出差報銷辦的),取現後未發現,銀行屢次打電話我也以為是騙子了,結果前兩天收到律師信了。-_-||好在只取了2000,利息也才600塊。
謝邀!其實我也不會理財,有多少錢都不在乎,也沒怎麼攢錢,總感覺錢就是花的,怎麼花就因人而異了。我的父母也不會理財,上一代的長輩大多數都是攢!攢!攢!的生活理念,總覺得錢要用在刀刃上,對於現在的生活環境和年輕人的生活理念來說都太保守,但咱們要是也到長輩的那個年紀的話,也不好說我們的思想會不會被下一代人所看不慣。時代在變化,思想也在變化,思維慣性一旦形成就不好改了,思維的模式和習慣一僵化就跟不上變化的世界了,我建議還是學會自己理財挺好,經濟自由和精神自由是件很棒的感覺!長輩有長輩的習慣,我們尊重就好,讓她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是最好的辦法,你可以多和她溝通,說說外邊的變化,慢慢引導她了解外面的世界,最後的選擇權給她!
我家至今沒有產權房……就是爸爸媽媽說,拆遷房反正可以一直住,為什麼要買下來……大家能教教我怎麼說服我爸媽嗎?或者教教我怎麼說服我自己?(我家也不炒股,不買基金……)
應邀。
別把父母的錢當成自己的錢。
既然題主你都成家立業了,就別惦記父母那點兒錢了。
題主你自己小家的財產總額沒有超過父母之前,別和母親探討理財方面的問題。
題主你自己小家的財產總額是父母家的三倍以上,你也不會提上述問題了。別惦記父母的房子和存款。
那是父母辛苦一輩子的所有,他們愛給騙子也是他們的自由。題主你的惦記你母親心知肚明反而會防你甚於防騙。
想要父母把一輩子的錢給你管,好歹拿出點兒誠意來。題主你一周陪父母幾天?聊天幾小時?聊得愉快么?有時間多陪陪父母。今天感恩節,給父母燒頓好吃的。推薦閱讀:
※黃金ETF值得投資嗎?
※剛剛參加工作,初步有了如下投資方案,理財小白求前輩指點?
※大家幫我看看,我這樣購置疾病險合理嗎?
※工作幾年了工資倒是越來越多,為什麼總是攢不下錢,如何才能攢錢?
※90後創一代,想把自己的財產理一理,介紹的很詳細求理財高手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