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電影的 2 到 6 部準備怎麼拍?

今天的最新新聞,三體7月殺青,2015年見面,不知道這個見面是指上映還是什麼,如果真是上映,3月開拍,年底就上,基本上可以肯定第一部是營造氛圍做純鋪墊為主,估摸著不會有三體文明的部分,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剛好第一部結束,然後切一兩個三體的鏡頭做彩蛋。

現在問題來了。幾大門戶都發文吐槽過國內團隊拍科幻片本身就是災難片(小編是三體讀者無誤),基本上沒人相信國內導演、國內團隊、國內的5毛特效能拍好科幻片,但是第一部畢竟沒有太多需要特效呈現的內容,星球大戰從1977年推出第一部到2005年收關,歷經將近30年,最早也是通過模型來呈現龐大場景的。《三體》計劃是6部,後面5部每部拍2年,也有10年時間,也許游族將小說拆成6部電影,本來就是給自己預留時間去組建高大上特效團隊?當然,還有一種可能,《三體》連5毛特效也不用,直接走藝術片的style,用故事板或者其他一些剪輯手法帶過所必須的特效鏡頭,之前我也想過這個辦法,不過只能想像齣電影第1部、第2部,但是之後幾部只用「文藝片」的表現形式,腦洞就不夠用了。

各位科幻迷+導演+編劇,能大膽的預測一下3-6部怎麼用文藝范兒展現么?


我敢斷言相對於原著來說肯定是垃圾,我情願相信《鬼吹燈》在國內電影化能效果好,也不肯相信國內現在這水平能拍出科幻片來。再說科幻片受眾這麼少,拍了別人也不懂,也不賺錢,不如按照青春偶像劇的套路來拍,多請幾個所謂的「小鮮肉」「女神」來演,這樣還能多吸一點金呢。

沒錯,《三體》的確某種程度上帶動了中國科幻小說的興起,但是我覺得這部《三體》電影絕對不能帶動中國的科幻電影發展。以我看過的某些報道的感覺來看,這次毫無意外地又走歪路了,和搞動畫的那些傢伙一個尿性,一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口氣,怒踩美帝傳統科幻片並說我們就是要做不一樣的東西一定要搞搞新意思。誰不知這是「未學行先學走」啊,傳統普通的科幻片國內都沒幾部就來搞創新,你可知創新是要有無數原始積累起來的基礎才搞得起來的。


如果中國真的能有一部文藝的《三體》,其實也比沒有強。至少,文藝片也是有核心的,就這一點就比《機器俠》、《未來警察》之類的強。

我知道,只要說一聲好,肯定招來一片罵。想想國內觀眾媒體怎麼說吧:國內團隊拍科幻片=災難片。

但是,對於這句話,我一直是不贊同的。

舉個例子,我們在小學就學過很多應用題。解答這些應用題,可以用設未知數x列方程表達式,也可以直接列算數式得出答案。設未知數的方式一般而言是比較程式化、比較保險的;算數式比較靠腦力,寫出來也比較簡單。相較中西方電影產業這個話題,其實和這表達式和算數式是差不多的。

好萊塢現在是產業化的,模式化的,最保險的方程式,一用就靈,結果棒棒的,但是過程中並沒有得到什麼具體的呈現,很多東西在一開始就決定好了。

而國產電影行業現在就是試圖在做算術式,但是基礎條件有限,行業不夠成熟,技術和理念都還差很多檔次,觀眾基礎也還很差,這個領域在國內幾乎完全是空白的,在這樣的前提下估摸著做出來的算術式很可能是有偏差的,不成熟的,甚至是失敗的。所以這一步,在關注這件事的人中,有近乎八成保持質疑和反對的態度——因為,實在太難了。

然而,不能因為難,就放棄了算術式,把所有的題目都變成方程式。哪怕偏差,哪怕不成熟,也必須經歷1+1才能走到10*10,乃至更高的地步。從這個角度來講,文藝范兒的《三體》,只抽取其中的精華,把故事和思想抽離出來,讓主要人物串聯起來,然後需要特效的地方全都一帶而過或者直接講述,或者乾脆讓程心或者艦隊上的章北海(改成沒死)或者是諸岩來和後人講述這個故事都成。

所以,題主,如果你是游族來試探口風的,我只想說,別管那麼多,放手去拍吧,中國科幻真的需要這樣一個開始,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哪怕還不成形的算術式。畢竟,不學走路的嬰兒永遠跑步起來。你們要賺錢,隨意,但是一定要認真拍好這個開始!


我認為,《三體》第一部電影更像是一部比較傳統的,依靠故事取勝的科幻電影,既不是文藝范兒、特效秀,也不是愛情劇、偶像片。
勿需質疑,游族要賺錢,要做商業大片,所以為了保留商業價值,其中的明星臉和特效都是必不可少的。我覺得特效並不是科幻片的主要元素,所以先不多說。大多數讀者都擔心明星的過多會把《三體》變成青春偶像劇,但這肯定是不可能的。片方不會傻到捨本逐末,拋棄《三體》的精華而去尋求偶像劇的范兒。要是真想拍青春偶像劇,犯得著買《三體》的版權么?去那幾個「網路文學殿堂」隨便扒一個熱門青春小說也比《三體》知名度強是吧!至於文藝范兒,更不用擔心——因為商業市場並沒有文藝范兒的活路。現在關於那些偽文藝范兒青春片的吐槽已經滿天飛,盼著《三體》電影出人頭地的游族不會這麼傻的。

考慮到投資,國產電影產業現狀,以及導演舊作等限制因素,我猜測中的《三體》電影應該會比較常規一些,既不像《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月球》那樣基本只靠對話來呈現;也不像《2001太空漫遊》那樣半小時沒一句人話,在表現手法上獨樹一幟;更不像《星球大戰》那樣開始到結束一直打打打打打打……它的電影劇情和表現效果會更接近《超時空接觸》與《星際穿越》一些。
《超時空接觸》的故事其實和《三體》是有些類似的。《超時空接觸》是一個關於人生、信仰、情感,以及外星人的故事。而《三體》第一部的核心其實也不外乎這幾個關鍵詞——其中表達內容的差異,也顯露出中西文化對這些關鍵詞認識的差異。但是,雖然《三體》小說中的人物塑造相對薄弱,但其中的的故事遠比《超時空接觸》的故事更緊張、緊湊,更生動好看。所以說,相比之下,《三體》電影會是很好看的故事,無論,恩,很多人擔心的,特效到底如何。
在我看來,《星際穿越》只是一個披著科幻外衣的普通人文故事,兩者拆分開來毫無違和感。但《三體》的劇情不是這麼膚淺的。雖然考慮到觀眾的接受能力和電影的表現方式會做一定的淺化修改,但是它依然會比《星際穿越》兜兜轉轉大圈子啥也沒講明白要強。不過,很明顯的一點是,《三體》第一部的故事沒有很多震撼眼球的宇宙、黑洞、五維空間之類的空靈大場景,有的只是三體遊戲等比較一般的視覺效果,所以說視覺感受肯定是不可能比得過《星際穿越》的,但是《三體》電影會比網傳的「燒腦神劇」《星際穿越》要燒腦一些,也嚴謹一些,且更有思想性。同時,《三體》中科幻與故事之間的結合也更緊密,更能稱之為真正的「科幻故事」。

所以說,無論是哪一部,《三體》電影都應該首先作為一個故事片存在,把其中發生在現實生活,而又與一般的現實生活所不同的部分集中表現出來,通過故事並輔以特效給人「科幻感覺」,而非通過特效輔以故事給人「科幻視覺」。
因此,去討論《三體》電影要拍成文藝片還是特效片都是不準確的,因為它講的是人文。


我來給這位不常關注新動態的朋友們科普下辟個謠。

《三體》據官方說法是今年7月殺青,不過之前張番番在訪談里也提到說7月太緊張,想寬限一倆月,這個消息在4月22日發布會前後透露的。在發布會上同時也公布了上映時間是2016年7月,這是二狗在誇張的大紅旗下說的。

在殺青到上映中間的時間,是為做特效和送審的時間。

表面上看,可以說《三體》第一部的故事裡需要特效的部分並不是很多,但是終歸還是有「切船」和「三體遊戲」兩大塊是依靠特效來展現的。其它的也會有零零碎碎的一些,比如紅岸基地肯定也不會全部搭建出來,一旦到了外景,加一些特效也是正常的。這一點上,關於特效,其實普通觀眾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誤區的。事實上,除了那種震撼視覺的、現實沒有的東西需要做特效,其它的很多現實中有的東西,出於某種原因也是需要做特效的。

而且,官方稱特效公司是國外的,但具體效果還是要以實物為準。

按照目前官方透露的信息來看,《三體》電影的第一部是拍到切船結束的,不像之前說的要拆兩部,也不像題主說的到發射按鈕。這也就意味著對葉文潔的審判也會在第一部結束,估計第二部和以後的就不會再有什麼葉文潔的戲份了(在楊冬墓前可以用回憶展現,反正戲份也不多)。所以說,我還是比較認可第一部書拍一部,第二部書拍兩部,第三部書拍三部這樣的結構方式。

但是,我是不會認可這樣的一個導演的。至於電影最後如何,看了才知道。但是,請不要把文藝片的帽子扣在三體上,這並不合適。


沒關係的,都一樣


根據《三體》電影發布會採訪報道,三體粉最想看到的鏡頭之一,就是「那個用高強度絲線切斷輪船的」,如果不用特效的話。

「目標距琴三公里!」

「目標距琴二公里!」

「目標距琴一公里!」

然後鏡頭切換:

用西紅柿穿過切片器漿水四濺、西紅柿片徐徐滑開的鏡頭來替代「開始散成四十多片薄片,每一片的厚度是半米,從這個距離看去是一片片薄板,上部的薄片前沖速度最快,與下面的逐級錯開來,這艘巨輪像一疊被向前推開的撲克牌」,不知道粉絲能接受么?不要說三體粉,恐怕一般的觀眾也接受不了,到電影院觀影=看大片=看特效。

所以,文藝片的路子,只能是讓這個科幻電影更加小眾。游族拍電影,絕對不會是為了自娛自樂,更不會是像EVE那種「愛玩玩,不玩滾」的「情懷」。

安蕾爾和「路人甲」無情地吐槽,其實已經包括了網民和三體粉的絕大多數質疑,歸納起來,其實只有一條,對導演的不信任。所以,需要導演發聲。

視頻封面真人娛樂脫口秀節目《脫搞秀》,安蕾爾吐槽《三體》—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孔二狗毀3體還真不一定,就是不知道游族會在裡面起什麼作用


第一部上映,被罵慘,但是票房居高不下,第二部喜開拍。

第二部上映,票房下跌,但仍有傻子不死心,第三部經討論後開拍。

第三部上映,票房慘淡,三體爛尾。

自從聽說張翰等一票演員出演三體之後,我就知道這電影藥丸。

坐等應驗。


拍攝的團隊已經這麼弱了,時間還這麼倉促,真的不看好


文藝范來拍三體?好吧,我腦洞不夠大,一直覺得拍三體的話,應該就是拍成科幻大片


國際慣例,改編電影優先吸引普羅大眾,不會過於照顧原著黨。原著黨也不要期待太多,《三體》電影能成為成功的商業片就可以了。

先說風格:

硬科幻的三體這種故事題材的,不大可能靠文藝范支撐。三體本身的故事設定龐大,足夠支撐故事片情節。我覺得《三體》系列電影應該會保持比較一致的風格——科幻+懸疑。電影第一部作為系列的開頭,情節曲折豐滿(雨果獎獲獎的只是小說第一部),而完整呈現原著情節,也是給原著粉的饕餮盛宴,更可以為電影製作水平贏得良好口碑。後幾部編劇上不見得完全遵循原著,而在情節上會儘可能繼承第一部科幻+懸疑的風格,這才是成熟的系列電影應有的樣子。

再說電影:

原著小說後兩部比較難改編。雖然《黑暗森林》有很多懸念和伏筆,但主線故事比較單薄;《死神永生》就更難改編了,過於硬科幻,技術太多,故事性不夠。這就需要一個編劇團隊來豐富故事了。已經聽說電影《三體2》開始籌備,這麼早就籌備,肯定是設計劇本了。既然電影總共計劃拍6部,那麼後5部的故事梗概,應該是基本設計出來了。這裡不妨大開腦洞,猜一猜都會有什麼情節。

這裡不妨大開腦洞,猜一猜後5部故事的情節:

第二部:為了更好的銜接第一部,可能會講《黑暗森林》的主線故事,羅輯莫名其妙的成為了面壁人,然而家人不斷遭到追殺的他,決定為了保護家人而戰,從回憶中領悟了黑暗森林體系,然而行動卻不斷遭到阻撓,終於羅輯欺騙了所有人並形成了威懾。個人認為這部的編劇是第二難的,因為主線故事相比內容豐滿的第一部來說實在有些單薄,而其他面壁人的故事又太過分散,影響主線的表現。

第三部:外傳,以章北海為主角,講述他積極推動宇宙飛行,最終卻叛逃的故事。實際上章北海這種執行力強的人,反而很好安排故事,只要讓他多完成些類似暗殺航天研究員一類的情節,就可以既緊張刺激又有內容。

第四部:開始講《死神永生》的故事。這部可能以托馬斯維德為主角。程心成為執劍人,卻造成了威懾失敗;維德經過努力,突破重重困難,終於廣播了三體星系坐標。

第五部:以程心為主角。地球人從雲天明的童話故事中窺到逃避黑暗森林打擊的方法,然而卻一籌莫展。關一帆發現了四維空間的蒸發。人類最終還是沒有逃脫黑暗森林打擊,太陽系被滅。程心帶著文明的種子逃了出來。為了照顧觀眾感受,我猜這裡可能會對程心進行大幅度的改編,阻撓曲率飛船開發的可能是別人,而最終逃出太陽系的可能是一群人而不只兩人。商業片不可能為了「原汁原味」而不照顧大眾感情,原著黨本身就是少數。何況原著黨們大多數非常不喜歡書里的程心。因此這種改編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第六部:太陽系被滅後,程心苦難的逃亡生涯,顛沛流離。抱歉這部具體故事情節我實在是編不出來了T_T,太陽系被滅之後的故事是最難編的,我甚至懷疑觀眾是否還有心情看後續的故事。不過宇宙的歸宿應該會有一個明確的結局,至少是一個看起來明確的結局(類似《盜夢空間》結尾那種)。

暫時寫到這了。後續有新奇想法再補充。


其實只要認真的拍,不是敷衍了事,不管是什麼范的,我都支持


第一部就只是小說的一個開始,要都拍才算是完結吧


首先,請認真地講一個故事。

————————我是分割線————————

補充說明一下:

理論上,電影只是講故事的一種方式或者載體。

特效也好、演員也好、情懷也好、構思也好,等等,都應該為講好一個故事而服務。

作為三體粉,本答主認為大劉通過文本講了一個足夠精彩的故事。

拍電影,不管是誰來拍,也只是換個手法,來講同一個故事而已。

如果他們有誠意,就應該體現在講故事上,而不是其他。

至於到底好不好,得到時候看了才知道。


後面的肯定是要拍成科幻的,能拍出什麼效果的話就不能預測了


路線很多就看你怎麼走。因為後面的話都是一些場景比較大的,不一定要照美國大片的製作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