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資源緊缺的中國,醫生除了開檢查能否有別的有效方式診斷病情?比如增加問診時間。

最近常陪人去醫院看病,發現醫生看一個病人的時間平均就3到5分鐘,簡單詢問後就開出一大堆檢查,病人至少要用一整天的時間才能排隊做完檢查,有的檢查甚至因為人太多而排到了一周後,這一周的時間難道就讓病人在家遭罪等死嗎?人們往往都是病到一定程度才會去大醫院看病,難道醫生除了開檢查不能用醫療知識對病情做出大致判斷嗎?至少幫助病人在一周內緩解痛苦也行啊!


在正規醫院,有資格做專科門診的醫生要求是主治醫生以上的,他們都經過多年的理論知識學習,地獄般的考試,專業技能訓練,看似簡單的詢問其實都是有針對性的,經過這些詢問,對考慮的疾病已經有大概方向,通過檢查示進一步做出明確診斷,並且對下一步治療做出基本掌握。

我們對疾病的診治原則是危急重症是搶救,對症等緊急處理為先,同時再完成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對慢性病,疑難雜病,不會對健康、預後造成即時影響的,要明確診斷再做處理,如果你癥狀明顯,對下一步診療無影響,醫生會予以一般對症處理。

作為一個長期坐門診的老醫生,我也想一上午就看個20號,我可以和患者慢慢解釋溝通,因為有些醫患矛盾確實僅僅是因為溝通時間不夠長。

但是在中國當普通醫生,上普通專科門診,我一上午4個小時少則40個,多則80個,不喝水,不上廁所,不挪動,說個不停,寫個不停,分配給每個病人的也就3-5分鐘,這3-5分鐘我的腦中不停地高速運轉,我要了解病情,做出基本診斷方向,要與很多疾病做出鑒別診斷,而後還要有證據來證明我,還要考慮醫保範圍,自費承受之類。

而且我們要吐槽的是:如果機器壞了,德國專家聽了一分鐘,畫了一根線,收了1000美元,劃線1美元,知道在哪兒劃,999美元,這就是知識技能的價值。但在中國醫生護士的技能價值是無法體現的。因為社會把你綁架到道德高地,讓你最好無償為人民服務,但是忽視人性後大家都必須承擔的後果是,醫生廉價服務-超負荷服務-服務質量下降-患者滿意度下降-醫患矛盾-醫生怨懟--醫護人員流失-現有醫生工作負荷更重-但管理層仍然維穩為主-服務時間更短-服務質量更低——所以進入惡性循環

所以你想讓醫生給你有充足的時間看病,你想檢查快快快,你想治療快快快-那麼你可以要麼是高級別幹部,要麼可以有,也捨得花足夠money看特診,看專家號(而且是限號的專家,但得付出時間去預約等著掛上號),要在普通門診得到綠色通道待遇,那很不幸告訴你,你的病就是危急重症或者是疑難雜症了。


在中國,是這樣的。

如果某一天,你去醫院後有個大夫圍著你看了半個小時,過一會兒他叫來了好幾個比他還老的大夫也圍著你看了半個小時,他們一起竊竊私語討論了半個小時,然後給你開了檢查,然後又讓小護士或者小研究生親自帶你去跑上跑下做檢查甚至插隊,然後找影像科大主任親自給你看,並提前好幾天出報告……你是否感到很溫暖,很溫馨?

那隻能恭喜你,你這個病十有八九治不好。


都本科了,應該會在提問題之前看看已有的回答吧?我個人覺得這個會是個好習慣。。。


遭罪等死的病,是不會讓你等一周的。等一周的檢查,就是這一周過去也不會怎樣。你說不檢查大夫也能看個八成,沒錯,但是剩下兩成就能把醫生坑死了。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醫療,這是個供給不足的行業,因為醫生的培養需要很高的門檻和很長的時間,所以,在任何一個正常國家裡,在保證基本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看病便宜和看病方便是不可能同時實現的,於是通常的做法是:

1.看病方便、快捷,服務又好的,肯定貴。

2.看病便宜的,請排.............................隊。

不信?你問問有機會出國的同學,或者去HK的也可以,看看是不是這種情況。

當然,你會說我們偉大的澀儈豬義國家,竟然同時實現了看病便宜(相比於國外)和看病方便(相比於國外),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犧牲了服務品質,於是,就出現了題主抱怨的「看一個病人的時間平均就3到5分鐘」(←其實,你還說多了,其實平均3分鐘不到呢)。

要想實現又快又好還便宜,那得看看IBM的Dr. Watson能否成熟到診療水平超過普通醫生。如果可以,這才會真正顛覆醫療行業的傳統。


如果你到後面覺得沒有治好病,或者有一種潛在的沒有能夠檢查出來的疾病出現的時候,醫生沒法拿出影像學或者檢驗的證據,那麼恭喜你,可以去領一大筆賠償金。即使診斷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診查疾病主要靠臨床癥狀和體征,現在就是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騙國家醫保和老百姓手中的錢。


推薦閱讀:

當一名住院醫生是什麼感受?
為什麼去醫院檢查的時候不能夠直接開一個窗口提前做驗血,而非要等醫生看一眼再開單子。嚴重影等待時間。?
身為一名醫學生,你如何看待如今國內的醫療環境?
教師、醫生這類職業的職業素質包括哪幾個方面?
為什麼不學醫?

TAG:醫療診斷 | 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