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使用新產品不撕包裝膜」?

小時候,隔壁王阿姨新買的單車,鋼管包裹著泡沫,多年至今,發現中間一根鋼管經過歲月的磨練終於沒了,不過另一很還殘缺的包裹著。 當今,看看您周圍的日常用品,冰箱、顯示器、手機、家用電器等等。 產品設計師對產品材質各方面的研究以及花費的精力歷經許久,結果確是被遮蓋在出廠保護膜後面?隨身商品除外,比如手機,概率比較小,一些電視顯示器音箱等等,很多從購買至報廢,黏貼在塑料、鋼材質上面的出廠保護膜還貼著。對此,個人很糾結各種產品材質存在的意義,而且經過日常使用,保護膜上面還會有指甲印,黏灰,可我問了身邊很多人,回答無一例外,特別是長輩,收到的回答:新新的撕去幹嘛,手那麼賤! 作為室內設計者,糾結這個問題已久,上來知乎問下大神們的看法,謝謝!


謝邀。

保護膜的存在滿足了我一大癖好,只要看到誰的東西上有這玩意我就會毫不猶豫撕掉。顯示器底座、冰箱、筆記本上的都不能忍,後來朋友們小到手機,大到買車都會把膜給我留著撕……

但是,膜還是很有必要存在的,目的不是交給使用者後的保護:

  • 半成品狀態,保護膜可以保護一些光滑表面在運輸階段不磨花;
  • 組裝階段一個組件需要經過多人手,保護膜可以低成本高效率保證不磨花;
  • 在成品運輸、流轉階段,即使有泡沫保護,但細微的震動還是會對一些所謂「鋼琴漆」表面造成不可修復的劃痕;
  • 一些工業路產品,如不鏽鋼、門窗型材則可以使產品在施工/加工階段不被磨花、留下污漬;

總的說來,保護膜的存在就是儘可能無損傷的交付給用戶,用戶撕不撕是喜好。留的時間久不美觀招灰是其次,很多時候會造成受高溫、停留時間過久無法完整撕去或造成色差。現在很多開始使用更加環保且顯檔次的無紡布、絨布罩包裹產品,好處是污染小,你沒法帶著這玩意用,對於一些無法接受磨花的人來說,它們不能杜絕微塵或布本身與產品的摩擦,還是會有細微劃痕。

至於一些人不捨得撕,可能是觀念遺漏問題。中國人對膜比較迷戀,沒有保護膜都會創造保護膜呵護。比如遙控器保護套、電腦屏幕保護膜、玻璃桌面保護膜等等,如果你細心留意,醫院也早早開通了修復業務呢。


新產品貼上保護膜,從生產角度當然是保護的問題。

但是,當進入消費者後,消費者撕不撕保護膜,其實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消費心理的問題。

首先先分析一下:

不考慮有些保護膜是用戶找不到的原因導致長時間沒有撕掉。大多數留下保護膜的人的心態應該是這樣的:

1、不撕掉保護膜,用的時間可以更長久一些。

2、不撕掉保護膜,用一段時間後再撕,感覺又象新的一樣。

從第一種心態來看:保護膜其實是一種安全的象徵,是一種潛在的節儉的心態。所以經常有老人說:你這熊孩子,沒事把這膜撕了幹什麼?

從第二種心態來看:保護膜其實讓用戶感覺有一種回恢復到出廠配置的全新的體驗感,能夠讓用戶花一份錢感受到兩次喜悅。

其次,設計一個小實驗:

如果有兩個物品都有保護膜,保護膜對物品使用沒有影響:

第一個物品只能使用10天,當你拿到手的時候你會撕掉保護膜嗎?

第二個物品可以使用10年,當你拿到手的時候你會撕掉保護膜嗎?

雖然沒有直接的測試,但是直覺告訴我們第一物品撕掉保護膜的比例應該較大。這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上述的分析。

那麼問題來了,第二個物品應該什麼時候撕掉保護膜最合適呢?

根據我的經驗,當保護膜存在一段時間,進入到可以撕的階段以後(姑且定義為撕掉保護膜能夠看到前後新舊程度明顯變化的時候),由於使用慣性,用戶一般是不會去撕的,必須等到相應的觸發機制後才會行動。比如:

1、你的保護膜自己翹起來一個小角,你看著比較彆扭

2、快過年了,家裡大掃除,希望所有東西都煥然一新,

3、熊孩子手欠(學術一點,就是沒有該物品過往經驗的人看到了保護膜覺得奇怪,順手就撕了)

以上三個觸發機制其實涵蓋了整個過程的:主體原因、客體原因、環境原因,更多的觸發機制可以自己去完善。

從上面分析基本可以看到,保留保護膜和撕掉保護膜的消費者心理因素是不一樣的。對於營銷來說,可以有兩個套路:

1、修改用戶習慣:宣傳撕掉保護膜,才能讓物品使用更長久(例如:撕掉保護膜,能夠更好地散熱,保護你的手機)相信很多人都會去撕掉保護膜。

2、利用用戶習慣:通過讓用戶撕掉保護膜的方式延長用戶的使用時間。例如:出廠的時候我在手機上貼三層保護膜,然後系統根據激活情況,分別在100天、一年、500天的時候提醒用戶撕掉保護膜,這樣有可能把一款手機的使用時長從15個月延長到18個月或者更多。雖然貼三層膜的這個概念感覺比較荒謬。但是從用戶第二個心態觸發,其實可以擴展。比如為用戶提供免費手機翻新服務,通過送後蓋、屏幕打磨,污漬清洗,讓手機顯得嶄新一些,延長手機的使用。


既然用戶有這種習慣,我想商家應該想一些兩全的方案。畢竟這也是用戶的需求。

之前鎚子好像出了低價換屏的方案(不確定 )?不管做的這麼樣,至少是在往用戶中心的思路走,我覺得與其改變用戶習慣,不如想想怎麼關懷他們。


那代人普遍缺乏美感,不在意撕和不撕的美感差。又普遍沒錢,買個電器啥的都是做好使用20年的準備,當然會好好愛護了。

—----------------------

我最討厭遙控器和自行車上有薄膜覆蓋了!


你可以順便設計保護套裝么!滿足下那些「膜」愛好者~還能賺點配件錢~

設計者說到頭來還是為使用者而產生的,不要去判定使用者的某些特質是對是錯,而是要發現和利用它們。

你看手機保護套設計起來又不需要太多智商,只需要各種賣萌/裝x就可以了,賣的還死貴,同理可以推廣到各種產品中啊,輕鬆賺錢啊╭( ̄▽ ̄)╮

(我一般都是趁他們不在,把膜全部偷偷撕掉,聽他們發現時發出的各種哀嚎,爽啊^o^,我好變態………)


就像小時候別人送了我家一盒進口巧克力 我媽一直不肯打開 活活放到過期一年後才發現 只能丟掉。這種省著以後吃/用,和希望能用更長時間的願望 多數是當年物質資源的匱乏造成的


凡是新買的帶套帶膜的,付了款到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撕膜拆套。手機也從不帶套貼膜,即使現在用的Nexus4這種前後都是玻璃的也絕不帶套,怎麼突然感覺患了強迫症一樣?

家裡的老人卻從來不捨得撕這些東西,各種桌子椅子電視柜上面都是鋪的塑料布、膜、報紙+玻璃。03年裝的房子,廚房櫥柜上面有保護膜,我媽一直不捨得撕,上面還有各種商標、認證標誌之類的,11年我回家的時候終於受不了了,立馬開撕,結果那些標誌已經深深的印到板材里。老人苦日子過慣了,一輩子節儉的近乎自虐,他們覺得賴好有張膜在上面貼著,至少能保護一下面板、油漆。個人認為還是窮怕了鬧的。


給手機貼個高檔膜是應該的。但是手機攝像頭上的膜都留著就太逗比了。

給筆記本配個內膽包是ok的,但是留著鍵盤區intel inside 的不幹膠是為了神馬,研磨手腕部分多餘的角質層嗎?

非要給液晶電視弄個防塵罩也不是不可以,但4k畫質的靜電宣傳貼也不拿下來,你是看電視還是看廣告呢。

花8萬塊買一對linn牌子highend落地音箱,用塑料袋包著箱體播放黑膠唱片又是怎樣的奇葩體驗?


不撕掉永遠是九成新

那是不可能的



從業人士告訴你,貼保護膜是為了出廠時候不要被刮花,完全是為了生產需要。


其實我有點想指責你的,但是想想就算了,這事我也做得不夠好


幾周前終於撕掉了我留在顯示器上4年的包裝膜!


推薦閱讀:

2B 和 2C 產品的需求點有什麼不一樣?
一款社交類產品的用戶是怎樣從零到十萬的?
如何寫好產品分析報告?
ifttt的現狀如何, 為什麼沒能長期流行起來?

TAG:產品設計 | 產品 | 用戶習慣 | 用戶體驗設計 | 反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