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中國傳統元素與動力裝甲相結合到一起?

我是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系的一名大四學生,在校期間通過社團的活動自學了關於COS道具的製作,所以在畢業設計選題的時候選擇了「中國傳統元素與動力裝甲相結合」的這一課題。我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初步的方案,有同學推薦我上知乎提問,期望有專業人士能提出更好地方案對我進行開導。希望能與對「科幻迷」、「影視道具」以「及平面設計」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或者感興趣的朋友進行交流。


日系動漫已經相當接近了,大把大把機甲概念的動畫含有傳統元素,做法值得參考。

總體設計方面,注意日系機甲、變形金剛都屬於人形機器人,體積巨大、結構複雜。實際的動力裝甲外骨骼類似鋼鐵俠的鎧甲,穿上之後還是人而不是機器人。其實鋼鐵俠的全身鎧甲製作穿戴起來已經極其麻煩,實戰的版本外形簡單的多,重型防彈衣加上四肢支撐、液壓驅動而已,還是步兵特種兵形象。

裝飾方面少而精,多年前見過一個印象很深的簽名檔圖片,全身現代特種兵裝備配上古代髮型和神態,扎了一根類似新撰組的髮帶,很有感覺,可惜找不到了。

還有個辦法,在中國武將如常山趙子龍的整套裝備和形象基礎上進行現代化改造,換材料換武器,突出現代戰爭熱兵器的暴力感和科技感。

中國鎧甲的鱗片結構形狀(尤其半圓形那種)已經類似現代防彈衣的陶瓷疊片結構了,多找一些DIY鎧甲的教程看看。把鱗片盡量做大一些並且改成碳纖維之類質感以示區別古代即可(可以用碳纖維貼紙)。然後手中的長槍換成反器材大狙、背後背一排顯眼的導彈,基本上齊活了。

動力裝甲的骨架關節、液壓驅動等活動部件很麻煩又不顯眼,盡量簡化或者省略。學校做東西工期要緊,十個項目九個一開始搞的太麻煩最後虎頭蛇尾,一個簡單粗暴按期完工的拿冠軍。

找個身材高大威猛的同學量身定做然後上台表演,臉用頭盔的面具遮起來,面具的造型和紋章可以仔細設計。

江門高三畢業生DIY鋼鐵俠 成本600元

美軍實用外骨骼動力裝甲,注意腿上細長的的液壓驅動油缸,該部分切勿模仿

各種趙雲畫像圖,COS的時候可以上面具


我不是學設計的,看了問題第一個反應是「水墨變形金剛」……


謝邀,這幾天上課比較忙,才看見邀請,不好意思。我並不是學設計的,只能儘力試答,希望能夠拋磚引玉。首先,題主的選題是如何將中國元素和動力裝甲結合在一起,那麼問題來了,挖掘機……啊不是,動力裝甲是什麼?動力裝甲的概念來自科幻巨頭海因萊因的名作&<&<星船傘兵&>&>。

&<&<星船傘兵&>&>初版封面。古色古香啊。

動力裝甲和外骨骼的思路類似,但是不僅僅是要實現增強人體能力的目標,同時還要實現非生物水平的防護力,環境適應力,具備完備的火力系統和通信系統,能夠提供各種意義上的軍事支援,總之就是把至少一個團的戰鬥力穿在一個阿兵哥身上的神棍設想。因為這個設想非常神棍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幾十年來數不清的影視遊戲書籍不厭其煩地描繪了各種各樣的動力裝甲。

比如我大士官長。

第二,問題的第二個部分「中國傳統元素」則是一個相當大的概念。廣義上來說,大凡是大部分中國人所認可的能夠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歷史積澱的事物都可稱得上是中國傳統元素,包括並不限於傳統建築,典籍,發明,名人,符號,風俗,語言文字等等等等。但是單純的將一個元素硬生生的加在設計對象上一般來說是不可取的,重點是提煉出多元素之中統一的風格,並將其融入到設計之中。

那麼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兩方面,一是設計動力裝甲的基本思路,二是能否找到適合加入並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設計元素。

首先根據題主的描述,題主就讀於視覺傳達藝術系,我個人認為題主的目標是偏外觀的美術設計,而不是偏考慮實用的工業設計(當然這種題材肯定考慮實際的比例要少一些),題主的問題更精確來說應該是「如何將中國傳統元素和現代科技風格的人型作戰機械結合在一起」。但是就我個人的理解來說,中國傳統元素的風格與動力裝甲的設計思路是有矛盾的。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動力裝甲的設計需要體現的是高度現代化的工業設計思維,也就是極度講究效率和功能性,在這樣的大前提下保證並儘可能提高其美觀程度(這是因為是科幻設計,真正的軍火設計美觀從來都是最後考慮的部分),從中體現科技的風格。科幻風的設計本質就是極度的效率與功能性(科)與不會喧賓奪主的美觀設計(幻)的結合,缺一不可,但是首位必須是「現代元素」。這是由於科學的本質屬性所決定,不管對任何國家,人種,團體來說,物理法則都是一樣的,所以動力裝甲的設計的目標也是類似的:要體現動力裝甲的作戰功能,要盡量少的花哨繁瑣的無用設計或是裝飾設計等等。

二,中國傳統元素——雖然多種多樣——但是要提煉出本質上的設計風格則很難不與「功能性」第一相違背。這是因為傳統文化(不管是那一國家的傳統文化)都是人類適應和低效率利用自然的活動的抽象體現。而在現代科學之前的時代,中國得天獨厚的條件又把自然經濟發展到了巔峰。很自然地,中國的傳統文化雖然「務實用」,但現代來看能夠與其他傳統文化體明顯區別開來的元素還是大體上有統一的裝飾性強,華麗繁複等特點。《左傳春秋正義》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因此可以說,正因為中國傳統元素是滿足當時生產力效率的非實用設計的極致,所以和機械設計追求效率功能極致的思路是有一些天然矛盾的。

需要說明的是,這並不是說中國傳統元素落伍或是比現代工業設計要低劣。我想要說明的是,這實際上是說,中國傳統元素設計和現代工業設計的追求是不一樣的,前者以裝飾性|儀式性|宗教性等為目標,後者以實用性為目標。中國傳統文化中實用性的設計也有很大比例,但是那些都是全人類共通的部分,好比說中國古代華麗精美的兵器都是裝飾祭祀只用之用,真正上戰場的都是樸實的殺器,沒有漂亮的鏤空花紋(減小強度),沒有零碎的裝飾(增加不便性)等等。因此如果無視這個主次的原則,很容易會導致設計出來的動力裝甲變成四不像。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

對比一下G武鬥傳和08MS小隊。廣義的看鋼彈之類的機甲也可以看作是動力裝甲的概念延伸。這裡同樣是鋼彈,毫無疑問武鬥傳不是嚴肅的科幻風設計,也能看出有中國傳統元素(畢竟日本人)的部分風格在裡面。不論優劣,但是陸戰型更能給人以概念中的「動力裝甲」的感覺。

綜上,設計「帶中國傳統元素的動力裝甲」要有嚴格控制中國傳統元素比例、讓成品不會背離動力裝甲概念的原則。但是更加具體的問題是,怎樣在堅持這個原則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元素並用比較好的方式盡量多的將其融入設計呢?鑒於中國傳統元素之多,我的建議是先考慮設計動力裝甲的造型的要素,然後尋找相應的可以配合的中國傳統元素。

題主需要設計的是動力裝甲的造型,這一過程是可以參考製作道具的流程的。題主既然提到有製作cos道具的經驗,那麼也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對我個人而言雖然沒有參與過原創造型設計,製作的大部分是有原設的cos或舞台道具,但是我認為不管是設計還是製作,考慮要素的順序都是最重要的。

第一步,基本的造型。在這一步要考慮的就是裝甲的基礎結構,這時候的設計決定了以後的大方向。裝甲是流線型的平滑風格還是多稜角的尖銳風格,武器內藏還是大量掛載,裝甲的形態是強調人型還是擬態化,是否有在某一方面的功能專精,考慮並定下來一個基本的設定之後,裝甲的大致形態久就會有一個雛形。之前我雖然有強調過武器的設計考慮要素全人類都是共通的,但是不同國家的設計上還是會有偏好差異,看看德系裝備和毛系裝備的精細標準與粗獷耐操的差別就能明白,在這一步上要有特色還是可以實現的(當然還是比較有限)。

比如:流線型風格-便攜的高殺傷武器-強調人型和下肢-型號「要離」-偵查潛入特種任務型裝甲

或者:厚重型風格-能夠大量攜帶軍需-不強調人型-型號「玄武」-高危地區活動支援型裝甲

大概這麼個意思。想好一個設定,然後從我門的歷史長河豐富的文化里找類似的元素去靠,然後通過這個元素還可以反過來再豐富設定。

第二步,結構細節的設計。這部分比較多,首先要考慮設計的動力裝甲外露的部分有哪些。大體上有主防護部分(裝甲)的多寡以及樣式還有覆蓋面積,關節部分的處理是什麼樣的風格(管線式還是材料包覆式或是發光處理等),是否有外露的動力裝置系統(蒸汽朋克的工業時代風或是逼格高遠的潔具風啊不蘋果風什麼的),之前提到的的火力系統,作戰必須的信息系統等等,以及最為體現個性化的身份標識系統都有很大機會將合適的傳統元素融入。

輻射的經典設計,大量的細節展現了末世的一角。

第三步,表面的處理。這一步會決定裝甲的表面質感,藉以表現裝甲的材質,最後是決定配色和上色。當然這些在最初決定整體風格的時候就是要考慮過的,不能完全割裂開來看。

以上過程不管是設計一個原創的裝甲還是用於製作cos道具抑或是模型原型製作抑或是3D的建模渲染都是類似的思路,整體上是相通的。具體到每一步的建議如下:

第一步的整體思路設計,鑒於我設計能力有限加之這是個人設計的基礎,不做具體的方案建議,只建議題主參考我說的原則和思路,先做一個大體的、具有明確方向的一個構想。

第二步的細節設計,根據第一步的原型添加適合的細部,個人的建議是功能性的結構不要試圖加入太多的傳統元素,原因如前所述。而在不影響動力裝甲本身應有的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在身份辨識/部隊標識部分上多動腦筋,比如如果是特種任務的精銳部隊的動力裝甲,我不會介意在其面甲上做出類似川劇面具的花紋,又或者火力壓制部隊命名為朱雀,給他們設計一個響應的logo之類的。當然傳統元素的融入既不能太刻意,而且也不要太扯淡…讓我們看個反例:

環太平洋的號稱中國風機體(雖然不是動力裝甲)。鑒於「三隻手」在中文裡的意思,實在很難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中國元素與機甲的結合……

第三步的表面設計,主要的建議是不要有任何太多的浮雕或是陰紋的設計,因為從防護性的角度來說,這都對材料的強度有不好的影響。另外是表面材料的質感方面,只要能和設定圓得上,還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的。正面例子:

孤(顯)島(卡)危機。設定是碳纖材料,那就做個碳纖維的樣子。我國傳統文化的絲綢緞子之類的元素可以應用上去,只要設定上能圓這個場,美術設計上得發揮空間就能增加。當然不是讓你把綢子掛在裝甲上,那樣單純的結果就是另一個答案里掛著綢子的擎天柱,只能做娛樂之用了。

再就是顏色方面,為的建議還是結合設定和實際做一套適合的方案,不要像不了解中國文化的老外一樣提到中國就是大紅色大紅色(參見環太平洋),作戰用的東西弄個大紅色實在是……大致就是如上建議,另外推薦樓題主觀看《Face off》(特效化妝師大對決,syfy的一檔很不錯的關於影視特效化妝與設計的真人秀),其中有很多值得參考的相關內容。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我覺得這個思路不錯

http://www.yaya.hk/blog/index.php/model-hangar/3502/


魔神壇鬥士


我記得聖鬥士動畫版里有個人造聖衣,就是你說的動力裝甲結合傳統。


頭盔頂上紅纓

大量採用札甲

肩甲有吞肩獸


有觀察過山紋甲的甲葉么?集美觀與靈活(柔軟可摺疊),對穿刺,劈砍,鈍器皆有不俗的防禦力(古代山紋甲多為高級軍官盔甲),神秘感(至今無實物出土,但各朝代的畫像與雕刻皆有此甲,中國獨有(甲葉形式為中國獨有,其餘甲葉都能在別國找到近似)。能不能把他科技化,未來化?也是個不錯的方向


推薦閱讀:

「休伯利安」一詞的出處是什麼?
如果製作一款《輻射:中國》的遊戲,你會怎樣製作它?
除了大劉以外還有哪些優秀的國內國外科幻作家?
想獲得《銀翼殺手2049》中的AR女友「Joi」需要實現哪些技術?
王晉康等人的作品與劉慈欣的差距(yi)究竟在哪裡,如何評價這種差距?

TAG:科幻 | 扮裝Cosplay | 中國元素 | 視覺傳達 | 電影道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