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有一種觀點叫「消滅貧富差距之不可能與不可以」,作者胥志義,大致內容搬運過來,原文更有看頭

一 兩種貧富差距

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既可用貨幣來表示,也可用消費來表示。貨幣上的貧富差距現在有統計,有數據,有研究,而消費上的貧富差距則無統計,無數據,也無研究。但消費上的貧富差距,即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也是貧富差距的表現,甚至是更主要更重要的表現。消費上的貧富差距比較難於用量化的方法來表示,比如住別墅與蝸居,都能遮風避雨,睡覺都佔四尺之床,只是生活空間有逼仄和寬大之分,由此帶來舒適程度不同,精神愉悅不同。這種不同很難用量化的方法來表徵。

二 市場經濟中貨幣累積與消費擴大的背反效應

在成熟和健康的市場經濟中,生產者追逐貨幣財富的行為,不僅表現在更多更快的生產非貨幣形態的產品或服務,而且表現在拚命使更多的人來消費自已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所以,生產者貨幣財富累積的過程,也是消費群體消費質和量的擴大過程。貨幣意義上貧富差距的擴大,可以轉變為消費意義上貧富差距的縮小。我把這稱為貨幣累積與消費擴大的背反效應。

三 消滅貧富差距之不可能與不可以

貧富差距是一種客觀存在。從消費意義上的貧富差距來看,人類有史以來就沒有消失過。

從理論上看,我們可以消除產生貧富差距的社會性制度性原因,但即便從理論上看,我們也無法消除產生貧富差距的社會個體差異。勤勞的,懶惰的;精打細算的,揮霍浪費的;聰明的,不那麼聰明的,恐怕一萬年之後還會存在。

  貧富差距無法消除的另一原因是非貨幣形態財富的有限性與人的需求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永遠存在。任何一種高新技術產品或我們稱之為高端消費的產品和服務,在開始出現時總是數量有限,不可能人人得到。而且,高端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傳統高端產品和服務消費大眾化了,新的高端產品和服務又會出現,以至無窮。這些高端產品和服務一出現,總要有人消費,短時間內又不可能人人消費。從理論上看,我們可以通過均分貨幣來達到人人平等,但即便從理論上看,非貨幣形態的某些產品或服務因其剛出現時有限而無法均分。所以,從消費上的貧富差距來看,永遠都會存在。

  貧富差距不僅不可能消滅,而且不可以去消滅。

  A,貧富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沒有差距,就沒有社會的發展。

  B,貧富差距是社會生產階梯型發展的需要。所謂社會階梯型發展,是指社會的發展過程,其實是一個高端產品不斷出現,並通過其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逐漸變成低端產品的過程。階梯是指產品由少到多的逐步演進。而社會在任何時段,都會存在高端產品,中端產品,低端產品,社會進步的表現一是高端產品(即新產品新服務)的不斷出現,二是高端產品變中端再變低端的數量演進。而要使這種階梯型發展得以實現,社會就必須存在貧富差距。

  這個世界爭吵不休,其實是在爭誰應該做富人,來獲得消費相對短缺產品和服務(或叫高端產品和服務)的權利。因為社會總有一部分產品和服務,不能所有人都去消費。我們應該讓那些對社會貢獻大,創造財富多的人,而不是那些通過權勢暴力欺騙手段獲取財富的人,來消費新出現並處於相對短缺的產品和服務。所以我們可以也應該去反抗和消滅不合理的貧富差距,使貧富差距合理化,包括財富取得的合理和貧富差距的合適,但無法也不能去消滅貧富差距。


要解決的,不是分配不均,而是分配不公


好多人答案都跑題了。

來說2句。其實學界早就有答案了。樓上也有同學點出了這個答案。

阿馬蒂亞·森認為:貧困(差距)是由於分配(不均)產生的問題。他因為這個題目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延伸,為什麼這麼說看後文)

怎麼解決?在馬克思理論中,不承認通過財政分配可以解決貧富差距問題,也不承認計劃經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通過合理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才能解決分配問題。

至於什麼是合理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是另一個話題。


關注「結果平等」的目的往往在於實現「程序平等」。因而,關注貧富差距的重要意義在於讓大家都面臨一個同樣規則的世界」。想要縮減貧富差距,著手點也在於此。

硬廣:人生而平等嗎? - 果程C 的回答


貧富差距不是問題。制度本身不透明,缺乏合理的制定和修正制度的機制,潛規則大於明規則。這些才是問題。

理由:

1.結果的均等,不該是目標。試問,如果無論付出什麼,得到的都一樣,誰還會去努力付出更多?

2.起點的均等,也是無法追求的。貧富暫且不說,美的和丑的,強壯的和多病的,都不均等,這些因素,人類的力量無法克服。

3.人類可以做的,就是商定遊戲規則。

4.規則應該是公開的,明確的,可執行的。就像賽跑規則一樣。

5.規則剛開始未必是完善的,但是,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協商修改規則的機制,不能隨便修改規則,也不能讓參與者沒有參與協商的權力。

回到問題:貧富差距對於社會的負面影響,就是造就了一群可以無償獲得財富的「富N代」,應對的辦法有:

1.鼓勵慈善。把富人給後代更好生活的慾望,引導向對名譽和信念的追求。

2.適當徵收遺產稅,贈與稅,但不可過度,因為,基因傳承的自私性無法遏制,過度遏制將影響人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


從經濟學原理來看陳志武教授是對的,工業自動化、粉絲經濟、流量變現和全球化所形成的馬太效應讓少數人、少數行業在勞動生產率上指數級增長超越了農業的線性和工業階梯形增長,而國內濫用的股權融資、票據、民間借貸和信託把槓桿用到極致,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把自己未來的收入加槓桿變現,而塔底的人卻只能隨行業波動,貧富差距就像南京的低價,只有更高,沒有最高。但這些創新模式有效的提高了社會效率,它是歷史潮流,政府要做的是放開管制和國有資產私有化,讓牛逼的人更牛逼。底層呢?改善福利就好了!陳教授簡直是神邏輯,畢竟站在美帝的立場上。動物世界是典型的自由競爭市場,一個獅群只有一隻公獅子,一個狼群只有一個狼王,稱王之後是等待被替代。利潤是企業的唯一追求,佔據壟斷地位的企業,獲取最大勞動生產率的行業一旦鞏固自身優勢就會失去創新動力,降低社會效率,就是已經稱王的公獅子,高高在上坐享其成,這是獸性,不需要經濟學解釋。我堅信人類社會的文明在於對勞動本身價值判斷的公平性,不因權利多寡、信息鴻溝和資本壁壘而改變,現在的貧富差距不是政府管的太多而是管的不夠,君不見國有資產流失、內幕交易橫行、資本槓桿泛濫、信息壁壘剝削底層民眾、權利尋租不止?文明的社會陽光普照,農民的價值、工人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不因他不懂互聯網、不懂金融、不識權貴而失去體面生活的權利。尊重社會的每一組分就是珍視這星空下的文明,人類不能回歸獸性。


謝邀!

應該還權於民,讓各地老百姓自己發揮智慧才幹來解決自身的貧困問題。


還是那句話,放眼全球,中國貧富差距不算嚴重。如果說嚴重,美國和中國同樣嚴重。

這是美國CIA的世界各國基尼係數排名,排在前三的是:賴索托、南非和波札那。這三個是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

(數據來源:The World Factbook)

由圖可知:

1)香港0.537,排在第12位,貧富差距比較嚴重;

2)中國基尼係數為0.473,排在第27位;美國為0.45,排在第41位。

這是維基百科世界基尼係數地圖:

由圖可知:

1)歐洲、加拿大、日本、韓國、哈薩克、阿富汗、衣索比亞等國,貧富差距較小;

2)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中非、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等國貧富差距排名前列;

3)中國和美國、俄羅斯、阿根廷處於同一區間。

有趣的是,有兩種類型的國家貧富差距小。一種是高度發達國家,如瑞典、挪威、德國、日本;一種是最不發達國家,如阿富汗、衣索比亞。

整體來說,發達國家貧富差距都較小。中國再過20年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可能整體貧富差距會縮小。


我國,現在有!

我國,古代有!

國外,現在有!

國外,古代有!

人的智商,情商不同,家庭所在區域,外部環境不同,再夾雜以運氣等不可控因素,貧富不均就是生而有之的,怎麼可能消除?

經濟越發達,貧富差距越大!

文革時期貧富差距相對現在較小,你想回去么?

原始社會貧富差距幾乎最小,你想回去么?

不正因為是貧富差距,智力差距等等,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么?


首先表明觀點,我們國家存在的問題是貧富差距過大,我們需要解決的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也就是說如何縮小貧富差距。而我對於成功縮小貧富差距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14年的基尼係數是0.469,處於比較危險的水平。可以比較的數據有13年中國是0.473,09年印度是0.33。

造成如今中國貧富差距過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權力尋租,它包含但不限於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腐敗。尋租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以前計劃經濟下的扭曲制度殘留。計劃價格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值就可以算作制度租金。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尋租的產生是作為扭曲相對價格的宏觀政策環境的必然結果。通過深化改革,簡政放權,長期看來這種尋租行為有望削減。

2.改革開放帶來的契機。改革開放20年可以算作少數人發家致富最輝煌的階段。這個階段中國逐漸放開了壓抑30年的市場經濟。很多有眼界或是直覺不錯的人都意識到這是個輝煌的時代,於是砸鍋賣鐵湧入市場經濟。他們第一次嘗到蛋糕的味道,他們是先富起來的人。但是隨著進入人數的增多,一部分商人漸漸地喪失之前的先發優勢,埋沒在競爭中。但不管怎麼說,很多人都富起來了,代表人物:馬雲馬化騰。

3.階級流動性不夠高。首先要說明地是,如今有很多人通過創業或是學習進入高收入階層,可是宏觀來看由官員和商人組成的階級壁壘讓無數普通人望而卻步,高考依然是突圍的最好方式。可惜地是,能成功的人很少。階級流動性過低,讓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需要提示的是,不僅是中國,很多其他的國家比如印度巴西阿根廷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至於基尼係數如此之高,我想是因為中國經濟體量過於巨大,使得這種問題被放大了。然而很多人把這種經濟問題歸因於社會制度,於是提倡社會制度改革。這種想法有屁股決定腦袋之嫌。畢竟上述非社會主義國家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嘛。

之前有說,權力尋租是政府可以通過改革逐漸弱化的。而隨著改革地深化,以前競爭不充分的市場的競爭會越發充分。如今的年輕人也可以借著科技革命的浪潮進行階級流動。由此來看,中國的貧富差距會逐漸縮小的,最終形成中產階級佔大多數,富人和窮人佔少數的社會結構。

之前有一個很有名的紀錄片,一個美國大叔說:中國最可怕的,不是它的共產主義,而是資本主義。中國的年輕人很奮進努力。看到中國就好像看到了幾十年前的美國。

幾十年後,我們是否能像美帝一樣呢?


如果這個問題可以在知乎上解決,那要政府幹嘛。


富起來的人終究是要移民的!剩下的都窮,貧富差距迅速縮小啊!

偉大的社會主義萬歲!


看了些答案實在是哭笑不得,中國70%的財富集中在0.4%的人手中,絕大多數人並不了解(不含知乎上的人)不知道,剩下的99.6%分配不多一點點的錢,就這還有人說貧富差距過大,說的其實是要不到薪水的農民工和在座的碼農(大家都是農,起個什麼哄)。所謂的基尼係數0.4隻是官方數據,你還真信吶?在這賣弄什麼聰明人就該富,懶惰的就該受窮,真不知道是因為屁股決定腦袋在裝傻,還是真的缺心眼。


先下結論,靠「計劃生育」(富人多生,窮人少生)+遺產分配調節可實現減少貧富差距。

1. 方法是鼓勵富人多生孩子,鼓勵窮人計劃生育。看起來很殘忍啊,窮人連生孩子的權利也沒了嗎?事實很殘酷,建國以來的社會實踐證實窮人確實越生越窮,越窮越生。自從計劃生育以來,獨生子女家庭要比家中有多個孩子的家庭寬裕很多,獨生子女匯聚了父親一家人和母親一家人,兩個家庭的財富,相當於打一出生便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這才有可能增加資本收入。這樣勞動力不是少了?沒關係,我們讓富人多生孩子。

2. 富人則必須強制多生孩子,比如10個以上。第一,富人本來就優秀,更大概率生出聰明,能力強的孩子,更多優秀人才才能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第二,子女多了,原先的財富會被稀釋掉很多,假設父母有100億,如果只有一個孩子繼承的話,他會100%繼承100億,如果有10個孩子的話,每個人頭上只能分到10億,如果到了第三代再稀釋掉10分之一的話,每個人就剩下1億了。如果這些富二代、富三代想回到他們父輩一樣的生活,就必須自己努力奮鬥、勞動,這樣才能減少那些混吃等死的富二代,讓他們把錢用到正途上來。這種做法其實可以看作現代版的推恩令。

這樣做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但也有辦法對付。

1. 如果富人死活不同意生怎麼辦?

如果只生一個孩子則收取50%遺產稅,生滿10個免遺產稅,這樣應該就沒意見了,實在不想生可以領養,這樣相當於讓他們承擔了一部分社會責任。如果我是富人,反正要領養,我肯定會挑那些聰明伶俐的孩子作養子,培養成才後能幫助自己的孩子管理企業,自己的孩子沒得選,但要挑就挑最好的。

2. 領養孩子不就是把自己的財富分給外人?

領養成功的,在法律上斷絕孩子與親生父母的法定關係,其父母沒有其孩子的法定繼承權,除非孩子立遺囑饋贈。孩子天生不會對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有好感,法律又框死後外人就不可能繼承了。

3. 自己孩子遺產分99%,剩下1%讓9人分?

可在法律上規定遺產繼承人繼承份額之間不得超過100倍,超出作遺產稅收入國庫,應該就OK了。

4. 有資本金後不再勞動了怎麼辦?

收不勞而獲稅,所有公民一年必須工作滿200天,不滿的收稅。稅率按社會平均收入的兩倍算。這樣一般不會掛靠公司了,公司里如果每個股東的孩子都來掛靠,公司根本就提供不出那麼多閑職,閑人多了還可能拖垮公司。

這套方法下來,過個三四代貧富差距就會有相當大的縮小。


我認為不是中國式的解決方式最終不是消滅差距,而是填補差距。

大致意思就是,逐批插入所謂中產階級,例如未來的醫生,律師等精英知識分子,將這些人的身份地位和收入提高,用來填補最窮和最富的斷層,給底層摸到希望的機會

這麼做,不會過分的觸及最高利益者,還能不動聲色的將一部分社會資產轉移到中產階級,而且因為遙遠的大山變成了若隱若現的小山丘,就會讓人感覺口袋裡的錢少了,我也比以前過得好了

所以要堅信,貧富差距一直會存在

未來,少數窮人只有靠自己走上中產階級,更少數有志向的窮人能直接成為資源佔有者,剩下的窮人,以後只會越來越窮,所以才要不斷努力


為什麼要解決? 追求平均主義嗎?

雖然風風雨雨還不一定爬得過人家,但是享受從下往上爬的感覺不是挺好的嗎?或者在路邊欣賞欣賞風景不是挺好得咩?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