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多省自曝家醜 GDP 注水?


所謂的自爆其實根本就不是自爆,只是給當地政府一個台階下罷了。

早在六月份,中央巡視組「回頭看」的時候就提到內蒙

有的地方經濟數據造假;黨建工作抓而不實,黨內政治生活不夠嚴肅,有的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選人用人制度執行不夠嚴格,「帶病提拔」、違規用人等問題時有發生;全面從嚴治黨不夠有力,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嚴,公款吃喝等問題禁而不絕,國土資源、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存在廉潔風險;上輪巡視指出的文山會海、超職數配備幹部等問題整改不到位。

而這次所謂的自爆,主要是講財政收入有水分,該文其中一段如下: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曝家醜」:自治區政府財政收入虛增空轉,部分旗縣區工業增加值存在水分。財政審計部門反覆核算後,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佔總量的26.3%,同時調整了2017年收支預算預期目標。調減後,2017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03.4億元,比2016年公布數據下降14.4%,剔除虛增空轉因素後同比增長14.6%;經過初步認定,應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基數也相應核減。

就在半個月前,2017年12月23日,審計署公布了《財政部關於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情況的報告》,其中對地方債處置的態度如下:中央絕不對地方債兜底!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堅決打消地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買單」的「幻覺」,堅決打消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底的「幻覺」。 從財政部的報告可以明顯的看出決策層的態度——中央財政絕不兜底!

內蒙古此次所宣布的統計數據造假,真的讓人瞠目結舌——僅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就調低了1/4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核減了四成以上!債務危機要想避免爆發,最基本的前提是財政收入可以償還利息,可是內蒙古財政一下子減少了1/4多,那麼,還本付息的壓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此外,規模以上工業原本是創造稅收的關鍵部門,如今這一塊的增加值瞬間削減四成以上,所以後續的財政收入也就岌岌可危! 不誇張的講:內蒙古的地方債快撐不住了!

早幾日,關於無錫地方債的謠言傳遍網路,雖然被證明是造謠,但是從這一事件背後,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地方政府破產的預期不是在削弱而是加強了!在中央決定不兜底之後,有錢還債的地方則想辦法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沒錢償債的地方,已經做好了賴賬的準備——比如,主動承認數據造假,到時候不是不想還,是真的還不起了!

隨著遼寧承認GDP造假,內蒙古承認財政收入造假,還會有更多的省份加入其中——不為別的,就是為了逃避當年舉債的責任!舉債的時候,地方都是在對賭中央財政在債務爆破之前為其兜底,就像當年教育產業化各大高校瘋狂擴校,原本說好是自負債務,到最後還是中央財政買單了——有了這樣的先例,地方抱定類似的期盼,自以為穩定大於天,所以中央不可能讓地方債爆破。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正式施行,許多人漠不關心,然而這個《存款保險條款》就是明白無誤的為你解決了銀行破產之後怎麼辦的問題,50萬以下的存款全賠,超過50萬的就呵呵了!又有朋友會驚訝了,銀行破產,怎麼可能呢?當然,你以為不可能嗎?

要知道,再小的一家銀行,體量也是相當的龐大,要讓銀行破產,這待需要多大的壞賬呢?答曰:地方債!所以,任何政策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只不過太多的人只是後知後覺,等到危機到跟前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噢,原來這麼回事!」更不要替許多嘲笑著肉食者鄙的人,還洋洋自得的以為自己聰明百倍了,其實,你的所有角色不過是按照人家設計好的劇本去演罷了!

2017年7月14日,金融穩定工作會議召開;11月8號,局委掌舵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12月23號,財政部發文中央絕不對地方債兜底;1月3號,內蒙古承認財政數據造假——政策層面,都是連貫的而非割裂的!當一個醫生不收紅包而感動中國時,我們應該明白其潛台詞是醫生收紅包是的事實;當金融穩定提到最高級別的會議日程時,我們也應該明白金融不穩定已經上升到影響大局的層面,危機也就不言而喻!


意料之中。我是包頭人,包頭應該算是內蒙經濟最好的城市之一了。但我本人對內蒙經濟很悲觀。就拿包頭舉例吧,大概從10年算起吧,因為中國的鋼鐵需求飽和,包頭的支柱產業包鋼就大量減產,很多工人工資都減半。這兩年,包頭的一機二機等廠子,工人都是工作兩天,休一天。(因為我有親戚在一機,這個我很清楚)可能有些朋友會說這些企業不景氣還有其他企業呀。可是要知道的是包頭是個重工業城市,,這些國企是包頭經濟的核心,可以說包頭大部分的企業都是從事鋼鐵加工相關產業的,連包鋼都不景氣了,其他企業的境況可想而知。那除了重工業企業,還剩下什麼呢?輕工業企業?以前有紡織廠,倒閉了。高科技產業?幾乎沒有。

那這些年包頭是靠什麼維持GDP呢?

一 一條路一年修好多回。

二 著名的北梁工程,就是將大量的落後民房拆掉。然後建樓。這一點確實沒的黑。政府工作做的很到位,拆遷群眾得到妥善安置,沒有出現強拆。

三 建很多的商場,還有公園,居民樓。我們全市282.93萬人,這幾年人口幾乎沒怎麼增長,而且經濟明顯不景氣,這幾年居然新增了四個大型商場,你敢信?好多商場幾乎沒人。政府新建了很多公園,我們市的綠地面積佔比在全國城市綠地面積佔比的排名中能排前幾。不過,這項工作也有它的意義,比如政府把好幾處臭水溝通過水質凈化等工作改造成公園。我到目前都不確信包頭真的需要這麼多的居民樓和商場嗎?如果不需要,又是怎樣的後果?

四 鄉村建設。這個可能所佔比例不大,但也佔一部分。我爺爺奶奶住在農村,村子裡很多房子都很破舊,而且路都是土路,這兩年施行惠民工程,政府補貼錢給村民修房子,村子裡修了水泥路,還裝了路燈,春天政府給村民免費送小雞崽,村民從政府那裡每拿十隻,等冬天的時候歸還一隻成年雞就可以,以及大病保險,自然災害險等等,還有設置特困戶補貼,我爺爺今年得了癌症,然後村子裡給我爺爺奶奶評了特困戶,爺爺看病只需要花5%左右的醫療費用,雖然爺爺去世了,我們所有人都非常感謝政府。

說了這麼多大家發現沒有,這麼多項工作沒有一項工作是可持續創收的。沒有一項是可以創造真正的經濟價值的。

而且居民也能明顯感覺包頭的工作越來越不好找。這一點讓我非常擔憂。我的太爺爺輩是山西人,我太爺爺輩的人是通過走西口來到包頭,我們曾經回我太爺爺的故鄉山西偏關探親,那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呢,那是一座除了去政府機關工作以外幾乎找不到其他工作的城市,無論你學歷高低。這做城市零幾年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年輕人要麼去外地打工,要麼接手父輩的飯店超市,勉強的活著,大家可以想像這是怎樣的絕望,全然看不到希望。我非常害怕有一天包頭會淪落至此。

關於內蒙的GDP造假,有人說應該是一直都這樣。我倒並不這麼認為。眾所周之,內蒙古的鄂爾多斯,東勝因為產煤前幾年非常的富裕。當時大量的外地人口遷到鄂爾多斯,各行各業都很繁榮,曾經聽過有關鄂爾多斯的一件事情,有人說鄂爾多斯因為外來人口多,就要造很多房子,後來實在沒地方造房子了,房地產商一拍腦袋決定把新建的六層樓拆掉,改為高層。這種傳聞是真是假我未曾考證過,不過既然有這樣一個說法,也可以從側面看出鄂爾多斯的繁榮。至於東勝,我曾經在前幾年聽一個東勝人得意的說我們東勝的物價,樓比北京要高。不過後來政策變更了,煤沒法再開採(從外蒙古進口煤要比在內蒙古採煤便宜的多,具體是怎樣的因果,太複雜,我就不細說了)很多民間的融資都破產了,很多的鄂爾多斯人,東勝人的錢都被捲走了,經濟不景氣,很多去東勝,鄂爾多斯打工投資的人也都走了,這倆個地方經濟越來越不景氣。留下來的是沒人住的房子,不再繁華的城市,還有在經濟繁華的時候新建的城市,康巴什,成了鬼城。然後GDP就下滑了,現在怎麼辦?有人說那就如實報唄。你這是開玩笑。假如你是自治區領導,你把數據如實報了上去,上面問為啥你們自治區GDP下滑怎麼厲害,你能說我們自治區經濟全靠挖煤?那和你和領導說我的項目全靠同事完成,因為同事生病了所以完不成有什麼區別?所以,怎麼辦?只能造假,我估計上面也知道這種情況,所以才給了內蒙這麼一個台階下。

我真誠希望包頭可以真正興辦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吧。希望內蒙經濟像它上報的那麼好。不過未來的內蒙何去何從,到目前為止,我無能為力,也無法預測。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實在是不知道內蒙會走向何處的我,離開了內蒙,到了一個南方城市讀大學,讀了計算機。這兩年一直在堅持寫代碼,我不能說我因為熱愛而選擇這個專業,當初這麼選更多的是因為這幾年計算機的前景較好,我希望自己可以有真正的本事,可以實現自我價值,我希望在風暴來臨的時候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和家人。願所有人都好。

最後包頭真的是一座很棒的城市,這裡綠地面積寬廣,空氣清醒,生活便利,所有人都很和善,歡迎你們來包頭旅遊。


以前營業稅吹牛是隨便吹的,反正都是地方自己收。現在營改增之後,國家和地方五五分成。(感謝 @古月竹 指正!)簡單說,吹牛要繳稅了。地方在稅收上每虛增一個億,就要往裡面往裡面自己填5000萬。

說什麼壯士斷腕都太好聽了,主要經濟數據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GDP一片向好,稅收卻下降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地方是不得不向中央坦白。省一級還好,我們隔壁市有個稅收負增長四分之一的,都是營改增對數據泡沫的擠壓效應。


什麼叫自爆?無非就是上頭說不追究罷了。

法不責眾,人還得用,不然就不是滑坡式倒台了,就成泥石流了。

內蒙的問題跟東北一樣,情理不分,官場商場的潛規則與默契太多了,官場是講理的地方,不是講情的地方,講多了就沒了天理了。

我記得之前寫過一些關於包頭遼寧發展對比的東西,記得最後寫了一句,希望昆都侖和艾不蓋可以對它的子女溫柔以待,而不必壯士斷腕。

現在看來,內蒙的領導們並沒有壯士斷腕,希望經濟也不需要。

內蒙經濟本就薄弱,這兩年又連年下滑。數據再好看,老百姓親身體會不會騙人。70年大慶辦成什麼尿性大家有目共睹,還不如隨便哪個大學開個畢業晚會水平高呢。這回估計是上下加壓,數據造假已經兜不住了,不得已而為之。

不過既然中央不追究了,那就希望領導們能夠從頭開始,做點好事實事,最起碼抓一抓經濟(不是通過基建和炒房那種抓),改善一下民生和就業。

內蒙本來重工業和能源類國企就多,供給側改革實施以後失業率難免提高,經濟又差,承接不了這麼多下崗員工。這算是內蒙人面臨的最大困境,也算是最大的機遇吧。東北市場化程度太低,內蒙又何嘗不是呢?希望內蒙其他盟市也可以藉此機會像鄂爾多斯那樣谷底反彈吧。

最後還是那句話,希望流淌了千年的昆都侖和艾不蓋可以對它的子女溫柔以待,而不必壯士斷腕。


我也加把戲。以下純粹瞎扯:

國家收稅心裡有數的。東北和內蒙古經濟以國企為主,收支都有國資委管著呢,逃國稅可難了。你GDP報高了,地稅不少了吧,國家撥款就少點。什麼 真實GDP沒那麼多,缺錢?自己扛著吧。

你東北可好,GDP增速那麼高,還搞出大面積國企虧損,社保窟窿也是第一個包不住的。還發動輿論「救救共和國長子」?不先抓下一大堆官員,那豈不是讓中央為你的瞞報出錢?別的省學了怎麼辦?

再說了你那麼多東北官員接著造假的GDP,要麼曲媽媽那樣拿著幾億出國了,要麼坐上了陞官直升機,都到北京了。不給你嚴懲,以後怎麼管別的省?看看人家內蒙,官員在本地熬著,社保也沒那麼大風波。自己瞞報自己抗,這才叫乖。


意料之中。

全國的GDP統計相對來說是比較準的,而每年各省的GDP相加比全國GDP都要高上不少,這就說明總有某幾個省份甚至大多數省份的GDP數據都有造假。

嘛,我寫這個答案就是為了反駁某些質疑全國GDP統計數據的答案。全國的GDP統計和各省的GDP統計是兩個部門做的,因為某個省的GDP數據注水從而推斷出全國的GDP數據也注水,邏輯是不通的。


外媒是這麼報道的,包括下半年嚴格貫徹環保標準,大量關停污染企業,都解釋為為了調底增長率,最後發現增長率還是太高,這年底擠一波水份(這裡面保括了一部分被雪藏的),它們認為中國2017年的實際增長率應該在8%以上!

認為中國多年來平滑的經濟增長曲線是通過「欠時虛報、豐時雪藏」實現的。。。

就問你們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2018.1.13更新

又一省曝出GDP水分:天津濱海新區1萬億GDP擠掉1/3

原來是天津

根據天津市商務委網站消息,於2010年合併而成的濱海新區,2016年GDP為10002.31億元,同比增長10.8%,成為全國首個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國家級新區。此次調整為6654億元,意味著濱海新區2016年GDP縮水3348億元,縮水幅度達三分之一。

這水注的,這鍋得誰背呢?

再預測一次,下個是山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1.8日更新

看樣子下一個勇曝家醜的是吉林吧。每個省都注水,只是多與少的問題罷了。

居然還有人認為南方省份隱藏GDP,估計這種人考試的時候也會故意答錯題給下次留足進步空間吧。

—————————————————————————

原答案:

中紀委:內蒙古、吉林經濟數據造假

這事是2017年上半年中紀委巡查的時候查出來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自曝家醜。

現在搞出這麼個新聞意思就是不會像遼寧那樣追究了,內蒙官場算是平安落地了。下面回答的這些吃瓜群眾你們自己加戲太多了。


官僚資本最喜歡講信用。

仁義道德,信用社會。在嘴邊上,搞進位度里。

不好意思我今天要說實話了。

受法律和道德約束的是普通民眾。

我所認識的資本家,無一不與官僚相勾結,無一不遊走在法律邊緣——不查則已,一查全是犯罪事實,大家估計多少都能明白。不明白就看看那些地產商們的奠基儀式上都有誰出席吧。

講個更刺激的。

之前在老家,跟師父辦過一個縣城書記的案件,受賄退贓還退多了,呵呵。在庭上裝腦血栓手抖個不停,提供了醫院報告最終監外執行。

當天晚飯上(判決十年完就出來了你能信么,我一個律師三觀都毀了)他拿筷子夾配菜里的花生豆,我要說俗一點才痛快了,簡直6的一筆。

上面這個事情完全真實,但出於職業要求我必須保密。

GDP造假算個屁。


在哪看的不記得了,大意是:宋初某地得到朝廷安置的幾頭駱駝,不久即死,然而地方賬目不敢如實記錄,乃謊書駱駝非但沒死,而且還繁殖了。之後歷任地方官都不敢讓駱駝死在自己任上,於是這些死駱駝就在賬本里繁殖了幾十年。直至東窗事發時,賬目上的駱駝已經有數千頭之多了……

實在慚愧的是出處實在想不起來了,特乞哪位高人教我,感激不盡!


唉,當年也是信誓旦旦說自己沒造假的:

統計局回應GDP造假質疑:有準確的基礎數據-中國新聞網www.chinanews.com圖標

昨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15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GDP同比增長6.9%。這是1990年以來中國全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這一數據達到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去年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定下的「7%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

統計局回應「GDP造假」質疑

  昨日的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有媒體和研究機構對中國GDP增速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甚至有一些人認為中國GDP的真實增長在5%以下。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回應稱,中國GDP核算有紮實的、準確的基礎數據,有制度、體制和機制保障。

  王保安表示,所謂體制和機制保障,是指100萬「四上」企業是聯網直報,企業直接進入國家統計局的聯網直報系統報送數據,中間不存在有人干預或者修改數據的可能。這是很重要的機制保證。

  他同時表示,我們的統計數據核算的方法是與國際接軌的,機制是有保障的,而且數據的質量也有法律保障。《統計法》對於數據造假有明確的懲處規定。

但是呢?東北多地GDP造假 縣域經濟規模超香港

多年來,地方GDP「增速高於全國、總量大於全國」的統計亂象引發公眾質疑。近期,東北多地官員坦承,各地紛紛在給統計數字「擠水分」,並反思統計數據造假之弊。

  調查

  數據至少有20%的水分

  「如果統計數據不失真,東北經濟發展後勁今天不至於此。」吉林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振起認為,倘若依照各地彙報的產業成長性計算,東北一些縣域經濟規模都超過香港了。

  「相關部門做過一些核查,有些投資數據至少有20%的水分。」黑龍江省工信委投資規劃處處長官英敏證實。僅黑龍江省自行「擠掉」的投資水分,近兩年每年至少數百億元。

  2013年,黑龍江省黑河市虛報項目投資19億元,按當年統計公報披露的223億年度項目投資總額計算,「注水」比例為8.5%;遼寧省岫岩滿族自治縣虛增財政收入8.47億元,超過同年實際財政收入的127%。

  黑河、岫岩等地的「數據注水」醜聞,今年1月份分別由中央紀委監察部、國家審計署以《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關於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向社會公布。

  自去年2月底開始,中央第四巡視組、第十一巡視組、第八巡視組先後向吉林、遼寧和黑龍江三省反饋巡視情況,各地對經濟「數據注水」問題反映強烈,各巡視組也都將之列為黨風廉政和作風建設的突出問題進行反饋要求整改。

  反思

  數字好看經濟很難受

  前幾年,東北曾流傳這樣一副對聯:「上級壓下級,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級哄上級,層層摻水,水到渠成」。

  「如果不是當初吹得高,現在也不會掉這麼厲害。」一些基層官員反映部分經濟數據造假嚴重,不僅GDP增速、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等數據「大水漫灌」,甚至連棚戶區改造、城鄉居民收入等數據也被篡改。

  為了維護虛高「注水數據」不露餡,一些地方官員甚至採取「無收入來源空轉財政收入、有收入來源的列收列支及借款繳稅、違規調整入庫品種和截留侵佔上級收入和違規提前徵收稅款入庫」等更為隱蔽手段,在公共財政收入上大做手腳。

  儘管各級官員都深知「注水數據」的危害,但面對來自上級考核、地區競爭和自身升遷等壓力和衝動,最終往往還是硬著頭皮「層層分解指標、人人攤派任務」。

  「東北黃金十年兩位數的增長,數字挺好看但經濟很難受,弄到最後各省都在擠水分。」阜新市副市長金東海說。

  措施

  調整考核指標並嚴懲作假

  「注水數據不是騙國家就是騙百姓,一定有個人利益在裡面。」遼寧省鞍山市經信委副主任孫禕明等人認為,當前,要保證經濟數據質量就必須完善統計問責制,追究涉事官員的責任,確保擠干經濟統計數據中的水分,對造假行為予以嚴懲,讓幹部吹不起「數字牛皮」。

  為徹底解決數據「注水」問題,東北三省以中央巡視組反饋整改為契機,自去年以來重點整飭經濟數據弄虛作假行為。

  黑龍江省制定出台《黑龍江省產業項目推進責任主體考核辦法》和《反對弄虛作假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工作方案》,調整考核指標和分數權重,對統計指標進行規範。

  吉林省採取調整全年GDP增速,改進各部門和市(州)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指標,以拓展延伸「德能勤績廉」考察範圍和內容為重點。

  遼寧省調整財政收入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取消利用外資指標和城區財政收入指標考核排名,調整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對寅吃卯糧、空轉收入等問題開展自查整改,堅決遏制財政收入征管中的弄虛作假行為。

  據新華社電

於是中國青年報:坦承GDP統計問題 不讓造假者心存僥倖

GDP注水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投射出地方的政治生態。

  -----------------------------------------------------

  1月17日,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開幕。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對外確認,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被注入水分。(《新京報》1月18日)

  遼寧GDP注水的問題其實早非什麼秘密。2015年年底,就有媒體報道「東北GDP『注水』驚動中央巡視組」。GDP注水不止一地,多年來,地方GDP「增速高於全國、總量大於全國」的統計亂象,早已引發公眾質疑。不過在很多時候它們成了「房間里的大象」,少被正面回應。這也正是遼寧省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坦承GDP注水問題,格外引發關注的緣由。

  承認問題是改變的起點。去年8月,遼寧省委在巡視整改通報中也指出:「對全省各地區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進行嚴格評估審核,做到基層數據準確、宏觀數據匹配,指標統計數據客觀真實。對經濟數據造假的,一經發現依紀依法追究責任。」遼寧的GDP數據在過去數年間存在注水問題,甚至一些縣區數據有20%~30%的水分,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由發現到承認到開啟糾正,提供了一個值得解剖的樣本。

  一方面,如何防範GDP注水?遼寧一位地級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稱:「不客氣地說,在經濟數據上,前一任挖了一個巨大的坑。」結合此前遼寧省「一把手」落馬一事,這位地方官員所指應該不難理解。那位落馬「一把手」的任職時間,與遼寧在2011年至2014年間的GDP注水時間高度重合。那麼,值得追問的是,若無原負責人落馬,該省GDP注水的風氣是否能夠止住?沒有中央巡視組的巡視,類似問題能否被發現?這或多或少證明,GDP注水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投射出地方的政治生態。

  另一方面,近年來,包括遼寧省在內的東北經濟陷入低谷,讓之前的GDP造假和注水原形畢露。那麼,假如遼寧的經濟依然能夠保持過去的發展勢頭,相關方面對GDP注水危害性的認識,是否會如此積極與深刻?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令過去經濟領域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更易於暴露,這是事實,但決不能等到問題掩蓋不下去了才正視。經濟平穩發展時,要防止注水式的「錦上添花」,經濟步入低谷時,則更要防止注水式的「雪中送炭」。這考驗經濟數據統計的嚴肅性。

  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官員考核的唯GDP化。近年來,國家下調了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並糾正官員考核的唯GDP傾向,這對於官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積極的正面引導。但是,依然不能低估官員對GDP數字的依賴,不能放鬆對統計數據造假的警惕。比如,在強化統計環節的制度監督之外,還可以考慮以社會民間機構的統計數據為參照,形成多元化的統計數據供給局面,從而形成政府部門統計的橫向監督,更易發現異常的數據。

  省級政府工作報告不迴避GDP注水,某種程度上是對GDP造假這一公開秘密的「脫敏」。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GDP統計問題一直處於某種「失言」的境地,不僅為查處和糾偏帶來了難度,也無形中增加造假者的僥倖心理。遼寧的例子證明,坦承GDP統計所存在的問題,天並不會塌下來。因此,理當有更多地方敢於曬家醜、揭蓋子,提升對官員數據造假的追責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深刻反思其中的原因,從而為建立制度化的統計造假防治體系打牢基礎。

GDP統一核算改革方案通過 省級GDP有望由國家核算china.chinadaily.com.cn

6月26日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若干文件,其中有兩個文件與統計有關:一個是《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另一個是《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這兩個文件把近年來各方對「統計造假」和「統計問責」的關注,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地區生產總值(GDP)直接反映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然而,這個指標多年來飽受爭議,原因就是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地方GDP總和超越全國GDP總量的怪現象。為此,各地近年來一直推行GDP「下算一級」的統計辦法,以擠出GDP數據里的「水分」。

此次對GDP核算進行大力度改革,有望將地方已在實行的GDP「下算一級」擴展至省級層面,各省份的GDP有望由國家統計系統核算。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各省份的GDP原來以地方核算為主,改革後將以國家核算為主。如果此項改革推行順利,GDP「下算一級」或將從2018年開始推行,這將成為國家統計局的一個重頭任務。

GDP核算改革歷經13年終推出

6月26日的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兩個與統計相關的文件,這在以往的中央會議中並不多見。

關於《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會議指出,推動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要堅持真實準確、規範統一、公開透明的原則,改革核算主體,改革核算方法,改革工作機制,提高核算數據質量,準確反映地區經濟增長的規模、結構、速度。

我國的GDP核算始於1985年,主要採取生產法加部分行業的收入法來核算,並實行分級核算,即國家核算全國的GDP,各省份核算本地區的GDP。

核算GDP所需的基礎數據相當多,據記者了解,僅國家統計局報表中就有3000多個指標與GDP核算有關。因此,在進行大面積的統計調查時,如果一部分數據不真實,將直接導致GDP數據失真。

為使GDP數據真實準確,自2004年開始,國家統計局開始推行GDP「下算一級」,通俗地說,由國家核算省一級GDP總量和增速,省一級核算地市一級的GDP總量和增速,地市統計局核算縣一級的GDP總量和增速。此前,「下算一級」已經在各地「試水」。

據記者了解,北京、上海等地從2005年開始就已經對下屬區縣進行GDP核算,當屬首個吃螃蟹者。

由於北京、上海作為直轄市對下屬區縣的管理力度比較大,當地政府為了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的情況,要求下一級統計部門提供數據,推行起來相對容易。但是,對於全國其他省份來說,難度就會大很多。也因如此,這項改革推出後步履維艱。

直到2010年,國家統計局時任局長馬建堂在統計工作會議上指出,2010年要抓緊提出國家統一核算地區GDP方案。2014、2015年,國家統計局又再次強調繼續推行GDP下算一級,並將建立試點。

終於,在2017年的6月26日,歷經13年之久的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全面推出。

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後,各省份的GDP或將由國家統計部門核算,GDP核算「下算一級」全面鋪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民經濟核算中心專家蔡志洲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此次對GDP核算進行改革的舉措意義重大,將改變過去各地統計局先算GDP,再由國家統計部門聯合審查的方式,避免了各地市GDP加起來大於全省份GDP,以及各省份GDP加起來大於全國GDP等「數字打架」的問題。

國家統計部門有能力核算地方GDP

在省級以下實施「下算一級」改革之前,各地對GDP核算採取的是「下管一級」。

所謂核算「下管一級」,是指下一級政府統計數據,需經上一級核定;而「下算一級」,則是直接由上一級政府的統計部門核算下一級的統計數據。

葉青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下管一級』和『下算一級』,兩種方法統計出來的數字肯定會有一定的差距。『下管一級』,GDP核算以地方為主,國家統計局進行審核。『下算一級』,以國家統計局為主來核算,算好了再告訴地方,並由上一級統計部門核算和對外公布,能夠保證GDP不會造假。」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獲悉,各地已經為「下算一級」進行了準備。從實際情況看,各地實施「下算一級」的時間也不統一,有從2005年就開始實施的,如前述所說的北京和上海等直轄市;也有近幾年才開始推行的。比如,湖北省GDP核算由「下管一級」過渡到「下算一級」,是從2011年開始的,江蘇是從2015年開始的。

不可否認,之前由於不少數字被賦予了考核政績的功能,普遍存在的攀比現象或多或少削弱了統計工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某些統計數字的真實性。對此,葉青感同身受,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過去我們自己算的時候,領導可能會給一些壓力,現在出台《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因為本級統計部門不能算自己的GDP。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強統計力量,讓這個數字更真實,更全面,更完整。」

原來由省級做的統計工作歸到了國家層面,現實的問題是,國家統計部門有能力核算地方的GDP嗎?

「沒有問題。我們現在提供的數字已經越來越少,國家可以從各個部門拿到比如工業、財政、金融等領域的數據,而且數據都可以到省一級。國家統計局有了這些數字,當然就能核算這個省份的GDP。」葉青很有信心地說。

多原因致連續多年出現各地GDP之和超全國的怪象

近年來,各省份GDP之和與全國GDP存在差距一直飽受詬病。比如在2006年,各地GDP之和比全國GDP總量多出1.5萬億,到了2010年,這一數字為4.9萬億,2015年為4.6萬億。

不僅各省份GDP之和與全國GDP總量存在差別,GDP增幅也讓人心生迷霧。

比如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2009年,全國GDP增幅為8.7%,但當年各省份GDP總量加起來,其增速比8.7%要高得多。根據公布的數據,經濟增速低於8.7%的僅有3個省份,其餘28個增速都高於8.7%,其中有兩個省份超過16%……

這種怪現象仍在延續,比如2016年的GDP增速。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GDP增長6.7%。《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統計發現,在31個省份中,有27個GDP增速跑贏全國增速,而在2015年,有24個省份的GDP增速跑贏全國水平。

連續出現的不一致,從不同側面反映出數據統計過程中一些顯而易見的「硬傷」。

蔡志洲的點評一針見血:「國家算出來的GDP增長數跟全國多數地方相比是最低的,也就是說,全國GDP的增長低於大多數地區的增長,這不是很搞笑嗎?」

全國GDP數據與地方差異如此之大,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國家在核算GDP時,是從各個角度評估主要基礎數據,特別是利用稅收、用電量、貨運周轉量等相關指標對地區GDP數據進行綜合評估,對不符合實際情況或明顯異常的基礎數據,多數進行了下調,因而比較準確。而各地區在核算GDP時,除受限於統計力量和技術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受政績觀引導,長期一味地追求高增長,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虛報數據的情況,加大了GDP數據的水分。

無疑,《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審議通過之後,出台指日可待;更為重要的是,用蔡志洲的話說:「GDP實行統一核算,能夠改變當前各地自行統計上報數據的方式,為修正地方統計數據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杜絕統計數據弄虛作假的行為,將起到徹底的遏製作用。」

加大統計問責力度

與《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一同審議通過的,還有《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這個文件也與統計數據造假有關。

近年來,統計數據造假時有見諸報端,比如年初引起關注的遼寧省財政數據造假問題。

2017年1月,遼寧省地方經濟數據造假事發。省長陳求發在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中表示,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虛增金額和比例從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趨勢。

遼寧省委書記李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表示,有一個鎮,一年財政收入160萬元,最後報成2900多萬元。一個市,規模以上企業只有281家,卻上報成1600多家。

遼寧省縣級財政是遼寧數據造假的重災區。對此,3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就遼寧曾存在的經濟數據造假事件表示:「此風不可長,必須堅決剎住。」

要剎住數據造假之風,制度當然不可或缺。6月26日,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的《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強調,制定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要對統計違紀違法行為發現、調查、行政處罰、案件移送提出程序性要求,明確對領導人員、統計機構及有關部門責任人員、統計調查對象、統計檢查對象等違紀違法行為的認定。統計、組織和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嚴格按照黨紀政紀有關規定作出嚴肅處理。

這個文件意味著「統計問責」真的要來了。

其實早在2009年,就已經有《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但是鮮有統計違紀違法問題被問責的情況披露。

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首次透露了有關統計造假的問責情況。

寧吉喆說,2016年一年,國家統計局直接查處的案件包括一些重大統計違法案件15起,每案處理的人都在10人以上,有統計部門的人,也有政府的人,還有其他相關負責人,內部通報的違法違紀案件達20多項。

同時,寧吉喆還透露《統計法實施條例》已經提交國務院,將成立統計執法監督局等。

兩個月過後的5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了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與統計相關的一系列「重磅」文件已經或者即將公布,顯然是對統計違紀違法行為打出的一記重拳,其威力可想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今後對統計問責,一定會比之前的力度要大。」蔡志洲說。(王紅茹)


其實是中央巡視組捅出來的,不是自曝。

中央最近揭露了吉林,內蒙GDP數據造假。為什麼現在揭露,揭露的目的是什麼?

除掉陰謀論,我覺得主要還是現在美國的加息和縮表迫使我國必須降槓桿。要降槓桿,大頭還是減少地方債務,抑制地方政府舉債。

中央捅破地方造假:造假還有什麼臉大規模發債,財政收入是假的大規模舉債拿什麼還?中央怕地方不長眼色,玩兒大了中央兜底。

地方其實吃了個憋:我*,打我臉,不讓我發債,吐血!房地產不景氣,不好賣地,收入銳減。實體早就掛了,稅收還被中央把大頭拿走了。可醫療教育養老金公務員的錢還得正常支出,你讓我怎麼辦。

說白了是新常態下(經濟下滑),中央和地方的博弈。


各種可能性都有,其中一種是把責任撇清,行話稱作 洗大澡。

我想說的是注水的謊言絕不是個例,有種體制盛產謊言,以下搬運吳思的一篇文章。

謊言的成本和收益

訪談者:《新周刊》胡赳赳

時間:2010年4月26日

有一種體制易撒謊

訪談者:我們這次聊的話題是歷史與謊言的關係。這讓我想到老子說「智慧出,有大偽」。我不知道「偽」能不能理解成「謊言」?

吳思:可以。或者是偽君子,或者是謊言,都行。

訪談者:這就存在歷史觀的問題,什麼樣的歷史是真實的?

吳思:事實就是,有一種體制特別容易生產謊言、製造謊言。而且製造謊言是合理、合算的。你看咱們歷史上的這個體制:一個皇帝,下面一堆官僚,面對全部農民,農民信息渠道不暢。打天下、坐江山的這個人,不管是秦始皇、朱元璋,還是劉邦,他們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坐江山?最高層的統治者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用赤裸裸的暴力,強制;一個是用說服力,德政。這兩者還有不同的搭配比例。單憑著暴力坐江山,這個江山是很脆弱的,不容易長久,或者說長期收益不看好。於是就部分採用儒家的那種方式,說服、勸導,讓你內心認可。

訪談者:然後這又變成統治者的一套謊言。

吳思:這就是一套理論。如果統治者真的遵循這個理論,它就不是謊言,至少謊言的成分不高。如果他不遵循這個理論,我們就可以說這是謊言。

訪談者:這個分析得太對了。

吳思:那他遵循不遵循這個東西呢?他一定不遵循。——也不是說完全不遵循,一方面要求你完全遵循,一方面自己不完全遵循。比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我的義務就是你享受的權利,而你的義務也是我享受的權利,咱們倆是對應的。雖然你的權利偏大,我的義務比較多,但是你是君,我是臣,你的責任也大。我認這個賬。這就是儒家的三綱五常,聽起來也說得過去。不過在實際上,強勢的那一方不願意受約束,很難甘心就範,也很容易墮落。經常是不仁不慈。很少有仁君,歷史上明君的比例很低。不過,我不仁,不許你不義,不容你不忠。這就不能太講理了。需要王霸道雜,儒表法里,表面上是儒家,說得很好聽,很有說服力,講究各方面對應的規範。實際上讓你就範,我不就範。我不仁慈還不能讓你知道,還要宣揚我如何仁慈。如果有人跟我叫板,二話不說就滅了他。實際上行的是霸道。你看這個體制,說服力是很重要的,能夠降低統治成本,提高統治收益。能夠形成對人們內心的約束,對被統治者內心全面的約束。不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提高了長期的穩定性,而且整個的這個體制,還能生出神聖的、輝煌的感覺。這個說服力是如此重要,自然不能放棄。

具體說來,成本收益如何計算呢?收益就是臣民自覺遵守規範,成本就是自己遵守規範,以身作則。以德治國的收益非常大,靠說服治國,動動嘴皮子天下就太平了一半,這筆收益要照單全收。至於成本,以身作則的成本很高,不能照單全付,又要顯得全付,甚至超額地付,還不許人家揭穿老底,於是以身作則的成本就轉化為暗自收拾幾個人,把反對意見,或者揭老底的人給封喉。至於吹牛拍馬的,不招自來,不用操心。在這樣一個說謊的收益很高,成本又很低的制度下,從最高層開始,就註定了會出現大規模的說謊。

訪談者:你剛才說中國是一個容易產生謊言的體制,我在想,謊言這個體制在中國為什麼能保持這麼長時間?

吳思:它成本很低,收益很高。這個體制的核心是打天下、坐江山的那批人,要低成本的、有效地行使統治,那他採用這種策略是非常自然的了。另外,所謂謊言,無非是說這個統治或制度多麼合乎民心。如果這個制度改變成了一個民選政府的制度,變成了老百姓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之間的一個交易,那就是一個交易的體制,當選的自然合乎民心,就用不著編造謊言了。而且在這個交易的體制之中,各方面一定盯著你是不是誠實地履約了。於是這個體制恰好是一個消滅謊言的體制,如果你違約,還撒謊,一般是得不償失的


內蒙古只是開幕儀式,後面還有好戲。

兩湖請做好準備

關鍵詞:宜昌、襄陽、長沙


對內蒙古來說是壞事變好事,對全國來說然並卵。

在1月3日舉行的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自治區黨委「自曝家醜」:自治區政府財政收入虛增空轉,部分旗區縣工業增加值存在水分,一些地方盲目過度舉債搞建設

經財政審計部門反覆核算,內蒙古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佔總量的26.3%,同時調整2017年收支預算預期目標。調減後,2017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03.4億元,比2016年公布數據(2016.5億元)下降14.4%,剔除虛增空轉因素後同比增長14.6%。

經過初步認定,應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基數也相應核減

2016年工業增加值應核減40%!

2016年工業增加值應核減40%!

2016年工業增加值應核減40%!

估計現在某些地方,是年年虛報GDP,把數字抬得太高了,變得難以造假,就先縮掉一截,以便日後繼續摻水,而且這麼做還能搏個實事求是,知錯能改的好名聲,壞事變成好事!!!

大家想想看,統計部門的數據是國家施政的重要依據,如果這種數據是層層造假的結果,那麼國家GDP會被注多少水?

那中國公布的去年GDP增長6.7%,今年在增長6.7%, 真實水平到底是多少誰能說明白呢?

以前看那些外媒說中國GDP注水還當個笑話,現在起來我國統計的GDP更像個笑話,經濟弄成這樣子難道以後我們就靠玩數字遊戲來維持經濟發展?


作為內蒙古人,我認為內蒙古的gdp年年都在注水(自我記事起年年都在修路搞基建,基建也是gdp的一部分啊),特別是2017年的「十個全覆蓋」時期,注水達到頂峰,地方政府貸款搞基建,別的地方不我知道,至少阿拉善盟貸了至少50個億,搞的拆棚戶區,又是農牧區改造,又是脫貧攻堅,或者來個基建升級(說實話阿拉善盟的gdp都全內蒙倒數第一第二,就別折騰了)。別的不知道,反正市區房價已經平均三四千+了,看這樣子還要突破五千大關的,十個全覆蓋以前我們這的房價也是個兩千+,撐死三千了 ,難不成真要以房價上漲振興經濟?

說實話,內蒙經濟都以國企為主,私營企業實在上不來檯面,一點風浪就翻了,內蒙古的官僚化也就跟東北差不多了,官商勾結情況更是嚴重,怕是以後就會有「投資不進內蒙古」的話了。

其實我對能披露自己gdp注水的事,已經很驚喜了,希望能有所變化吧

利益相關 內蒙古人

======分隔線=====

我再補一嘴,阿拉善盟為了提高gdp和稅收干過最喪心病狂的事。大家自行搜索「騰格里沙漠污染案」。

畢竟誰閑的沒事幹在沙子里開廠呢,誰都知道沙子里開的廠會幹什麼,但是為了gdp,誰管啊!


不知道如何看待,

我只能看到中國人的雙標領先世界,中式雙標連起來可繞地球130圈。

前一段時間關於「日本製造大崩潰」的新聞在知乎上非常火熱,

繼神戶鋼鐵篡改數據的大新聞出來之後,很多日本公司也自覺爆出了內部問題,日本東麗旗下的一個旗下生產輪胎用線材的子公司,雖然出產製品也都符合行業的相關標準,但由於數據篡改問題的確存在,所以也選擇了「自曝」問題。

在知乎上就有人提出了相關問題:

當時下面許多人的評論是這樣的:

「好好學學這類問題下精日們的洗地姿勢,一度讓我覺得,只要」主動承認「,那麼」造假「就是光榮的呢!」(諷刺語氣)

「造假十年如一次,這還不是工匠精神?」(諷刺語氣)

「人家都承認了?你們還想怎麼樣?」(諷刺語氣)

「升華法:日企主動爆料數據造假,是認真負責的一貫風格。」(還總結出了洗地的一種手法,叫做升華法)

「沒什麼大不了的,鞠躬一個不能解決,那就再一個。」

「工匠精神只能發揮在承認造假上的話,那也太滑稽了?」(的確挺滑稽的)

然後今天突然出了這個新聞,

如何看待內蒙古自曝家醜GDP注水?

知乎上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

和日本企業同樣的自曝家醜,但是同樣的事情如今發生在了宇宙大國天朝,讓我們來看看粉紅戰士們的雙標大法?

回答內容截取:

」很敬佩這樣自己承認的做法,水分越大,越需要勇氣坦誠,內蒙古沒有掩蓋,而是主動揭開傷疤,這展示了正視問題的態度。我們應該高興看到這樣的做法,向自己開刀,刮骨療傷,主動承認錯誤。我們都應該拍手叫好。」

(咦?日本企業主動承認問題的時候,粉紅鬥士們一口一個諷刺,那個酸味到今天都還沒褪去:「好好學學這類問題下精日們的洗地姿勢,一度讓我覺得,只要」主動承認「,那麼」造假「就是光榮的呢!」結果如今,同樣的事情落在中國頭上就變成了:「非常敬佩這樣的做法,很有勇氣,這叫做刮骨療傷,值得鼓勵,我們都應該拍手叫好。」作為知乎資深精日,我只能說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粉紅鬥士的洗地功力,別人家主動承認肯定是虛偽的,自己家主動承認一定是勇氣可嘉,刮骨療傷啊!!!)

「這是坦白從寬,從此從良啊!!!甩下包袱,做誠實勇敢的領先者!!

(咦?日本企業主動承認的時候,不是一直大喊日本製造已經徹底完了,日本人設崩潰了?造假十年如一次,工匠精神?如今同樣的事情輪到自己頭上,就變成了」坦白從寬,從此從良,誠實勇敢「,看來粉紅的洗地功力真是世界領先啊,怪不得日本的地總是洗不幹凈,畢竟在粉紅鬥士這重造人設的高科技功力面前,真是讓別人都無能為力啊!)

日本企業自爆家醜:」天吶,日本已經完了,人設徹底崩潰,日本製造跌入谷底,日本失落300年,精日還敢用日本自曝家醜來洗?」

中國省份自曝家醜:「天吶,實在太感動了,這是清廉啊,這是勇氣啊,刮骨療傷,拋下報復,坦白從寬,從此走向誠實勇敢,做世界的領導者!」

內蒙古自爆家醜GDP注水我倒是不知道該如何看待,不過粉紅鬥士們這樣「極品雙標」的洗地姿勢還是給我上了一課,希望我能吸收到粉紅鬥士們的洗地功力,在洗地界更上一層樓!我要承認自己曾經洗地的能力不足,出了許多錯,我希望能承認錯誤,為自己刮骨療傷,拋下包袱,繼續努力。

再說句題外話,

感覺宇宙大國總是特別喜歡打粉紅鬥士的臉,前段時間日本幾家公司醜聞,剛好讓粉紅鬥士抓到了一個好好幫美麗祖國吹捧吹捧的機會,結果祖國慣性打臉:

打臉事件1:英國高鐵建設案中,日立提供的高鐵列車首發出現空調漏水,讓粉紅們紛紛高潮,大喊日本製造已完。

結果剛高潮沒幾天,滬昆高鐵就被爆出偷工減料。

打臉事件2:日本新幹線列車,從福岡開往東京的一班車,發現車身裂縫,被迫停駛。讓粉紅們紛紛高潮,大喊日本失去300年。

結果剛高潮沒幾天,北京香山輕軌出軌了。

大連事件3:由於神鋼的新聞事件,幾家日本企業自發曝光家醜,包括三菱和東麗都自爆了旗下子公司的類似問題。讓粉紅們紛紛高潮,大喊日本已死,各種嘲笑日本企業只會鞠躬,主動承認錯誤只是精日洗地的詭辯理由。

結果高潮沒幾天,內蒙古自爆家醜GDP注水,粉紅統統表示:承認錯誤是到的最高境界,這叫刮骨療傷,拋棄過去,重新開始更好的未來,勇氣可嘉,我們都應該為此鼓掌!


營改增後,吹牛要納稅了


突然間不管政績自曝家醜了,其實就是造假難度變大了。

都在一個官場裡面為官,如果懟了上一任,官大一級壓死人,仕途可能就沒有這麼好走了。如果不造假,數字難看又會被問責,結果只能繼續造假。

每一任都造假,數字就會不斷變大,造假的難度也不斷變大,到了一定程度,就假不下去了。

特別是實行營改增之後,地方稅變成中央地方分稅,這誇大的數據背後需要背負的成本也越來越大。

沒有這麼多稅收卻要硬生生上報這麼多,拿什麼來交,最後只能是自己貼錢,問題是貼錢也要有錢才行,沒有怎麼辦,只能靠發債融資。

可是,從去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高層一直強調的就是地方債務問題,除了自己的債務自己負責之外,對於出了債務問題的地方還要終身追責。

和以前的風格完全不一樣,以前出了問題上面還會幫忙解決,現在中央不但不管,還要地方自己承擔後果。說白了,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了。

防風險去槓桿,每一次會議都在提,對於地方的債務更是高壓。現在中央不但規範了地方通過各種PPP和購買服務等方式進行融資的行為,而且對地方發債規模也進行了嚴格的控制。

如果不這樣做,放任面子工程背後掩蓋的債務泡沫,那遲早會引發債務危機,惡化的話可能直接引發金融危機甚至是社會危機。

GDP數據造假的具體情況,前面的答案分析的比較詳細了。我要補充的是對投資人的影響。因為一個地方的GDP,反映的是當地的經濟狀態,如果經濟不好,就是實業環境不好,要知道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投向的都是實業資產(龐氏騙局另說,因為沒有實際的資產端)。數據造假,就會導致我們看不清底層資產的風險有多大。

如果不能簡單地從GDP數據上看出地方的風險,可以通過下面三個方面,間接看出地方的風險大小。

第一個方面,看人口都集中在什麼地方。

人是第一生產力,人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只要有人在,就會有消費,就可以進行生產。

如果一個地方,人都沒有多少,企業要人沒人,要消費沒消費,經濟發展肯定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主要人口都集中在中部、東部和南部的省份,越是靠近西部和北部,人口越少。

第二個方面,看上市企業都集中在什麼地方。

上市企業不像一般的中小型私企,上市企業一般都是體量大的企業,畢竟上市門檻較高,需要有一定業績支撐,業績可以側面反映出當地的經濟情況。

雖然說現在大部分企業的業務遍布全國,但是在他們起步的時候,很多還是以當地為主。

而且上市企業可以給當地政府帶來收入,如果一個地方連企業都不多,政府還談什麼稅收。

從上市企業分布和2017年新股發行情況來看,也是集中在中部、東部和南部省份,一樣是越靠西部和北部越少。

第三個方面,地方的經濟和財政數據。

雖然說地方數據存在注水情況,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個省份的數據足夠大,就算造假,實際的數據還是不小,但是一個省份的數據本來就比較小,減去造假的數據,剩下的就更少了。

從2016年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財政支出和GDP數據依然還是以中部、東部和南部省份較高,西部和北部較低。

不難看出,三個方面反映出來的情況,對西部和北部都十分不友好,雖然這並不能反映最真實的情況,但是參考意義卻十分重大。

不能說這些地方的實業就一定會出問題,理財產品一定會暴雷,但是相對於其他地方,這些地方的風險會較高。


大家以為只是數據造假么?沒這麼簡單,要是只看見數據造假那就太機械了。這跟很多東西都是息息相關的。

解放前,我黨幾次整風,一套下來,官僚主義作風等少了很多,民主集中制運行良好,最終體現就是共軍的戰鬥力爆表。

建國後,政府機關吸收了大量的原國民政府時期的人,比如傅作義就在做水利部長,數量龐大,這幫人沒有經過整風的,只是幾年,把黨腐蝕的不像樣,立刻就爆出了張子善,劉青山大貪污案,後續就是大躍進時的盲動,毛提出十五年鋼產量超過應該英國,結果愣是被這些人完成兩三年搞定,後面事大家就知道了。

毛委員經歷了這幾件事情之後,結合鞍山市鋼鐵廠工人的經驗,總結出一些道理,那就是官僚主義靠整風是治標不治本的,還可能被壞人利用。

官僚主義嘛,滋生於一長制,或者或者說廠長負責制,對上負責,這裡並不是說拿選票選一個,選票選一個也是一長制。等級制下,誰都想升級,都想陞官,可是我黨歷來陞官需要業績的,咋辦?很簡單,逼下面的人,層層逼迫,層層加碼,比如加到最後變成兩三年超過英國鋼產量,完不成怎麼辦?完不成就是反革命。這種操作,只會加劇層層加碼,最終就是逼人造假,或者搞搞賄賂。劉鄧玩這一手玩的爐火純青,包括鄧的按百分之十的指標打右派。

所以,毛結合鞍山市工人的經驗,總結的就是鞍鋼憲法,兩參一改三結合,只要存在等級制,那就一定存在官僚主義,所以總是在等級制的框架下反官僚主義必然失敗,辦法就是從根本上抹掉等級,大家勞動平等,人人都是勞動者也是管理者,最大限度消除腦體力勞動不平等。所以毛時代,領導犯了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解決辦法也簡單,組織起來去工廠勞動,勞動改造就是這麼來的,但是這個和監獄不一樣,勞動改造不是剝削,該拿的該用的一分不少。到了七幾年時候,官僚主義問題就好很多了,像上海在工人奪權後,實行鞍鋼憲法,產量蹭蹭的漲,遙遙領先全國生活水平層層上漲,工人兩口子一個月工資110,這比較低了,但是房租水電一個月不到7塊。大慶油田也是個典型,從一無所有到有了油田,到不完全依賴油田,大家自發組織開墾荒地,種糧食,修城市,工農業完美結合,最後油田的業績只佔大慶的40%。沒有油田,一樣過活。

改開之後,鄧恢復了廠長負責制,然後廠長就開始各種浪,做虧國企,然後空手套白狼,貸款把國企買了變成自己的,工人嘛,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那段時間,企業又變成原來那樣了,於是,數據造假之風又起來了。


推薦閱讀:

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速為6.9,可是作為江蘇無錫人,明顯感到江浙滬經濟在衰退,經濟增長在哪?
一個關於 GDP 計算的問題?
中國GDP超過日本時,當時的日本人怎麼看待?
中國的生活水平和入門級發達國家(如斯洛伐克,立陶宛,葡萄牙等)相比如何?
既然基建是拉動GDP的利器,為何不被其他國家廣泛採用?

TAG:工業 | 經濟 | 中國 | 經濟發展 | 國內生產總值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