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壯丁的部隊有戰鬥力嗎?
看看三大戰役里國軍的壯丁兵戰鬥力就知道了
我感覺很多人都忽視了抓壯丁的目的。當初國民黨抓壯丁,他們知不知道抓來的壯丁戰鬥力差,士氣低?肯定知道。那為什麼還要抓,因為戰線在那就要有人守。這就是一戰以來總體戰的本質。
就像很多人嘲笑義大利說義大利早投降德軍還輕鬆點,完全沒考慮過非洲戰線這麼長,光靠德軍是不夠的。德國的工業、人力也支撐不起三面作戰。
如果財政足夠充足,工業足夠發達,誰不喜歡義務兵和志願兵呢。你要知道軍隊是去打別人的,而抓來的壯丁恐怕只會被打,所以……
自從機槍發明之後,沒有任何軍事基礎素質的壯丁只能作為比戰壕混凝土工事坦克等更沒用的肉盾了。有時連肉盾都沒機會當。但是抓壯丁這種方法徵召的軍隊其組織方式又決定了打仗只能採取一窩蜂衝鋒這種只會消耗對方子彈的作戰方式。
歷史上韓信也只能靠背水一戰來激發士氣
國民黨不是給出了答案了嗎?
戰鬥力多少還有點的,至少會開槍吧。就算趕幾萬頭豬上陣地,也能消耗敵人彈藥不是?
就是強制老百姓參軍,一幫沒有什麼基礎的老百姓,要上戰場作戰。戰場不是遊戲,死了可以復活,傷了吃藥就好,戰場會死人的,就是對於訓練有素的士兵也是會很緊張的。一群老百姓,臨時充數,不懂任何戰鬥技巧,思想上也不堅定,槍聲一響膽小的要尿褲子,窩在地上不敢動,壯丁和士兵還是有區別的。總之,抓的壯丁直接送上戰場,戰鬥力不強,更多是炮灰。
影響軍隊戰鬥力的因素有很多,不過個人覺得士兵來源雖然有影響,但是其影響並不大,遠遠不如訓練,裝備,這兩樣事情的影響大。其實不管你是拉壯丁拉來的,還是踴躍報名參軍的,如果沒有經過訓練,拎著個大刀長矛就去跟小鬼子干架,結果都是當靶子而已,區別只是倒下的方向而已(量變引起質變就不要說了,在對方有機槍打炮的前提下,這個簡直可以說是反人類。)當前面這兩個差不多的情況下,士兵是怎麼來的,就跟後勤,士氣,戰術這些一樣,是影響戰鬥力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壯丁兵很可能只能承受百分之三十但五十的傷亡,而志願兵,肯定能夠承受更多的傷亡,抗戰劇裡面的八路軍往往能夠戰鬥至最後一人,這其中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有個答案說壯丁只能承受不到百分之十的傷亡,個人不是很贊同,比例實在是太低了,一萬個人只能承受不到一千人的傷亡,那蔣介石拉壯丁還有什麼意義?
本質上徵兵和抓壯丁一樣,都是強迫當兵。
完善的徵兵制度對被征者和家屬是有補償的,而抓壯丁是沒有補償的。
對於拿槍和繩索抓來的壯丁,我認為前期應該是當民夫使用,編入工兵序列。一開始就給槍帶槍跑的風險很高,當工兵頂多拐把鐵鍬跑。
一段時間以後有了服從性,再分批編入戰鬥序列。等習慣了軍旅生活,也就可以和正常的兵一樣用了。
抓的壯丁又不都是去當兵,還有的是當民夫,當時又沒那麼多汽車。再有剛抓來肯定要先移到外地,然後訓練。能不能打,看訓練和補給了。日軍後期也都是抓來的兵,志願兵哪有那麼多
不請自來!
這要看時代和抓完後的配套設施如何!
古代,抓來壯丁如有訓練,給得出高價,再灌輸點忠君報國。那戰鬥力還是有的,古代不少軍隊都差不多這種性質!沒訓練,啥都沒,就上戰場,您可以看看古代農民起義與古代正規軍的傷亡比!
近代,武器簡化了,訓練相對簡單了,要求沒那麼多了!抓壯丁如有訓練,給得出高價,再灌輸點精神,那戰鬥力就好多了。但是沒訓練,啥都沒,就上戰場,也不會像古代那樣立馬就敗,有還手餘力,畢竟是早期火槍時代!(對射對手不要太強就沒問題,如果正規軍用刺刀,直接就會崩潰)
現代,抓來壯丁,給得出高價,再灌輸點精神也沒用,因為火力太強,訓練不夠,軍事能力不足直接就是送。沒訓練,啥都沒,就上戰場,那叫找死或嫌命長!
推薦閱讀:
※鴉片戰爭後西方對中國的衝擊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中國為何沒拿回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俄國侵佔的領土?
※鴉片戰爭中如何指揮,可以避免戰敗的命運?
※波蘭為什麼信奉天主教?
※關於《古拉格群島》和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