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個給我們帶來無限感動的郭敬明是否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郭敬明早期的小說我每一本都看,後來的最小說還訂閱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感覺他的作品變味了,尤其是《小時代》出來之後,真的覺得他徹底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他的小說總是能讓人潸然淚下,後來他寫得東西感覺太過於浮華。導致這樣變化的原因是否和整個社會的風氣變化有關係?
為啥邀請我???
我可是比郭敬明還大幾歲的大叔
在郭敬明寫書之前,我已經讀完了
《簡愛》《巴黎聖母院》《紅與黑》《戰爭與和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包法利夫人》《哈姆雷特》《雙城記》《呼嘯山莊》《百年孤獨》《大衛科波菲爾》《飄》《老人與海》《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魯兵遜漂流記》《牛虻》《失樂園》《苔絲》《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白痴》《堂吉訶德》《少年維特之煩惱》《靜靜的頓河》《十日談》《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獵人筆記》《好兵帥克歷險記》《源氏物語》《雪國》《梅里美中短篇小說集》《歐亨利小說集》《莫泊桑短篇小說集》《愛倫坡短篇小說集》《海明威短篇小說集》《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紅樓夢》《金瓶梅》《肉蒲團》《儒林外史》《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三言二拍」《老殘遊記》《兒女英雄傳》《七俠五義》《孽海花》《官場現形記》《圍城》《平凡的世界》《廢都》《白鹿原》《活著》、三毛的全集、王朔的全集、王小波的全集、阿城的「三王」、老舍的全集、張愛玲的大部分、魯迅的大部分、林語堂的大部分、梁實秋的一部分、沈從文的大部分,蕭紅的大部分、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的大部分……
對了,還有《紅岩》、山藥蛋派、荷花澱派……這都是必讀的
從今天答主還在混知乎的情況看,書讀的多並沒有什麼卵用。
但我想說的是
當年因為好奇,我在書店拿起郭敬明的《幻城》讀了兩頁,讀不下去……
一個吃過魚翅的人,對火雞肉絕對不感興趣
郭敬明的小說從來沒感動過我
所以無法回答。
感謝這位朋友的邀請
可是為啥要邀請我?????
1
郭敬明不再寫「45度仰望天空淚流滿面」了,他近幾年的行為,堪稱市場營銷的教科書級別,只要他願意便能引爆話題,不幸,後來還是遭遇了票房滑鐵盧。
十年前,是郭敬明的鼎盛時代,也是「給我們帶來無限感動」的郭敬明時期。
不過,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
那麼,十年前是怎樣的?
十年前,唱片行業還沒有死絕,周杰倫林俊傑還能賣出幾百萬張銷量的實體專輯,選秀風潮愈演愈烈,打開電視各家衛視都在做選秀。
十年前,電影行業尚未如現在動輒五六億票房,那時有個了不起的說法叫「億元俱樂部」。
十年前互聯網概念也不如如今人人皆知,沒有微博微信的那幾年,大家聊QQ刷貼吧寫博客好像也挺有趣。
十年前,蘋果還沒有變成街機,紙媒還沒有消亡。
十年後,人人都得了不玩手機就會死的病,新媒體文風也逐漸讓人接受。
十年後,時代已經變了,從郭敬明一個的小時代,到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小時代里,導致,你曾以為的那個給你感動的郭敬明,離你遠去了。
我們從他的「紛紛擾擾」說起吧。
每逢他的電影上映,就會出現一批「看郭敬明電影的拉黑我吧」和「黑郭敬明的你行你上啊」兩派陣營。
數年好友因此一刀兩斷,戲外撕得比戲內撕得還精彩。
戲外,當然比戲內撕得精彩,早在 10 年前,霸道總裁郭敬明就面臨了一次團隊出走的危機。
Hansey 在榕樹下結識郭敬明後,為郭敬明設計了《左手倒影,右手年華》的封面和《夢裡花落知多少》的裝幀設計。
郭敬明曾說:「Hansey 是我最好的朋友。」
於是,郭敬明成立 i5land 工作室、創辦文學刊物《島》後,自然邀請了 Hansey 來跟他一起創業。
這位「最好的朋友」因跟郭敬明發生理念衝突,郭敬明把他的版稅從 1.8% 降到 1.5%,理由是不服從管理。
甚至,在「最好的朋友」被拖欠版稅後家裡有事需要錢時,向郭敬明要欠下的版稅時,郭敬明讓「最好的朋友」打借條,才勉為其難給錢。
比起「最好的朋友」,初始員工們的待遇更是凄涼。
2
在 2006 年的上海,編輯晴天、不二的月薪只有 3000 元,不包食宿,另一名郭敬明的粉絲慕名而來,當了郭敬明私人助理,月薪 1500 元。
不僅錢少,她們根本不知道何時會得罪郭敬明,或者搞不清郭敬明為什麼又發火了,不滿意就要扣工資,日子苦不堪言。
在《魯豫有約》上,郭敬明說自己「我不想接電話就不理任何人,但我要聯繫你時我必須找到你,無論多晚。」
他可以罵完下屬還要下屬賠笑跟他吃晚飯,他更不能接受朋友私聚沒有喊上他。
他把管理公司比作集權管理,說:「在你的公司里,你一定是帝王般的強勢,沒有人能違抗你的命令,沒有人能左右你的決定。」
也許是郭敬明經歷過太多不公正待遇,輪到他掌權時,控制欲會比常人更可怕。
初來上海時,郭敬明出了人民廣場地鐵站,震驚於世上居然有如此多高樓聚集,他第一次感受到「有錢人跟普通人的差距」。
郭敬明讀的是影視藝術工程專業,專業要求買 DV,他打電話回家跟媽媽要錢,隔了很久錢才到。
他在後來接受採訪時,多次提起這件事,近乎哽咽道:「我根本不敢問我媽媽經歷了什麼,才借到買 DV 的錢。」
郭敬明很喜歡吃上海大學裡的蒸蛋,也喜歡吃完後喝一杯奶茶,可他那時沒有錢頓頓吃,後來,他很有錢後,近乎報複式在網路上炫富。
他會在雜誌上的隨筆看似輕描淡寫地寫「買了幾千元的筆記本,雖然我從來不手寫寫字」、「輕輕將十二隻裝的番茄組合丟進購物車,標價上百元」,新聞里動不動是他又買下了很多奢侈品、又買下一棟豪宅。
早在郭敬明剛出名時,他曾打車去參加一場活動,他聽見工作人員竊竊私語「這人窮得打車來啊」。
他去拍攝著名雜誌的封面,郭敬明帶上他最喜歡的幾套衣服,攝影師皺眉問「拍照用的衣服帶了嗎?」
他在去 GUCCI 買鞋時,郭敬明問走路多了鞋會壞嗎,店員冷嘲熱諷道:「我們的客戶很少走路的。」
所以,郭敬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顧這分裂,一邊是醜聞,一邊是財富。
2006年5月22日,法院判定郭敬明抄襲事件成立,並判決郭敬明與春風文藝出版社賠償庄羽經濟損失20萬元,郭敬明賠錢後,至今未道歉。
同年,改編陳凱歌導演作品《無極》為小說版,開創暢銷雜誌《最小說》,依靠2005年的《夏至未至》的大賣,以及《最小說》商業上的巨大成功,2007年作家富豪榜評郭敬明為2006年作家富豪第一名。
如今的郭敬明,可以因為襯衫沒燙好,就缺席約定好的《鏘鏘三人行》節目錄製。
他也可以因為在《最強大腦》節目錄製現場,嘉賓說了句郭敬明像女人就黑臉走掉。
他更會拒絕承認抄襲,坦言這時代「勝者為王」,說「我的成功天經地義」。
郭敬明的人生足以拍成一部好萊塢爆米花電影,曲折離奇,充滿爭議。
3
在經歷了那麼多侮辱後,郭敬明開始設防,將自己活成他筆下的霸道總裁們。
郭敬明曾說:
「剛去時,全班就我一個外地人,老師上課講上海話,我後來專門學了上海話,才能聽懂;同學都是本地人,比我有錢,他們聊的話題我從來沒聽過,玩的掌上電腦遊戲機,在自貢,根本不會有。」
人曾缺什麼,在擁有後就越愛炫耀什麼。
郭敬明曾缺錢,在他有錢後,郭敬明近乎瘋狂地炫富,郭敬明曾缺尊重,在他成立公司後,郭敬明近乎病態地享受被追捧。
他沒辦法接受不屬於他的圈子,早在新概念周年紀念時,《萌芽》請郭敬明寫紀念文,郭敬明以稿酬太低而拒絕。
也有人猜測,是《萌芽》、上海作協的人更喜歡韓寒排斥郭敬明,讓郭敬明不願意在不被追捧的圈子裡呆著,雖然進了作協,卻始終和作協尤其是上海作協的作家們刻意保持距離。
郭敬明有自己的圈子,眾星捧月的感覺很好。
越活越像霸道總裁的郭敬明,始終把「財富」視為成功,他很少撕逼,一旦撕逼,都是利益使然。
例如,曾經《小時代》系列評價很差,在巨大爭議中,郭敬明以「《小時代》不是拍給影評人看,是拍給喜歡它的人看的,而且,票房那麼好,也證明它是有可取之處的,你不能說所有看《小時代》的人都沒水平吧」來偷換概念。
當《爵跡》口碑、票房雙失敗時,郭敬明遠無當年的趾高氣揚,繼續偷換概念,只是這一次變成了賣慘,CP 陳學冬在活動中說:「難道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郭敬明在一旁抽泣。
抽泣的緣故並不是因為被罵,否則郭敬明不知要公開哭多少次,抽泣的原因只有:賠了。
4
霸道總裁的主線生活,除了像要有李楓這樣讓劇情神展開的小反派外,還需要一個恨到牙痒痒也干不死的終極 boss,這個死對頭,就是怎麼也逃不開的韓寒。
在韓寒三番五次「調戲」郭敬明時,郭敬明始終不予回應,甚至在「韓方大戰」時,韓寒深陷危機,郭敬明也沒有藉此機會落井下石,讓不少人以為郭敬明是真的大度。
其實,郭敬明是記仇的人,曾有家報紙拍下郭敬明爸爸開郭敬明給他買的車的照片,稱之為「暴發戶的笑容」,孝順的郭敬明一怒之下買光了當期所有報紙,全部燒掉,至今不接受該報紙的採訪。
郭敬明自然是仇恨韓寒的,他不是不報復,只是沒到時候。
終於到了《小時代》上映了,微博上有人說韓寒很萌,因為萌是「艹明」,郭敬明隨即轉發,說他喜歡國外文化,尤其是「日韓」。
又有人把韓寒的「床照」P 進小時代的宣傳海報里,郭敬明也毫不在意轉發,說「這肯定是我打開方式不對」。
在曾經的採訪中,記者提起韓寒,郭敬明要麼是迴避要麼是蜻蜓點水說幾句我跟他不認識或者說我跟他不是一個領域的作家,絕不惡言相向。
直到《小時代》宣傳期,郭敬明終於回擊多年前的「男女有別」事件,直言「韓寒是個很沒素質的人」。
郭敬明始終會將利益最大化,即便撕逼也是如此。
2014 年,郭敬明的《小時代3》和韓寒的《後會無期》同期上映,出席了央視的一檔電影節目。
兩人時隔六年,兩人終於再度同框,上次同框還是新概念十周年,那也是兩人唯一一次握手和交談。
節目後,韓寒在記者面前為自己曾經的「我和郭敬明男女有別」的言論道歉,並說:
「《小時代》的宣傳片和物料宣傳方式很不錯,關於郭敬明,我想也許我們坐下來聊聊,說不定會是很好的朋友。」
當記者把「韓寒示好」的言論告訴郭敬明時,郭敬明毫不猶豫說:
「我不愛和人坐下來聊聊,我也不愛交朋友,我朋友很少的」。
那場活動,韓寒的演講很成功,全場鼓掌時,鏡頭掃到郭敬明——
霸道總裁鐵青著臉,手依舊放在腿上,紋絲不動。
5
十幾年了,郭敬明根本沒變過,不是他離你遠去了,而是你離他遠去了。
他的輸出曾給未觀過這個世界的你,建立了扭曲的世界觀,後來,你觀過真正扭曲的世界後,你不再接受他狹窄的引導,你離他遠去了。
我理解郭敬明,上海是座很容易讓人迷失的城市,會讓人不自覺去物化別人再物化自己。
10年前的郭敬明,被判抄襲,成為了文學界的恥辱,也是10年前的郭敬明,成為作家富豪榜第一名,成為無數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10年前的郭敬明,憑藉著文字和商業上的天賦,以及他引以為傲的努力,已經開始成為「成功人士」了。
10年後,郭敬明的名聲在幾度憑藉「高銷量」、「高票房」、「你們不知道他有多努力」後慢慢洗白,最近又因《爵跡》的口碑票房雙失敗、李楓的指控再度被「黑化」,他終於敗在了他所說的「勝者為王」上。
我始終記得郭敬明在參賽新概念時所寫的《我們最後的校園民謠》,憑藉此文他第二次獲得新概念一等獎,郭敬明在文字上所展示的天賦與實力是遠超大多數同齡人的,稱一句「才華橫溢」、不過分。
郭敬明寫不出深刻的好文章、好小說嗎?
他寫得出,事實上,如果他願意將精力花在創作優秀文本上,他會比大多數人都要寫得好,可是……他也有他的追求。
郭敬明大概是青年作家群體中最早懂得「受眾」二字重要性的作者,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垂直細分」,他一遍遍強調「我的受眾是14歲到18歲的少女,我要寫她們喜歡看的小說」。
郭敬明終於在還寫書的那幾年成功做到了年年暢銷書榜單第一,他驕傲地說,」沒有幾個作家能暢銷十幾年了,這能證明我寫得是好的。」
哪怕這句話會換來更多的嘲諷。
嘲諷伴隨了他十幾年。
這十年啊,這十年啊。
這十年,紙媒快死了,出版業又活了,音樂快死了,播放器又活了。
這十年,是風口讓郭敬明成為高票房導演,也是風口讓咪蒙成為新媒體女王。
十年間,無數概念被顛覆,無數事物被淘汰。
唯一沒變的,是我們那顆熱愛八卦的心,是我們「間歇性雄心壯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本性,愈演愈烈的,是我們將金錢視作最高成就的拜金理念,是網路暴民的無腦抨擊和腦殘粉的無腦追捧。
我們一直在時代中改變,本性也一直在演變中墮落。
十年了,我們長大了,也從郭敬明到了咪蒙。
我們真的變得娛樂至死了,逼得郭敬明和咪蒙拿起手中的筆來取悅我們,他們的思想變得低廉,寫下更低廉的文字,讓我們的思想變得史上最低廉。
我找不到比低廉更適合的形容詞了。
這十年,不是從郭敬明到咪蒙,是我們,從低廉到更低廉。
十年了。
十年前,我也僅是個中學生,在課堂上寫小說,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成為知名的作家。
十年後,我終於以一篇《優秀的女孩是沒有性生活的》迎來了成千上萬的嘲諷,我自然知曉這不是篇多好的文字,我更是知曉,那些跟風嘲諷的「圈內人」,跟變了的郭敬明比,跟變了的咪蒙比,跟「變了的」簡淺比,根本高尚不到哪裡去。
不是郭敬明離你遠去了,不是你喜歡的寫作者離你遠去了。
對於時代,對於各式各樣的聲音,我很無奈,我也只能沉默,我也只能接受這些評價。
抱歉,這些天我的一篇不怎麼樣的文章刷屏了大家的時間線。
借用這篇回答,說聲歉意,也說明時代中寫作者與市場的衝突。
請給我些時間,2018 年,我會有更純粹的作品,更純粹的感動,報以感謝,感謝這場紛爭中無論是攻擊我還是支持我的每一位。
一切作品說話,一切成績說話,一切實力說話。
其它的,我依舊選擇沉默。
公眾號:簡族(id:jianzu1126),歡迎來看我。
因為他早期抄寫的原書比較感人。後來感人的都抄完了,只好自己寫了。
感動常在,只是感動的方式和受眾變了。
郭敬明作為一個作家,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過渡為現實主義者之後淪為庸俗的典範。
他早年的作品,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類似歐美的青春電影,畫風的美好無法掩蓋血淋淋的殘酷。在陰霾籠罩的氛圍之下,無論是校園排擠的人際關係,還是家庭中的冷暴力,在絕望的夾縫中衍生出的理想主義是郭敬明早期小說中最為常見的意象。
這種理想主義到最後往往以悲劇收場,對美好和純真的幻想與期待最終也會敗給現實,而這種悲劇色彩也迎合了當年讀者群的心理,甚至是造就了當年青春小說的一股潮流。
在這之後,郭小四進城了,進入了他夢寐以求的大上海。
從作家成長的角度來看,這種階段性的劇變必然會讓郭敬明面領著轉型的問題。
當然,這個時候的郭敬明還是很年輕的,從大學肄業不過是20左右,寫青少年受眾的老本行自然還是可以撐上幾年,但是離開了四川老家,那個寧靜的可以讓他在互聯網上安靜發掘自己內心深處的靈感,敲著鍵盤讓一個個動人的字元從指間流淌出來的環境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繁華而喧鬧的上海灘的花花世界。
於是,即便是吃老本,郭敬明也陷入了創作上的俗套,在技巧上毫無創新,在故事情節的設置上也日趨狗血。
那段時間郭敬明的小說,就彷彿是一篇篇按照高分模板套作的高考作文,從流水線上一部部粉墨登場。
這並不能怪郭敬明,一個作家創作上的問題,往往和創作無關,而是和他的心境有關。這個時候的郭敬明,早已不是第四維或者萌芽時期的郭敬明了,在轉型的踟躇階段,自然無心再用靈魂寫作。
終於,《小時代》的橫空出世,宣示了他的轉型完成。
於是,我們看到了《小時代1.0》的「驚艷」開篇:
翻開最新一期的《人物與時代》,封面的選題是《上海與香港,誰是未來的經濟中心》——北京早就被甩出去兩百米的距離了,更不要說經濟瘋狂衰敗的台北。香港依舊維持著暫時優雅地優先,但身後追趕的,是一頭核能動力般的機器巨獸,他的燃料是人們的靈魂,他的名字就叫做上海。
其實這段話昭示了是郭敬明蛻變的根源,也像受眾談成了自己破蛹而出之後的三觀。
而此時他曾經的受眾們,也早已中學的中二少年們成長為了大學畢業生,甚至踏入社會,漸漸品嘗到現實的殘酷,所以他的轉變也可謂應景。
某種意義上說,郭敬明是一個精神牧師,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教義來指引他的受眾。
中二時期,大家的生活主題就是高壓的學校,令人窒息的原生家庭氛圍,最為稀缺的是美好的初戀,純粹的友情。
郭敬明用文字給你塑造了一座座「幻城」,十三四歲到十六七歲,多少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沉醉其中。
中二期過後,從大學的畢業季到踏入社會的階段。中學時代的稀缺資源在大學階段早已被貶值為一種唾手可得的廉價貨。此時,物質、現實的利益、社會階層的獲取才成為大家追逐的目標。
諷刺的是,曾經和大部分讀者身份相似的郭敬明,一個敏感而怯懦的少年,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完成了普通人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原始積累。坐擁名利場的繁華之後,開始居高臨下地作為一個造夢者吹起了比以往更加絢爛的肥皂泡。
裹挾著各種名牌和小布爾喬亞情懷的文字,結合著更加浮躁的影視行業,聯袂向受眾展示著現代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和理想人生的標準。
你可以嘲笑郭敬明的《小時代》看得你尷尬症都犯了,一個個如同擴寫造句似的篇章,夾帶著各種品牌和小資裝逼格調的修飾語,就構成了這樣一本神作。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郭敬明一直站在這個時代潮流的前線,與這個國家一大部分的年輕人的三觀深深契合,他既迎合,又推波助瀾,他是當之無愧的造夢者。
從曾經的「我倒,你也網上衝浪啊」「你是GG還是MM」的00年代,到各種所謂中產階級消費升級、精緻生活、品味提升泛濫的今天,郭敬明從相對小眾的文學領域擴展到如今更為廣闊的文化娛樂王國,這樣的成功只能說明一點:那個曾經給我們帶來無限感動的郭敬明並沒有遠去,只是他對你的感動不再是直接作用於你,而是通過一種系統的力量,和多米諾骨牌現象的傳遞,間接地作用於你。
當你在上海的地鐵上,用分期貸款買來的愛瘋叉的計算器計算著自己付完這個月的房租交完之後,還需要再攢多少錢才可以買一個Gucci的包包,一邊地刷新著SCARLET ROUGE的色號有沒有斷貨時,你不會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焦慮。
而當網上的庸眾們拿他的生理缺陷,抄襲醜聞和八卦負面在微博評論區像暴雨一樣襲來的時候,郭四娘正在陸家嘴四季公寓的某一層俯瞰著眼前上海,瞥了一眼,卻從不關評論,只是淡然地合上了綉著個人Logo的愛馬仕鱷魚皮定製款的iPhoneX手機套,轉身從套房的冰櫃里拿出了那瓶溫度暫時維持在4℃的荷蘭氣泡水,倒進了前兩天托助理在維也納帶來的價值3000歐元的玻璃杯中....
郭敬明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人,他的少年時期和青年時期中間有道鴻溝,導致評價他變成了一件異常艱難的事。
至於我個人,夏至未至後他就再也沒有感動過我了,那時候是初二。最早開始看的是左手倒影右手年華,我一直堅持認為那本手稿編成的散文集記錄了郭敬明最真實的少年時代。裡面他寫電影、寫旅行、寫搖滾,寫都市故事甚至武俠故事,毫不掩飾對王家衛、安妮寶貝和古龍的喜愛。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一個標準的文藝青年,雖然如今頹廢青年已經泛濫成災,但當年還是很時髦的。其實所有這類青春文學歸根結底說的都是一回事,這件事紅樓夢說的最好,就是青春是怎樣的美又是怎樣的荒蕪。五年級的時候頭一次看這書,突然一下子就懂了,那種巨大的震撼簡直無以言說,好像突然就開了心智,一下子對周圍對自身開始敏感起來。可惜的是,這種文風到夏至未至就窮盡了,雖然字句依然華美哀婉,但後面再寫的都不對,可以感覺得到,他把青澀真誠的自己藏起來,只講別人的故事。他是離我遠去了,但不是現在,而是早在十幾年前。現在的這個郭敬明不是我小時候看天亮說晚安時的那一個了。
當年的郭敬明可以感動初中生,如今的郭敬明依然在感動初中生。當年的初中生已經成長,如今的郭敬明卻依舊一米五。不是郭敬明走遠了,而是當年的讀者們長高了。
當年殺馬特的我還覺得自己賊帥了
其實………你真的確定你以為的郭敬明就是郭敬明嗎。郭敬明出名的時期,應該全國對寫作這件事有空前熱情的一個時期。那個時候新概念出來了很多青少年作家,作文比賽如火如荼。同一時代的郭敬明,韓寒,七堇年,可以說書店裡除了練習冊基本就是他們的書了。作為旁觀者,個人認為那時候算得上是互聯網浪潮前屬於紙媒的狂歡。第一次讀郭敬明是他的散文,然後是幻城。據說是他初三寫的。接著是夢裡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到後來就是爵跡,和他的小時代系列。說實話,幻城應該是他所有作品裡敘述能力最差的。但介於作者當時的年齡,能夠一氣呵成那樣的書,個人認為不說了不起,至少也確實是有白鶴亮翅般的能力的。幻城和他散文里散發的氣質如出一轍,都是淡淡的憂傷,反正作者我不好了,我寫的人物也別想好。但是往後讀你會發現,夢裡花落知多少,寫的很有京痞子的味道,基本可以看成是一群在北京成長的少年最後分崩離析的故事。再到後面的爵跡,爵跡不多說。畢竟爵跡本身就不是一個人寫的,但對爵跡那種誇張吸睛每個人物名字都起的狂拽酷炫吊炸天是無力吐槽的。直到小時代。小時代的人物設定,人物描寫,用的手法,都比以前的作品要龐雜的多,當然也紙醉金迷的多。拋開立意不表,小時代應該稱得上是郭作品中文筆最成熟的一部。因為到這部書的時候,郭的風格又來了一次突變,變得充滿了LV普拉達古琦的味道。除了最後結局半頁紙,還在延續了寫誰誰死的作風。除了極早期的作品。後來的每一部。你都會覺得,有時候是操著一口北京話的郭敬明,有時候是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郭敬明,有時候是憂傷的郭敬明,有時候是紙醉金迷的郭敬明,有時候是猶如蛇腰般扭來扭去的郭敬明,有時候是gaygay的郭敬明,反正除了最後主要人物死個差不多,基本每一部都不一樣。手法不一樣,設定不一樣,最重要的是風格都不一樣。所以。你真的確定你當時讀的書,就真的是郭敬明寫的嗎。隨便列舉幾個較為暢銷的作家。安意如,永遠是清淡的散文,美人美美美愛情愛愛愛;韓寒,永遠吐槽,雜文吐槽,新概念吐槽,三重門吐槽,一座城池吐槽;江南,永遠坑,永遠寫續集續不上,永遠熱血,殺殺殺;安妮寶貝,永遠喪喪喪喪喪喪喪。可是你看郭敬明他寫了什麼,除了自己把自己手下的人每次寫死三分之二外,他有一貫到底的風格,態度,價值觀嗎?所以對於很多人小時候看的書到底是不是郭敬明本人的腦子寫出來的,我是持懷疑態度的。我覺得並不是他變了。而是這十幾年來,透過他書讀到的以為很感動的東西,很有可能並不是他自己締造的。讀了十幾年,發現他在變。然而更有可能的是他從未變,只是我們從來都不了解他。嗯。大概就這麼多吧。
有人說韓寒是跟著讀者一起成長的,不過這兩年也說他的成長跟不上社會的成長了
郭敬明就比較懶了,直接在原地坐下開收費站,迎來送往一波又一波,到了十五六歲明媚憂傷無病呻吟的年齡,都會給他交過路費。
所以不是他離你遠去,而是你不在他的受眾範圍了
看郭的東西能感動的,就好比看了a片開始相信愛情的
因為這麼多年過來 你的雙腳離地了病毒關閉了 聰明的智商又佔領高地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當年帶來無限感動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是不是只有我們死了,你才能不寫這麼爛的書?
並沒有哦,因為我就沒靠近過他……哪來的遠去?
想當年初中的時候一本《夢裡花落知多少》不知把我看哭多少次,看完還模仿裡面的文風寫一些莫名其妙的矯情句子發到空間里。後來上了高中,發現那本書故事是抄的,連書名也是抄的,我才恍然大悟我真他媽傻逼。後來也翻過他的幻城、夏至未至,感覺他也只能糊弄一下情竇初開涉世未深的小孩子了。本來抄襲就已經很毀人設了,前段時間又爆出金絲雀的黑料,他怕是很難再回到台前了。
初中的時候班裡特別流行看過莖名跟他旗下作者的作品,幾乎每一期最小說跟最漫畫都有人買,那時候正是非主流亞文化最後流行的幾年,中二期少年少女急於尋找新的文化宣洩方式滿足自己獨立人格的塑造,過莖名跟他的團隊登場的恰到好處,性冷淡的雜誌封面與板塊讓初中生產生一種"這是成熟的成年人才看的雜誌"的錯覺,要是看著很感動的話大概就像從沒喝過咖啡的人第一次喝了星巴克覺得無比好喝一樣吧,沒有閱讀基礎隨便看點煽情段子都能感動 我當時借過好幾期同學的最小說最漫畫還有i want 來看,印象中還有"白色群像""浮世德"(不是歌德那本,而且沒看完就被班主任收了QAQ還記得那是一節思品課,我坐在教室最右角靠窗那排,書放在桌洞,ET就從外面衝進來薅走了),大多故事情節都記不清了,反正大都是"遭受家暴的瘦削蒼白女孩""遭受學校霸凌的瘦小男孩""搶男友的閨蜜""咄咄逼人的暴發戶千金""被迫墮胎""逃課"這一類情節,看了只覺得乏味或者很爽,營養是沒有的,這大概就是高中生大學生就少有喜歡過莖名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