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醫療,誰能給個系統全面真實的現況?

今年六月親戚要從加拿大回來了,親戚(年齡70+)去加拿大探親期間,因為冠心病掛急診住院了,安了心臟起搏器和支架(2個),住的病房是單間(他自己說是國內高幹病房標準),居然全免費。可能花了很少的一點雜項費用,當時打電話說這個情況我們就伙呆了,但同時他們住院期間聽說有個台灣移民老爸因為在那看病需要等很長時間才會安排,死在加拿大了。所以我就迷惑了,加拿大的醫療現狀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本人在加拿大獃了六年,本科加研究生,對的,你沒看錯,姐姐我的青春就葬送在這個國度了。在中部平原省待過(具體哪個就不寫了,平原省在加拿大人中都沒啥存在感),也待過號稱發達的安省。

醫療嘛,你說他好的地方,嗯,號稱全民免費,當然我們作為留學生是需要交錢的,我每學期交200多刀叫uhip一年700多,假如重病了或者生小孩或者住院或者看醫生,這些錢都是全民醫保會報銷的,注意,藥費不是全部報,具體多少我不太確定。這個全民醫保嘛其實也不能叫全免費,假如你窮的話報稅的時候你是不需要為醫療出什麼錢的,但是你有收入的話,你為醫療交的稅還是不少的。

免費醫療等於什麼呢,嗯,等於排隊醫療。因為這個時候國家為了的是集體利益,而不是從每個人角度出發,也很公平,無論你是有錢人還是窮人,我們都按排隊來按輕重緩急來,也就是那句「加拿大看病救死不扶傷」。你要掛了,那就你排前面,你還沒死,那還不急,在急診室等醫生十幾個小時是很正常的,假如醫生告訴你,不好意思,前面今天遇到了3-4個比你情況更緊急的,那麼自然排不上你了,你如果在等待過程中掛了那也沒辦法,因為他們按規矩就是這麼做事的醫生不擔這個責。既然是大鍋飯,那麼檢查是能省則省的,中國醫生是開檢查單太多不必要的也開,這裡是可能必要的檢查醫生也盡量省著不開。。

先簡單提一下加拿大醫療體系,平時看醫生是家庭醫生,一般在這邊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留學黨嘛一般去學校的clinic,街區也會有一些walkin clinic。家庭醫生是需要預約的,我沒有因為感冒去看過醫生,因為預約家庭醫生一般起碼大幾天一周過去了,那時候估摸我也好得差不多了。假如是大一些的病,那麼就需要家庭醫生決定是不是需要把你推薦給專科醫生看了。專科醫生類似於你在國內看病的時候報的婦科,神經內科,心臟科的這些醫生。最新的數據,嗯,2015年,加國全國範圍內等待等候看專科醫生的時間是4個多月,其中由家庭醫生轉給專科醫生要2個多月,見到專科醫生到治療開始還需要2個多月。其中我所在的安省是最快的,從家庭醫生到接受治療只需3個多月,最慢的愛德華王子島這個數據是10個多月。。。。核磁共振ct這些高級檢查動輒大幾個月的等待。。中國看病需要錢,加拿大看病要命和和運氣,要是剛好前面排隊不多等上了,也不急著做手術,最後做完了還免費還是不錯的。不過加國為了省醫療資源也是蠻拼的,生小孩不開到四指醫院不收,順產給你住一晚,破腹產住三晚。國內是懷孕檢查太多做不過來,這邊是你想塞錢想多做個檢查都困難。

假如看急診呢~~,急診是在醫院(hospital),進去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了,護士會根據你的癥狀大小決定優先度,會問你自我感覺痛感多少。然後就是等待了,從坐椅子到做軟椅到躺床上,從下午等到後半夜或是第二天清晨是常見的事。有的時候病人等久了感覺自己不會死了癥狀減輕了於是就打道回府的也不少。等你熬完了等待期就終於可以見到醫生啦~

不說事例沒有真實度!!先說看家庭醫生的事例,再補上我同學的急診室經歷。

先從自己開始,我本著不為加拿大添負擔的原則,基本都靠從中國帶來的小藥箱解決,國外觀念不隨意打針吃藥,所以我知道去找醫生看感冒一定是要我休息加喝水。中國抗生素濫用。。這邊嘛,濫不濫用不知道,但是止痛藥的使用量是驚人的,基本每個人都有使用止痛藥的歷史。好像又偏題了,好了,說下我看過敏的歷史。

1. 臉長了紅疹子,於是約了某皮膚中心看病,見了醫生,遂問醫生,醫生我的臉是怎麼回事,我曬了太陽之後就這樣了不會晒傷了吧,醫生(始終離我兩米遠沒有近看的意思),說可能是晒傷(sunburn),很正常的給你開保濕膏吧,語速驚人,大筆一揮,我還沒反應過來一分鐘把我清了出來。

後一直未好,拍照給爸媽,去中國醫院一問,中國醫生看照片表示是過敏。於是開始了在校診所求醫,約了一周後排上。到了診所,環境非常優雅,沒有醫院的氣味,工作人員很輕鬆愉快,等候區就像正常的辦公區域。在等待區等了一陣,來了個護士請我去了醫生辦公室。加拿大醫生沒有門診,不像中國醫生在辦公室患者一個接一個的看,這裡醫生看完一個病人到下一個之前是有休息的,可以喝咖啡打電話,醫生一天也沒幾個病人。。等了半個多小時後,護士進來說,不好意思醫生今天去醫院了晚些才到,又過了半小時,

一個印度醫生出現了: 」親愛的,不好意思,我遲到了「 」親愛的,你哪裡不舒服「

我指了指臉,問:」我臉紅腫,不會是過敏了吧「,醫生離我始終一米遠,答:「應該是過敏,現在春天容易過敏「。 我:「那我對什麼過敏?可不可以做過敏原測試」 醫生:「你還不夠資格做這個,春天過敏很正常,環境中的東西多著」,然後飛快的開了激素葯,我等了一小時,見醫生三分鐘又被請走了。

後來我再也不敢隨意說話了,原來自己比醫生還牛,哈哈,我說是什麼就是什麼,以後不去看病啦,我自己看。

2. 某室友掉頭髮嚴重,父母聞,聽說國外醫療好呀,你一定要去看看國外醫生,於是去了學校診所,醫生表示第一次要建檔案,會發郵件通知看病的。室友左等右等不見郵件,便叫父母從中國海運寄中藥來,,室友吃了藥頭發也不掉了,兩月後,收到了學校郵件要她下周去看病,室友還沒來得及晚上回郵件取消,過幾小時收到新郵件,下周醫生有急事了,改到下下周。

3. 好朋友的室友腹痛嘔吐臉黃大半年,加拿大醫生一直當作胃病治,開胃藥始終無好轉,醫生始終堅持自己判斷。將癥狀反映給國內醫生,回應癥狀很像膽結石,拍b超就能看出來,於是反映給加國醫生希望拍b超,醫生覺得癥狀不明顯還沒到開b超檢查單的程度,僵持不下,女生只好求醫生再這麼下去自己要疼死了,醫生只好開了下周的單子,女生一看下周怎麼到頭,表示再不看出是什麼毛病現在就要死了,最後拿到第二天的檢查單,結果巨大的一顆結石。檢查出來了加拿大排手術還是挺快的,但是女生及其家人對這醫療已經無信心了,遂回國飛快的做完了手術,國內醫生叮囑術後一月開b超看看結果。。回了加拿大去找醫生說中國醫囑,加國醫生表示你既然手術都做了還有什麼必要再做b超。。。

4. 某同學交通事故,同行的人額頭撞了一個大包,醫生看了看錶示,你可以做個x光,不做嘛,也行,長長看就知道了。

5. 同學打球傷了腿,一直走路困難,去看醫生,x光片後,醫生表示你沒有骨折,回去吧。同學自己家就是骨科大夫,他心想這怎麼跟加拿大醫生解釋筋的問題呢,我表示你這養養就好了,他表示,話不能這麼說,骨折理論上花很長時間也能自己長好。

急診的:

1. 好朋友某晚胃痛嚴重,去了醫院看急診,大廳遇到了護士,護士問了癥狀就讓她在凳子上等了,2-3小時過去了,護士帶她去了另一個房間,來了個新護士,又問了一遍癥狀,她心想要疼死了癥狀剛才都說過一遍了了。又過了2-3小時,她被領進了一間有床的等候室,躺到了後半夜來了個醫生,給她查了下肚子,診斷是胃脹氣,然後手寫了個單子,要她明天自己去商店買葯,饑寒交迫一晚上最後葯也沒拿到。。同學表示以後不是dying還是不去醫院湊熱鬧了。

2. 在加拿大的阿姨兒子小時候腹疼去看急診下午開始,夫妻倆等到快午夜也沒有醫生,叔叔便回去了好歹留一個戰鬥力,阿姨一晚在醫院等著,看到周圍有捂著腹部即使外行也看出來可能是闌尾炎了的小夥子,有奄奄一息的老人,有的等著等著癥狀緩解了就回家了。最後早上七八點醫生終於出現了,是第二天上班的醫生+ +

3. 阿姨女兒的同學,闌尾炎,等啊等,排上手術前差點穿孔了。

4. 某同學牙齦疼到睡不著覺去看急診,醫生直接說「你還沒死來看什麼病」。。。。

一個地方,總有淋雨和不淋雨的人,這個系統有弊端,也肯定有受益的人,比如一些需要大筆治療費的大病 (前提是能還沒掛之前被正確診斷出來),比如先天缺陷的需要特殊護理的小孩,你不需要面對中國那麼大的經歷壓力。

至少看病觀念和我們差別太大,我們有諱疾忌醫,有哪不舒服趕緊去檢查別拖,加拿大醫生讓你感覺到沒事別去找醫生麻煩。。。


今天回復一個知友的留言,也就順便把寫的東西貼過來。未經許可不要轉載哦。

來加拿大五年,現在算是醫療行業的從業人員了吧。

有好些移民,因為感覺加拿大醫療系統和國內的運作方式完全不一樣,並且習慣了,在國內醫院那種,雖然人擠人但是一站式服務所以比較容易抱怨加拿大醫療環境差。實際上,以我對加拿大的醫療系統的自身使用體驗來講,加拿大的醫療系統還不錯的。

這個系統是建立在分級診療的概念上的,也就是說如果你頭疼腦熱的小病完全不用去醫院,你只需要去,離你們家最近的小診所就行,提前預約能節省時間半小時內疚能看到醫生,如果不預約臨時去就等的久一點大約一兩小時。這些診所的作用就是解決日常的感冒發燒小問題和大病的預診分診。有很多人的帖子抱怨等得久是因為還和國內一個習慣,小病沒要緊的都跑醫院急診。急診的接診順序不是先來後到而是看病人的危重情況,大出血呼吸困難心臟病突發的絕對第一優先,如果你就是個咳嗽感冒,可能等八個小時。不過,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個醫療系統app,實時發布市內各家醫院的急診預計等候時間,那麼你是在緊急需要去急診的時候也可以靈活選擇等候時間短的。

對於加拿大的醫療系統政府投入了巨大資金,所以如果是本國公民或者有楓葉卡的永久居民都可以憑藉健康卡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包括看醫生,住院,住院期間的藥物和伙食,抽血化驗費,各種體檢檢查費用。所有人的健康卡號都錄入系統全醫療系統聯網,你在某天某地去看了某醫生,做了某檢查,結果如何,都可以查詢追溯。這對於慢性病管理和長期跟蹤個體健康狀況是非常有意義的。你去診所前台登記的時候,你的健康卡號就作為登記憑證,醫生接診後會把診療信息反饋給政府,憑藉這記錄跟政府要錢,而醫生給你開的檢查單比如b超抽血這些項目的費用,則被扣除,也就是說,假設你去跟醫生聊天一次不開單子抽血,醫生可以根據病情從政府拿到40-70刀/次的接診費;如果開了x光或者抽血需要30刀,那麼醫生拿到的接診費就是10-40刀。

如果你看了普通診所醫生或者家庭醫生,醫生髮現你需要更專科的醫生,那麼他會給你做referral轉你去相應的地方。這種轉診的好處就在於,避免了病人自己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四處去碰壁找覺得很合適的醫生;你也不必每見一個新的醫生都把你的病情,從頭到尾的再講一遍,因為幫你轉診的醫生已經把你的病情和相關報告信息附在裡面了,新接手的醫生會提前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數。當然,轉診中間有一個醫生們(其實都是護士們)溝通和交流的時間。延時的時間根據你的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接診的專科醫生的時間表而定,有的兩三天就轉好了,有的人可以等半年一年。相對於國內的想做就做凡事不用等,等這事情就讓很多人不滿意了。

如果你的情況需要住院,放心,免費。我生孩子在醫院住兩天,不花一分錢,一個人一個四五十平方的大產房,家人一起陪產,生產時候的監控儀器也是非常先進的。回家的時候發現這次去醫院只花了停車費。But,如果你僅僅是遊客沒有本國身份(永久居民除了沒有選舉權其他待遇等同本國居民),那麼對不起了,要是去普通診所看醫生的話,我原來工作的診所是會charge你120刀先;住院的話,每天的平均費用差不多是1000刀的樣子。然而,你來旅遊之前可以買好健康保險,這樣就木有太多後顧之憂了。另外,在加拿大買葯和使用救護車服務是需要自己承擔費用的。國外因為藥廠藥物研發的成本非常的高,藥物價格也貴,幾十刀的葯很常見。如果你工作的單位有福利可以cover,那麼自己需要支付的金額也不多。我自己使用過一次救護車,賬單一個月後寄過來,380刀。。。哭暈。。。哈哈哈。。。但是,使用救護車有一個好處就是,送你去急診你可以優先被接診。。。

總的說來,國內來的朋友各種不適應是因為兩個系統的運作巨大差異和診療思維的不同。

1.國內凡事講求先來後到;加拿大講預約,講急診里哪個容易先死救哪個。

2.國內看病統統找醫院找專家;加拿大分層,小病診所急診大病醫院慢性病可以等。

3.國內認為癌症十萬火急;加拿大認為癌症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是慢性病。

4.國內抽血照x光都在醫院一站式報告立等可取雖然擠點但好方便;加拿大抽血去lab照光去radiology公司,報告一般三天出而且先fax給你開單子的醫生,然後你再去醫生那裡查詢報告結果,又是等好煩人。

5.國內醫生能力有太大差別,很大程度跟醫生的導師指點和個人修為以及所在單位見的case獲得的經驗多少有關係;加拿大醫院醫生個體能力差別不像國內那樣明顯,因為無論體系內醫生護士基本都有protocols或者SOP可以follow,例如護士的過敏反應flow map,醫生的糖尿病診療guidelines。

6.國內看病談隱私太奢侈,在門診大家擠成一鍋餃子看病絕對拼體力;在住院部,一個護士要給你打針的時候,整個病房的人和親屬都可以看你雪白的pp;在加拿大看病,在診所里是一個病人一個房間,在醫院有兩人一間的,醫生護士見你的時候都會把帘子拉上哪怕只是給你紮下手指查下血糖。

7.國內每次去醫院看病都要重新買一個病曆本兒,醫生不管理過往病史不看你最近在吃什麼葯,可能會有什麼藥物反應,去了多家醫院你往往會累積一沓內容重複的病曆本兒;在加拿大,只要你有健康卡你的信息報告在任何醫療終端都可查詢,醫生在看病的時候可能會統觀全局考慮到你的病史家庭因素等等。

8.國內濫用抗生素特別常見;加拿大醫生沒事兒不會給你用抗生素,感冒就叫你多喝水。很多人不滿意這一點,但其實並不懂,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感冒,抗生素對病毒是沒有任何殺傷作用的,一個星期左右,病毒就會自己退去。濫用抗生素會導致很多問題。

9.國內住院就算你自我感覺癥狀已經好了,可以回家了,醫生還是叫你沒事兒再住院觀察幾天,因為經濟利益所驅使你懂的;在加拿大住院醫生會盡量縮短你留院的時間,例如普通順產一天出院,脊椎手術三到四天出院。第一是因為你住院是佔用了公共醫療資源,儘早讓你搬出去就能夠讓更多的病人得到治療,節省政府開支;同時病人院內感染的幾率也會大大降低,對病人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一個字—慢

——————————————

平生第一次叫救護車就是在加拿大。

小弟生於中國南方吃東西百無禁忌,終於踩著雷了。

不久前和朋友外出吃飯,點了個辣麵加凍奶茶,這對我來說是在正常不過的搭配。

結果。。。剛吃完胃就開始抗議了。。。還是很暴力那種。。。

本來覺得說忍忍就好了,然後就忍了一個小時,想想也是挺智障的,接著朋友幫忙打了911。。。然後!!

—————————

不好意思瞎扯了這麼多前面,咱們入正題吧現在~

從撥通911到急救人員到來足足等了半個小時,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來的是消防車!消防車!消防車!臥槽,你哪隻眼看到我胃燒起來了阿!之後再過了五分鐘救護車才來,不緊不慢地把我送到了醫院。。。

你以為這就完了?我本來也這麼認為的

結果是。。。我又在醫院等了一個多小時,直到我實在忍不住吐了。。。接著才給我來了一針,然後叫我等醫生來檢查,結果我又接著等了兩個多小時,然後醫生進來說看你現在沒事就回去吧,臥槽我等了5個小時totally 就等到了五個單詞。。。

————————————

我只是純粹的想吐槽一下加拿大的急救速度慢而已,沒有抹黑加拿大醫療體系的意思,畢竟這裡每個醫生都這麼負責,that is all they can do and the fast they can make.


加拿大最好的醫院,論醫療器械先進程度在我家鄉(非北上廣深)排不進前五,關鍵是絕大數加拿大人一輩子都享受不到。醫療界完全是個利益集團,患者太弱勢了。


分級,

家庭醫生 負責日常保健與疾病預防。出了小毛病也找他。

Clinic 基本不需預約,走進去就看病。但醫德,無法保障。不能說醫德,醫生的態度

急症 24小時開業 好像比較善於外科,內科小毛病會晾你到天亮,之後叫你去其他地方。(如果人多) 對了賊貴

專科醫院,裡面醫生全是高帥富,白富美,或者學究大拿之類。但是想進去,抱歉,你得等前三個的任意一個覺得你嚴重了。之後就是等,像那種嚴重心血管病,隨時會死的那種是第一順位。記住是隨時會死。之後那種嚴重,但三四月之內不會死的回國吧。

檢查,診療,手術全免費。包括檢查時用藥。

藥費自付。

開藥一般在藥房(獨立於診所)shoppers之類。藥劑師會告訴你如何用藥。而且比較貼心。

會把用法用量貼瓶子上 。價格普遍來說可以接受,但頭孢阿莫西林類就很貴(比較國內).比如你有慢性病可以說申請一個額外的cover或者買一個。可以報銷一部分葯錢。


最近也了解了下 感覺其實醫療方面看小病還是國內好


小孩發燒發到39.2第三天。打電話給家庭醫生,說除了發燒沒別的就在家呆著,多喝水,你這種情況上hospital看急症等十個小時醫生也不會看。朋友建議去預約walkin clinic,還算麻利,第二天下午就能去(已經算快的),結果到了診所,等了一小時(預約時間去的依然等了一小時),見到醫生,問了句,有沒有癥狀(咳嗽嘔吐痙攣…)我說沒有,檢查也沒有,大筆一揮開處方,直接叫去隔壁藥房買葯。全程兩分鐘就被請走了。更搞笑的是,到了藥房問藥劑師這是什麼葯,居然發現開的是退燒藥,你妹的,退燒藥我吃到現在了,要你開幹什麼,藥劑師說你有了那你就別買了。所以,醫生也不會解釋到底是細菌還是炎症或是其他什麼病引起的發燒(沒檢查沒法確診),居然也沒有問你吃了什麼葯,家裡有什麼葯等等,惜字如金。後來小孩燒了五天自己退了。

我朋友的爸爸有一次做木工活割破了手,真的是見骨那種,血流不止。到急症室等了七個多小時,期間一個護士來給了片止疼葯。等到第二天凌晨,醫生還是沒來給他縫針,過了一會兒來了個護士說過三個小時clinic開門了,建議你回家休息一下,去clinic看吧…

所以,免費的能有什麼好東西?當然你快死了,或者大型手術什麼的肯定不會像中國那樣搞得傾家蕩產,但是日常小毛小病的就醫體驗真的就很差…反正你疼你難受和他們沒什麼關係,你又不會死。


公立醫院排隊嘛,著急有錢去私立


感冒請假用Doctor Note才能免於處罰。 我下午排了四個小時見醫生。四個小時啊!下次感冒再也不請假了…


留學生角度回答一下

看病確實不要錢,但是強制交醫療保險。

葯自己拿處方到藥店買,跟醫院沒啥關係

非急診見醫生需要預約,排隊。

檢查經常會排隊到幾個月之後。

急診沒經歷過,不清楚。


推薦閱讀:

魁北克有可能會完全獨立嗎?
如何在國內用工作許可(work permit)續加拿大Visa?
國內碼農怎樣去加拿大工作移民?
加拿大或香港,移民哪裡更合適?
留學需要準備的行李?

TAG:加拿大 | 醫療 | 移民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