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對中國的 GDP 將造成怎樣的影響?
這一期南周的兩篇報道恰好探討了霧霾與經濟的話題。環境污染問題首先改變了GDP核算的方式,其次在直接影響的層面,有針對具體產業的負面影響,比如導致光伏發電量減少、交通運輸受阻、甚至對養殖業不利,也有危害健康導致的疾病成本,治理霧霾還將帶來資源分配的改變,比如政府治理空氣污染投入的大幅增加,環保相關產品生產消費升溫,環保產業的發展;間接層面則有採用資源稅等經濟手段,影響工業生產,另外鐵礦石、煤炭等原料進出口格局也會發生變化。雖然這些個案不足以能反映整體狀況,還是提供了比較全面的思路作參考。
報道了引用了一些學者的觀點和研究的估算預測數據,當然,這得結合具體背景來看:在南方周末記者採訪的12位經濟學者眼中,包括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袁鋼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等在內的5經濟學者認為,霧霾治理短期內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較大。以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為代表的5位經濟學者表示尚需觀察。只有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資源環境問題不會影響經濟發展
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房四海說,霧霾治理無疑會對經濟增速產生影響,他預測2014年以霧霾為代表的環境治理會導致GDP增速降低0.5個百分點,此前他對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為7%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經濟效益進行了計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鍊鋼行業GDP將造成812億元的損失,水泥、焦炭行業的GDP則分別減少167億元和142億元。
王金南對《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預測則是,將凈拉動我國GDP增長19422億元,並增加非農就業崗位246萬個。
大氣污染對經濟影響的研究似乎開始成為「顯學」,查詢過往論文則會發現,在環境經濟學領域,探尋大氣污染和經濟的關係的研究一直在進行。它們的專業說法是:大氣污染造成的健康經濟損失評估、虛擬治理成本、綠色GDP核算……
這些來自環保系統內的科研機構、地方環保局、社會科學院以及北大復旦等高校的研究者的結論主要告知環境污染損失佔據GDP或GNP(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有意思的是,在國外,測算的結果往往表徵對就業的影響,而在我國,為引起重視,測算結論都是一大筆資金,且要換算成GDP/GNP的百分比。過孝民的研究是1981-1985年間,平均每年損失為380億元,佔1983年GNP的6.75%。鄭易生的結論是1993年環境污染經濟損失為1084.1億元,占當年GNP的3%以上。
南方周末 - 【霧霾經濟學】徹底拿下霧霾,經濟會降幾個點?
南方周末 - 【霧霾經濟學】誰在算霧霾經濟賬?最直接的就是阻礙物流,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經濟連鎖反應。
我能想到的:
- 企業花錢乾淨排放,利好環保產業;
- 政府花錢治理污染,利好環保產業;
- 政府順勢增加企業的收稅範圍和稅率,利好政府財政收入;
- 人民花錢治療呼吸道,血管相關疾病,(擴展閱讀:空氣顆粒污染物,有殺氣!),利好醫療產業。
以上這些,貌似都是提升GDP。
@吳瑤 提到的
比如導致光伏發電量減少、(光伏發電廠一般不會建設在光照不強烈的地方。)交通運輸受阻、(交通運輸受阻是多方面原因,若歸為霧霾,也是極為嚴重的霧霾。)甚至對養殖業不利,(若養殖戶增加空氣凈化裝置,會利好環保產業。)也有危害健康導致的疾病成本,(疾病的成本即是醫院的收入。)我覺得 霧霾反而造成各個經濟環節消費更多,增加了GDP。
那些鋼鐵,水泥廠其實是淘汰落後產能,只不過接著霧霾這個茬子。霧霾來源的結構:最起碼的直接影響旅遊業GDP。霧霾天氣都足不出戶了。沒人去旅遊。
就比如我們鄭州。如果你朋友要來找你,告訴他不用來了。
鄭州的新標誌,中原第一高塔,中原福塔。
鄭東新區標誌大玉米樓,在漫天霧霾中若隱若現。
開封鐘樓,這宋朝古韻。千年古剎白馬寺,也難逃霧霾的魔爪,在濃密的白霧中將自己,與外界得紛擾隔為兩半
相比之下我們的河南老家。但有的城市霧霾比較輕,但依然還是十面霾伏中。可見這樣的旅遊環境能吸引多少遊客來遊覽?不是直接的影響了GDP嗎?在這裡我呼籲大家保護環境,首先從自我做起,低碳出行。從身邊小事做起。並且,要做好宣傳,讓人們意識到自己現在面對的環境問題。大家一起來,維護環境。多普及環保知識,做到科學的治理環境。不要因為霧霾了太久,而忘記本屬於你的藍天。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對GDP來說,其實並不存在什麼影響,只不過大家都不喜歡霧霾,沒有幸福感罷了,很奇怪有人為什麼總是認為霧霾降低GDP,雖然霧霾可惡,但是這個觀點並不是很成立,從現階段的統計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大多數環保行為不是促進GDP,而是降低了GDP,比如關停工廠,要了解GDP永遠是個總量概念,霧霾存在就是追求GDP的結果,沒有霧霾的國家比如朝鮮,環境和錢袋子一樣乾淨。所以,凡事都有取捨,你不能說霧霾影響了GDP,而是說中國已經沒有能力在用消耗環境資源的方式來提升GDP。至於霧霾對於GDP的影響,沒有影響,有些人心情不好不樂意出去跑生意,而另一些人在辦公室抓緊製造GDP,因為不努力就讓你去吸霧霾。
啥玩意都能跟GDP扯上關係。我看霧霾對中國GDP的影響肯定沒有對某些中國人智商的影響大。
首先需要來定義下霧霾問題的產生:
根據百度百科: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系統監測室高級工程師孫冷的定義,霧是天氣現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霾的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城市裡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其次,定義下GDP:
依舊百度百科:「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霧霾對GDP造成影響可以分成兩個方面看:
1霧霾的成因:舉例來說,在保持天氣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比較明顯的一個感覺就是城市擁有大量在建設施時,霧霾的情況會更加嚴重。而城市建設本身對GDP增長具有間接的促進作用。因此,霧霾在一定程度上與GDP增長成正比。
其他懸浮粒增加的情況也與工業經濟的發展有相關關係,因此情況可以類比。2霧霾的治理:
霧霾的治理又包括兩種:「消」or「除」「消」:從源頭上治理這種方式,會要求國家和相關組織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花費大量的時間,實現整體的經濟轉型,通過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由原來的粗放型經濟轉向為生態環保可持續的精工細作型經濟方式轉變,短期(at least 10 years)來看,會造成工業對GDP的貢獻。考慮到工業比重在我國GDP中的地位,影響整體GDP下降的可能性極大。「除」:生產後實施治理
這種方式,主要是依靠後期的技術手段實施霧霾的治理。在不影響原有工業對於GDP的貢獻基礎上,會發展出一系列的霧霾治理產業,eg:新的空氣凈化技術;新的房屋設計減少靜風、逆溫;新的醫療技術~~balabala,同志們腦補下。然後就會出現各種看上去非常牛叉的霧霾防治相關技術,新的產業,新的投資熱點,新的GDP增長點~~~考慮到我國戰略新興產業中,7大方向,霧霾治理問題簡直可以cover到全部的技術啊。
(啊,寫到這裡突然覺得霧霾是盤很大的棋啊,囧ing)腦殘的時候想到的,大家就當作沒看見吧……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絕對巧合!!!直接的影響就是政府花更多的錢治理環境,促使企業改革,改變發展戰略。
GDP中,和環境直接強關係項是少部分。應該是問GDP應該如何影響霧霾吧。GDP增速下降 -》 污染環境的項目指標下降 -》 污染少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越南未來二十年里,政治經濟發展潛力如何?
※為什麼馬來西亞人均GDP可以達到一萬美元?
※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還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