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松沒有正式出家,為什麼一直保持著行者裝扮?

武松本身是冒名頂替被孫二娘殺害的頭陀,為何以後就一直cosplay下去了?


水滸是部魔幻現實主義小說。武松那套行者的行頭,是很有來頭的:

在武松十字坡遇張青那段,張青說完差點害了魯智深之後,又說出一個頭陀來:

張青道:「只可惜了一個頭陀,長七八尺一條大漢,也把來麻壞了。小人歸得遲了些個,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個箍頭的鐵界尺,一領皂直裰,一張度牒在此。別的都不打緊。有兩件物最難得。一件是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成的數珠,一件是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想這頭陀也自殺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裡嘯響。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這個人,心裡常常憶念他。……」

張青口中憶念此頭陀的瀟洒不羈,其實在向武松暗示:兄弟呀,你比此頭陀不知英雄幾倍,卻不能行走於江湖,甘願去牢城營領刑,豈不遺憾?!

武松又經歷了很多事故,最終殺了張都監全家,犯下彌天大罪,再次和張青夫婦相見時,二人迫不及待的又提起這個頭陀:

孫二娘道:「二年前,有個頭陀打從這裡過,吃我放翻了,把來做了幾日饅頭餒。卻留得他一個鐵界箍,一身衣服,一領皂布直裰,一條雜色短穗絛,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一個沙魚皮鞘子,插著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這刀如常半夜裡嗚嘯的響。叔叔既要逃難,只除非把頭髮剪了,做個行者,須遮得額上金印,又且得這本度牒做護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卻不是前緣前世。阿叔便應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誰敢來盤問。這件事好么?」

好二娘,好頭陀,終於等到武松走投無路的這一天,獻出這套行頭來。可憐了專程來送行頭的頭陀,他的歷史使命彷彿就是打扮成一副牛逼閃閃的樣子然後讓二娘殺死,留下這套行頭夜夜嘯聲,專等武松。等武松什麼呢?等武松天罡星上身!

天罡上身,是水滸字裡行間的魔幻設定。書上第一回就講宿太尉放走魔星,等到108將聚義梁山只是,正合此數。然而水滸全書,妙就妙在並被只能用魔幻來講通。魔幻設定是為了照顧市場,吸引看客,但成書之日,魔幻和現實兩條線索已經做了明顯的分開處理。就算是魔星下屆,也不是生來就青面獠牙,要想合了次數,還需要各種機緣。而這些機緣,在現實上就是英雄們被逼上梁山的種種際遇。隨著情節的推演,量變到質變,當這些好漢走投無路之際,就恰恰是他們被逼上梁山之時,此時就算是天罡上身了。武松此時正是如此。不光武松,豹子頭殺死陸虞候的那一刀,魯智深打死鄭屠的那一拳,楊志的那一口蒙汗酒,都是天罡上身的標誌。後期被策反的好漢也是如此:昨天還是國家的棟樑今天被生擒活捉,是好漢的理當寧死不屈,結果宋江一個媚眼就立刻菊花大張。理由就是「也是天罡星合當聚會,自然意氣相投」。其實是走投無路,只能將就了。

天罡上身是魔幻概念,但它的現實意義,其實相當於投名狀。江湖上,只有你犯了不赦之罪,才能入伙,才能讓兄弟們相信你是真的造反了。王倫要求林沖交投名狀是不合理的。因為林沖火燒草料場,殺了朝廷命官,已經身犯不赦之罪,這樣的人入伙,你還讓他證明什麼?

對武松而言,犯下不赦之罪之時,不是當年在家鄉傷人,也不是殺姦夫、剮淫婦。前面二罪要麼得脫,要麼發配,對武松來說都不是不可逆轉的,事實上也都柳暗花明了。直到武松殺了張都監全家,就真的十惡不赦了。此時經張青提醒,武松意識到自己走投無路了:

武松道:「我這幾日也曾尋思,想這事必然要發。如何在此安得身牢。止有一個哥哥,又被嫂嫂不仁害了。甫能來到這裡,又被人如此陷害。祖家親戚都沒了。今日若得哥哥有這好去處,叫武松去,我如何不肯去?……」

武松知道自己絕然不能做回良民了,前面的所作所為為他立下了投名狀,可以告別從前,正式開啟天罡附體模式混跡江湖「替天行道」了。張青遞過來這套行頭給武松穿上,就如孫悟空帶上了緊箍咒,帶上了就不可能摘下來。


我記得在有一版《水滸傳》原文中有這樣的一首詩:

打虎從來有李忠,

武松綽號尚懸空。

虧得夜叉能說法,

從此行者顯神通。

《水滸傳》有一個極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每一個人物都有綽號,但武松從出場開始一直沒有綽號,書中描寫到: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

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

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

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

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

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作者用了很多辭彙來形容武松,但是隻字不提武松的綽號,這在書中是很奇怪的。

即使是打完了猛虎,江湖上也只是說「打虎好漢武二郎」、「武都頭」,但這都不是綽號。

為什麼不能從打虎上面取一個綽號呢?

那是因為江湖上已經流傳著打虎將李忠這個諢名了(即使李忠從來也沒有打過虎。。。)

既然名額被人佔了,武松只好繼續等著了。

直到他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被孫二娘裝扮成頭陀行者後,江湖上這才慢慢的有了他的名號:行者-武松

至此,武松武二郎(山東快書又稱武天罡)終於有了自己的綽號,既然綽號行者,為什麼要換呢?

另外,看看書中對武松裝扮成行者後的描述:(兩個版本)

版本一:

前面發掩映齊眉,事面發參差際頸。

皂直裰好似烏雲遮體,雜色絛如同花蟒纏身。額上界箍兒燦爛,依稀火眼金睛。

身間布衲襖斑斕,彷彿銅筋鐵骨。

戒刀兩口,拿來殺氣橫秋。

頂骨百顆,念處悲風滿路。

神通廣大,遠過回生起死佛圖澄。

相貌威嚴,好似伏虎降龍盧六祖。

直饒揭帝也歸心,便是金剛須拱手。

版本二:

直裰冷披黑霧,戒箍光射秋霜。

額前剪髮拂眉長,腦後護頭齊項。

頂骨數珠爍白,雜絨條結微黃。

鋼刀兩口並寒光,行者武松形像。

看這些句子我們不難發現,武松在裝扮成行者後效果出奇的好,是「天下第一大頭陀」。

既然形象好為什麼又要換呢?

還有一點,武松和魯智深在梁山上都是步兵頭領,兩個人也是一起上陣殺敵,一個和尚,一個頭陀,這樣的一對組合,使我們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有會產生很大的興趣:

魯智深一條禪杖,武行者兩口鋼刀。

鋼刀飛出火光飄,禪杖來如鐵炮。

禪杖打開腦袋,鋼刀截斷人腰。

兩般兵器不相饒,百萬軍中顯耀。

注:最最重要的一點,在民間,是先有的武松的故事,後有的《水滸傳》,《水滸傳》的作者也沒法改。


經歷過很多事情後,尤其被張團練陷害過後,心已經死了。


因為武行者的原型是孫行者,當然要戴金箍啊


推薦閱讀:

《水滸傳》在古代為什麼可以出版?不被官府禁止嗎?
武松 魯智深 李逵 性格的異同?
如何看待金聖嘆腰斬《水滸傳》?
日本人研究水滸的也很多,為什麼沒人研究「梁山泊上的派系」之類的東西?
如何看待知乎上四大名著中《紅樓夢》話題的關注人數是其他三部總和的1.5倍?

TAG:水滸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