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自白》的文學價值在哪裡?何以說這本書奠定了三島由紀夫的文壇地位?
我正在看這本書,不知道在說些什麼,看不下去了。
作為忠實三島粉,我試著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假面的自白》奠定了三島一生文學創作的基調。
《假面的自白》始作於1948年11月(時年三島23歲)。1949年7月小說出版,這是三島第一部長篇,其問世標誌著三島作家生涯的開始。
關於這部小說的取材,毫無疑問是源自三島的個人經歷。
此前,他對外一直強調小說是虛構的。 直到專門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學者田中美代子在《決定版三島由紀夫全集第1卷》一書中,首次引用三島在一封寫給精神病醫生的信。書信中,三島坦承《假面的告白》一書的內容,除了人物範本略為修正之外,「全都是我親身體驗的忠實詳述」,他對於自己的性傾向無法「朝一般常態的方向走感到苦惱」。三島文學基調的兩個主線是「肉體美學」和「死亡美學」,《假面的自白》已可窺見一斑。
這部小說首次描繪出三島的男性美學觀。小說中,三島大膽審視、披露了自己的青春期性心理,一種對男性身體性徵的仰慕。迷戀士兵的汗味、看到《聖塞巴斯蒂安》後自慰、近江的第二性徵、白手套……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他男性肉體崇拜的衍生品。唯美的男性肉體在三島的美學世界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在他眼中,男性青年的肉體世界是一幅這樣的畫面:「 唯有青春,唯有閃光,唯有美,唯有逸樂 。」
(《假面的自白》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28頁)
他配平了第一個美學方程式:「生+青春=美」
這就是三島的男性美學,這就是貫穿三島文學創作始終的肉體崇拜與讚美。關於「同性戀」: 本質上是青春期少男的「自戀」情愫
有評論認為這部小說是「同性戀少年心理成長史」。這一說法我不大認同。我認為,三島青少年時期對同性身體的「愛慕」和男性特徵崇拜,本質上是一種青春期少男的「自戀」情愫。他對男性肉體的嚮往其實是「我想成為他」「願我就是他」的「置換欲」心理。將主人公簡單定義為「同性戀少年」似乎不大妥當。三島另一個「血+死=美」的方程式,亦從這部小說開始,貫穿他文學創作的始終。
這部小說中,三島坦誠他所嚮往的是「死亡、熱血和結實的肉體」。小說中有一段極為經典的描寫:你最喜歡的,是二十歲光景的無知的年輕人那幼獅般的柔韌胴體。昨日一整天,你曾在心中把幾個這樣的小夥子幻想成裸體了吧。因為你在心中已經準備了類似採集植物標本用的採集筒,要採集幾個Ephebe的裸體帶回去。爾後從其中選出通常的邪教儀式的替死鬼。你選中了一個稱心的人。後來更令人驚訝的目瞪口呆。你把替死鬼帶到奇怪的六角柱旁。然後用藏起來的繩子,把這個裸體的替死鬼的手反綁在柱子上。替死鬼必定極力反抗、嘶聲叫喊。後來你給替死鬼以誠懇的死的暗示。這樣做的時候,一種不可思議的天真的微笑,爬到你的嘴角上,讓你從衣兜里掏出了一把小利刀來。你走進替死鬼,用刀尖輕輕地胳肢和愛撫了他那緊繃的側腹的皮膚。替死鬼發出絕望的叫喊,他扭動身子,欲圖避開刀刃,恐懼的躁動聲愈發激越,赤裸的腳咯嗒嗒地在顫抖。兩個膝頭互相碰撞在一起。小刀沉甸甸地扎進了他的側腹。當然,你是在行兇。替死鬼把身子向後彎成弓形,發出孤獨的悲慘的鳴叫,引起了紮上的腹部肌肉的痙攣。小刀猶如插進刀鞘,以冷靜的姿態埋在起伏顫動的肌肉里。血泉冒著泡沫涌了上來,沿著柔潤的大腿流淌。
這一段對肉體、熱血和散發著殉道式光輝的死亡的想像,是最三島式的風格。
對於青年男性鮮血與死亡的極度嚮往,從這部小說開始,一直延續到他後來的多部作品之中。鮮血和死亡,對於三島而言有著類似性高潮的快感,他曾經把切腹比作「最後一次自慰」,電影《憂國》中性愛與死亡作為平行的片段得以展現。三島焦慮不安的心靈,從這部小說中可以窺見一斑。正像小說中三島自己所言:
我一生不安的總賬,猶如一紙菜單,在我還沒能讀懂的時候,就賦予我了。我只需圍上餐巾,面對餐桌坐下來就行了。連現在寫這種奇特的讀物,也準確無誤地記載在菜單上。按理說,我應該一開始就看到它。
對於自己那顆不安的心靈,三島早已察覺。對於他未來的人生走向,或許他早已預知到了。
這部小說成為三島由紀夫研究的重要史料。
這部小說因為其濃厚的自傳體色彩歷來受到三島評論家們的重視,小說中展現的心理多次被當做史料來運用,以分析三島性心理/文學觀/美學觀的形成。告白需要勇氣,即便是「假面的告白」。
類似三島的,這種青春期的自卑/自戀/苦悶/甚至是同性仰慕的情感,在發育期的少年中是普遍存在的,也許有相似青春期經歷的少年有很多。但這些往事大多因為難以啟齒,逐漸消逝在成長的風塵之中。而三島卻用天才的細膩的筆法把內心的苦悶、細膩的心理活動記錄了下來。最可貴的,就是三島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冷靜地剖析自我,毫不掩飾地寫出了他的青春期性心理,塑造了一座屬於他自己的青春紀念碑。
這,大抵就是《假面的自白》這篇小說的意義。
幾十年過去了,三島的青春依然閃光。突然發現三島由紀夫有一顆女裝大佬的心境哈哈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唐月梅的翻譯?
※如果三島由紀夫的時代有博客、微博、社交網路,他會積極使用這些「自媒體」嗎?
※金閣寺中的南泉斬貓這個故事到底是想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