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ely Planet 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剛才在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叫旅遊十年,裡邊我感覺很多東西說的很有道理,未來職業旅行家的前景如何,LP這種旅遊書前景又如何?
Lonely Planet 確實是旅遊指南紙質書時代的傳奇,世界上大概每賣出四本英文旅遊指南,就有一本是Lonely Planet (這個壟斷地位估計在中國很難被感知到)他的地位源於四十年來不斷的深入目的地,用第一手的體驗為私人旅行者提供平價旅行指導,同時,他的指南是遍歷式的,不留死角的百科書,一直力爭用最嚴謹和齊全的撰寫方式提供指導。在這個基礎上,又衍生出多種可貴的品質,比如:
1、中立,客觀:包括對酒店和餐飲的推薦,包括在歷史人文段落講述時帶有的政治立場
2、負責任的旅行者:融入當地生活,尊重當地人習俗,不破壞生態和對當地人民力所能及的幫助3、作者的選擇:傾向於中立的媒體背景,熟知當地人的生活,通過贊助作者間隔年的形式,而不是僱員,確保作者深入並在目的地居住或長時間停留,但又儘可能規規避過強的本地人視角所以從閱讀體驗來看,LP的旅遊指南是帶有極強的個性風格的,或者叫氣質,每一本書都帶有相當多對目的地背景故事、歷史、風俗成因的講述和溫和的政治文化主張。明顯不同於市場上其他只是單純介紹景點、線路的旅遊指南。但在目前的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及新媒體趨勢來看,LP也確實面臨不小的挑戰,這裡主要是Lonely Planet在新媒體上的布局十分緩慢,或者說基本是零。
這裡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有LP自身就帶有的慢而精的工作風格,也包括這幾年被BBC收購後的戰略失策,BBC收購LP後,在所謂電視媒體,雜誌媒體和新市場布局上加強投入。但收效甚微,前面有人回答時提及Lonely Planet雜誌,其實雜誌媒體是BBC整體把授權賣給一家亞洲公司的產物,和LP本身的編輯、發行、作者團隊沒有任何關係。而LP雜誌除了口袋指南這樣的小創意外,看不到明顯的風格,內容質量不突出(甚至和LP品牌的中立視角相違背),淹沒在浩如煙海的旅行雜誌中,一直也未能獲得足夠的市場認可。電視媒體上,確實拓展出比如Globe Trekker、Lonely Planet Six Degrees之類的節目,但空間有限。而新市場布局方面的水土不服,中國讀者感受會更明顯,合作模式太粗放了,甚至引以為榮的內容都不再是優勢,傳統的英文指南直接翻譯過來,並不適合中國讀者。
最終BBC選擇了出售Lonely Planet,新東家NC2在一次公開聲明中講他們不會局限在傳統的內容創作商業模式,但具體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現在還是未知數。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讀者越來越多發現依靠創作型作者提供的內容的局限,比如旅遊信息的變更,紙質書無法適應當前的快速發展,這不僅僅是LP一本叢書自己的困境。但如果真的脫離傳統創作,LP此前引以為榮的個性,多少會打一個折扣,不管怎麼講,如何轉型新媒體,是Lonely Planet必須要面對的事情。而從歷史經驗看,風險確實大於可行性。
至於提問中問到的職業旅行家問題,我覺得是另一個角度的問題,LP的作者不是職員,回報也主要是支撐間隔年旅行,指南書的操作方式都類似,包括大寶石的走遍全球也是在通過儘可能低的成本獲取內容。在國外,職業旅行家也要麼本身掛靠媒體,要麼自己著書立傳,即便人們閱讀內容的平台在改變,優質的內容,獨特的視角,也是永遠有需求的。
但在中國情況比較特殊,這兩年名目眾多的旅行書爆棚,各種談不上有什麼文字功底的作者,在經過出版社包裝後,寫點旅行雞湯,就很容易榮登暢銷書榜。但這個情況我認為後面會有這樣的轉變,首先,市場已經過飽和,去看看各大書城的旅行書架就能發現,同質化嚴重的旅行日記已經讓人眼花繚亂了,這類作者的生存空間必然會不斷壓縮。其次,這種旅行書歸根到底是雞湯,他的受眾就是那些教育女人三十歲前要做什麼,理財不拼爹,個人成功99個法則的閱讀者。這類讀者在中國是永遠不缺乏的,但成書門檻越來越低,賺的錢只會集中在少數擁有極強個人品牌的作者身上。所以如果陳坤從一不留神走到西藏再繼續不留神走到四川新疆不丹尼泊爾而成為中國最暢銷旅行書作家,我覺得都是有可能性的。但國內所謂的職業旅行者想在這個市場樹立個人品牌是有難度的。所以,已經有不少這樣的作者開始在轉型,做客棧或者旅行社,在自己第一桶金用盡前找到後續的生路,這完全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市場趨勢或淘汰。Lonely Planet可以分目的地販賣電子版的app。。。捧著一本書在當地找餐館,真的不如手機導航定位快……各個城市的旅行guide類的app,有不少都是收費的,LP完全可以自己出一套。。。全球的~~
不過也不一定,在一個不知名的城市捧著紙質地圖千辛萬苦找到一家曲里拐彎犄角旮旯LP推薦的餐館,進去以後發現人聲鼎沸,不少人都是看LP推薦來的驢友,那種感覺也挺high的……還可以出售授權,比如給餐館和旅館推出「LP年度推薦獎」 「讀者選擇獎」這樣,但是怎麼保持現有的中立就比較難講了……LP一本紙書拿在手裡,大概翻一翻,你對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必去景點,旅行路線,交通住宿信息都會有個大致的了解,之後可從Tripadvisor,馬蜂窩等網站獲取更多信息。我出門前不做計劃心不安,所以LP紙書這個功能特別合我意。
出門在外,特別是出國,3G用的少,旅行App顯得比較雞肋。但移動設備的便利顯而易見,希望LP在這方面做得更好。職業旅行家的本職工作應該是講故事拍照片。可能以後照片都不太需要他去拍了,只需要講他的旅行,他的旅行故事,而不是具體的攻略。經歷是最有魅力,又最無可替代的。像個小說家一樣。要求要比現在的這幫旅行寫手高多了,介紹性的文字沒有重複的意義。按這種思路,LP這種指南類旅遊圖書沒有意義了,而LP雜誌和網站結合卻似乎還挺美妙。你看螞蜂窩的雜誌就很搶手。
iApp 做得已經很好了移動化,社區化,結合地圖定位,動態更新…… 就是前景
未來LP的旅行書依舊有市場。互聯網上確實有多樣化的個人攻略,有窮游、背包客棧等各種友好的旅遊信息網站,這些網站我也在使用。但是用LP的導遊書還是我認為是最好最快的方式。
LP的導遊書有一個旅行網站和雜誌不能替代的優點。它設立了一種完整性和特色性兼備的書本結構,類似旅行字典。旅行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看清全貌,並且能夠按照自己的特色定位。
出發去旅行地,我認為最重要的事項是目的地選擇、住宿與交通。飲食我沒有算在內,飲食無論如何都可以解決,而且飲食個性化太強,專門的美食之旅需要的是一本美食地址書,例如《味道香港》這種。
LP對於目的地特點展示完整性很好,且亮點突出。
1)首頁:放置整體地區性地圖(含地形),並在上面標明那些最著名最具特色的景點位置、對應頁數。伴隨亮點目的地的圖片以及簡單介紹。亮點模式它在自己的雜誌中依舊採用,全世界的旅行者對於自己的一張照片進行簡單介紹,寥寥數語,妙趣其中,讓人心生嚮往。2)篇首:篇首會按照旅行者常用的旅行期和旅行興趣建議4-5個主題路線。1周、半月、一個月及以上,結合特殊主題。第一個始終都是經典線路,最後的永遠是最有特色的路線。即使沒有選擇它建議的路線,作為規劃者,也可以快速從經典、特色的角度,明確這個地區的著名景點的特點與性質。3)分區篇首:旅行畢竟是地域性強的事情。LP會在每個區域的篇首介紹自己區域的亮點。每個景點的門票價格也列明的很清楚。有利於明確相關的預算。同時,LP的歷史文化簡介,也是決定目的地非常重要的參考。任何一本LP,看一下歷史變遷的部分,了解本地文化的生髮來源,然後決定到相關地區,尋找代表性景點都是一種快而有效的做法。交通完整性非常之優,包含各種交通方式。
雖然今天已經有了google earth,但是到外地旅行,各種交通工具的時刻表、價格表,可能性需要綜合對比,旅行者才可以決定自己的交通方式。LP以每個目的地為起點,說明可連接的各種地點的交通可能性、大約的價格。有很多人說因為時間差異存在不準確性。這個肯定要以供應商最新的價格為準。但是路上大約花費的時間和整體價格水平才是第一步比較的關鍵。剩下的細節再去那些交通供應商的網站看吧。住宿方面分層級,可以參考使用。
住宿方面不算LP的強項。但是在某些地區,就是LP的強項。LP是一家覆蓋全世界各種旅行地的公司,尤其是那些一般人不涉足的景點。因此,旅遊信息爆炸型的國家,你可能不會通過LP決定自己的住宿,例如:泰國、義大利、柬埔寨……這些地方的旅店競爭激烈,1年之內就有很大的變化,LP兩年的更新期,是很難滿足人員要求的。但是,在某些地區就完全不同,比如讓它獲得絕大成功的印度。沒有任何一個網站,能告訴你印度的整體價格水平,這時候LP住宿真是超有用。我猜想中亞、波羅的海、南美、俄羅斯遠東等等地區,都是只有LP指南才肯定會有住宿價格參考。
我看過窮游出的一些簡本城市介紹。我覺得很不錯。但是如果我要花時間好好玩玩這個城市,這些簡本還是不夠的。只能是做功課之外的一些參考。個人攻略更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只能是挑一些看看,信息還是比較零散。
所以,雖然LP看上去非常厚重,但是它畢竟是那本最可愛的字典。你任何時候都不會為了網站或者雜誌上的零星信息,放棄一本好用的旅行字典。給它兼職過校對、感覺得到他們出版人的用心、也覺得總體而言不過份煽情又有時候給出建議的感覺、給別人留下了體驗區以及讓人不覺得再去就是走記者老路的吸引感、這點很贊。太討厭攻略會掠奪我的自我體驗的興趣了
我看過的Lonely Planet有兩種,一個是他們的旅遊書(希臘和義大利),價格在國內圖書中算是不菲的。另外一個是他們最近開始發行的旅遊雜誌(我是從中國地理轉過去的,都是20塊,還是LP在內容上更討好一些)。題主問的應該是前者,我想這種純旅遊書在未來的前景不會太好。原因很簡單,全書的寫作時間比較早,很多內容已經過時了,作為旅遊導覽會有比較大的偏差,記得義大利篇介紹了很多餐館,到了當地發現不少已經物是人非了。而且現在互聯網的UGC內容非常之多,其中不乏與時俱進且很有參考價值的作品,再加上能夠幫你導航和social的APP,傳統方式的旅遊書顯然是被甩開了一大截。至於他們的旅遊雜誌,個人還是非常推薦的,不管是圖片還是文章質量,遠超CNG,雜誌做成這樣才有閱讀的必要嘛!!!
對於我來說,前幾年去東南亞一定是一個國家一本。這次去日本,一來覺得是發達國家比較靠譜,而來越來越多的旅行app覺得可以幫到自己。可是,在出發前二天,還是買了日本的lp。至少到目前為止,你找不到替代它的東西。
由於互聯網發展的關係,導遊書市場正在萎縮。
而專業化的驢友市場(這本來就是導遊書的細分市場,正在社群化)反之輕旅行的導遊書市場正在發展。
餘下..推薦閱讀:
※你見過最有趣的「旅途中的標誌性動作」是什麼?
※描寫中國大陸的遊記書籍,有什麼好的推薦的?
※想五一去朝鮮,可能會出現因為某些原因被扣留回不來的狀況嗎?
※從空中看北京是什麼樣的?
※Locals路客是做民宿的嗎?和Airbnb,途家網,小豬,住百家這些做民宿的國際國內平台有什麼區別?
TAG:學習 | 旅行 | LonelyPlanet | 企業發展 | 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