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何偉說中國人「似乎是本能地抓住了兩個世界裡最糟糕的東西:最糟糕的現代生活,最糟糕的傳統觀念」?
語出何偉(Peter Hessler)的《尋路中國》(Country Driving)簡體中文版,P252。
#看一下原文和上下文就好了
Sometimes they seemed to grasp instinctively at the worst of both worlds: the worst modern habits, the worst traditional beliefs.
更準確的翻譯是:「有時他們似乎本能地求助於兩個世界裡最糟糕的東西:最差的現代生活習慣,最差的傳統觀念。」
這一段講的是農村孩子魏佳的健康問題。何偉認爲魏的父母對他的功課管得太嚴,不重視體育運動(糟糕的現代生活習慣)。另外,他覺得中國人有種種奇怪的觀念,例如魏母認爲冬天吃橙子會影響「氣」。魏也很少喝水,以至於體檢的時候尿液帶血。魏父甚至還想用改名字的辦法改善兒子的健康狀況(糟糕的傳統觀念)。
所以,這句話就是表面的意思,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附上這一段的英文原文:
Droplr ? iPhone image on 2013-07-19 at 00:03:37.png
---
#看一下原文和上下文就好了 系列二:
如何看待美國《大西洋月刊》的 Ying Zhu 與 Frances Hisgen 評《小時代》?謝瑤,我還是當回搬運工吧
摘自專訪《尋路中國》作者何偉:人們之間須懷有善意
日報:你在書中寫「有時候,他們似乎是本能地抓住了兩個世界裡最糟糕的東西:最糟糕的現代生活,最糟糕的傳統觀念」?
何偉:從總體上來說,中國人處理複雜問題的方式,讓我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樂觀。我並不認為,中國人擁有最糟糕的傳統觀念,過著最糟糕的現代生活。但我同時意識到,中國正處在一個紛繁複雜的轉型過程中,人們無法在內心深處接受這種變化的急遽程度。所以,有時候人們看上去顯得非常糟糕,但我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相反,很多時候我驚訝於中國人何以能夠恰到好處地應對當下各種挑戰。
拋開上下文,這個概括本身挺準確的。去中國偏落後的地方,你既看不到蓬勃的現代性,也看不到溫潤的傳統。我小時候的南方村子裡,每年都有賽龍舟,大概從九十年代末就銷聲匿跡,教育和文化是倒退的,所謂現代性是靠地方政府基建投入弄出來的。
一個寫作者能在筆端寫出這種判斷,我相信不會只是因為一個具體的事例,只不過通過這個具體的事例說出來長時間的觀察和體悟罷了。和他的書一樣,說的很客觀。
沒有看過書的人不要在評論里唧唧歪歪的妄斷作者。
還有,個人並不相信國內媒體採訪。「有時候,他們似乎是本能地抓住了兩個世界裡最糟糕的東西:最糟糕的現代生活,最糟糕的傳統觀念」作者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是來源他實際的觀察,做出的一個簡單的客觀評判。他就是把自己的感受
表達出來。如果你不明白的是這句話的意思。那麼我告訴你,何偉的意思是,中國人所謂的現代生活,所謂的傳統觀念都糟糕透了,但是中國人只有這個。我感覺很多回答沒有看上下文吧?這個有必要引申這麼多嗎?這裡就是作者在說小孩子的健康問題的。魏嘉在家裡窮的時候,還是很壯士的。後來他家裡開飯店了,他就整天吃著盒裝食品看著電視,也不做戶外運動了。這就是這裡說的最糟糕的現代生活。他父母為了兒子的健康問題,基於傳統觀念,不准他冬天吃水果,多數時間不許喝水,導致小孩子營養不良,還嚴重缺少。他父母的解決方案是再給小孩子換個名字。這就是這裡說的最糟糕的傳統呀。其實作者就是在說這種生活中的非常具體事情的,當然你可以思考別的方面是否也有類似問題,但作者未必考慮那麼多。
這個說法我比較認同,現代高耗能,高污染,高環境破壞,已經糟糕到極限,特別是城市規劃建築開發已經到了非停不可的地步了.
他說的不準確,最糟糕的傳統觀念是李約瑟難題的答案——輕視世界觀,重人倫,最糟糕的現代生活是無往不在政治控制下,卻沒有現代政治覺悟——民主。
蘆笛也有過類似的觀點。按他的說法,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普遍缺乏理性導致的。他很多篇博文里都從不同角度論述過這個觀點。這是他在牆內的「潔版」博客:蘆笛在凱迪-ludi--首頁
推薦閱讀:
※為什麼許多中國人喜歡給人扣帽子(貼標籤)?如何對待?
※為什麼其他國家地區的人不喜歡中國,不喜歡中國人,我們應該怎樣做,怎樣反擊?
※怎麼看待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這個問題?
※《醜陋的中國人》大家看了么,覺得好看么?
※為什麼白人在國內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