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產品經理跟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區別?

移動產品經理跟互聯網產品經理只是客戶端的區別嗎?或者是前者比後者要求更高?


非移動PM,公司最多給配個電腦

移動PM,公司得拿各種手機+pad供上


最明顯的就是移動產品經理基本都有兩個手機:一個iPhone、一個Android。


我覺得方法論上沒有區別,考慮比如用戶的習慣,網路環境,用戶需求,偏好,競爭差異,產品核心價值,使用場景,推廣渠道,商業化模式,交互方式,視覺表現等等,這都是貫通的,只不過具體內容不一樣而已。

打個比方你自學了英語, 現在又要自學法語,只是換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是融會貫通的


經常盯著手機 VS 經常盯著電腦


本質一樣,細節會有些不同;


本質上沒有區別。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是把用戶最需要的產品做的足夠好用。達到這一目標,所需要做的就是研究人,研究人的直覺(intuition)。直覺是不需要經過太多思考就能出現的直接想法、感覺、偏好。

好的產品都有一個共性:人只需要靠直覺就能對產品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操作,產品的一切功能、UI、交互都是十分自然的,直覺的(intuitive)。

從這個意義上去思考判別的話,所有的產品經理都是沒有本質區別的。


  • 上線節奏不一樣,最近感觸頗深啊!

移動端更需要「未卜先知」的能力,需要強大的需求管理能力,要先行設計好需求,這個設計要求很高,而且上線步驟很緊湊,每個上線都是一個戰略:你不斷地收集需求只能打包在一版上線,那麼就要進行需求的篩選以及版本需求的設計(幾個大的需求幾個小優化,打出什麼樣的兩點);而web端是隨時發現需求隨時可以上線的。

  • 思維出發點、角度完全不同

移動端你要考慮人機交互,移動的特性等等,而且對簡化有極致的需求。


兩個產品經理從產品思維沒有區別:無非就是如何使我們的產品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

硬要說區別那就找幾個產品的區別:

1. 使用場景--場景化考慮更多一些,pc使用場景比較單一,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各樣使用場景

2. 頁面呈現--小屏幕區域有限,設計時更需注重做減法--重要功能展示,次要功能隱藏。移動端更注重交互體驗。

3. 設備特殊性- 移動端可根據設備特性做很多東西,比如GPS定位--附近的**、定位所在位置,通訊--直接撥打電話更便捷,語音---語音搜索,聲波付款等,push--運營活動推送(比EDM更有效的推廣),手勢操作---(clear,paper等新的交互方式),網路(wifi,2G,3G,無網路)等


PCWEB產品經理和Mobile產品經理,思路、方法、運營等方面基本上套路是一樣的。

只是在具體的產品設計層面,Mobile和PCWEB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對於Mobile基礎是0的PCWEB產品經理而言,轉型做M產品 需要惡補 ios 和android 人機交互、設計原則 以及一些常識知識。

思想、理論等基本都一樣,沒有區別。

PS:曾經的PCWEB PM 如今的Mobile PM.


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的區別,和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區別一樣大,又或者說一樣小


移動產品經理對於使用場景和移動端的特性(如定位/拍照等)會考慮的多一點。


互聯網產品經理不用考慮適配,而移動產品經理尤其是android平台,不考慮,你就死了


我的想法是:區別十分之大!

從產品經理角度而言,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基本需要考慮的都是市場、用戶、自身實際情況等綜合考慮,決定怎樣做一個合適的產品。

但我從題主的角度考慮,按我理解應該是有很大區別:

載體的不同

移動互聯與pc很大的區別在於載體。移動互聯息息相關的是手機、pad等。在這裡就產生了幾大區別:a、個人身份的識別、;b、產品的便攜與碎片化;c、個人用戶的使用時長

做移動互聯產品的時候,不僅僅是考慮:這裡屏幕小,要怎麼排版。產品展示的時候,可能我要帶了手機賺vga的轉接線這些細節。而是圍繞移動互聯的三個特性來製作產品。

首先是個人身份識別,iphone5s的指紋鎖、passbook,這些都是圍繞個人身份識別產生的。也許在之前的筆記本上,有些型號已經具備了指紋解鎖,但他還不夠核心。

其次是編寫與碎片化,由此產生的日曆、鬧鐘、印象筆記等產品,明顯在移動互聯更有市場,那即是便攜與碎片化的特質體現。

最後是用戶使用時長的變化,例如微信,他已經基本沒有在線和離線的區別,這和以前的qq是不一樣的。因為用戶的時長基本達到24小時,或者10多個小時,這要因人而異。以前的pc網站有很多pv、uv的指標,現在這2個指標相對一致。

除了以上三點,在產品的設計、迭代、宣傳、商業化,都已經和pc互聯網有很大的區別,作為產品經理需要管理產品從生到死各個環節,包括前面的幾點。

因此我認為:移動互聯的產品經理和pc的產品經理差別很大。

-----------

感謝大家支持,其實以上這些回答雖然不算錯,但是其實蠻片面的,大家僅作參考就好。

我認為應該還是要思考整個行業的生態鏈,從中挖掘出切入點,考慮各方需要,這些可能更重要一些。

目前我本人主要負責o2o這塊的移動互聯產品,產品在資本市場估值較高,本身產品當前也可以年盈利幾千萬,但主要只能說,自己在線下資源的移動互聯變現方面有一點心得。


2016.5.12更新

剛完成一天的工作,習慣性地在公司刷一會兒知乎再走。打開頁面,彈出一條評論消息,便看到了這條回答,剛剛一年,真是巧合。

這一年,從傳統電信運營商跳槽到BAT,正式成為一名互聯網產品。看到一年前回答,略顯稚嫩的幾句話,除了感慨時光荏苒,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欣喜。

現在回看這個題目,我想移動產品經理和傳統互聯網產品經理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格局的要求:

傳統互聯網的場景是相對單一的,而移動互聯網滲透到生活各方面,需要產品經理具備理解並推動生態發展的格局和思維。

---------------2015.5.13 原答案--------------

我覺得,會有以下幾點:

1.用戶使用場景,移動端千奇百怪的場景都有,移動產品經理需要理解更多的場景。

2.移動端屏幕大小、輸入設備等限制,對產品的交互要求更高。

3.移動端版本規劃是個重點,但web端可以隨時發現需求,快速上線。

4.移動產品中,客戶端只是其中一環,產品服務涵蓋線上和線下,都需要PM全盤考慮。

以後想到再補充


移動產品和傳統的PC產品還是有很多細節上的差異的,建議同時關注,尤其是移動端,其複雜性和特殊性很強。要細說兩者的差異可能需要幾千的文字,但是做產品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用戶至上、體驗為王。


兩者的共同點是面對各種的客戶需求和用戶體驗,需要頻繁的更新、修改、調優前後端,差異點是,移動產品要考慮網路、流量、屏幕匹配等等方面,互聯網產品的在網路、流量、屏幕匹配等等方面不要考慮那麼多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