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納粹是如何煽動民粹的?


納粹德國可以被看作反猶太主義和德國文化中集權主義的具體表現。換句話說,納粹主義代表了德國人民的流行的道德信念和直覺。人們普遍認為,納粹分子之所以上台,主要是因為魏瑪共和國的經濟與政治危機。這種危機引起了德國人民的驚慌並且讓殘酷無情的暴君把他們的良知一掃而關。納粹在1933年獲得的選票比其它任何黨派都多。但他們仍然是少數黨;當然在以後,納粹毫不留情地壓制了批評的聲音並且廢除了人民可能表達他們的願望的一切程序。在德國沒有選舉,沒有民意測驗,而且沒有市政廳。在德國國內也沒有反對派,沒有抵抗。這意味著消極的沉默,出於懼怕的消極沉默。而納粹在德國並沒有在他們的媒體中公開過那些後來我們都知道的最惡劣的行徑,德國媒體的消息與外界是不一致的。納粹害怕他們的人民知道這些惡劣的行徑後令他們自食惡果。即使多數德國民眾在某個時期真的支持納粹,也不能說納粹成功體現了德國人民流行的道德信念與直覺。是納粹巧妙地煽動了民粹。就像66年以後的中國大陸一樣,在那可怕的十年里,無疑最初確實有一部分人真實地相信破四舊等行為是一種徹底消除封建勢力的革命行動,並且在許多稱為紅衛兵的中國年輕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這一運動才不斷展開。類似的情況也在德國發生過。一個勢力在奪取政權後迅速以策略性的各種手段為他們的統治辯護。這就像一個馬基雅維式的情況。


「我殺了多少人?我也不知道,我沒數過。不過,伊茨希啊,相信我吧,我不是反猶主義者,從來就不是。我只是一個隨大流的。」

「他們甚至不相信什麼理論、什麼學說或宗教信仰,他們的生存觀不過是:納粹來時,站到強者的隊伍里,跟風屠殺猶太人;納粹戰敗時,轉向道義勝利者一邊,打著猶太復國的旗號,跟風去殺戮、驅趕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由此,身份的轉換既不源於人生觀的轉變,也不會帶來人生觀的改變,這就更值得我們去反思:只要恃強凌弱的生存邏輯仍然存在,大屠殺的恐怖就會再度發生。」

------摘自《納粹與理髮師》

這本書很好地剖析了納粹風行之時那些反猶主義者的心態,大多數人就是跟風而已。


關於這個話題,有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浪潮》可以很好的註解。


浪潮 Die Welle_在線視頻觀看納粹最好的解釋


Human beings don』t only want comfort, safety, short working-hours, hygiene, birth-control and, in general, common sense; they also, at least intermittently, want struggle and self-sacrifice, not to mention drums, flag and loyalty-parades ... Whereas Socialism, and even capitalism in a grudging way, have said to people 「I offer you a good time,」 Hitler has said to them 「I offer you struggle, danger and death,」 and as a result a whole nation flings itself at his feet」 - George Orwell


推薦閱讀:

蔡英文成功解決國道收費員的訴求是台灣災難的開始么?
港人辱罵驅逐陸客是否算種族歧視?為什麼香港,特別是台灣民粹盛行?如何避免民粹裹挾政策?

TAG:納粹黨 | 民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