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羅素說「希特勒來自於盧梭、羅斯福來自於洛克」?


試著簡潔扼要的說明。

盧梭提出的全意志(General will)共同體(Community)概念是個非常危險的想法。他強調全體的意志即是正確的,壓倒你本身的個人意志,他認為群具有強迫其成員自由的權利,這給了極權主義的理論正當化的結果。許多研究極權主義的理論的研究都有提到盧梭,法西斯主義跟共產主義也有盧梭的影子。

洛克提出的自然法(Natural law)自然權利(Natural right)概念保障了基本人權,他提出"生命、自由、財產"都是個人不可轉讓的權利。洛克也認為政府應該受到嚴格的限制,洛克認為人們能夠轉讓給政府的權力是"決定個人自由"的範圍的權利,唯一政府可以動用權力的情況是,個人對他們的權力行使產生衝突的時候,除此之外所有的權力都是保留給人民的,不被政府擁有。洛克的理論對後來的自由主義民主有著很大影響。


羅素對兩者的判斷是基於表面上的相似性得出的結論,可以作為一種觀察,但是作為兩者出現的依據,能有多少解釋力則見仁見智。

知識分子最熱衷高估知識分子的影響力,這只是其中一例,他們相信觀念往往要比其他要素更能決定社會現象,尤其是政治現象的出現。誠然,我們不能否認觀念對人的誘導作用,但是由於因果線太長我們不能任意尋找歷史上與之有表面相似的觀念,作為現象的直接起源根據,除非你有直接性的證據,否則就很容易得出類似王莽的出現決定了北伐軍的誕生、因為有西門慶所以有「嗶—」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可能嗎?怎麼不可能?但解釋力強嗎?只能聊備一說,僅供參考,無法作為決定性證據。

羅素所謂希特勒出自盧騷、羅斯福來自洛克的看法跟上面所述無甚差別。希特勒與盧騷看上去非常像,就跟蝸牛和水牛非常像一樣。但是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希特勒受到盧騷的大量影響,我們倒是能看到他大量受到斯大林的影響。學界現在有一種看法認為,納粹與法西斯的崛起是由於蘇聯在二十年代繼續輸出革命的一種反制。在十月革命之後向歐洲輸出革命失敗後(歐洲的共產黨組織被當地的社會民主黨自發組織的民兵部隊給清洗了),蘇聯加大了輸出革命的組織性,直接導致歐洲的應激行動,也就是各種更具有組織度的法西斯政黨的出現。在同生態位競爭中,納粹與法西斯們大量效仿蘇聯,「師夷長技以制夷」,於是戈培爾的宣傳部、戈林的四年計劃統戰經濟,甚至包括希特勒引以為傲的集中營(包括反猶),有相當多直接證據證明這是山寨自蘇聯。就像恩格斯所說,是時代決定了拿破崙的出現而不是反之,就算沒有希特勒也會有牛特勒羊特勒。這種看法就比羅素的觀點更有解釋力了,當然信不信那是讀者你的事情。

事實上,在研究納粹起源上將納粹的行為追溯自某個思想家是二戰以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西方學界的普遍行為,代表人物就是我們敬愛的阿倫特女士以及她的成名作《極權主義的起源》,因此羅素這樣做只能說是沒有超脫他那個時代的特色。

至於羅斯福來自洛克,就更沒有解釋力了。眾所周知,洛克的小政府觀念與羅斯福的社會主義政策是格格不入的。當然,羅素的理由是羅斯福與洛克都共享理性主義這個大譜系,這是沒錯,但是因果線也太遙遠了作為依據是非常不合理的。基於同樣的方法,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與其說是洛克,勿寧還是斯大林才是羅斯福的精神導師:對美國憲制的粗暴逾越,對國有經濟不正常的愛好,以及對蘇聯的偏愛放縱,在加上任上不少政策以蘇為師,很難不讓人懷疑他是觀海聽濤式人物。

少年,等我長發及腰,一起建設社會主義可好?


羅素在他的《西方哲學史》里說盧梭「排斥理性而支持感情」,說「我寧願要本體論證明、宇宙論證明以及老一套貨色里的其它東西,也不喜歡發源於盧梭的濫弄感情的不邏輯」。

可以看出羅素對這種煽動感情的做法是很警惕並且反感的。

而希特勒正是煽動感情派。羅素說盧梭的學說「在實際上的最初收穫是羅伯斯庇爾的執政;俄國和德國(尤其後者)的獨裁統治一部分也是盧梭學說的結果。至於未來還要把什麼進一步的勝利獻給他的在天之靈,我就不敢預言了。」

至於洛克應該是羅素心中尊重理性的代表人物,並且洛克也是政治哲學的先驅,最早提出分權制衡,現代政治思想的奠基人。

我想簡單來說就差不多是這樣吧。但羅素這句話本來也是在《西方哲學史》寫盧梭這一節說的,如果樓主已經看過的話,我就不知道具體還有什麼問題了。

這一節的第一段是這樣寫的:

  • 把他作為思想家來看不管我們對他的功過有什麼評價,我們總得承認他作為一個社會力量有極重要的地位。這種重要地位主要來自他的打動感情及打動當時所謂的「善感性」的力量。他是浪漫主義運動之父,是從人的情感來推斷人類範圍以外的事實這派思想體系的創始者,還是那種與傳統君主專制相反的偽民主獨裁的政治哲學的發明人。從盧梭時代以來,自認為是改革家的人向來分成兩派,即追隨他的人和追隨洛克的人。有時候兩派是合作的,許多人便看不出其中有任何不相容的地方。但是逐漸他們的不相容日益明顯起來了。在現時,希特勒是盧梭的一個結果;羅斯福和丘吉爾是洛克的結果。


簡單地說,盧梭講平等,洛克講自由。盧梭背後是歐陸的理性主義,洛克背後是盎格魯薩克遜式的經驗主義。

沒有自由講平等,就會將集體內部的可能出現的多極扼殺,進而產生滋生集權的原子化社會。希特勒式的老大哥應運而生。以理性主義主導國家運作者,易有大成就也易有大危害。德意志第三帝國、蘇聯莫不如此。以經驗主義主導國家運行者,將常識擺在比理論更高的位置上,富有摸著石頭過河、見招拆招的實用智慧。而這正是羅斯福式的改革者最需要的。


盧梭是希特勒的來源,堪堪貼切,盧梭的思想是什麼尿性呢?

「天文學誕生於迷信;辯論術誕生於野心、仇恨、諂媚和撒謊;幾何學誕生於貪婪;物理學誕生於虛榮的好奇心.....因此,科學與藝術都是從我們的罪惡誕生的。」

「在藝術還沒有形塑我們之前,「我們的風尚是粗朴的,然而卻是自然的(our morals were rough-hewn but natural)而藝術風尚則帶來一種邪惡而虛偽的一致性,我們不斷地遵循著這些習俗,而永遠不能遵循自己的天性。」 ————《論科學與藝術》

「每個結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權利全部都轉讓給集體,即任何人拒不服從集體意志的,集體就要迫使他服從。」 ————《社會契約論》

「自然界中很少有不平等的現象,當今流行的不平等現象是人類在求生存和進步的過程中,人為逐漸衍生成的」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愛彌兒》,強調的也是對自然狀態的謳歌,強調要讓一個孩子保護好自己的「自然」,免得被這充斥著敗壞和墮落的社會扼殺了天性。

可以說,盧梭無時無刻不在對人的「自然狀態」,也就是狂熱,血氣的一面進行謳歌,他認為,藝術和科學會讓人滋生淫逸和驕傲,損害了「高貴的野蠻人」(Noble savage),而對人們天賦的「平等」進行強調,強調一切不平等都是後賦的,是可以克服乃至於推翻的,同時,對暴力機器對個人意志的裹挾持積極的評價。

當時伏爾泰評價盧梭:「讀了你的書,讓人想要四腳爬行」

如果光是一群人四腳爬行那就好了,那就是嬉皮士make love not war,但是盧梭這套理論體系,簡直就是民粹獨裁者的理論原子彈,後世的大量運動,都有類似影子,包括各種造反有理,各種清除異己,隨便清繳財產,大膽控制言論,迫害知識分子...

盧梭何止是希特勒的來源?他還是羅伯斯庇爾的來源,而且是馬克思的來源,而且是列寧的來源,而且是毛的來源,而且是嬉皮士的來源,而且是....等等,打住。

但說羅斯福是洛克的結果,就顯得有點牽強了。

洛克最重要的思想是什麼?

人天賦的自然權利是法律的合法性根源,而政府是為了保障人的財產權和自然權利才誕生的,一個政府如果違背了這一點,就不該存在,可以說洛克最大的成就是締造了整個自由主義大廈的根基。

但羅斯福,說實話,除了他顯赫的家世和優雅的舉止深得保守主義者喜愛以外,我看不出來太多洛克的影子,羅斯福整體上來說是一個干預主義很強的執政路線,他用納稅人的錢大量興修公共設施促進就業,剝奪私人黃金儲備的合法性,樹立最低工資標準,在沒有明顯好處的前提下,主動斥資干預國際秩序。

一個流行的說法:羅斯福重新定義了自由主義。——這充分說明了他跟之前美國貫徹的自由主義有不小的分歧。大膽的說,如果不是恰巧有希特勒的喪心病狂以及後來戰爭的特殊需求掩蓋了羅斯福政策的激進性,可能羅斯福的評價就不是「重新定義」自由主義而是「拋棄」了自由主義了。事實上,羅斯福當時,跟希特勒的經濟政策,作為當時世界上積極干預經濟政策的兩大標杆,也撼動著自由主義在知識分子心中的地位。

可以說,如果說羅斯福對洛克有什麼繼承的話,也只能是因為羅斯福除了做大了美國——這個把洛克的政府論寫進開國宣言的國家,以及擊敗了世界上的邪惡軸心——洛克的自由主義最大的敵人。但這兩點充其量能說他是洛克的幫手,而不是洛克的繼承者。要看洛克的繼承者,那時候大概在奧地利的米塞斯身上。


先說說盧梭

有學者將盧梭的理論認為是"極權民主理論",盧梭推崇的人民民主和直接民民主在實踐中表現為街頭和廣場政治,往往伴隨著個人獨裁主義,成為了恐怖專政的理論基礎。為何如此,先從源頭理一下。

1、出身背景

盧梭是小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代表,他出生在一個日內瓦貧窮的鐘錶匠家庭,早年在社會底層混跡,做過僕人、學徒等各種底層工作,見識了底層社會的人們生活狀態和境遇,後來,因為華倫夫人,盧梭系統學習了天文地理藝術等知識,後來在法國巴黎做家庭教師、秘書等工作,可以說,盧梭的前半生體驗了底層勞動人民的幸酸,中晚年又見識了法國上層社會中的腐敗與專制。盧梭吸收了整個底層人民對壓制的不滿情緒,所以作為法國小資產階級的理論代表人物,盧梭的理論較為激進且批判專制封建的力度相比同時代的政治家和學者都很大。

2、國家理論

盧梭認為需要通過契約方式來建立國家,他的契約理論是指每個人把自己的一切權利全部轉讓給整個集體,這樣,他可以從任何一個結合者那裡來換取同等的權利,得到自己喪失權力的等價物,並以更大的力量來保全自己所有。人民成為主權者,就不會損害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人民有隨時制定法律和修改法律的權力。

盧梭力圖把個人的自由和服從統一在國家整體之中,個人要服從國家的意志,因為國家的存在是公共意志的體現,他把國家比喻為"公共人格"。他甚至指出,任何人不服從公共意志的,社會其他成員要迫使他服從公意。

所以,盧梭認為國家的存在即是公民共同意志的存在,人民的意志是唯一的法律,服從國家就是服從自己的意志。

而對於國家的整體主權,盧梭有幾個原則:不可轉讓、不可分割、不可被代表、絕對至高無上。

3、政府理論

盧梭認為人民的意志象徵著主權,但主權和政府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種精神力量,後者則是為捍衛人民公共意志所採取的行動。政府是主權者為了人民的公共利益所設立的一個行政管理機構。政府是主權者的執行人。有政府當然就有行政官,而行政官又分為了個人意志為主、團體意志為主和人民意志為主三種類型,顯然希特勒是第一種類型的行政官。但恰恰盧梭認為行政官的人數越多,政府就會越弱,。盧梭把政府的活躍程度稱之為相對力量,也就是說,政府若單純只掌握在一個人手中,個人意志和團體意志的結合將締造出最為活躍的政府,因為,行政官越少,政府越活躍,其實也就是效率越高。

而在盧梭看來,集體意志代表著民主制,團體意志代表著責族制,而個人意志則代表著君主制或王權統治,恰恰盧梭又認為民主制適合小國,責族制適合中等國家,君主制或王權統治適合大國。

4、理論的負面影響

盧梭的偉大世人都會承認,但就他理論的負面影響說幾句,盧梭想用公意來提高主權者的威望,降低政府地位,政府通過公意來行事,可以降低行政權帶來的腐敗尋租等負面影響,但他沒有意識到公共意志是一個很虛幻的東西,強調公意會成為統治者的借口,壓制不服從其指令的人們,有學者說作為人民戰士的盧梭和專制政府吹鼓者的盧梭是一樣的,都在為獨裁統治建立理論基礎。因此有人認為希特勒是盧梭的一個結果,他的理論帶有極權民主的色彩。

再談談洛克

洛克主張政府有限,也就是說政府應當受制於明確而特定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保護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這是政府最根本的目的。

而羅斯福源於洛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洛克提出了自由裁量特權。這種特權是指政府在偶然和突發事件中,政府在處理國家事務中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的特權,洛克認為如果沒有這這特權,在特殊時期,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會受到損害。

在特殊時期,很多事情非法律能夠規定,這些事務必須交由握有行政權的人自由裁量,根據公眾福利和利益的要求來處理。在特殊時期,某種場合,洛克認為法律應當讓位於行政。

但洛克強調的一點是這種權力,即自由裁量執行權,應當是為社會福利為宗旨,符合政府所受到的委託,這種執行權不會被隨意任用,而是不會被人民受到質疑的真正特權。

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屬於美國的特殊時期,羅斯福恰恰是用國家行政特權維護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本回答大部分內容取自《公共行政學:歷史與思想》


我覺得羅素說的應該是革命與改革,個體與整體的問題。

盧梭在他的「人民主權」思想里提出,在統治者暴政下,人民有權革命推翻其統治。引申為倡導人民革命,給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而二十世紀初,希特勒靠討好人民上台,使人民成為其手中的武器工具,用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排外思想實現其野心,正是利用了人民對社會現實的不滿,雖然德國的情況有所特殊,它的不滿主要針對一戰戰敗不公正的待遇,同時飛速發展的經濟和隨之而來大蕭條帶來的貧富階級分化與不平等,這些不滿都給納粹的上台提供了條件。

另一方面,盧梭的社會有機體理論,認為人與人不是孤立存在的,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個體不能脫離整體存在,而這被希特勒利用,強調德意志民族整體利益高於個體的利益,高於其他任何種族的利益,因此對內納粹專制獨裁迫害少數的猶太人壓制不同聲音,對外則積極發動擴張。而個人通過融入同質化的德意志民族整體,獲得了力量感存在感和榮譽感,這正是戰敗後的德國人所缺少的。

而羅斯福和洛克則體現了英美傳統。與盧梭(法)希特勒(德)所代表的大陸傳統不同,作為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與「光榮革命」(其實就是君主立憲制改革走上憲政道路)的洛克,清教徒宗教上獲得了信仰自由,政治上要求建立資產階級政府,走的都是漸進的改良之路,雖然也有英國內戰經歷過短暫的克倫威爾共和國,但最終走向資本主義道路卻是通過妥協,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傳統,事實證明這種道路也最少波折,由於英國的資本主義是自生性的,也較少反覆與動蕩,社會轉型付出的代價更小。

羅斯福在大蕭條後的「新政」則是典型的通過改革修補舊體制從而維繫了資本主義作為一種制度的發展,相比之下在人們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巨大懷疑的大蕭條(比如三十年代社會主義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優越性十分明顯,也正是這一時期蘇聯在經濟規模和軍事上趕超了歐洲列強;德國選擇了法西斯道路拋棄了資本主義體系中的個人權利原則),羅斯福用國家彌補市場失靈問題,不管怎麼說確實起到了效果帶領美國開始走出蕭條(最後還是通過戰爭刺激了需求,也要考慮其國內危機借戰爭向外轉移的因素)。

這種思想大概是與其英美傳統一脈相承,即通過漸進改良,實現變革,但都沒有改變原則,比如都堅持了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對個人權利的尊重,所以雖然羅斯福因為戰爭特殊原因當了十二年總統但這些基本原則都沒有改變。洛克強調個人權利,社會是原子化的個人由契約聯繫起來的,人因而獲得權利義務,個體至高無上,政府只是用來保護個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維持秩序的機構,對其權力必須嚴加限制。由於羅斯福的成就,很多人認為他拯救了資本主義制度,而國家對市場的干預也在戰後成為了市場國家普遍採取的政策,福利國家產生,當然這在全球市場範圍內不能說資本主義周期性危機的問題解決了,因為很多問題同危機只不過通過全球化生產要素流動和新興經濟體轉移了而已,但至少這種自我修復與改良確實維繫了舊制度,使舊制度再度煥發了活力而不是徹底否定過去傳統與舊秩序的革命,因而從這個意義上羅斯福是來自洛克的英美傳統。


這是一種學術誣告行為。

我傾向於羅素是文化沙文主義者,他認為一切好的思想都是英國人的,而壞的思想都是外國人的。

盧梭是法國人,希特勒是奧地利/德國人,很難扯上關係。

盧梭是哲學家,希特勒是藝術家出身,不沾邊。希特勒從未研究過哲學,也沒有推崇過盧梭,這兩者是不可能搭上關係的。盧梭浪蕩公子一個,希特勒就一個情人,嚴於自律,不可能拿盧梭作為榜樣。

實際上,權力欲和英雄情結是政治家與生俱來的,盧梭對此毫無影響。沒有盧梭之前,克倫威爾在英國搞恐怖統治,在愛爾蘭搞屠殺,這根本就是小型希特勒,他難道是受他死後才出生的盧梭影響?

羅斯福丘吉爾也不是研究哲學的,怎麼可能和洛克混到一塊去。在這點上羅素就是強行認親,把自己喜歡的學說和政治正確捆綁起來,丘吉爾是英國人受洛克影響,張伯倫不也是受洛克影響的英國人?張伯倫政治不正確就不敢提了。羅斯福也是一樣,前任一團糟的胡佛是受誰的影響?也不敢說。

美國固然是受英國人影響最大,但美國可也有個很不光彩的歷史,搞了八十年奴隸制,這豈不也是受洛克影響?法國人革命後就立即廢除奴隸制,這是盧梭影響,英國全面廢除奴隸制比法國晚,這也是洛克的影響,這點不知道羅素敢不敢提。而美國人建國的時候,是怎麼從洛克的哲學裡得出奴隸制應該保留的,羅素又是如何解釋呢?

即便我們從人民決定歷史的方向來看,把希特勒的問題歸結為德國人民總體上的哲學有問題,德國人民的哲學也應該是尼采式的,康德式的,而不是盧梭式的。法國人從大革命以來就有悠久的共和歷史,他們的觀念可以說是受盧梭影響。但德國人在1918年才告別君主制,他們的哲學肯定不是盧梭的,否則他們早就起來造霍恆左輪家族的反了。

然後我們就會得出,信奉盧梭的法國人選擇的是達拉第,而不是希特勒。希特勒是信奉康德和尼採的德國人選擇的。在這樣的事實面前,有什麼理由把盧梭和希特勒掛鉤呢?只有那種莫名其妙的民族自尊心在作怪了。

而洛克--既然影響了美國人,那麼我們要問:在洛克主張自然權利的影響下,美國人是怎麼著維持了八十年奴隸制呢?在英國,洛剋死後倒徹底廢除奴隸制也有一百多年歷史,這時候的英國人又是怎麼把自然權利和奴隸制混合起來呢?法國人在大革命中處決了幾千人,大部分是無辜或者輕罪重判,這固然是很不幸的事件,但同時期美國有近百萬人在做奴隸,他們的遭遇難道就是合情合理的嗎?受洛克影響的開國元勛們,為什麼這時候不起來捍衛人權?

我們看到,羅素規避了奴隸制這一人權史上至為重要的問題,他從來不解釋這一制度是怎麼在大英帝國的範圍內存在下去的。


1、哲學家眼中,一個事件的發生,其根本的原因是觀念所造成的。

2、人的慾望(需求)催生人的行為,人固有的觀念左右催生之後後續的行為。

3、希特勒等一些政客腦海中的觀念的根源(框架)是由哲學家搭建出來,因為他們接受教育,接受哲學家思維方式的影響,甚至是直接注入。

4、觀念對人的作用,比如鄧一旦知道沒有錢也可以出國留學,邊打工邊讀書,影響他的行為——立即準備出國。他改變了之前沒有錢就讀不了書的觀念,就有了後續的行為。

學界有種說法,其實二戰完全是幾個哲學家之間觀念的戰爭而已,是他們衍生出來政客,軍人,衍生出來矛盾。另,中國建國後續激進的政治運動根源在五四。

這是我對這一問題想到的,希望能幫助你思考。


因為羅素腦子實在過於簡單,這是實話。

對於盧梭的評價,個人看見最穿透的莫過於這句:「盧梭試圖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保留哲學的古典理念。只在極少數情況下,有必要藉助他的個人性情去澄清其教導中那些表面的或真正的矛盾。具體而言,我不打算否認,再不多的場合,盧梭過於敏感的自愛也許使他那令人稱奇的銳利眼光蒙塵。」

如果說民主制是希特勒的幫凶那還說得過去,說希特勒來自盧梭那就扯淡了。


羅素在他這本&<&<西方哲學簡史&>&>中開篇的章節裡面就有寫到, "人類成就中最偉大的成就中都包含著某種巴庫斯的成分,某種程度上的以熱情掃除審慎.這場熱情對審慎的戰爭貫穿了人類的全部歷史". 在鄙人看來,其實羅素說希特勒來自於盧梭,羅斯福來自於洛克便是他開篇大觀點的一個延伸. 也就是說, 感性的熱情,衝動和執念---這些成分體現在盧梭的哲學觀點和希特勒的政治作為上(以及盧梭的私人生活上=.=). 相反的, 洛克和羅斯福便代表了理性的審慎. 所以在鄙人看來,這便是羅素說這句話的原因.

另外,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不過應該羅素說過希特勒是尼採的一個結果,而羅斯福和丘吉爾是康德的一個結果(雖然鄙人覺得威士忌加雪茄的丘吉爾不太屬於這個分類). 不知道是羅素兩個都說過,還是我們倆中有一人記錯了. 不過如果是羅素兩句話都說過,那正好說明羅素確實在西方哲學史的後篇再一次的驗證了自己的觀點.


二樓所說「羅斯福洛克英美系,盧梭希特勒是法德系。」確實有幾分道理,從法德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有一種大國情節,不管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他們代表的民族情節,希望著統一歐洲大陸甚至是全世界。這確實是一種感性認識,沒有道義上的理由,就是一種情節,一種民族願望。正如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直期盼的中華大一統,單純從理性來說這也是沒有必要的,但是民族就是自古延續了這個感情,所以現在大陸想著同一台灣,台灣想著光復大陸。但是有一點是不一樣的,我民族從未想過征服世界,守好祖宗留下的這塊地就好了。

而美國繼承了英國的理性情節,注重人的自由,國家的自由。所以美國現在作為世界的老大,也沒有想過侵略誰,佔領誰。這就是與法德的不同。

由此窺見盧梭和洛克代表的是兩種民族思維。

回答完畢。


那個一生沉浸於自然浪漫情懷的法國人,即使在他晚年不時有些恍惚的神志下,依然發出著霹靂一般的幽默之光。他的晚年,是別人眼裡不可思議的孤寂。他變本加厲地刻意屏棄所有人的慰藉,卻依然能把僅一人的世界玩得不亦樂乎。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國人與西人的玩法會否在某一天里發生顛倒。


推薦閱讀:

為什麼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失業率再差也沒有比中國差太多,卻說它們深陷危機?
國際共運中的霍查派到底是什麼樣的?
馬克思原始文本與蘇聯-官方教科書表述有多少偏移?
當年蘇聯解體、美國贏得冷戰之後,美國為什麼沒有為此大肆慶祝和紀念?
相比歐美武器,蘇俄武器為什麼要走「簡單粗暴」的路線?

TAG:名言 | 歷史 | 政治 | 哲學 | 政治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