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煉結構化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時更清晰且完整?

相關問題:

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度?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3569#148105

怎麼把發散性思維轉變為更清晰更具有條理性、讓別人認為很靠譜的思維?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51472#129515


1 認知,清楚基本原理,上文提到的《金字塔原理》就是不錯的一本。

我個人認為結構化思維方法就是分類,就是把一件事分割,到什麼程度呢?八面佛原則:前後左右上下里外都考慮全面,然後寫道紙上,或者軟體里,如mindmanage;所謂八面佛原則就是按照事情的物理特性或者其他特性將目標分解,不重複,不遺落;這個很難,需要有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相關的專業知識;

2 實踐:按照你的分解去做,去實現。適時調整。

3 反饋:總結你的結構化分類方法,哪些不足,哪些重複,記錄下來,積累經驗,總結和完善。反饋到你的思維體系中。


其實題主的問題有一點點小問題。

思考問題「清晰」是屬於結構化思維的好處,但「完整」卻不是結構化思維的作用。

實際上,「結構化思維」屬於「系統化思維」的一部分,「完整」是「系統化思維」的作用之一。

下面就只說如何鍛煉「結構化思維」吧。

「結構化思維」本質上可以抽象為:對於外部的非結構化信息,找到一個結構化模型來匹配它(結構化的東西,因為有結構,我喜歡用「模型」來稱呼)。

注意:這裡是「匹配」,這意味著,結構化思考是一種近似或者抽象。這裡有可能是存在誤差的。

「結構化思維」可以拆解為如下要點:

(a)大腦中必須要有對應的結構化模型。意味著大量的結構化模型的儲備。

這需要你平時就注意不斷積累這種結構化的模型,並且不斷使用才能使得它們隨時可以從記憶中提取。

(b)分析非結構化信息:首先要「分」,然後要「析」。不僅能夠分解信息,而且要能找到信息各元素之間的關係。

(c)在大腦中尋找能夠匹配這種關係的結構化模型。

下面舉個幾個結構化思維的例子。

  • 決策樹

決策樹幾乎是日常最常用到的結構化模型,因為你每次決策都不可避免的會用到決策樹。

那麼遇到決策問題時,基本都可以用決策樹模型匹配。

麥肯錫的MECE實際上還是決策樹的一種變形。

  • 循環

可以映射到循環這種結構化模型的問題也非常多。下面舉幾個例子。

a)孩子的成長。小孩子做了一件事情後,如果得到了肯定,自信心會增強,則可能會在後面的事情上越做越好,這就可以建立正向循環;反之,則可能導致負向循環(日常所說惡性循環)。很多教育中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循環來分析。

b)如何在工作中取得進步?那麼可以用PDCA模型來解決。其實跟上面的道理很像。

c)互聯網產品設計中的「小步快跑,快速試錯」迭代,也可以用循環來分析。

d)甚至這個問題本身,也要靠一種循環來真正解決:在最初,我們腦中是沒有任何模型的,我們需要不斷地積累模型,訓練自己映射到這種模型的能力,然後再去積累新的模型。如此循環往複。

e)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或者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是循環模型的一個應用。


之前記得見過一個ppt,好像名字叫「像諮詢顧問一樣思考——結構化思維」。文中將結構化思維分為三部分:結構化分析、結構化表達、結構化展示。

個人認為:思考問題的方法論是在工作中慢慢體驗和鍛鍊出來的。多參加會議討論,是一個有效的辦法:1)會前,思考自己的觀點,通過結構化分析方法來形成邏輯思維。2)會中,多聽其他人的視角,對比自己的觀點和邏輯,找出不同,找出誰優誰劣。3)會後,對比之前的結構化分析方法,總結和完善。


看一些邏輯思維方面的書,獲得靈感和啟發的同時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屬於自己的思維方式...相關的書籍比如《金字塔原理》、《餐巾紙的背後》等...


掌握金字塔原理,進行思考;看看麥肯錫的書。


以我有限的見識看來,這個兄台關於結構性思維的表述是正確的。


看到大家都在說《金字塔原理》,我也要重新翻看這本書了, MECE原則,在平時遇到問題的時候多刻意訓練自己的結構化思維,套用已知的結構化模型去實踐。


推薦閱讀:

辭職,迷茫自己工作方向,苦苦思考不得結果。有一句話我相信: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方向錯了,越努力越痛苦?
智慧能不能通過訓練獲得?在哲學上智慧是不是理性?
如何提升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本人數學不是很好,看哪些書比較好呢?
關於《女士品茶》一書,各位看完後有沒有比較深刻或獨特的一些想法?
怎麼理解尼採的「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 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TAG:思考 | 思維 | 結構性思維 | 系統思考 | 思維導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