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哪首詩詞的結尾堪稱神來之筆?

鏡像問題 哪首小說的結尾堪稱神來之筆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 黃庭堅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謝邀~

要論結尾我只服這首:

一朵兩朵三四朵 ,五朵六朵七八朵 。

九朵十朵十一朵 ,飛入草叢都不見。

前面三句是附庸風雅的乾隆所作,一二三四五數到十一,再往上面沒法寫了。這時候大學士紀曉嵐神補刀,加了最後一句:飛入草叢都不見。

從前面三句來看,不分平仄,沒有韻律,完全算不得詩,順口溜都算不上。加上最後一句,卻有了真正詩的意境。

糙是糙了點,但確實是詩。這種神補刀的結尾,還有誰?

註:關於這首詩,版本有多個,有沈德潛版,劉墉版、紀曉嵐版、鄭板橋版,具體是誰的,眾說紛紜,但不重要。


什麼叫神來之筆呢,要我說一種是本身這句就特別好,放哪都好;另一種是從整篇作品來看,最後一句起到了巨大的轉折、升華等作用。

第一種的例子很多,比如《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比如《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二種是比較有趣的。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是一個典型,前九句是一個意思,極力描寫壯闊的戰爭和豪邁的胸懷,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突然就回到了現實,轉折過於突兀,所以給人的印象也特別深刻。《賀新郎 別茂嘉十二弟》是我最喜歡的稼軒詞,這個也有類似的特點,一開始「綠樹聽鵜鴃…算未抵人間離別」blabla都是送別,然後就開始一堆用典,下片一開始「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是用李陵事,「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是荊軻事,然後「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也是用事,這就看出來辛棄疾掉書袋的特點了,寫送別你弟弟呢怎麼跑出來這麼多古人的事兒了,雖然也是離別吧(都還挺壯烈的),但豈不是跑題了。所以最後一句突然就變成了「誰共我、醉明月」,這就算是拉回來了,既是說弟弟啊你走了就沒人和我一起月下喝酒了,也是說上邊這些故人俱往矣啊也就能在史書里與其神交了。就這麼六個字把這首詞收了回來,也可以說是神來之筆了。

杜甫的《麗人行》大概也可以算在裡邊,從一開始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到倒數第二句「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都是寫麗人景象,好像是在諷刺什麼但是也不知道到底在諷刺什麼;最後突然一句「炙手可熱勢絕倫 慎莫近前丞相嗔」就揭示了整篇文字諷刺楊國忠鋪張浪費權勢熏天的主旨,算是解了個謎吧。當然胡震亨說楊花雪落那句是用典了,已經有諷刺某些人瞎搞男女關係的意思(唐玄宗及其身邊人這些破事兒可有意思了(滑稽))

這種前文說了半天也沒說明白,最後一句給指出來升華的例子也不少,像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前面幾句就是說愁啊愁啊但是沒告訴你愁什麼;眾里尋她千百度也是,前面就是寫元夕景象的,最後這一句一下就點出了主旨,也把整首詞的逼格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顧隨《臨江仙》:

皓月光同水泄,銀河澹與天長。眼前非復舊林塘。千陂荷葉露,四野藕花香。

恍惚春宵幻夢,依稀翠羽明璫。見騎青鳥上穹蒼。長眉山樣碧,跣足白於霜


說一首比較冷門的詞

八聲甘州·靈岩陪庾幕諸公游

宋 · 吳文英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裡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髮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台去,秋與雲平。

最後一句「秋與雲平」意境乍現

「秋」是一「實體」,既可以「移動坐標」,也可以「計量」,所以說一登琴台最高處 ,才覺得剛才的闌干,不足為高,等到更上層樓,直近雲霄,才發現「秋」與雲乃在同等「高度 。用現在的話說,「雲有多高 ,秋就有多高!」高秋自古即為時序之堪舒望眼,亦自古為文士之悲慨難置。曠遠高明,又復低徊宛轉,如此,此篇之詞境,也真可謂是奇境了。(評論來自詩詞名句網)


這個必須是白居易的輕肥啊!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罇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前面極盡鋪陳,描寫了朝廷權貴赴宴的奢華場景,最後兩句【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話鋒突轉,筆力萬鈞,在辛辣的諷刺中,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情感躍然於詩句之上。


謝邀。

但是我現在一首都想不出來,今晚做夢想一下。


歐陽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滿春衫袖。

由喜到悲。


賀鑄的《青玉案》。竊以為任何詞人一生中能寫出該詞的結尾一句——只此一句——即可流芳百世。賀鑄也因之得一雅號「賀梅子」。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最後一句通過設問,將無形的愁緒具象化,從時空多維角度極盡其廣度、密度和長度。讀過此句已有十年,仍然為之驚艷不已。


一首萌萌噠的詩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躂


1.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念奴嬌·鳥兒問答》最後一句。

這首詞信息量太大,不附全文。總之知道作者就好了。

2.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第後賦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僅有三首詩流傳於世,這首《不第後賦菊》是最著名的。四句詩,一句比一句急迫,一句比一句豪邁。特別是最後一句,將全詩意氣風發恢宏豪邁的情感推上頂點,抒發了無所抗禦志在必得的英雄情懷。

能把菊花比喻成鎧甲的估計就他一家了。


這個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塵。

生的兒子都是賊,

偷的仙桃賀壽辰。


《更漏子·燭消紅》宋 · 趙長卿

燭消紅,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鴉喚起,馬_行。月來衣上明。

酒香唇,妝印臂。憶共人人睡魂蝶亂,夢鸞孤。知他睡也無。


我可以說一首現代詩歌嗎,也就是前一陣比較熱的《從前慢》,我感覺配樂還是很切合這個詩的意境的。這首現代詩歌選自木心先生的《雲雀叫了一整天》。對於現代詩歌,我的了解和興趣真是不足,更好的現代詩絕對不勝枚舉。但是就是這麼一首,真真的令人感覺到了古詩詞一樣悠長的韻味和綿綿情緒。「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 馬 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最後一句簡直傳神:溫暖的懷舊,人與人的誠懇,清晨的火車站,乾淨的長街,簡單的小店,車馬郵件,以及愛情的忠實和漫長。一如一位彬彬有禮的人慢條斯理的訴說,等你以為他說完了,他也暫時說完了,轉身要走,又回頭一句,「從前的鎖也好看,即便是鑰匙也是精美......」他對過去是多麼留戀啊,囑咐似的訴說,害怕漏掉一丁點。


地鐵上隨便答一個吧

宋朝陳煥的一首詠梅:

雲里溪橋獨樹春 客來驚起曉妝勻

試從意外看風韻 方信留侯似婦人

古代文人墨客 詠梅之作頗多 角度也大抵是讚美梅的風姿 與傲雪開放的氣節

該詩從「意外」著筆 引出留侯似婦人的典故 (語出《史記·留侯世家》贊:「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 託人言物 托物言志 詩前幾句平常 最後一句卻頗耐琢磨

張良一世英雄 太史公以為其形象必英武 見其畫像似女子 不禁意外 豈不恰似雪中之梅


東風無力百花殘


行香子·過七里瀨 『宋』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這怎麼能少了張祜

十里長街市井連,明月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謝邀~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楊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楮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本人7歲跟家人一起看老闆三國時聽到的主題曲。當時一點不懂文言文。長大之後到現在,我每過一段必看一次三國演義,只說這段開頭詩,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我認為這句結尾讓人可以對過去釋懷,尤其正在討論的問題,尤其在雙方觀點僵持不下,討論不出結尾的時候,就像樓主所提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首好詩,怎麼能證明誰的更好呢?

也許以後會有幾個知乎用戶面對面討論樓主為何提出此問?就像茶餘飯後的閑聊

所以,每當我遇到激烈爭執的話題時,就告訴自己,讓它們

「都付笑談中」


馮誠修《暮鶴》

遠望天空一鶴飛,硃砂為頸雪為衣。

只因覓食歸來晚,誤落羲之洗硯池。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唐 · 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一片兩片三四片

四片五片六七片

九片十片片片飛

飛入蘆花看不見

———

不抖機靈了,好好回答:《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比雖然沒有千樹萬樹梨花開有名,但這種含蓄的惜別之情一下就感動我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小時候學過的詩詞,當時沒感覺,但是現在想起來令人膽寒?
你從小到大記得最清楚的詩詞是什麼?
古詩斷句問題,為什麼七言斷句往往是四字-三字?
女生喜歡寫詩詞的男孩子嗎?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詩,讓你想到了什麼?

TAG:文學 | 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