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Hi-Res,我們為什麼要聽Hi-res?


其實大家可能都知道,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
黑膠的出現讓人類真正能夠錄製並且回放音樂
但是黑膠受限於很多保存,播放環境,設備調試這樣的缺陷
人們想要聆聽音樂其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並且在LP出現之前,很多黑膠的能夠錄製的時間甚至都只有一首歌左右

大家聽到的黑膠如果是保存非常好的
聽起來都是很有味道的
由於黑膠是模擬的聲音,理論上說是能夠記錄最全面的聲音
這一點是現在大家所聽到的PCM和DSD所無法達到的
這個視頻就是黑膠的開箱視頻

【全球首發】索尼黑膠機PS-HX500開箱試聽體驗_騰訊視頻

索尼公司是由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兩位天才一手創立起來的,
如果說井深大是晶體管時代的靈魂和領軍人物,
盛田昭夫的主要成就在於把優秀的產品推向市場並被市場廣泛接受,
那麼用CD把索尼帶進數字化時代的主要功臣則是大賀典雄——八十年代索尼公司的領軍人物。
CD,這種現今應用最普遍的聲音載體,與索尼和大賀典雄的名字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索尼作為一家帶有藝術傳奇色彩的企業的特點也在CD的誕生這一事例中得到最好的體現。

大賀:藝術和利潤的信念
大賀作為一個在東京和柏林接受教育的音樂家,展現出一種自然界罕見的組合:集商人的精明和音樂家的敏感於一身。在他必須對未來的職業做出選擇的年齡,他選擇了聲樂藝術,在義大利歌劇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如果不是盛田的邀請和耐心等待,大賀也許會作為一名專業男中音演員,一輩子活躍在歌劇舞台上。盛田為了把這匹「黑馬」拉進索尼,前前後後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在大賀遠在德國留學的時候,盛田就把他作為編外的索尼職員,還給他發工資,這種待遇至今可能也沒有第二個人能享受到。主要是出於感動,大賀懷著對音樂的深深眷戀,告別了歌劇舞台,於1959年正式加盟索尼。他沒有辜負盛田的一番美意和苦心。在他1982年接任總裁時,公司的年營業額為150億美元,到他1995年將日常事務管理交給現任索尼公司董事長出井伸之時,公司的年營業額上升到了450億美元。而且在他的推動下,索尼開發成功了今天最廣泛使用的、音質無比美妙的音樂載體——CD,從而進入了數字化時代。

有待發展的CD核心部分的技術,即「通用的激光觸頭」,20世紀60年代初由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開發,60年代後期由貝爾實驗室改進。到1974年飛利浦把激光合成到早期VCD時,索尼在飛利浦模型的基礎上又推出了自己的版本。一批音響工程師在中島平太郎的帶領下獨立地開發數碼音響。到1974年初,索尼的第一台PCM(脈衝編碼調製)錄音機「X-12DTG」對外發表,但是這台可以放數碼唱片的機器有大型冰箱那麼大,僅僅帶傳送部分就重達250公斤,但它卻是拉開索尼數字聲音歷史帷幕的值得紀念的第一號機。雖然最終沒能夠發售,但是採用PCM制和使用固定磁頭進行聲音處理這一事實本身就是一個劃時代的革新。1975年,中島的工作小組發明了「PCM信息處理器」,可以將數字信號記錄在磁帶上,並與索尼的家庭用磁帶錄像機(VTR)連接使用。這個系統在1977年9月以「PCM-1」的名稱實現了商品化,雖然它仍然不夠靈巧實用,而且自身也有一些技術問題,但當它能理想運轉時,發送的聲音的清晰程度是模擬信號不可能實現的。

其實整個音頻行業的發展,大家可以看到,
振膜的技術一直在進步
數字電路發展也是非常的快
DAC晶元也是擁有了長足的進步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么
唯獨我們所聽到的音樂的質量,依然是停留在三十多年前
CD的標準 44.1kHz/16bit

所以回歸剛剛的話題
現在動輒上萬元的播放器和耳機
他們所聆聽到的音樂卻只有cd的標準
CD的標準 44.1kHz/16bit

這就意味著對於耳機和揚聲器單元來說
聽這樣標準的音質,他們是無法發出22.05kHz以上的聲音

所以大家所聽到的CD級別的音源
它們所記錄下來的聲音的高頻是不超過22.05kHz的
因此是沒有必要上Hi-Res耳機的

只有Hi-Res的音源
採樣率超過44.1kHz的音源
理論上高頻才可以上40kHz
比如說96kHz/24bit的Hi-Res
它的高頻就可以達到48kHz
所以上邊總結就是
hi-res的音源能夠給我們帶來超過40kHz的高頻享受
這一點也是為什麼我們hi-res耳機或者揚聲器的標準是
高頻要超過40kHz
當然,還有第二點

對於音源來說(比如96kHZ/24bit的音樂是有普通CD三倍的信息量)
超過44.1kHz的採樣率的Hi-Res音樂
不僅帶給我們更加接近原音的採樣點
更能夠記錄更多的聲音的深度
也就是比特率
同時對聲音的厚度,聲場的記錄等以往CD所無法聆聽到的細節和氛圍
都可以在Hi-Res音樂中得到表達

目前Hi-Res 的標準索尼已經貢獻給了日本音頻協會
所以大家看到很多廠商都會在產品上有這樣的小金標
比如森海塞爾 鐵三角 oppo等廠家

http://weixin.qq.com/r/bC6stMzE_5GErYjX93t_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來是想看看其他答主對Hi-Res的理解,不過看到此題目下另一位答主的答案,發現了一個嚴重的概念錯誤,採樣率,指的是在模擬到數字轉換過程中的採樣頻率,也就是每秒採集多少次數據,而不是音頻頻率,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一個二維坐標繫上畫一條曲線,x軸上每隔10個單位對這條曲線進行描點,然後連成折線圖,和每隔1個單位對這條曲線進行描點連城折線圖,這兩個折線圖對曲線的「還原程度」是不同的,當然在音頻中並不是簡單連成折線,而是用脈衝來近似,但是不管是哪種方式,「採樣」密度越大,對原曲線的還原越好,所以自然對音源要求越高,就會希望採樣率越高,不過聽不聽得出來就另說了


hires我記著是大法提出的一個概念,只要比cd音質更高就好

所以hires範圍挺大的

這個只是對聲音文件的描述,並不包括對內容的描述

好比用一個大缸盛了一個饅頭,你把這個饅頭吃了,你能說吃了一缸的饅頭么

很多無良人士把低音質聲音轉成hires標準的音頻,就忽悠小白,我想說,你開心就好(某ll,我說的就是你)

怎麼看內容能否達到比較高的標準,很簡單,看音頻的FFT(頻譜圖),320kmp3一般會限制在20-21khz上,cd是22k左右,講真,一般人能聽到的聲音也就到22khz,樂器聲音能比這高,但也基本到不了44khz

如果頻譜圖在某線上很整齊的切開,這個切口就基本代表了內容能到的上限,你容器再好也沒用

關於位深,這個目前找不到比較好的檢查方法


不聽hires怎麼開腦放,不在官方花幾百買古典音樂的hires怎麼能體現自己的高雅有品位呢?(手動滑稽)


對於音樂文件而言,hires本身只是一個標準,意思就是高於CD的16 44.1就算hires,更高的採樣率和位深一般意味著能夠更精準的還原原始音樂

但是,從我的經驗來看,hires的優勢更多在於更高的錄音質量,尤其是sony,2L等廠商的古典曲目,相對來說,更高的錄音質量才是關鍵。

就像SACD,DSD一樣,一般來說採用hires標準的曲目其錄音質量也很高,所以即使將這樣的hires文件進行降頻轉換格式也能夠比普通CD好聽。

從另一個方面講,CD也有高水平錄音的曲目,而hires里應該也有粗製濫造的東西,但是一般來說,hires里碰見粗製濫造的概率畢竟低。

對於耳機和播放器而言,hires只是個信仰(裝飾物),總不能說小米圈鐵比大奧好聽吧...


推薦閱讀:

你如何看待Laura Marling?
鋼琴的各個部件有什麼作用?這些部件會對鋼琴音質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我幾乎聽不出五十塊錢的mp3和一千塊的mp3的音質的區別?
你發明過哪些利用音樂進行、適合朋友之間互動的遊戲?

TAG:音樂 | 耳機 | 索尼Sony | Walkman | 高解析度音頻HighResolutionA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