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是不是真的會遇上粽子啊?
智力障礙
有,而且是兩個:
2016年6月7日江西德安發現我國目前最早的粽子實物,這一發現通過了我國考古專家的嚴格鑒定。粽子(zòngzi)又稱「角黍」、「筒粽」,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江西德安縣宋代古墓出土了兩個實物粽子,據考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筒棕」,直到現在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這種風俗也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據介紹,江西德安義峰羽絨廠在這個縣寶塔鄉楊橋村向陽山修建水塔時,意外發現一座宋墓。德安縣博物館工作人員立即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據宋墓石碑文字記載:墓主周氏為寧國府通判國史溪園先生周應合之女,今武寧人,葬於公元1274年;丈夫為新太平州通判吳疇,今德安縣車橋人。
墓主右手拿一根長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兩個棱形粽子。粽子,長6厘米,寬3厘米分別繫於桃枝兩邊,外皮為粽葉,苧麻捆紮。專家介紹: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親屬的哀悼。兩個粽子成雙成對,象徵吉祥如意。
會啊! 所以說盜墓分為南北兩派!
畢竟粽子的甜咸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個考古系學生答一發。首先,盜墓違法,而且可恥。盜墓是搶奪財寶,考古是科學研究,兩者完全不能混淆。然後來說說粽子。考古一般來說挖到的都是骨頭,年代久遠的屍體能保存下來的有兩種,一種是乾屍,沙漠里風乾的那種(木乃伊也是晒成乾的,但有人工製作,和自然環境中形成的乾屍有區別);另一種是濕屍,是泡在棺液中保存下來的,皮膚和內臟完整,肌體有彈性,四肢關節能活動。濕屍的保存一般有幾個條件:密封,有棺液,保證隔絕氧氣恆溫恆濕。例如馬王堆老太太和鳳凰山的男性濕屍,都是這樣保存下來的。值得一提的是鳳凰山墓濕屍的頭髮和指甲沒有保存下來,但皮膚完整,可能與化學反應有關。至於你說這玩意會不會起屍?你說呢?幾千年前的屍體,死得透透的了,你讓它起一個給我看,我把你當神供起來。
一般來說考古學家遇到屍體的時候肯定不是驚叫「啊啊啊啊啊有粽子」並且甩符咒備武器,肯定是欣喜若狂啊,畢竟保存完好的屍體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又見一個把盜墓小說當真的實例。
粽子不知道,人民警察是一定有的。
有的
題主不要聽考古隊的人瞎掰
一般在那種風水極好的大墓都會養幾隻粽子,個別墓還會出現千年大粽子,還有那些機關啊什麼的都會有,只是被國家和考古隊的人一直隱藏起來,不對外公布
還有那些考古隊啊總是做搶救挖掘,一是他們不敢直接下墓,二是先讓盜墓的下去探探路
所以盜墓相當危險而且犯法
本次回答涉及到了國家的機密,所以匿了,題主好自為知有可能,還有湯圓啊,餃子啊什麼的
我覺得不能吧。都一堆乾巴骨頭了。不過有毒蟲啥的還蠻有可能,也許有自己腦補出的鬼怪。最危險的其實是隊友,貪念一閃啥事都能幹出來。所以一般讓兒子下去掏,爹在外面接著。不然反過來有坑爹兒子會把爹埋里。
很有可能會有,但是是甜的還是鹹的就不好說了。
會不會遇到粽子不知道,但估計會遇到條子。
永動機就在你面前,童靴加油啊
盜墓有粽子…等哪天我沒飯轍了我就去盜墓
外星不明生物吧,可以上交給國家
這個問題可以引申一下:考古為什麼不會遇到粽子?
道理我都懂,可我還是覺得有些東西是存在的誰能說得准古人的一切都被我們這些後人摸透了?萬一有什麼失傳的獨門秘術( ̄▽ ̄)/或者天時地利人和下千百年難遇的化學反應作用下……
對啊,所以盜墓要會奇門遁甲、風水陰陽,初學者可以看看黃曆,五月初五,宜盜墓。
遇上的都死了。死人是不會說話的。
你的描述很直觀 沒錯 智力障礙
盜墓的靈異事件超過七成是由於陽(氧)氣不足,盜墓者最害怕的是出坑的時候圍著警察叔叔
盜墓小說是虛構的,是虛構的,是虛構的。真實的盜墓完全是另一種樣子。或許盜墓賊和殺手、妓女、黑社會之類等「職業」一樣,離多數人的生活太遠,所以創作者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看個刺激就好了,千萬別當真。
不太可能
古人陪葬品里可能會放幾個吧也說不定,畢竟麵條什麼的都發現了
推薦閱讀:
※2011年盜竊「海昏侯墓」的盜墓賊抓到了嗎,他們是何方神聖?
※歷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土夫子後來轉做考古的?
※盜墓的歷史?
※盜墓劇的熱播對實際古墓保護有影響嗎?
※法律專業人士如何看待《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盜墓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