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都把儒念做「rǔ」?
我好鬱悶啊,每次人家念我名字都這樣念,可是到底是為什麼,我們這方言也不是這樣念的呀,上了大學以後,我發現別的地方也有人這樣念!是什麼原因呢?
我外公名字裡帶「儒」,多年前有一次生病去醫院,工作人員打不出「儒」字,用的是「汝」字代替。
這個問題我沒有現成的答案,但我估計全知乎可能只有我手握下面一個詞表:東部中原官話洛徐片某方言(我的老家)所有現今聲調與普通話不同的舒聲字。
這是我好幾年前寫的總結自己方言的一篇「論文」中的一段。這裡與普通話進行比較的主要是調類,但同時也比較了絕對調值,用五度標音法記錄。
4.11 部分非入聲字,調類與普通話的聲調調類有別。
為便於研究討論,調值與普通話相同或極接近的,採用斜體表示。
A. 韻表中的平聲字,普通話也讀作平聲的:
撈貓帆,讀作陽平,調值42
之伊阿埃巴而危維唯微妃芬紛芳菲研然燃權潛珍懲仍租狐儒姑哥,讀作上聲,調值55
宜離持寧橫,讀作去聲,調值312.(寧在作地名如寧波、南寧,姓氏,「寧靜」義時均讀去聲,但鄰縣「寧陵縣」讀作陽平。)
B. 韻表中的上聲字(一部分在普通話中已變為去聲):
但慘沼矯狡佼槳只(只是)侮罕冶且謊嘔 讀作陰平,調值13/113
雅範巨距紹髓浩 讀作陽平,調值42 (註:作姓氏的范仍讀去聲)
境墅估踐 讀作上聲(正音),調值55
企把悔 讀作去聲,調值312
C. 韻表中的去聲字,官話一般也讀去聲的:
旦婦態竄召秘泌悶飼釣晝購構,讀作陰平,調值13/113
異毅戀耗柘泛麗 讀作陽平,調值42
腕悼 讀作上聲,調值55
謎 讀作去聲(正音),調值312
(其他拿不準的:慮焰漸酉騁衍喪疚)
這裡面有些是人名用字:芬f?n55芳fang55菲fei55珍zh?n55麗li42浩xau42;有些是譯名用字:阿a55伊i55埃ai55巴pa55。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字的聲調不合本地方言的規律,卻與普通話或者說北京話的調值符合得很好。統計下來,以上聲調不合規律的字中,調值與普通話一致(或極接近)的超過40個。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和時間還不清楚,但據調查和筆者本人的體會,這些讀音在全縣境內有很強的一致性,而且老年人也是這麼讀,並不像是建國後推廣普通話的影響,而有可能是某種移民口音的殘留。
表中可能有些錯誤,如有些字可能同時歸入韻表中的不同聲調但我漏看了,但大體應該是不錯的。在兩三千個左右的舒聲字單字中出現接近100個音調與普通話不同的,比例不算低了,但我確實沒有總結出太明顯的規律。希望大家也能提供點意見。
個人看法,可能有影響的因素是:絕對音高、聲母韻母的響度、發音難易程度,外方言的影響,個別字的存古,還有個別的「讀半邊」情況。
謝邀,在北方話里,全濁上聲(如「上」字本身)歸於去聲之後,上聲收字變得較為稀疏。在有些方言里,出現了次濁陽平(鼻音聲母,r母,半母音j,w母)歸上的趨勢(這個時候北方話已經沒有全濁聲母了。當然按照科學分類,全濁是非響濁音,次濁是響濁音),有一種「湖廣填四川」的意味。例如在我的母語里,不但「儒」改讀上聲,「民」(m母,濁音),「吟」(j母,濁音),都該讀上聲。此外,全濁陽平也有改讀上聲的,例如「場」,本來應該讀陽平的,但普通話也改讀上聲了。另一個因素是普通話里,上聲在上聲前改讀陽平,一個字如果很少單念,那麼到底歸於陽平和上聲就會很難分清,最終導致一些陽平字改讀上聲,例如普通話里的「蒙古「,」蒙「單念應該是陽平,但現在都是上聲,而且被認為是該民族簡稱的標準發音。
分享:收集北京人愛說的上聲字(第三聲) ,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20569767
不謝邀…這個名字是我爸給我起的 但是連他都讀三聲 我還能說啥??還有各種把我名字叫成「鍾乳」、「鬃乳」的人呵呵呵呵呵初中同學讀輕聲高中有個女生叫我「東讀」反正心很累 我也不知道為啥可能是覺得三聲屌吧
為什麼很多人把「尾巴」念成「已巴」?為什麼很多人把「口服液」念成「口服驛」?
為什麼很多人把「亞洲」念成「啞洲」?
為什麼很多人把「仍然」念成「扔然」?為什麼很多人把「色」念成「shai(三聲)」?為什麼很多人把「菌」念成「jun(三聲)」?……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出於方言習慣~比腳(比較),淺力(潛力),逞罰(懲罰),指量(質量),屎內(室內)。。。
這些都被讀成了上聲有些詞讀起來會為了發音清楚而提高一個音調
比如 媽(ā)媽(á) 或者後面那個不加聲調還有就是書面語和口語的差別 如
「血」字 口語讀音應為「xiě」一般單用;書面讀音為「xuè」一般用在複音節及成語中,如血(xuè)債就應該用血(xuě)來償還。。。我認識一個名字帶儒的小夥伴,我聽過的所有人都是念二聲,沒見過有念三聲的。。。。感覺也許念的不是普通話,而是類似普通話的方言?湖北湖南有不少方言都是把幾乎所有字換聲調。我聽不懂不說,他們還非要說他們的方言跟普通話差不多。明明就連牛奶和流瀨都分不清,還要嘲笑我的廣東口音。。。。
太可怕了,那些迂腐的儒生如果到了我大東北馬上全身發紅,一下就變成王致和了...
問題正在迅速轉化為名字最後一個字是「儒」的人的交流會。
方便歷史老師介紹孔子時不讓人聯想到某個炮火連天的地方?
我只想說 我名字最後一個字也是儒 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哪些方言可以區分樂事和樂視?
※將漢字的字音改為多音節以改善漢字同音字問題可行嗎?
※鄭張尚芳系統的上古音究竟是如何擬的,哪位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
※漢語中的多音字(一字多音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相比印歐語系,為什麼東亞語言有更豐富的語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