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月天《自傳》會不會是最後一張專輯?


你們是要逼死我么……

這個問題,其實早在專輯出來之前,已經有很多朋友私底下、檯面上問我了。

畢竟《派對動物》、《相遇》離彆氣息太濃,而我寫的那篇《死去兩次》(如何評價五月天單曲《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 鄒小櫻的回答)傳播得也還蠻廣的。雖然有不少五迷招呼我原地爆炸一萬次,讓我立刻去死,but,也還是有不少人被我荼毒了呀覺得我團要散了。

請再溫習一遍:

菩提,在佛家語境里,是得道的象徵,是修行之人的覺悟之舟。佛家坐禪,為的是讓俗世狀態下那一碗混亂不堪的水,在靜默中變得清澈澄明。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把自己丟掉一點,丟掉名字性別,丟掉社會人的狀態,實則為離開這個世界的心靈準備。如同美國心理學家凱瑟琳·辛格從她多年的臨終關懷工作中總結出的《好走》(The Grace in Dying : How We Are Transformed Spiritually as We Die,簡體版譯名《陪伴生命》)一書所寫到:「維持交情跟朋友的來往,這是我們社會契約階段最典型的特色。但是當我們進入這種死亡的臨終的退隱的狀態,你要從那個世界裡面走出來時候,你發現所有的派對、聚會、運動、嗜好,拼事業,這些從前給我人生意義的活動慢慢都終止了。我們會慢慢對書跟電視失去興緻,事實上對任何形式的消遣娛樂都已經不再熱衷了,到最後只有我們最親近的人陪伴在我們身邊才會跟我們有一點點的聯繫。」向死而生是宇宙法則,那個曾經帶著天真的口吻唱到,「我想到遙遠遙遠的以後,會不會有人知道我,在這個寂寞的星球,曾這樣的活過」的少年,而今對生命有了更切實的感悟。他會遺憾嗎?他會在午夜為自己正在流逝的生命感到猛地畏懼嗎?阿信同時擁有社會人的另一個身份:五月天,所以他需要死去兩次——一次是他個體生命的消亡,一次是五月天的消亡。他比我們普通人多一次死去的機會,即凱瑟琳·辛格口中那個「我們生命中的其他時刻,從來不像這時候如此沉默卻又光輝燦爛」的機會。

而全磚出來的時候,阿信反倒是強調希望傳達的兩個點:

1,《自傳》不僅是五月天的自傳,更是五月天給這個世代寫的傳。

2,不希望過度渲染《自傳》裡頭的離彆氣息。

然而,他自己又在jri的《溫柔》里唱「你給我自由」……

今早在微博里這麼說:

《溫柔》,是16年前,我聽到的第一首五月天的歌。

那時候的稚氣男孩,走在沒有「你」的街道,打撈那些親吻或是爭吵的回憶,《溫柔》是戀人的呢喃;

到了後來,男孩長大了,重新演練後,把《溫柔》化作《亂世佳人》的戲碼,白瑞德和斯佳麗隱現歌中,背後是萬千炮火,台前是男人軍服筆挺,女生裙裾擺動;

而現在,男孩四十歲了,過去是他給予「你」自由,而現在他說,請給他自由。

在《自傳》出來之前,從《派對動物》,到《相遇》,我都在文章里表示:五月天真的在提前和我們說再見了。過去的一個月里,也不斷有朋友問我:小櫻,你說他們真的是要告別了嗎?反倒是全專出來之後,我沒有再提離別的字眼。如阿信談到《轉眼》時的話:「這有什麼好怕的?這是我們都要經歷的,不是嗎?」畢竟,在你的人生里,如果恰好有一段,在五月天的音樂里得到共鳴,那就夠了。至於總要發生的事,我已經習慣不去想。就像已經三十多歲的我,不去徒勞地想人生後半程的那些事。我只需要抓緊這每一分每一秒,寫好我這一輩子唯一的一篇自傳。

就像個體在面對死亡時總要經過抗拒、沮喪,而最終到達平靜,走向偉大的光芒。感謝五月天,用蜜糖告訴大家這些事。別害怕。讓該來的來。珍視現在。

最後一句,是我對五月天所持有的態度。

我無法想像,快半個世紀前的那一天,保羅·麥卡特尼宣布,披頭四已經是過去式了,無數歌迷的反映。

但我知道,未來的某天,我會見證五月天這個光輝燦爛的時刻。

所以,我已經不在意這個問題了。

————————

另外,正兒八經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不會。

據我胡說八道的您別當真,五月天第十張專輯已經在籌劃當中。阿信是一個非常看重儀式感的人。告別,就應該有告別的樣子,一定要絢爛無比。我們經常看的那些不入流的電視劇,總是把所謂懸念放到最後一集,然後匆匆完事,而你看《冰血暴2》,倒數第二集是最絢爛的,而最後一集,卻好似無關痛癢地,緩慢而平靜的完成了最後的敘事。這看起來是很奢侈的,但這又是最優雅的結尾方式。阿信追求的,也是這種狀態(媽蛋我寫的五月天的書最後一章也是這個狀態好嗎)。

所以,不會。

(其他問題……有一個草東五月天那個特別好一定是看了我的亂彈秀所以問的對吧!!我要答!)


謝邀。

雖然這張專輯聽起來似乎有很濃烈的「告別」的感覺。

但宣傳的時候,上面寫的是:倒數第二張實體專輯。

so……不會是最後一張。

我不要告別啊!!!!!

哭臉。


其實我很好奇,這種似是非是的感覺,《自傳》雖然已經在很多場合由他們本人說過不會是最後一張專輯,但是細細一想,這張專輯所寫的真的已經概括了他們的這些年的經歷了,濃厚到不行的離彆氣息,《轉眼》也由阿信的角度出發,「寫這首長詩,用一生時光」他的詩已經由這張專輯交代清楚了,那麼留給10號專輯的題材會是什麼??還剩什麼?再寫一遍青春?再來一片為愛而生?還是感嘆末日未來把握現在?

自己的故事都已經全盤托出了,他們的每張專輯都會圍繞一種題材展開,可是聽了《自傳》後我真的無法想像10號專輯還能繼續寫什麼,亦或者,他們根本不打算短時間內出10號專輯,一直到很多很多年後,他們宣告解散,宣告休團,退出舞台,再到很多很多年後,他們又帶著真正的10號專輯返回,題材為80的約定,這些年離開舞台的平凡生活,或者五個人可能不完整了,但是還是再相聚在一起,說出:「這就是我們的約定,最後一張專輯給你們,還記得我們嗎???這張專輯後,下次見面可能就是下輩子了。」

哈哈哈,這都是我的腦洞,不要傷感,看開點,沒有誰會一直在一起的,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大概不需要害怕,如果那時我猜中了,我還能再去看他們一次,我希望他們能看到散場後我們起身離開的背影,希望他們能心滿意足的對這個又愛又恨的舞台鞠躬退位。

人生能相遇你們真的感覺這輩子幸福勇敢了許多。希望,我們下輩子還能再見,如果不能,希望我們都有一個平淡又安穩的人生,我愛你們。


不會啊,寫著呢,倒數第二張:)

希望最後一張可以慢點 慢點 慢點 再慢點。


把《自傳》的記者會重看十遍再來提問!我謝謝你!!!


一定不會啊,這張專輯五月天雖然說叫自傳,但卻老覺得是為歌迷寫的,一種我願為了你去面對真實的自己的感覺,好像走之前我得先收拾好心情,該交待的都交待好。反正這張專輯真是暖得沒邊兒沒邊兒了。

有一種預感,下一張專輯可能會是一張很概念,音樂性極強的,極具浪漫主義或者先鋒主義的專輯。。。當然我就是隨便想想,以前是搖滾詩,後來慢慢發展成敘事詩,都是有目的的在傳達某些東西,不知道他們還想不想做點很隱晦的東西,像早期金色大街那種。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這張專輯之後就把自己想說的話差不多都說完了,以後和李宗盛似的,啥時候有感觸想出歌了就發個單曲,隨便和咱們聊聊人生。

個人感受:阿信是真的變了,變得開始願意和自己和解,不再活得那麼擰巴,不再看著那麼讓人心疼了。我都覺得他最近比前幾年笑得都多了。。。他開始嘗試讓自己從歌迷和音樂中解脫出來,過一過真正的生活。

我最近常有一種很矛盾的感受,那個少年是真的走了,那個少年終於又回來了。


不會…是倒數第二張實體專輯。新專輯發布會上說發完10張實體專輯後,可能就只發數字專輯之類的,說未來皆有可能…


正如上面知友所說,倒數第二張,演唱會上說的,電子專輯的情況不了解。


阿信在2016.7.24台北演唱會上唱了一首《溫柔》,在獨白那裡,他說,如果有一天,我對你說,我要離開你,我希望,你給我自由,你給我自由,你給我全部全部全部自由~~~~~

五月天總有一天要離開,就如我們開始享受,正在享受和所剩無幾的青春。

我真的相信他們60歲的時候還會有演唱會。

如果要告別,就勇敢的去告別。


大愛五月天,期待新專輯


倒數第二張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五月天《自傳》中《任意門》這首歌?
和溫尚翊(五月天怪獸)戀愛是一種什麼體驗?
五月天2017年還會開演唱會嗎?
五月天第九張新專輯什麼時候才能出啊?2015能嗎?

TAG:五月天樂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