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雷米的新書《殉罪者》?
反正提問者是看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提問者希望有更精彩的書評^_^
假如這個世界沒有變態,那麼該是多無趣。假如這個世界沒有罪惡,那麼正義談來又是多麼的空洞。一切罪與罰都發乎人性又止於人性。
殉罪者終將是個尷尬的存在。 ————寫在前面我與《心理罪》的艱難戀愛史高三那年,總是愛恨兩難,糾結於叛逆與溫順。重壓之下總要釋放一下幾乎凝固的荷爾蒙。一堆試卷的晚上總是要夾雜一本課外讀物。連載的小說講的是近乎奢侈的輕鬆大學生活,頓生無限的嚮往之情,然而畫風突變,連續的殺人事件,瘋狂的,昏暗的,冰冷的幾乎讓我忘了那是個炎夏。薄薄的《今古傳奇》怎麼翻來翻去也連載到哪裡,案件未偵破,只知道男主角叫方木,初識一個女孩叫鄧琳玥。我特么連那個小說的名字都不知道。
高四那年(對,補習班第一節課老師就平淡的說,你們知道么高中是四年制,現在你們是高四了)小小的補習班裡都是折翼的天使 ,我和一個高五的老天使,談的很來,當然不是談論如何重返天堂,而是摔下來是多麼的痛。那一年學會了網購,買的第一個東西便是《心理罪之畫像》,為的不是了解案件的真相,而是想看看對感情木訥的男主角到底追沒追上女主角。還有那莫名的心理痛傷或許會得到緩解。老天使帶我去逛縣城的圖書館,他看的是《邵氏公司的文藝女星花邊歷史》,我看的是《心理罪之教化場》,男主角當了警察,最終還是沒有和女主角在一起。
大學三年(沒錯,是三年制的,別問我為啥) 我像男主角那樣了解各種犯罪心理,心理疾病,卻還是無法了解女生的心理,也許天生缺跟筋,也許心理有個結。邪惡和正義似乎永遠在打架,但我相信正義按照規定總是要勝利的。因為《心理罪之暗河》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反派一如既往的強大,但是方木最終還是贏了,他都40多了,還是單身,中間有好多女孩願意嫁給他,但是作為警察他終究還是將危險留給了自己,這也是主角光環啊。而我痴痴地不想系列終結,因為沒有談過一次真正的戀愛呢(誰讓我是在火車站書店一蹲就是三個小時的看書呢)。
喜歡講歷史的人都是懷舊的人,懷舊的人都是有情懷的人,有情懷的人往往都是愛情的失敗者,但仍舊相信愛情。
————本人 史密斯《心理罪》系列(對了在這四部小說之外還有一個前傳故事《第七個讀者》,也已經出版)於12年終於完結,我追了四年。起初是以校園愛情故事做背景,天才少年偵破連環殺人案,在推理和詭計設計上都十分討巧的借鑒了再此之前比較成功的推理小說中的因素,因此網路了大批忠實的粉絲追捧,甚至對其頂禮膜拜,也開啟了國內心理犯罪小說的先河,甚至有人將其媲美國外的《沉默的羔羊》。然而讀過系列小說的人很容易看出作者十分擅長的部分還是男主角當上警察之後的故事。這多少弱化了推理和詭計設計的情節,同時對社會現象的描寫相對多了起來。其中對案件冷靜的大段描述,雖然有些枯燥,但是十分詳實,這也是讓普通人對警察生活有了很直觀的了解,畢竟作者是個警察,還是個老師,研究犯罪心理。
又過了四年,坊間流傳作者雷米還要繼續推出一個系列叫做九指神探,因為方木到最後以假死的方式成功退出,卻斷了一根手指。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見成品出來,近期關注微博才知其新推出最新單本作品《殉罪者》還是毫不猶豫的某寶了一本回來。---------------------------------------------------------------------------------------------------------------------------(分割線是這麼畫的吧)好吧剛剛進入主題——《殉罪者》,但是之前的介紹我覺得是必須(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不忘初心,必有下回)。有人說這部不如前作,我只能說你是蝦么?連魚的7秒記憶都沒有。
一個人,初出茅廬便技驚四座,那麼他是個天才,多年之後還是那樣,那麼也是個無用的天才,就像補天無用的石頭,還需要一番歷練啊。就像《心理罪》里的方木,偶然間破獲一件令普通警察頭疼多月的案件,靠的是天才的大腦,不按套路出牌的直覺,然而當他真正做起警察的時候,哪裡有那麼多奇葩的案件,個性突出的連環殺人犯讓其抓,更多的是瑣碎的案件,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伏線連綿的人情世故,去鍛煉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刑偵警察,一個真正能為社會貢獻力量的人民公僕。這樣天才才可以成為一個普世的人才,棟樑之才。
而作者雷米也在不斷的進步:《畫像》的模仿連環殺人,師兄弟爭寵對決(幼稚的小孩過家家),《教化場》的」斯金納的箱子「對於心理暗示的實驗(依舊有炫技之嫌),《暗河》中的黑幫鬥爭走私人口案件(轉型之勢已經明顯),《城市之光》中的網路暴力(已經明顯的關注社會,對現實社會的反思更加深刻)。雖然說這些受制於作者真實身份的限制,但是依舊可以看到作者在做著一些改變,在闡述著自己對於這個社會的反思,這才是真正給與我們啟發的作品。
電影一代宗師中對於學武之人的境界描述: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其實是普適的,我想雷米的境界依然是見天地的境界了,但是我還期待其更好的作品推出。
《殉罪者》裡面已然沒有那麼多奇葩的案件了,也沒有那麼多關於心理側寫畫像的炫技,而單是圍繞一個連環強姦殺人碎石案來進行展開,分幾個故事主線進行描述,最終安排幾條主線會合,我想這也許是大多是人認為不如前作的原因吧,無法滿足我們內心小小的邪惡。但是其更加成熟的是對人物衝突以及社會背景的描寫,比如魏炯與老紀的忘年cp,魏炯與岳筱慧的情侶cp,還有老警察杜成徒弟張震梁師徒cp等等,還有何種對手戲的衝突,比如杜成與馬健的爭執,還有各角色的生死執念,反派林國棟情感困境和心理疾病都是寫的比較成功的地方。足見作者對社會細節的敏銳嗅覺和真實的反應。最讓我感觸深刻的是其對這些年比較火的冤案事件的反思,反應出作者對社會事件的深刻關注和思考。罪與罰,人性的糾結都集於到一個故事上的功力,都是值得稱讚的。
當然也有一些感覺比較生硬的地方,比如刻意的去鋪墊劇情,導致我們都可以猜齣劇情的發展,最後警察與罪犯的對決,反而使劇情的反轉變得比較淡了。但是我想不出更好的,畢竟我是個庸才。還有很多要說的,先說這麼多吧,總之這部書還是值得去看一下的,作為百無聊賴的生活調味吧,罪與罰都源於人性的掙扎,願正義與我們同在。剛讀完,不知道為什麼很多讀者說比不上心理罪。個人覺得殉罪者更有突破,事實上心理罪系列似乎也都是讀到一半以上就能猜到兇手,但猜到了也依然想知道結局如何、依然有興緻看下去的那種類型,比起心理罪系列,這本我讀到差不多三分之二才猜出案件的真相,並且對人物的刻畫更加細膩,更打動人,閱讀過程中,心情隨著人物的命運跌宕起伏,讀完之後內心難免惆悵,卻又帶著一絲溫暖和希望。一定要挑根骨頭的話,那大概就是岳筱慧對紀乾坤聖母般的原諒吧,雖說就個性而言紀確實是個讓人喜歡的老頭,但那畢竟是殺母分屍的兇手,作為受害的一方真的可以原諒到如此徹底嗎?
是雷米的一次新的突破,雷米之前的文章著重推理和查案過程,而且之前寫的都是系列案件。這次基本上就圍繞一個案件展開,而且案件主要是為了人物刻畫服務的,推理和查案過程往往都是一代而過。至於這種改變的好壞,仁者見仁吧,其實雷米的這種改變從城市之光就開始了。真的這本書真的很難評價,剛開始讀了很長時間,讀的都快睡著了。沒有讀之前雷米書的那種暢快感。但讀到最後這本書我也挑不出什麼毛病,最後結局個人覺得也真的很不錯的。
只有我一個感覺很俗,套路感滿滿嗎?
有個非常大的bug....就是正常人對殺母分屍的兇手,不會友善成岳那個樣子的。即使她從沒見過自己的母親。而她的母親非常無辜。紀乾坤的執念,在剝奪無辜之人性命的時候,根本也不值得被理解。尤其是被岳那麼淡然地理解
剛剛看完,感覺很精彩。
看到最後才明白書名的含義:一心追擊黑暗的人最終卻被黑暗吞噬。作者在作品中設置了大量的矛盾衝突,深刻探討了人性和社會問題:面對曾經犯下錯誤時的選擇,面對昔日兄弟情誼時的選擇,面對殺妻兇手時的選擇,面對殺母兇手的選擇,面對冤假錯案時的選擇……書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都塑造得飽滿,他們(除了兇手)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一如在這冷酷又溫暖社會中掙扎的普通人一般讓人覺得自然而感慨。但其中卻那麼幾個不普通的人,杜成、魏炯和岳筱慧。有人說過:定義一個人的不是他的所思所想,而是他的選擇。對這段話我深以為然,正是以上三人的選擇讓他們成為了普通而又特別的人,他們思考的方式普通,但他們選擇的路讓人傾佩,他們的選擇正是普通人們的敢想而不敢為。最後吐槽一下,個人對老紀最後的結局不怎麼滿意。--------------以上是剛剛看完書後亂七八糟的一些感想,以後有時間的話會修改修改對於雷米的追隨,始於第七個讀者,再是畫像,教化者,暗河,城市之光。從這一系列作品來看,暗河的格局是最大的,從簡單的殺人懸案進化到了社會性犯罪和社會問題。而城市之光,開始顯出布局上的頹勢。埋伏了整本書的大boss,因為一個孤兒的手指印就曝光了,讓人感到措手不及;而孫普的女友,安排她出場似乎僅僅為了跟方木在墓地里打上一架……
說回來,殉罪者,作者著眼於人性的複雜和矛盾,力圖刻畫出一副群像。一群性格迥異的警察,一個惡魔,一個變成惡魔的受害者,一個變成聖母的受害者,哦,還有一個學生,不知怎樣去描述他了,他的存在與否對於劇情其實幫助並不大了……也許是因為筆力太過分散,導致作者對於各個形象的安排都有較多不合理的地方。先不說岳筱慧的精心照顧殺母仇人的聖母問題,一個從小沒有母親作為女性範本,還要照顧酗酒父親的普通大學女生,是如何懂得關注香水的前調,中調,後調,還能區分出各種香味的材料……可信度太低,更不用說她為了自己的仇人,不經過周密安排就神勇地去挑戰一個殺人惡魔。人設崩壞得慘不忍睹。而魏炯,壓根對於情節推動沒有幫助啦。把他的戲份都給岳筱慧也沒什麼不可以,只是少了一點點愛情線罷了。
另外,對於兩個兇手的過早暴露,使得最後的咖啡廳剖白已經算不上高潮了。
想到哪兒說到哪兒,我還是愛雷米的。:)畢竟他筆下是我愛的長春:)答非所問 , 文中一句話: 極度興奮的代價,必定是無盡的空虛
這本書對犯罪的描寫其實較之之前的心理罪已經少了不少,而對人性、對社會的描寫多了不少,這樣的轉變至少對於我而言是非常可以看見的,也足以看到雷米一步步的轉型。看雷米的書只有在看《暗河》和這本《殉罪者》的時候哭過,而我哭的情節都是警察犧牲的那一段。雷米似乎很擅長寫這種直擊心靈的語言,文字很有畫面感,讓人入戲!但是不足之處還是有的:比如最好岳筱慧聖母般地原諒殺母分屍的兇手真的很生硬,還有對於林國棟受到女性打擊的分析對我個人來說還是太淺,我無法理解林國棟竟然這麼容易被影響到這麼深!PS:整本書看下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冤假錯案真的太令人心痛了!
剛看完這本 接下來打算看心理罪
未受前作影響,個人主觀評價:很好
頂著感冒發燒不顧一切地熬夜刷完,看完後不是感慨萬千反而是沉默,好書往往令人如此。
即使早早就猜出了答案,作者仍有種神奇的魅力讓你跟著他的思路走。環環相扣,跌宕起伏。雖說悲劇造就偉大,比如白夜行。但這本看到最後儘管是HE,卻更讓人欣然接受,快意人心。
小說整體很細膩,尤其是細節描繪得很好。但看的過程中總有個疑問,也許小白腦殘了一點,但依然希望知友們能指點迷津:「城市應該遍布監控吧,尤其是街道上,兇手為了遮掩足跡很多時候選了人流密集的地方,那麼為什麼不調監控呢,找一個白色非轎車扔黑塑料袋的視頻唄」 還是兇手巧妙進入監控死角了呢?那街道上總行不通吧 為什麼不仔細觀察一一排查呢?」望解惑。
最後一句感悟吧:「哪怕世界被無極無盡的惡意充溢,依然會有微光從人的心裡亮起。微弱但勢不可擋地劃破黑暗,宛若新生,宛若希望。」在和著眼淚和感動連續看完了《殉罪者》,迫不及待地來答題。
首先直接回答問題,《殉罪者》寫得太好了,比《心理罪》系列和《智齒》更好。
《殉罪者》不同《心理罪》和其它偵探小說,它的筆觸直指被害人家屬和冤假錯案中的警察們,相比較辦案過程和推理橋段,更多的是人性和心理描寫。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較之《心理罪》系列更加純熟,所以我想《第七個讀者》應該是作者第一部作品,可以看出小試牛刀的痕迹。整部作品的畫面感很強,幾乎可以直接拿來用做劇本,而且情節之曲折和反轉也完全可以拍成影片。不過,想來這種冤假錯案的題材有過敏感,有可能在過審的時候不順利,可能被搬上銀幕的可能性還是不大吧。
和《暗河》、《城市之光》一樣,雷米老師在他的作品中同樣回答和闡述了對一些社會敏感話題的看法。這次是關於白銀系列強姦殺人案的破獲及冤假錯案(聶樹斌案)。雷米老師完美的將兩個案件的特徵相結合,向讀者們拉開了一個尚在人世的被害人家屬們和與之相關的警察們的眾生相的大幕。透過文字我看到了在這場人間地獄中,最痛苦的不是被害人,而是一直期待、守候、掙扎的被害人家屬們,他們基本上在自己的親人消失的那一刻起自己也一起死了,可為了能看到自己親人的大仇得報,而不得不挨過那一個又一個的漫漫長夜,比如紀乾坤;也有因為自己還有孩子,而不得不痛苦活下去但是又用酒精麻醉自己的岳莜慧爸爸.......
對於冤假錯案中的民警們,他們也同樣活在痛苦和自責中。「特大強姦殺人碎屍案,限期20天偵破」,當我看到這行字的時候我的感覺是頭皮一陣發麻,怎麼破案?沒有一點頭緒。如同在一場異常重要的考試中面對一張茫然無措的考卷一樣,人會變得更加茫然無措和困頓。在這種情況下,發現一個可能的懷疑對象都會把所有的可能搬上去,哪怕是生搬硬套。然而一時慌亂鑄成的大錯,並不是所有人都心安理得,必然有人從此走上殉罪者的道路。
最後,我真的特別喜歡雷米老師的作品,我唯一希望雷米老師能不要把警察人生寫得那麼暗淡,從《城市之光》開始,我就哭,基本在後半部分我都會流淚。當方木以自己為餌釣出江亞、當斬哥命喪雨夜、當馬建身中數刀依然拽著岳莜慧不撒手.......,我還是希望在雷老師的作品中看到被點亮的東西,比如賦予方木和米楠期待已久的幸福婚姻(儘管我知道這不可能,言情小說可不是雷米老師的菜)。
ps:雷米老師的作品對於中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寫作是很好的範本,初中生就可以看了哦!
當有人不疾不徐地給你講一個你愛聽的故事,
還有什麼可以苛求的呢?我刻意放緩速度,用了一周時間讀完這本書,講真話真的不捨得讀得太快。情節和推理足夠優秀嚴謹,最吸引我的是,雷米實在是太擅長描寫一座北方城市的光影變化,甚至透過文字可以嗅到東北深冬里令人著迷的味道。從羽絨服領口呼出的白汽,鞭炮燃燒後的硝煙味道,甚至公交車的尾氣,對於我這個在南半球久居的鄉愁者,吸引力實在是太大太大。暫時還沒有看心理罪,不了解方木。覺得這本書寫的還是挺贊的,對每個人物刻畫的都很細膩,故事劇情也合情合理,每一個人都是平凡人,能力平凡,有血有肉,對案情的追查的背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林國棟因為當年的女友潘曉瑾棄他而去,其實想想潘曉瑾從來就沒喜歡過他,因為和男友異地,寂寞難耐,和愛慕她的人有點小曖昧,這在我的生活中都能見到幾個,可以碰見充滿戾氣的林國棟來說,惡魔蘇醒,連犯四起強姦殺人案,破壞了四個家庭,也是本書罪惡的起源。說到底,誰沒有坎坷,被女友甩了的人也多了去了,只能說像這種變態,早晚都會成變態,只是需要一件導火索而已。
完全就是呼格吉勒圖事件的再現
我對於雷米作品的追隨始於《心理罪》網路劇 一口氣看完第一部之後就被劇情所深深吸引,後來又看完了第二部不過癮想買心理罪的小說 奈何連著去了好幾家書店都沒有找到《心理罪》便買了作者雷米的另一本作品 也就是題主說的《殉罪者》,買來之後每天都會抽出一點時間來閱讀這本書,斷斷續續看了有一個月左右 就在一個小時前剛剛看完,讓我感到遺憾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心理罪》那樣過多刺激的推理劇情,殉罪者則是以23年前的一起連環強姦殺人碎屍案為背景講述了一系列劇情跌宕起伏錯綜複雜的故事,對人性的醜惡和人物刻畫,心理活動描述都非常細膩到位,雖然沒有了推理部分 但論起故事劇情也不遜色於《心理罪》,接下來準備買心理罪的小說看 過段時間再來更一下這兩本書的對比。總之雷米的這本作品還是值得閱讀的。
縱使洞悉萬般罪惡,終要常懷良善之心。—— 雷米花四個小時看完了殉罪者。有一種啃完了過期麵包的喪氣感。其實我也算半個粉絲了。從心理罪一路追尋過來,感受到老師風格向社會派的逐漸轉變,但是,可是,然而。闊別江湖多年再出手不應該是這種作品啊。
先說優點吧,或許是受一些社會事件的啟發,或許想效仿宮布美雪的《模仿犯》,書中更多的是描寫與案件牽連的人們的狀態,受害者,加害者,破案者,本來平靜的生活被案件打破,大家都因此有了不願放下的東西,構成更宏大的敘事,提供了多方位的視角,企圖全面還原一個真實的社會風貌。還一個亮點應該就是各種警察的描寫,書中的警察並不是高大全的臉譜化人物,也不是純粹的壞人,而是在利益權衡中痛苦糾結的普通人,也算是符合天朝特色,比較寫實,也很突破。
再說缺點。一部推理小說要精彩,尤其是社會派推理,犯罪動機應該是發人深省,推理過程必須有各種反轉,有各種靈感迸發,也有許多毫無頭緒的錯亂。殉罪者中案中案的模式不是說不行,但是犯罪手法,罪犯動機,哪一個不是美劇犯罪心理已經玩遍了的梗。就連情節的獵奇都沒有做到。《暗河》中至少還有幾個情節非常駭人吧,城市之光至少有一些場景非常戲劇化吧。而殉罪者呢,實在是平靜的沒有什麼波瀾。如果有人要說,雷米老師轉型了,不再著重於獵奇的犯罪和複雜的推理,而是人性,人性!那麼,本書另外一個硬傷就是人物塑造的問題了。林國棟作為一個心思縝密的犯罪者,選擇的犯罪場所居然母親可以隨時過來。紀乾坤作為一個痛恨犯罪的人居然會為了讓警察繼續查案去傷害無辜的人,為了讓警察翻案明明還有更可行的方式不是么。就算是作者要表達的執意使然",例如東野圭吾的聖女的救濟和祈禱落幕時中由於對人物的細緻描繪,犯罪者瘋狂的執意卻不突兀,反而令人唏噓。而本書中,當真兇被揭露時,隱含的兇手也隨即浮出水面,剩下最後的懸念就是犯罪動機。前期並沒有對紀乾坤這一人物性格形成及與妻子關係刻畫的鋪墊,他的犯罪動機就顯得格外幼稚,偏偏作者還想把他塑造成一個令人同情的對象。缺少了鋪墊,這人物像空中樓閣,不但不豐滿,反而非常乾癟,沒有達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度與高度。而受害者女兒一直是細膩執著勇敢的形象,最後來一出對犯罪者的原諒就像是高高在上的聖母,這種痛恨與原諒的轉變似乎是拍腦袋決定的,極其刻意,無法引起讀者共鳴與理解。
故事中還有一些邏輯漏洞,比如有人一直追問追溯時效的問題,不應該第一個想到這個人曾經犯過罪嗎?比如讓兩個大學生深度參與案件過程,真的符合程序嗎?
說到這裡,想起來昨天討論殉罪者,有人說雷米老師也許在自黑,作為公安大學老師,寫犯罪小說應該壓力很大。想到雷米老師在鐐銬下跳舞的困惑,作為讀者也不能苛求太多了。不管怎麼樣,我還是會期待他的下一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