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鎖子甲防禦有多強?

可以抵擋多強的打擊?


謝邀

靠文字描述都不靠譜,上倆視頻吧

鎖子甲鎖甲強度測試

鎖甲 鎖子甲 強度測試


鎖子甲還是要用鉚接鎖環,只是簡單對合,而不焊接或鉚接的話,遇到劍刺時很容易將鎖環撐開,那時就談不上保護了。

以下是歪果仁的測試,內容包括對一件鉚接鎖環製成的鎖子甲進行刀劈、劍刺,以及用投槍、弓箭攻擊,結果發現,這件鎖子甲的防禦功能還是非常強大的,關鍵是你不要使用劣質鎖環。

一般來說,各種甲胄的防禦力排名是:

鎖子甲&<扎甲&<板甲

以下是普羅米修斯漢化組搬運、漢化的視頻。

【盔甲科普】據說歐洲鎖子甲一刺就穿,一砍就爛?【普羅米修斯漢化組】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盔甲科普】據說歐洲鎖子甲一刺就穿,一砍就爛?【普羅米修斯漢化組】


鎖甲製作方式是鐵環"環環相扣",其防護能力和"環的強度(環本身和封口的強度)"、"環的大小"、"環編製密度"有關,編製的越密集防護能力就越好,完全可以防砍,防刺效果尚可,但是很重,所需材料很多、編製工時非常長;編製的稀疏就不那麼重,可以防砍,但是防刺效果差。

另外一般來說鎖甲下面是要穿襯襖來打底的,也有穿皮甲來打底,因此對於1-2cm的刺穿傷害還是有一定的防護作用。但是對於細長的高刺穿類兵器,鎖甲的防護能力還是較差,細長的刃穿過鎖環之後會掙開鎖環刺入身體。這點完全比不過板甲。對於弓箭的防護,要看弓的磅數、箭頭的種類。

鈍擊類兵器就更別提了,鎧甲的天敵。

鎖甲相比板甲優勢在於其柔韌性好不影響肢體活動,相比板甲製作難度小。單論防護能力仍然是後期發展來的板甲更佳。

另外中世紀及後期的金屬冶煉肯定不及當今工業化的水平,防護能力是弱於現在用不鏽鋼環編織的鎖甲。

引用下別人的圖片,

普通1扣4編製方式:

成品:

高密度2扣8編製:

進入14世紀後為了增強鎖甲的防護能力,部分士兵和工匠開始在易受攻擊的軀幹、手臂、腿部等部位增加金屬板,用皮帶固定,慢慢演化成後期的板甲。


穿鎖子甲裡面不可能不穿的,單一件鎖子甲是要死人的。中世紀裡面會穿皮甲,中國嚴謹一些,會穿札甲。鎖子甲能防禦劈砍傷害,但是不吃力。相較於整體板甲,力量可以通過盔甲分散在部件其他方位,緩解傷害衝擊力,鎖子甲是做不到的。所以也許穿鎖子甲不會受切割傷,但是很可能受打擊傷和貫穿傷。騎兵一定是板甲的,衝鋒起來任何對騎手的攻擊都會附加巨大的力量,恐怕當下就活不成了。

~~~~~~~~~~~~~~~~~~~~

騎士為什麼要穿板甲,首先是騎兵的價值高,有保護的價值,任何精良的兵器都是優先給騎兵的,包括盔甲。其次,簡單的力學原理,力是相互的,你給別人多大的力,別人就會給你多大的力,騎兵衝鋒能力卓絕,當然受到攻擊,也會加上馬匹的衝擊力。

有句古話叫做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但是真到了戰場上,尤其是那個時代,遠程武器完全沒準星的情況下,能射到誰還管你人還是馬,到射程就開始飈箭雨了。

鎖子甲是完全對付不了箭矢的貫穿傷害的,像是札甲等倒是可以防禦,但是如果遇上很大張力的勁弩,即使不能射穿,也可能打散盔甲甲片之間的連接部分,更有可能造成打擊傷害,打斷幾根肋骨,甚至打斷脊椎也是有可能的,還能活嗎?

即使打斷幾根肋骨,造成短暫功能喪失,墜馬了,那也是十死無生。大家都懂的。

騎士為什麼要裝備板甲,就是在不打穿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附帶傷害,抵禦打擊傷,並且保護盔甲完好,防禦二次攻擊。中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總結了經驗,在札甲外加裝了部分板甲,變成了明光鎧。各種明光鎧的版本都不一樣,有的明光鎧版本已經是板甲唱主角了。

為什麼沒有完全體板甲在中國戰場上應用?我參考了很多說法,都沒有很值得信服的答案,猜測也是經濟和製造能力的原因吧,值得討論。

鎖子甲是很輕便的一種盔甲,相比較其他金屬盔甲。所以步兵披掛是可行的。在歐洲,弓箭和箭矢是十分費錢的,弓弩更多是作為補充的裝備,射程和威力都不很大。和中國不同,中國長期缺馬,被逼無奈只能用弓箭克制騎兵,弓弩逐漸笨重且制度化,隨時可以給敵人淋一場箭雨。如果盔甲沒有防禦箭矢的能力就給步兵穿上,還不如不穿,拿把盾效果還好些。


+5點護甲

「金屬鎖鏈製成的編織甲」


防劈砍效果好,防穿刺和鈍擊效果差...


不光光加護甲值,還可以往上合成春哥甲。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的代表色是紅色?
為什麼秦叔寶和徐世績在凌煙閣排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而文韜武略均在徐世績之下的柴紹,尉遲恭,甚至程知節都排得很靠前?
蔣介石1949年以後一直很想念大陸,為什麼不去大陸看看?
詩經是由孔子編訂,後被奉為儒家經典,為何詩經里的女子跟後世儒學影響下的女子行為相差甚遠?
為什麼唐宋的一些男詩人要用女性口吻寫詩寫詞?

TAG:歷史 | 防禦 | 古代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