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央銀行2016年實施的"宏觀審慎監管評估體系(MPA)"?

一季度末首次實施MPA引人關注,我自己直觀的感受就是加劇了一季度末資金面的緊張(據說最後是大行和央媽談妥的錢才松的,有這事兒嗎?)。我看知乎上沒有相關的問題,趕緊來提一個。

具體想了解的是:

1、是否對中小銀行目前同業業務的發展構成了一定的限制?

2、銀行也是否因此會有什麼新的發展趨勢?

3、資產配置方面銀行需要做出何種改變?

4、央行的目的以及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


謝邀,MPA內容的具體規定我並沒有看過,所以不能做出詳細的評價,不過毫無疑問MPA也是基於巴塞爾協議III而制定出的系統性風險管理方法,鑒於你的問題,由於歐洲各國對新巴塞爾協議的嚴格遵守,我認為你問題的答案是可以借鑒現在歐洲銀行的現狀的。所以我只能很淺顯的回答,也不知道會不會有幫助。

1,對銀行同業業務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主要體現在同業業務佔總資產比的控制,某些股份制銀行,受利益誘惑會大力發展同業業務,國內這幾年突然崛起的幾個銀行就是靠同業業務發展的。MPA以後,同業業務發展受限,中小行想依靠同業業務來發展的路基本就被堵死了,所以自然的,問題2就可以回答了。

2,新的發展方向是必然,按照現在巴塞爾的管理方式,銀行的二類資產,也就是tier2資產的佔比會越來越低,這個時候銀行對傳統業務和tier1類資產業務的經營就變的尤為重要。不過我才疏學淺,現在也想不到怎樣的發展方向可以既規避風險又增加收入,不過等到新發展模式出來以後,巴塞爾協議IIII也很快會做出限制吧

3,資產配置剛才說過了,Tier1類資產比例提高,Tier2下降,以後的高風險資產比如股權,長期債務等佔比會下降,所以錢荒的問題現在是世界性的了。

4,央行等目的,對銀行方面肯定是可以達到預期的,都是就宏觀經濟而言,無論MPA還是巴塞爾協議,終究是對銀行的監管,因此會滋生出很多的民間投資,風險投資,公司或者私募基金,而他們的風險是不受監管的,因此我們開個腦洞:這樣嚴格的監管下去,以後會不會變成一個基金當道的社會?銀行的傳統商業模式逐漸被替代,社會存款被吸收到各個基金或者資產管理公司。從今以後社會的投資創業環境越來越好。再然後,誰去管這些人呢?

回答的很不專業,主要是因為對MPA具體內容不了解,在這裡純屬個人見解,歡迎大家可以一起指出錯誤一起討論


宏觀審慎監管的必要性:

1.合成謬誤

當前的監管體系是鐵路警察 各管一段,主要是從事的微觀的審慎監管,銀監會監管銀行業,證監會監管證券,保監會監管保險,但是經濟學上有個合成謬誤,就是雖然各個微觀經濟體都很合規 都安全運營 但是加總起來並不一定安全。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大家都感覺今年投資建個汽車廠是很賺錢的,每個省每個市每個縣都開始建汽車廠,雖然每個微觀經濟體都這樣做都符合自己的比較優勢,但是在國務院看來這簡直就是個災難,因為事實將來就是災難;

2.金融的順周期性

主要原因來源於金融的順周期性,比如經濟好的時候,資產的估值會更高,同樣的抵押品會貸款更多,銀行的資產擴張就會越厲害,但是一旦經濟下滑,資產的質量會下跌,風險就會暴露,這裡面的順周期性有些類似乘數效應的味道,好的時候越來越好、壞的時候越來越壞。但是當前的微觀審慎監管並不關注宏觀層面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在宏觀上有個監管架構和框架。

3.金融的混業經營導致的風險互相傳染

由於分散監管和金融業務的模式不斷創新,導致當前的監管出現真空以及監管套利,資產的擴展的動力在增大,導致一個市場出現風險就會迅速蔓延到其餘的另外一些市場。所以有必要擴大資產負債監管的範圍和口徑。

MPA監管的框架:

目前央行只是初步通過擴大資產的覆蓋面,將銀行的表外資產納入監管範圍,通過設計不同的監管指標;如資產負債的比率、資本充足率、外債的餘額、利率的定價行為、貨幣政策的執行情況等大概7個方面進行在宏觀上進行對銀行業進行約束。

MPA監管的不足:

當前的分業監管的體制導致目前央行的MPA框架只包含銀行的監管,缺少對證券、保險、信託等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管,這些因為體制的監管分割無法納入到宏觀審慎的監管框架。涉及到利益的調整,其實很難。道阻且長........................


匿名回答,謝絕轉載

1. 央行的目的

分業監管應對混業經營+金融創新,央媽力不從心,小朋友們又太鬧騰,不如設置一個框框,把表內外的業務都拿進來,從規模到定價,從境內到境外統統掛鉤。

如果央媽boss可以持續強勢,看好MPA最終發展成類似銀監1104表一樣繁雜的數據監控系統,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運營進行全面的監督和控制。

如果央媽boss在今年下半年換人之後,趨於弱勢……那就呵呵了

2. MPA對市場的影響

基本只有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一項具有殺傷,但殺傷源於行政手段,而非相關工具的應用。那個上浮10%的準備金利率,沒有幾家行會在乎。但是礙於監管機構的淫威,也只能小心應付。當然,不聽話的孩子總是有的。

3. 資產配置有哪些改變?

不看好會有效果,表外的都納入了……如果你配置額外的,統計口徑也會隨之擴大,繼續納入。

4.對中小銀行運營的影響。

呃……規模下,必然波動比例大,經常會評C。

有歷史的小銀行,就安心做自己,慢慢磨吧

新開業的小銀行,趁著初創,如果有個好爸爸,那就拚命擴規模吧。雖然大環境也不太允許。


推薦閱讀:

求幾家銀行的offer比較?
各大銀行同業部門要歸集總行管理是真的嗎?這體現了怎樣的監管思路?
銀行同業拆借是幹嘛的,是個部門嗎,做同業的每天都在幹嘛,好神秘的樣子?
銀行同業理財業務的監管及未來發展預測?
是我理解錯了嗎?銀行計算利息「雙重標準」

TAG:銀行 | 監管 | 同業業務 | 中國人民銀行 | 銀行監管 |